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중국매개생물학급공제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3-1142/R
  • 国内刊号: 陈秀丽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bingmei@icdc.cn
  • 曾用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安徽省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大荣;林涛;李群;王建军;张茂俊;张哲夫;薛振亚;胡述松

    目的:对莱姆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检测459份自然人群血清、124份临床病人血清和438份牛、羊、狗、鼠等动物血清标本,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阳性率,自然人群中平原和山区分别是1.17%、4.43%(χ2=4.73,P<0.05);不同类型临床病人中以皮肤损害和关节炎患者的阳性率高,分别是18.18%和14.71%;动物血清中,平原和山区牛的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32.61%(χ2=4.02,P<0.05),羊的阳性率分别为22.22%和61.28%(χ2=29.27,P<0.01),狗和鼠阳性率分别为30%和3.57%.结论:不同地理景观中动物血清阳性率的高低与人群血清学结果相一致,莱姆病疫区主要在山区,羊可能是主要宿主动物.

  • 云南省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作者:李兆祥;张海林;龚正达;自登云;米竹青;施华芳

    目的:掌握蚊虫分布特点及其在虫媒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方法:捕获蚊虫,分离病毒.结果:1981、1982、1986和1988年在景洪市采获成年雌性蚊虫31种22823只.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17种,优势蚊种为圆斑伊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夜间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19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迷走按蚊.从采获的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0株,基孔肯雅病毒3株,登革热病毒1株.其中从白纹伊蚊分离到3株病毒(2株基孔肯雅病毒、1株登革热病毒),从三带喙库蚊分离到5株病毒(4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株基孔肯雅病毒).结论:白纹伊蚊是当地基孔肯雅和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关键词: 蚊虫 虫媒病毒
  • 肾综合征出血热Box-Jenkins模型研究

    作者:翁寿清;邵守坤;徐校平;周卫群;阮玉华

    目的: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Box-Jenkins模型.方法:用游程检验对发病序列进行随机性检验.结果:提示HFRS疫苗应在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人群中接种;用Box-Jenkins模型对建德市HFRS发病作实验预测研究,结果准确.结论:该模型适合于实际预测,不失为疾病预测中快速、准确的模型.

  • 山东费县恙虫病疫区恙螨的季节消长及病原体分离研究

    作者:刘运喜;吴钦永;杨占清;孙海龙;孟祥瑞;苏明;丛乐滋

    目的:观察恙虫病疫区恙螨的季节消长,分离病原体.方法:捕捉活鼠,捡螨;螨的生理盐水悬液,腹腔接种小鼠,取发病者肝、脾、肾制印片或腹膜涂片,镜检恙虫病立克次体(Rt);采用IFA法进行血清学检测与分型.结果:从鼠体外共捡获11 762只恙螨,其中小盾纤恙螨(A)2 547只(占21.65%),须纤恙螨(B)1 596只(占13.57%),临淮岗纤恙螨(C)2 833只(占24.09%),泰山纤恙螨(D)466只(占3.96%),太平洋无前恙螨(E)4 320只(占36.73%).恙螨季节变化:A 主要出现在9~12月,高峰为11月,是秋季鼠体外绝对优势种;B出现在10月至翌年4月,高峰为12月,是冬季优势种;C于5月出现,11月消失,高峰为8月,是夏季优势种;D主要出现在6~10月,数量较少,且起伏较大;E全部采自大仓鼠,主要出现在4~12月,高峰为7月.Rt分离:A共接种10批,分离到4株Rt;B、C、E各接种4批,分离到4株、2株和2株Rt.血清学分型:除C分离到1株为Karp型外,其余均为Gilliam型.结论:A是主要传播媒介,Rt流行型别以Gilliam型为主.

  • 粤东地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郭衍;万康林;许世锷;陈慎奔;潘林祥;张哲夫;王宏英;廖传红;谢霖崇;陈贵友;邓经谋;姚良治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血清莱姆病抗体水平.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共检测2 184人,阳性225人,感染率10.30%.儿童(13.85%)、学生(11.93%)感染率高,农民(10.57%)次之,林业工人及管理人员(6.44%)相对较低;林区(10.37%)与非林区(10.27%)人群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1,P>0.75).180例莱姆病血清阳性者中,蜱叮咬率为40%,未发现典型的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皮疹患者,红斑、风团、紫斑占32.78%,肌痛占23.33%,关节炎占41.11%.结论:粤东地区人群莱姆病感染率较高.

  • 济南东郊秋冬型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杨占清;刘运喜;孙海龙;于晓敏;孟祥瑞;冯茂全

    目的:由于济南东郊历城区1988年10月首次发现恙虫病临床病例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斑点酶标染色法(IEA),检测患者、鼠类血清抗恙虫病立克次体(R.t);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血清分型;同时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有7个乡镇发生恙虫病流行,属秋冬型;流行季节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以黑线姬鼠和小盾纤恙螨为主;秋冬型恙虫病立克次体属弱毒株,接种小白鼠后无规律性死亡;从3组鼠类标本接种小白鼠的组织印片分离出R.t,血清抗-R.t阳性.结论:血清学分型属Gilliam型;疫源地属山地丘陵型.

  • 刺蛾幼虫致病性及其皮炎病理的实验观察

    作者:秦志辉;李朝品

    目的:探讨刺蛾幼虫的致病性及其皮炎的病理.方法:用成熟刺蛾幼虫直接触刺自愿者的上肢和豚鼠的腹面皮肤,对人体刺蛾幼虫皮炎的致病过程作直接动态观察,以及对豚鼠皮炎处的局部病变作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自愿者上肢皮肤被刺蛾幼虫触刺后,局部表现为刺痛、烧灼痛、麻木感、丘疹、斑疹、斑丘疹、风团、斑块等;部分病例出现全身反应等症状.豚鼠皮肤组织常规病理切片可见表皮小疱、大疱、水疱、脓疱等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刺蛾幼虫具有致病性,致病机理为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

  • 广东首次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

    作者:陈戊申;万康林;郝瑞丰;何剑峰;何立;罗会明;曾汉武;张金声;张哲夫

    目的:分离莱姆病螺旋体.方法:鼠、蜱标本接种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与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用BSK培养基分离49只野鼠和250匹蜱,从1只白腹巨鼠胚胎分离到1株螺旋体(LPR30).结论:鉴定为莱姆病螺旋体.

  • 海南省虫媒病毒分离物的初步鉴定

    作者:蒋廉华;赵春生;刘金华;方美玉;徐春华;陈唯军;陆振豸;饶颐年

    目的:鉴定海南省虫媒病毒分离物.方法:现场捕蚊,分离与鉴定虫媒病毒,主要方法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结果:1995年从海南省琼中县大丰农场、三亚市立才农场、万宁县兴隆农场、乐东县尖峰林场及西沙捕获的4种蚊虫中分离到14株虫媒病毒,均可在C6/36细胞、Vero-E6细胞组织培养中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病变;对酸、乙醚敏感,抵抗5-碘脱氧尿苷,属RNA病毒.结论:经血清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初步鉴定,有8株为黄病毒科病毒,6株为披膜病毒科甲病毒.

  • 精神病人莱姆病螺旋体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李华;张晓光;阎大成;李福宽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感染莱姆病螺旋体情况.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结果:精神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52/134,38.9%)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90,1.1%),且均排除梅毒和钩端螺旋体感染,并从精神病人中分离出1株病原体.结论:莱姆病感染后期可致精神异常.

  • 云南省宾川县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学分型研究

    作者:冯锡光;袁庆虹;自登云;张海林;陈渊民

    目的:对恙虫病立克次体进行血清学分型.方法: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分离的9株流行病株,4株为Karp型,3株为Gilliam型,2株分型阴性;148份病人阳性血清,94份为Karp型(占63.5%),34份为Gilliam型(占23.0%),16份为Karp+Gilliam两型混合感染(占10.8%),3份为Kato型,1份为Karp+Kato两型混合感染.结论:当地恙虫病立克次体流行型别以Karp型为主,Gilliam型次之,亦有少量Kato型存在.

  • 单价汉坦病毒灭活疫苗交叉免疫的中和抗体应答

    作者:陆群英;唐汉英;姚苹苹;李岩金;李敏红;翁景清;朱智勇;霍海琴;赵丽娟;郑锡荣

    目的:观察单价汉坦病毒灭活疫苗交叉免疫的中和抗体应答.方法:直接免疫酶斑减少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在家兔进行单价汉坦病毒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二针基础免疫后1个月,再予另一型单价疫苗加强免疫,诱导较好的两型中和抗体应答,达到双价苗二针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疫苗同型的中和抗体滴度亦显著提高.结论:汉坦病毒灭活疫苗存在交叉体液免疫反应;提示在已接受单价疫苗免疫的人群中进行交叉加强免疫,可能是有效、可靠、经济的免疫策略.

  •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的逐步回归分析及测报研究

    作者:邰发道;王廷正;孙怀玉

    目的:开展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的逐步回归分析,提高测报的准确性.方法:鼠类带病毒状况,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同时根据气象资料、人群患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黑线姬鼠密度、带病毒率、降雨量均与HFRS发病人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上述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HFRS发病数的消长规律.选择3个月前的降雨量、2个月前的黑线姬鼠带病毒率为因子,预测2个月后HFRS发病人数;选每年春季降雨量为因子,预测该年HFRS发病率,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结论:用建立的方程对西安郊县HFRS发病率的短期和中期测报是可行的.

  • 再次从福建分离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作者:陈振光;张健之;毕德增;陈敏;贺金荣;林荷

    目的:从蜱类媒介中分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方法:用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分离.结果:自福建省宁化县林区麂体表捉获的越原血蜱(Haemephysalis yeni)中分离到1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经微量补结试验和PCR检测初步确定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结论:进一步从病原学上证明了福建省存在北亚斑点热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

  •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畜)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华满堂;林涛;刘长林;金兆清;张哲夫;何成;王志亭;杨晓奎

    目的:调查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畜)莱姆病感染情况.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羊、牛、马和人血清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5%(199/883)、17.3%(69/399)、25.0%(5/20)和9.05%(18/199).血清学阳性的人和动物中,有的表现出莱姆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动物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人.结论:首次证实该地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并初步揭示人(畜)莱姆病的流行特点及相互关系.

  • 氟乙酰胺鼠药中毒一例报告

    作者:吴桂良

    近我市人民医院收治误服氟乙酰胺鼠药中毒患者1例,经抢救痊愈.

  • 农村三带喙库蚊生物学特性纵向调查

    作者:高佳方

    苏南农村种植水稻,稻田成为三带喙库蚊的主要生境.为掌握其部分生物学特性,1988~1997年连续开展调查.

  • 绥芬河市蚊虫种属组成与分布

    作者:孙秀英;董桂华;葛涛

    为摸清本市蚊类种属组成及分布情况,于1995~1996年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

  • 怀化火车站科学灭鼠效果观察

    作者:蒋先仕;金丽萍

    近年来,怀化火车站实施一系列科学灭鼠措施,连续4年基本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灭鼠先进标准.

  • 利用蚊虫的生物学特性消灭蚊虫

    作者:王令耀

    多数种类的蚊子通过群舞完成交配.有如下特点:(1)在不大的空间中高度密集,从几十只、几百只到上千只,有的上万只;(2)常在清晨和黄昏时分、光线不甚强烈处,持续时间起码在半小时以上;(3)参与群舞的为雄蚊和未曾受孕的雌蚊,所以数量虽多,不会叮人.

  • 吉林省革螨新记录(4)

    作者:张新飞;徐立新;王桂芬;马英洲;王桂梅;马立名

    医院在研究螨源性疾病时,调查了患者活动场所的螨类,发现吉林省革螨新记录1种.

  • 上高县1995至1996年蚊虫种群密度调查

    作者:曹启宁;何德勤

    为了解本县蚊虫种群分类、季节消长及密度情况,1995~1996年3~11月间进行了调查分析.

  • 在建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现场蚊幼滋生场所调查

    作者:韩耀华;薛蔓;沈建国;姚炎林;李荣宝

    1997年8月,新区陆家嘴地区某单位地下室施工现场内蚊虫成患,建筑工人遭受大量蚊虫叮咬,严重影响正常生产.为此,我们对施工现场蚊幼滋生场所进行了调查.

  • 一起肾综合征出血热局部流行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进贵

    1997年10月15~26日,平阴县孝直镇李庄村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局部流行,全村1 150人,发病5人,发病率434.78/10万.现将流行因素调查分析如下:

  • 药物灭鼠中诱饵的选择

    作者:景马驹;李淑霞;张朝晖

    为提高药物灭鼠效果,于1996年4月进行了诱饵选择试验.鼠药:0.05%溴敌隆水剂.诱饵:脱皮麦粒、大米、红薯块(0.5cm3)、油条块、馒头块.

  • 肠螨病一例报道

    作者:蔡茹

    粉螨多在贮藏食物和房舍内生存繁殖,某些粉螨生存能力特强,偶可在人体内生存成为兼性寄生虫.因此,由粉螨寄生肠腔引起的肠螨病(Intertinal acariasis)国内外均有报道.我们近期经治1例.

  • 开阳县199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作者:唐黔龙

    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属山区地形,全县辖16个乡(镇)267个村,总人口近40万,1971年首发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嗣后疫情逐年上升,1984年达高峰,发病348例,发病率为99.03/10万,此后逐年下降,至1989年降至2.19/10万,1990年后又明显回升,1994年发病居历年高水平.现将1994年人间及鼠间疫情、HFRS控制效果报告如下:

  •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概况和防制对策

    作者:龚震宇;傅桂明;赵芝雅

    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疫区分布广泛.为进一步掌握全省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我们分析了全省疫情状况,探讨了防制对策,以进一步控制本病的流行.

  • 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作者:陈龙宝;田福建;王显军;孙桐;杜宪刚;马连赞;李忠;林增良;黄捷通;孔令胜;王德泉;程万春

    1986年山东省五连县首次在江北报告了恙虫病病例,10年后距该县200余km的济宁市任城区发生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

  • 1995至1996年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作者:赵芝雅;龚震宇;翁景清;傅桂明;姜理平

    为了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控制本病暴发流行,根据<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预防和控制计划>和<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计划>,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1995~1996年全省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 泰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分型研究

    作者:薛家芹;李广法;王华;张振民;刘伟;牟福生;陈勇;李京生;明锦

    我市自1984年流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曾多次进行地理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流行季节、主要宿主动物种类确定流行类型.这种方法不够准确.为有效控制HFRS在我市发病与流行,1995~1997年应用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苷酸序列分析、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MCPENT)技术开展了疫源地分型研究.

  • 电热蚊香片有效成分挥发率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蔡松武;林立丰;黄湘东;张紫虹

    目前国内对电热蚊香片的卫生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其驱蚊生物效果、禁用物质残留量及部分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而电热蚊香片驱蚊效果如何,直接与有效成分释放至空间的挥发率密切相关,目前国内还未见有关测定电热蚊香片有效成分挥发率方法的报道,只能通过生物测定反映驱蚊效果.因生物测定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多,如温度、湿度、生物个体差异等,都影响测定结果,且需大量昆虫,工作量较大.因此,制定一套对电热蚊香有效成分挥发率的测定方法,将弥补生物测定的不足.并提高对厂家产品质量的监督监测能力.

  • 不同载体氯氰菊酯的含量测定及样品前处理

    作者:马强;王虹;马永民;刘玉莹

    用正向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转位前后氯氰菊酯的各种异构体含量,由于载体的基质不同,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也不同.该方法为应用状态下各类载体中氯氰菊酯的衰减情况、不同载体的使用浓度、喷涂方法等课题研究提供了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此种样品处理方法国内未见报道.

  • 复方杀鼠剂研试方法Ⅱ.实用化研究

    作者:张美文;刘辉芬;李波;陈安国

    在复方杀鼠剂研究中,如已肯定其加入成分对原杀鼠剂有增效作用,且灭效能在试验中得到证实,还不能完全断定其值得开发成灭鼠剂.这是因为,作为杀鼠剂本身还有许多性能指标要求,一种好的杀鼠剂必需对害鼠有好的适口性,不会产生再遇拒食,而对非靶动物安全性好,没有二次中毒的危险,害鼠不会产生明显的耐药性[1].同时,由于复方杀鼠剂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化学成分相配而成,故在贮藏过程中混配成分间是否相互作用而影响各自的化学稳定性,从而影响其药效和毒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此必须进行测定和了解;其次,为了在实践中应用方便,可将其配成一定合适剂型;后,如果复方灭鼠剂作为一个产品投入生产,为其提供具体实用的分析方法和进行成本估算亦属必需.

  • 蜚蠊的鉴别诊断(续)

    作者:费守华

    2 分类2.1 研究史关于蜚蠊的分类地位,多年来世界上昆虫分类学家存有争议.早有些学者把蜚蠊列入步行目(Cursoria)蜚蠊亚目(Blattaria);有的学者把其列入网翅目(Dictyoptera)蜚蠊亚目;还有的学者将其列入直翅目(Orthoptera)蜚蠊科(Blattidae).1864年SAUSSURE根据蜚蠊股节下面有无刺,将蜚蠊分为三大群.1865年BRUNNER VON WATTENWYL根据蜚蠊其它一些特征分为11个科,1893年又追加2个科,变为13个科.

  • 中国室内蚂蚁及其防制概况(续)

    作者:黄远达

    5 蚂蚁的防制根据蚂蚁种类多,分布广,蚁后深居不出,而工蚁数量多、活动频繁的特点,必须实施综合防制,即以环境卫生预防为基础,化学防制为重点,辅以其他各种有效的防制措施,方可收到应有的效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