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중국매개생물학급공제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3-1142/R
  • 国内刊号: 陈秀丽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bingmei@icdc.cn
  • 曾用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宿主动物对不同宿主型猫栉首蚤吸血率和饱血率的影响

    作者:康东梅;师灿南;开文龙;孟凤霞

    目的 通过实验室驯化的不同宿主型猫栉首蚤对宿主动物的吸血率和饱血率比较研究,为开展猫栉首蚤的传染病传播机制及媒介效能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刚刚羽化、30 rain内羽化和1~4日龄的大白鼠宿主型、小白鼠宿主型和猫宿主型猫栉首蚤,在不同时间内对大白鼠、小白鼠和猫的吸血和饱血情况,并利用SAS 9.4软件对吸血率和饱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d内羽化及3、4日龄的大白鼠株与小白鼠株猫栉首蚤其吸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日龄的猫栉首蚤饱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白鼠株猫栉首蚤:x2:136.206,P<0.001;小白鼠株猫栉首蚤:X2=219.709,P<O.001);大白鼠株及小白鼠株猫栉首蚤的吸血率和饱血率均随着吸血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猫株猫栉首蚤对3种供血动物的喜好顺序为猫>大白鼠=小白鼠,大白鼠株猫栉首蚤为大白鼠>猫>小白鼠,小白鼠株猫栉首蚤为小白鼠=猫>大白鼠.结论羽化后不同时间、不同吸血时间及不同供血宿主均对猫栉首蚤的吸血率和饱血率产生影响,提示猫栉首蚤的适应能力强,可产生宿主分化并能发挥更大的媒介效能.

  • 我国西南3省交界处静息鼠疫疫源地致病性耶尔森菌研究

    作者:段然;梁俊容;张婧;陈妤煌;郝慧静;景怀琦;王鑫

    目的 通过对我国西南3省交界处静息鼠疫疫源地连续3年的监测,了解当地鼠疫流行情况并验证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内在保存学说的正确性.方法 于2013-2015年对曾发生过人间鼠疫疫情的贵州省兴义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和隆林县、云南省罗平县开展啮齿动物及指示动物的鼠疫菌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并对其他致病性耶尔森菌开展病原学检测;对与疫区县所属同一省份的非疫区开展动物间其他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对照检测;对非疫区≤5岁的腹泻儿童开展其他致病性耶尔森菌的病原学调查.结果 静息鼠疫疫源地仍存在F1抗体阳性的啮齿动物和指示动物;疫区与非疫区动物均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疫区啮齿动物、犬、家猪的分离率分别为0.80%、1.55%和3.59%,非疫区犬和家猪的分离率分别为3.86%和12.71%),在非疫区致病性菌株的分离率更高(疫区犬和家猪的分离率为0.39%和3.19%,非疫区犬和家猪的分离率为1.19%和7.43%);假结核耶尔森菌仅分离自非疫区.此外,在非疫区≤5岁腹泻儿童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率达0.64%.结论 静息期内在宿主动物中仍存在鼠疫菌的循环,证实了鼠疫菌内在保存学说的正确性.在静息期疫源地内,宿主动物携带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能力弱于同省非疫源地的宿主动物,佐证了致病性耶尔森菌的交叉免疫学说.

  • 新疆地区58株鼠疫耶尔森菌规律聚集的间隔短回文重复位点多态性分析

    作者:贺金荣;张渝疆;王宇萌;蔡虹;张志凯;李伟;梁莹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规律聚集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利用PCR技术对分离自新疆的58株鼠疫菌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测定扩增产物的核酸序列,分析各菌株CRISPR位点的间区序列种类和排列情况,应用Bionumerics软件制作聚类图,确定菌株基因型.结果 共鉴定42个间区序列和23种间区序列阵列,58株鼠疫菌分为16个基因型,即基因3型、8型、11型和16型,主要分布在新疆乌恰县、和田地区、尼勒克和玛纳斯县;基因7型的鼠疫菌全部分离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大沙鼠及其体表寄生蚤;其他型别的鼠疫菌则主要分布在新疆北天山和准噶尔盆地.结论 新疆地区的鼠疫菌CRISPR位点遗传多态性较高,不同基因型的鼠疫菌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 德国小蠊及其近缘种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作者:邱德义;魏晓雅;吴可量;岳巧云

    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准确鉴定德国小蠊及其近缘种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方法.方法 比较德国小蠊、拟德国小蠊、双纹小蠊、毛背小蠊和单尾小蠊等小蠊属近缘种的外部及雄性尾器的形态特征.获得种类分子鉴定普遍采用的标准DNA条形码片段——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分析其序列、种内和种间序列差异度,构建Neighbor-Joining树.结果 德国小蠊及其近缘种在外部形态上差异较小,部分外部特征在相同种不同个体间不稳定,但其雄性尾器特征差异明显且稳定;种内不同个体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差异<2%,种间DNA条形码序列差异均>2%.结论 雄性尾器是德国小蠊及其近缘种形态鉴定的金标准,DNA条形码可作为种类分子鉴定的工具,为形态学鉴定的有效补充.

  • 重庆市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作者:涂涛田;季恒青;陶晓颖;罗超;杨雪帆;邵正蓉;刘义萍;冯绍全;何亚明

    目的 了解重庆市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该地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6年采用药膜接触法对重庆市10个区的德国小蠊进行抗药性测定,计算各药剂对德国小蠊的半数击倒时间和抗性倍数.结果 重庆市10个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DDVP、毒死蜱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76~32.93、5.26~15.25、4.81~21.02、1.01~2.11、1.05~7.38、1.00~1.20和1.02~2.12倍.乙酰甲胺磷和毒死蜱对重庆市不同地区德国小蠊野外种群的72 h平均死亡率均为100%;DDVP、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的72 h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4.0%、92.0%、81.0%、79.0%和78.0%.结论 重庆市德国小蠊对7种卫生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合理选用杀虫剂,以延缓德国小蠊抗药性发展.

  • 南宁市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处置及成本效益分析

    作者:王晶;唐振柱;林玫;陈敏玫;周开姣;何为涛;阳益萍;谭毅

    目的 描述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首起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的发生、识别及应对处置,对采取防控措施取得的效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收集南宁市2014年6-12月登革热疫情的相关资料,包括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情应对处置措施、病例诊疗费用和防控投入等;测算疫情导致的经济负担,分析采取防控措施后取得的效益.结果 2014年6月13日至12月31日南宁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722例,疫情波及全市8个城区和5个县,疫情首先发生在南宁市花鸟市场;采取以紧急灭蚊和清除孳生地为主的措施后,南宁市共减少发病数14 839例,减少经济损失4 998万元,成本效益比为1∶7.32.结论 在政府主导下采取的紧急灭蚊和清除孳生地等措施使2014年南宁市首次出现的登革热暴发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并取得较高的卫生经济效益.

  •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不同组织细胞间抗原差异研究

    作者:高娃;殷旭红;郭生春;乌兰图雅;曹民治

    目的 调查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不同组织细胞间产生抗原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用RT-PCR法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抗原蛋白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并利用真核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合成重组蛋白,利用蛋白质印迹法进行测试.结果 组织培养细胞不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菌体表面可产生不同的P44外膜蛋白.通过检测发现,3种rP44蛋白易与患者血清中抗体结合,可作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用抗原.结论 不同组织细胞间存在抗原性差异的不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 中国-老挝边境地区蚊虫群落结构和地理生态位特征分析

    作者:王剑;姜进勇;郭晓芳;曾旭灿;孙晓东;杨中华;李春富;林祖锐;董利民;SOMPHATH Sorchampa;董学书;周红宁

    目的 对中国-老挝(中老)边境地区的蚊虫种群组成及分布、群落优势度、多样性、均匀性和地理生态位宽度(Bi)等生态特征进行调查,为中老边境地区的蚊媒疾病防控及相关生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2012-2015年8-10月在中老边境地区12个县(市、区)建立调查点,在居民区用诱蚊灯对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通宵诱捕,并进行形态分类鉴定计数,对中老边境蚊虫构成比、密度、群落指数和Bi进行计算,比较差异性.结果 共捕获蚊虫3亚科13属58种(亚种)26 061只,其中中国边境捕获3亚科11属46种(亚种)20 410只,老挝边境捕获2亚科10属36种5 651只;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均为中老边境地区的优势种,中国边境两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2.05%和23.58%,老挝边境两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4.24%和12.42%;中老边境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1,P>0.05),中华按蚊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0.332,P<0.05);中老边境地区的总蚊、优势种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平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1.103、1.385,均P>0.05),蚊虫优势集中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82、-1.736、-1.788,均P>0.05);中老边境地区各县(市、区)蚊虫多样性变化依次为风沙里>琅勃拉邦>南塔>会晒>乌赛>景洪>江城>勐腊>勐醒>思茅>勐海>奔泰;中老边境地区的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和可赫按蚊的Bi值较大,分别为0.810 9、0.746 1和0.742 6;中国边境的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Bi值较大,分别为0.880 2、0.875 1和0.809 5;老挝边境的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和须喙按蚊Bi值较大,分别为0.9447、0.895 1和0.880 8.结论 中老边境地区蚊虫种群丰富度均较高,群落内各蚊种数量分布均匀、结构稳定及蚊虫生态特征类似;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该地区数量多、分布广的蚊种.

  • 浙江省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施旭光;孙继民;任江萍;凌锋

    目的 调查浙江省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选择浙江省从事牛羊饲养、运输、交易、屠宰、兽医、皮毛乳肉加工及海洋捕捞等布病重点职业人群,采集其全血5 ml,分离血清,采用RBPT和SAT进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采集重点职业人员全血3 410份,其中105份血清SAT阳性,感染率为3.08%.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3.10%和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0,P=0.9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从不戴手套、手部有伤口或皲裂与布病发病有关.结论 从不戴手套、手部有伤口或皲裂是目前浙江省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应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

  •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河北省鼠密度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文;黄钢;马丽华;王喜明;韩晓莉

    目的 探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鼠密度信息系统预测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SPSS21.0软件对2008-2014年河北省鼠密度逐月资料进行统计,采用ARIMA模型相关模块进行建模拟合及预测分析.结果 河北省城镇主要鼠种褐家鼠和小家鼠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01,P=0.051),选用ARIMA模型对鼠类监测信息进行预测,以ARIMA(3,1,0)×(0,1,1)12模型为优,2015年各月鼠密度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CI范围内.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鼠密度变化趋势,可用于鼠密度的预测预警,结合当地鼠传疾病疫情,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 日本血蜱传播田鼠巴贝西虫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嘉彤;张仪;朱丹;李兰花

    目的 研究日本血蜱传播田鼠巴贝西虫的能力.方法 用日本血蜱幼蜱、若蜱和成蜱叮咬田鼠巴贝西虫阳性BALB/c小鼠,收集饱血蜱,待孵化为下一个龄期或产卵后,利用巢氏PCR法检测幼蜱的感染情况;再用感染性成蜱叮咬阴性NOD/SCID小鼠,定期采集鼠血进行检测,以观察小鼠感染情况.结果 幼蜱叮咬阳性小鼠发育为若蜱后,未检出田鼠巴贝西虫感染;若蜱叮咬阳性小鼠发育为成蜱后,8只雌性成蜱检出田鼠巴贝西虫感染,而雄性成蜱未检出田鼠巴贝西虫感染;成蜱叮咬阳性小鼠后,子代幼蜱未检出田鼠巴贝西虫感染.而12只阴性NOD/SCID小鼠被阳性成蜱叮咬后,有2只小鼠感染.结论 日本血蜱仅在若蜱-成蜱阶段可经期传播田鼠巴贝西虫,幼蜱-若蜱阶段不能经期传播田鼠巴贝西虫,亦不能经卵传播田鼠巴贝西虫.

  • 两种方法检测鼠疫耶尔森菌Pla片段的研究

    作者:靳木子;云华;邰大鹏;陈宇飞;白潇

    目的 研究Southern印记杂交方法检测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Pla片段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Southern印记杂交技术与鼠疫菌核酸测定试剂盒两种方法对鼠疫菌Pla片段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同,Southern印记杂交技术可直观地观察pla基因拷贝数,杂交效率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 Southern印记杂交技术适用于鼠疫菌Pla片段的检测.

  • 黑龙江省牡丹江口岸地区鼠类感染巴尔通体基因多态性调查

    作者:鞠文东;杨芳;焦丹;王艳梅;程成;徐宁;韩茜宇;耿聪;赵德顺;孙毅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牡丹江口岸地区鼠类巴尔通体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6月,在牡丹江口岸草地及绿化带利用夹夜法和鼠笼法共捕获鼠类33只,采集其脾样本;采用PCR方法检测鼠类巴尔通体感染情况,将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结果 共检出巴尔通体核酸阳性样本6份,感染率为18.18%,其中5份分离自黑线姬鼠,1份分离自褐家鼠.牡丹江口岸至少存在4种基因型巴尔通体,包括Bartonella taylorii、B.phoceensis、对人类有致病性的B.grahamii及未定种巴尔通体,提示牡丹江口岸存在巴尔通体基因型多样性的特征.结论 黑龙江省牡丹江口岸鼠类存在巴尔通体感染,且携带人类致病性的巴尔通体,对人群有致病风险,应加强口岸地区的鼠类防控能力.

  •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前夕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运玲;王瑞福;张志坤;王福才;王秀英;李树双

    目的 调查河北省唐山市2015年主要病媒生物蚊、蝇、鼠和蜚蠊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病媒生物控制及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12月,在唐山市城区及农村选取不同地点,分别采用诱蚊灯法、笼诱法、夹夜法和粘捕法对蚊、蝇、鼠及蜚蠊进行监测.结果 捕获的蚊类有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平均蚊密度为2.65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99.42%;蝇类主要有家蝇、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和厩腐蝇,平均蝇密度为3.63只/笼,棕尾别麻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46.18%;鼠类有褐家鼠和小家鼠,平均鼠密度为0.32%,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52.17%;捕获的蜚蠊均为德国小蠊,密度为0.08只/张,侵害率为5.33%.蚊和蝇5月开始活动,蚊类于7月达到高峰,蝇类在6、9月出现2次高峰;鼠和蜚蠊全年均有活动,鼠密度高峰在5月,蜚蠊密度高峰在7月.结论 通过监测基本掌握了唐山市主要病媒生物蚊、蝇、鼠、蜚蠊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为确保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顺利召开,为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 深圳市坪山新区2016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晓娜;吴能简;吴崧霖;陈景阳;谢美莲;王德全

    目的 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及二代成蚊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方法 2016年4-8月对坪山新区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白纹伊蚊专项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将采集的蚊幼虫和蚊卵饲养至成蚊,提取其核酸,利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登革热病毒.结果 2016年4-8月白纹伊蚊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6.19;公园MOI(7.91)和BI(10.68)高;8月MOI(10.28)和BI(15.42)高;共检测白纹伊蚊1 190只,未检出登革热病毒.结论 深圳市坪山新区白纹伊蚊未检出登革热病毒,但该蚊广泛分布且密度高,存在因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疫情暴发的风险,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虎鼬体表寄生物及鼠疫染疫调查研究

    作者:尹小平;赵姗姗;田延河;巴特;张江国;程天利;王远志

    目的 了解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地区虎鼬体表寄生物的种群构成及鼠疫染疫情况.方法 2007-2016年在中哈边境口岸城区、郊区、野外及中哈边境两翼的荒漠戈壁区捕获虎鼬,采集体表寄生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分类,并进行鼠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捕获虎鼬14只,采集蜱2科4属4种615只,有短垫血蜱、雷氏硬蜱、血红扇头蜱和特突钝缘蜱,其中短垫血蜱为优势蜱种,特突钝缘蜱为首次采集;采集蚤2科4属4种284匹,有臀突客蚤、长吻角头蚤、秃病蚤指名亚种和人蚤,人蚤为该口岸新纪录种.虎鼬鼠疫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虎鼬体表寄生物种类较多,多样性丰富,具有鼠疫流行病学意义,应进一步监测染疫情况.

  • 浙江省2013-2015年钉螺分布情况及有螺原因分析

    作者:严晓岚;谢娟;张剑锋;俞丽玲;杜海娟;杨明瑾;闻礼永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13-2015年钉螺分布及有螺原因,为有效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螺情监测资料,并设计调查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累计发现钉螺面积130.88 hm2,螺点3 691个,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稻田、苗圃和水产养殖区4类环境,其中苗圃和水产养殖区钉螺面积所占比例逐年增高,2013-2015年分别占实际有螺面积的21.40%和19.68%、19.14%和16.15%、21.03%和16.28%.2013-2015年4类环境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均为沟渠>稻田>苗圃>水产养殖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 028.360、53 764.850、25 461.490,均P<0.05);3年均以苗圃及水产养殖区的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较低.结论 浙江省仍存在一定钉螺面积,苗圃及水产养殖区对钉螺孳生及扩散的影响日益加大,应加强监测,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钉螺面积.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监测
  • 科研试剂耗材与疾病控制能力建设相关性分析

    作者:阳波;罗成旺;王海涛

    目的 通过对科研试剂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相关性,为疾控系统科研试剂耗材的合理购置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2008-2015年的科研试剂耗材购置及使用情况予以描述,并对其与疾控能力建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08-2015年国产和进口试剂耗材分别占试剂耗材购置总金额的21.90%和78.10%.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比率为0.30,国产耗材和进口耗材比率为0.23.试剂耗材与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4、0.712,P<0.05),而与教育培训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8,P>0.05).进口试剂的阳性检出率为87.39%(298/341),国产试剂为70.97% (242/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90,P<0.001).试剂耗材月使用费呈季节性规律性变化,1-2月和8-9月为各年度试剂耗材使用费低谷,12月达全年使用金额高峰.结论 目前科研试剂耗材仍以进口产品为主,6、12月是试剂耗材的使用高峰,试剂耗材的合理购置有利于促进和提高疾控能力建设,以满足疾病控制及相关科研工作的需要.

  • 一起实验室革螨叮咬人事件报道

    作者:赵亚娥

    2016年初西安某医学院教学实验大楼,因家鼠常年频繁出没,甚至筑窝,导致革螨叮咬多人并引起革螨性皮炎,造成一定恐慌.因此,对被叮咬人员进行病情观察及病原体检测.1病例报道及螨种鉴定2016年1月28日,实验室1名研究人员突然感觉前臂发痒,出现多个红色丘疹,西0.5~1.0 cm,中央可见针尖大小的刺蜇痕迹(图1A);在颈部、肩胛、前胸和腰部等相继出现相同的红色丘疹,奇痒难忍;偶然间在实验桌上发现有针尖大小的小虫活动,立即用胶带粘住,经显微镜镜检发现,小虫呈卵圆形,棕褐色,颚体发达,可见螯肢和须肢,足4对,跗节末端叶状爪垫清晰,体表刚毛稠密,初步判定为革螨.近1年实验楼内常有家鼠出现,1月25日有家鼠被粘鼠板粘住死亡,1月27日才进行处理,怀疑为家鼠携带的革螨叮咬而引起.1月29日其他实验室又有3名研究人员相继被叮咬.在准备喷洒杀螨药时,发现被叮咬人员实验桌抽屉周围有许多相似的小虫活动,再次镜检,全部为革螨,共检获革螨100余只;依据革螨的大小和体形分为3大类,见图1B、C、D.

  • 西安市2012-2015年蜚蠊危害状况及抗药性分析

    作者:雷晓岗;庞松涛;王欣;陈保忠;吴鹏斌;余云春

    目的 了解西安市2012-2015年蜚蠊危害状况及其抗药性,为制定蜚蠊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选择餐饮店、农贸市场、宾馆酒店、医院和居民区5类环境,采用粘捕法采集蜚蠊,药膜法测定其抗药性.结果 西安市捕获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主,占捕获总数的95.62%,黑胸大蠊和日本大蠊分别占2.35%和1.60%,其他蜚蠊占0.43%;蜚蠊密度呈稳中有降趋势,7-8月为蜚蠊密度高峰期.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8.01、3.18、2.72和3.99倍.结论 西安市餐饮业蜚蠊危害较重,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为中度抗性.

  • 海口市2011-2016年蝇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分析

    作者:林春燕;杨新艳;陈学文;刘义;钟汶兵;王晓花;林怡;蔡芳

    目的 了解海口市蝇类密度、种群结构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蝇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于2011-2016年在农贸市场、餐饮店外环境、绿化带、居民区4种生境连续进行蝇类种群密度监测,每月监测1次;运用Excel 2010和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共捕获蝇类24977只,平均蝇密度为16.63只/笼;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43.58%;每年的4-9月蝇密度较高;不同生境平均蝇密度以绿化带高,为25.04只/笼,餐饮店外环境低,为13.18只/笼.结论 2013年后海口市蝇密度下降明显,但仍应加强环境治理,及时清除蝇类孳生地,同时在高峰期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降低蝇密度.

  • 新型灭鼠盒灭鼠效果观察

    作者:康立;蔡婷;彭建生;张伟;李国珍;韩思齐;田占峰

    目的 比较新型灭鼠盒与传统粘鼠板的灭鼠效果,以筛选效果较好的灭鼠器械进行鼠害防治.方法 2016年6月26日在河南省荥阳市某鸽厂选取面积相同的6个棚舍,每个鸽棚前后分别放置新型灭鼠盒与传统粘鼠板,观察灭鼠效果.结果 新型灭鼠盒与传统粘鼠板的灭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8,P=0.690).两种灭鼠方法连续灭鼠10d后,鼠密度均下降至5.00%左右;灭鼠30 d后,鼠密度降至1.00%以下,灭鼠率>97.00%.结论 新型灭鼠盒灭鼠效果优良,同时具有安全、不易被污染等优点,可作为控制鼠类种群密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 乌鲁木齐地区献血者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调查

    作者:龙江;牛晓珊;文军;冒文娟;仲婷;李红燕;包国庆;谭毓绘;余亮;孙荷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献血者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随机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义务献血者637人,利用IFA检测血清样本伯氏疏螺旋体IgM和IgG抗体,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检测献血者血清637份,伯氏疏螺旋体IgG阳性36份,感染率为5.65% (36/637);IgM阳性2份,近期感染率为0.31%(2/637);未感染601份,占94.35%(601/637).不同性别、年龄和民族间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55、0.111、0.044,P=0.814、0.990、0.998).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献血者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建议对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献血者进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筛查,防止因输血造成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的传播.

  • 精液在寨卡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作者:周祖木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小头症及各种神经系统缺陷疾病,已引起各国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通过性行为等途径传播.该文对近年来精液在寨卡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及其预防措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浙江省革螨名录(蜱螨亚纲:革螨目)

    作者:卢苗贵;蒋巧玲;龚震宇;倪庆翔;马立名

    根据文献报道及浙江省采集并保存的革螨标本,经复鉴与整理发现浙江省已知革螨13科27属53种;该文对其种名、分布及宿主予以详细记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