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6-2012年全国19省三带喙库蚊监测研究

    作者:刘小波;吴海霞;殷文武;郭玉红;任东升;王君;刘起勇

    目的 了解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三带喙库蚊及相关传染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2年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用诱蚊灯法对城镇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5种生境的三带喙库蚊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三带喙库蚊总体平均密度为0.82只/(灯·h).在19个监测省份中,华东地区的江苏省及华南地区的湖南省和湖北省三带喙库蚊密度相对较高.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华南地区5-6月该蚊密度较高,西南地区6-8月密度较高,华东、华中、华北及西北地区7-8月密度较高,而东北地区8-9月密度较高.5种生境间的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牲畜棚和农户该蚊密度相对较高.三带喙库蚊密度存在年际波动现象,其中2010年高,2012年低.三带喙库蚊密度的季节高峰呈现单峰型,牲畜棚7月高,而农户6-8月高.结论 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全国三带喙库蚊密度总体水平、地区差异、生境差别、年际波动、季节消长等特征,为三带喙库蚊及相关疾病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 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的一种温度评判方法

    作者:顾品强;闵继光

    目的探讨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的一种温度评判方法.方法 1982~1992年和2001~2002年在上海市奉贤地区每年3月1日开始,每天在猪舍内挂诱蚊灯全夜(18时至次日6时为一灯夜)灯诱捕蚊,麻醉后对三带喙库蚊进行计数,取每灯夜平均蚊虫数为其密度.将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与首现日前7天、首现日当天和后1天计9天同期日平均气温作比较分析.结果采用首现日当天和前1天或首现日当天、前2天和后1天任意连续3天的日平均气温值及其日平均气温累积值判断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其差异在1~2天内(91.7%).结论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时,伴随着一次来源于南方强暖气团影响当地气温的过程,其日平均气温下限值为11.0℃.据此,可根据日平均气温实况值或温度预报值重建和预报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

  • 三带喙库蚊中分离的西藏环状病毒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作者:范娜;曹玉玺;付士红;程睿;何英;雷雯雯;王环宇;鲁晓晴;梁国栋

    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TIBOV)是环状病毒属中的新成员,首次分离自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圆斑按蚊,本研究首次对从三带喙库蚊标本中分离到的西藏环状病毒(HN1112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除第2节段以外,三带喙库蚊分离的HN11121病毒株与从圆斑按蚊分离的西藏环状病毒原始分离株(XZ0906)第1~10节段核苷酸和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相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0.3%(S6)~98.7%(S5)和79.8%(S6)~99.8%(S10);而HN11121病毒株与XZ0906病毒株第2节段核苷酸长度分别为2 850bp和2 838bp,分别编码950和946个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55.8%和47.1%.病毒VP2蛋白氨基酸位点差异结果显示从三带喙库蚊分离的HN11121病毒与从圆斑按蚊分离的XZ0906相比存在390个氨基酸差异位点.基于HN11121病毒株VP1基因和VP3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N11121属于环状病毒属西藏环状病毒,但是从三带喙库蚊分离的HN11121病毒与在圆斑按蚊分离的西藏环状病毒原始分离株(XZ0906)处在不同的进化分支.以上结果提示,从三带喙库蚊分离的西藏环状病毒(HN11121)与从圆斑按蚊分离的西藏环状病毒在病毒基因组和病毒基因组分子遗传进化均存在较大差异,鉴于三带喙库蚊是我国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同时该蚊种也是我国南方广泛存在的蚊虫种类,因此加强三带喙库蚊中西藏环状病毒监测对于了解西藏环状病毒的生物多态性具有重要意义.

  • 广东省10株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特征研究

    作者:吴德;谈琦琪;张欢;张欣;周惠琼;孙九峰;梁国栋

    了解广东省目前流行的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型别,以及新分离毒株与P3和SA14-14-2疫苗株E蛋白的氨基酸差异,推测疫苗株的可能保护效果.本研究对广东省2017年从蚊虫和蠓虫标本分离的10株乙型脑炎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利用MEGA软件登录GenBank下载乙型脑炎病毒代表株序列并绘制进化树,同时用ClustalW2软件与疫苗株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和E蛋白的序列分析.10株乙型脑炎病毒均属基因Ⅰ型GI-b组,但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小的进化分枝中.10株新分离病毒与P3和SA14-14-2疫苗株的E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位于97.40%~97.60%和97.20%~97.40%之间.E基因区段500个氨基酸中,P3株与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株之间共存在17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包括12个共同氨基酸的改变),略高于SA14-14-2疫苗株的16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包括11个共同氨基酸的改变).其中在DI区的P3和SA14-14-2株分别有1个和3个共同氨基酸变异,D Ⅱ区各有5个共同氨基酸改变,D Ⅲ区分别有5个和2个共同氨基酸改变,结构域之外各有1个共同氨基酸的变异.绝大多数变异发生在非关键位点,只在E306和E388处观察到的氨基酸位点变异与疫苗P3株关键位点的改变有关,这两个位点(G306E,E388G)均发生在D Ⅲ区,而疫苗SA14-14-2未观察到关键位点的改变.总之,广东省流行的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别可能已由Ⅲ型变为Ⅰ型;疫苗SA14-14-2株及P3株与新分离毒株均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绝大多数关键氨基酸位点未发生变异,对新分离病毒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价值.

  • 徐州地区三带喙库蚊胃血来源分析

    作者:朱长强;吴婷;艾乐乐;杨露;吕恒;李春晓;谭伟龙;赵彤言

    应用PCR技术检测江苏徐州地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蚊胃血来源,研究其吸血习性.根据三带喙库蚊可能吸血对象(猪、人、牛、羊、鼠、鸡)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鉴定三带喙库蚊胃血来源.同时,用该方法检测猪血、人血、牛血、羊血、鼠血、鸡血中提取的DNA,验证其特异性;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1、12、24、36、48、60h)的中华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敏感性.该方法可从已知动物血样提取的DNA中分别扩增得到689(人)、561(牛)、453(猪)、225(羊)、485(鼠)、266 bp(鸡)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吸人血36 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48、60 h的中华按蚊中,均未扩出特异性条带.共检测24只现场三带喙库蚊,血源来自猪、人、鸡、牛、鼠、羊分别为7、6、3,2、2、1只,其中5只蚊虫兼吸吸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鉴定三带喙库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徐州地区三带喙库蚊不仅嗜吸猪血和人血,也可兼吸其他动物血.

  • 城市蚊虫综合治理前后种类组成的研究

    作者:周明浩;褚宏亮;张爱军;杨维芳;刘大鹏;陈志龙;吴健;孙俊;赵彤言

    为科学有效开展城市灭蚊,采用诱蚊灯法研究城市蚊虫种类的主要组成和综合治理前后种类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南京城区监测到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4种蚊种,分别占32.9%、62.0%、2.4%和2.7%;无论是对照区还是试验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所占比例均分别超过30%和60%.从季节变化来看,从7月到9月上旬,三带喙库蚊所占比例高于淡色库蚊;从9月下旬开始,三带喙库蚊数量减少,所占比例开始下降.比较对照区和试验区,2006年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两者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发现三带喙库蚊孳生地.不能忽视三带喙库蚊可能对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除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外,三带喙库蚊也应作为城市蚊虫防治的重点对象.

  • 三带喙库蚊抗性水平与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治明;汪中明;李春晓;郭晓霞;阎婷;王刚;朱小娟;张恒端;董言德

    为了解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抗药性水平与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对野外采集的不同种群三带喙库蚊幼虫抗药性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同批次蚊虫经口感染乙脑病毒,RT-PCR法检测感染率.生测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幼虫实验室品系(LAB)、南京江浦种群(NJJP)、濉溪南坪种群(SXNP)、安康建民种群(AKJM) F1代和安康建民种群(AKJM) F3代对溴氰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0009、0.0071、0.0160、0.0027和0.0025 mg/L,与敏感品系相比,抗药性指数在2.30~40.05之间;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0043、0.0117、0.0528、0.0121和0.0141 mg/L,抗药性指数在2.13 ~ 26.42之间.感染实验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实验室品系、南京江浦种群、濉溪南坪种群、安康建民种群F1代和安康建民种群F3代对乙脑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84.44%、80.56%、62.5%、86.00%和91.8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对乙脑病毒的感染率与其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之间均有线性负相关关系(R2值分别为0.887和0.783,P值分别为0.0167和0.0460).表明三带喙库蚊在杀虫剂的选择压力下,可能会影响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但这种影响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蚊蛉蚋记录

    作者:瞿逢伊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广东省南海岸珠江口西南侧,包括澳门半岛(Macau)、凼仔岛(Taipa)和路环岛(Coloane),陆地总面积约24.18km2。自明嘉靖32年(公元1553年)以来,澳门长期受葡萄牙殖民统治,该地区医学昆虫资料在国内极少报道,现综合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国外文献中蚊、蛉、纳采集鉴定记录作综述报道。1 蚊类  澳门地区的蚊类,据1921~1995年文献报导,总共记录9属35种(Leitao,1921;Kwoh,1948;Morais,1983;Easton,1992,1994;Ramos,1990,1994;Ramos et al.,1994/1995,1997),其中早年(Leito,1921;Kwoh,1948;Morais,1983)记录的7种蚊类:埃及伊蚊、杰普尔按蚊、卡瓦尔按蚊、多斑按蚊、微小按蚊、棋斑按蚊及棕头库蚊在1994年的调查中未有发现,可能由于环境变迁,密度极低或绝迹。现将澳门地区已知蚊种及其采集地点记述如下:  1.中华按蚊Anopheles (Ano.) sinensis Wiedemann,1828:澳门、凼仔、路环  2.杰普尔按蚊An. (Cel.) jeyporiensis James,1902:澳门  3.卡瓦尔按蚊An. (Cel.) karwari (James,1902):澳门  4.多斑按蚊An. (Cel.) maculatus Theobald,1901:澳门、凼仔、路环  5.微小按蚊An. (Cel.) minimus Theobald,1901:澳门、凼仔  6.棋斑按蚊An. (Cel.) tessellatus Theobald,1901:澳门  7.东乡伊蚊Aedes. (Fin.) togoi (Theobald,1907):凼仔  8.埃及伊蚊Ae. (Stg.) aegypti (Linnaeus,1762):澳门  9.白纹伊蚊Ae. (Stg.) albopictus (Skuse,1894):澳门、凼仔、路环  10.白-W伊蚊Ae. (Stg.) w-albus (Theobald,1905):凼仔  11.骚扰阿蚊Armigeres (Arm.) subalbatus (Coquillett,1898):澳门、凼仔、路环  12.巨型阿蚊Ar. (Lei.) magnus (Theobald,1908):凼仔、路环  13.二带喙库蚊Culex (Cux.) bitaeniorhynchus Giles,1901:凼仔、路环  14.棕头库蚊Cx. (Cux.) fuscocephala Theobald,1907:澳门  15.棕盾库蚊Cx. (Cux.) jacksoni Edwards,1934:路环  16.伪杂鳞库蚊Cx. (Cux.) pseudovishnui Colless,1957:澳门、凼仔  17.致倦库蚊Cx. (Cux.) quinquefasciatus Say,1823:澳门、凼仔、路环  18.海滨库蚊Cx. (Cux.) sitiens Wiedemann,1828:凼仔  19.三带喙库蚊Cx. (Cu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1901:澳门、路环  20.迷走库蚊Cx. (Cux.) vagans Wiedemann,1828:凼仔  21.杂鳞库蚊Cx. (Cux.) vishnui Theobald,1901:澳门  22.白胸库蚊Cx. (Cui.) pallidothorax Theobald,1905:凼仔、路环  23.叶片库蚊Cx. (Eum.) foliatus Brug,1932:凼仔  24.马来库蚊Cx. (Eum.) malayi (Leicester,1908):凼仔  25.幼小库蚊Cx. (Lop.) infantulus Edwards,1922:凼仔  26.红胸库蚊Cx. (Lop.) rubithoracis (Leicester,1908):凼仔  27.苏门答腊库蚊Cx. (Lop.) sumatranus Brug,1931:凼仔、路环  28.褐尾库蚊Cx. (Lut.) fascanus Wiedemann,1820:澳门、凼仔、路环  29.贪食库蚊Cx. (Lut.) halifaxii Theobald,1903:凼仔  30.常型曼蚊Mansonia (Man.) uniformis (Theobald,1901):路环  31.詹氏小蚊Mimomyia (Mim.) chamberlaini Ludlow,1904:凼仔  32.蛛形杵蚊Tripteroides (Pah.) aranoides (Theobald,1901):凼仔  33.安氏蓝带蚊Uranotaenia (Ura.) annandalei Berraud,1926:凼仔  34.麦氏蓝带蚊Ur. (Ura.)macfarlanei Edwards,1914:凼仔  35.澳门巨蚊Toxorhynchites (Tox.) macaensis Ribeiro,1997:澳门、凼仔、路环  以上蚊种记录中除澳门巨蚊(Ribeiro,1997)外,在我国均曾有记载,但均缺澳门分布记录;另据近年研究我国以往报道的白-W伊蚊和杂鳞库蚊均属误订,现分别订正为股点伊蚊模拟亚种Ae. gardnerii imitator (Leicester,1908)和伪杂鳞库蚊(陆宝麟等,1997a,b)。由上可见澳门地区报道的白-W伊蚊和杂鳞库蚊在我国蚊类记录中应属存疑蚊种,尚需进一步鉴定确认。

  • 湖南怀化地区三带喙库蚊和猪自然感染乙脑病毒调查

    作者:陈晨;郭晓霞;蒋勇;宋世佩;李春晓;赵彤言

    本文通过对湖南怀化市北部炉天冲村和南部池回村2012 ~2013年采集的三带喙库蚊标本及猪脑样本进行乙脑病毒RT-PCR检测,初步掌握了当地三带喙库蚊和猪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情况.结果表明怀化市北部炉天冲村和南部池回村三带喙库蚊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17%、3.15%,低感染率分别为0.479/1000;猪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率为16.42%,说明该地区乙脑病毒在重要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中自然感染状况已普遍存在,该研究结果为怀化地区乙型脑炎的防控和流行趋势的预测提供了数据支撑.

  • 上海市城区中心地带三带喙库蚊种群新动态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作者:高强;周毅彬;曹晖;冷培恩

    为全面掌握上海中心城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种群动态新变化并开展相应的科学有效的防治,选取城区成蚊较容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采用24 h连续性成蚊动态监测与蚊幼孳生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三带喙库蚊种群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高峰出现在7月份;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的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高达到32.79%,人民公园2号监测点的三带喙库蚊构成比达到52.6%,并在人民公园1号监测点周边发现2处三带喙库蚊孳生地,而历年监测中三带喙库蚊间断性捕获,多出现在8月份。本研究在上海中心城区首次报道三带喙库蚊的孳生地,且该蚊种已成为公园和绿化区域的优势蚊种。随着气候变化与城市环境的改变,三带喙库蚊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不断提高,除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外,三带喙库蚊也应成为上海市城区的重点防治蚊种。

  • 陕西省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作者:孙养信;吕永杰;孙亮;安翠红;吕文

    目的 了解陕西省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方法 用浸渍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5个地区三带喙库蚊的LC50. 结果 DDT、敌敌畏、氯菊酯、溴氰菊酯和双硫磷等5种杀虫剂汉滨区三带喙库蚊敏感性高;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南郑县三带喙库蚊敏感性高;残杀威陇县三带喙库蚊敏感性高. 结论 敏感性测定结果可作为基础数据用于资料积累;连续开展敏感性监测,了解蚊虫抗药性趋势,有利于指导蚊虫防制.

  • 河南省商城县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纵向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旭东;刘淑华;谭明;代学军;杨忠英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边缘的大别山区,地处北纬31°23′~32°05′和东经115°06′~115°37′,全县辖22个乡镇,374个行政村,总人口570 935人,总面积2 130 km2,属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的气候区,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7 ℃,年平均降水量1 182 mm,全县均有丝虫病流行.1 流行概况商城县是以班氏丝虫病流行为主(占75.6%)、马来丝虫病流行次之(占24.2%)的混合流行区.据1974年底统计,全县微丝蚴率为14.84%,丝虫病的流行率为17.01%.主要传播丝虫病的媒介有: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淡色库蚊、致乏库蚊、三带喙库蚊.其中淡色库蚊为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中华按蚊为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慢性丝虫病病人以象皮肿为主,有186人,占84.3%,乳糜尿患者占11.2%,鞘膜积液患者占4.48%.经过大规模的普查普治,1975年由河南省卫生厅组织考核验收,以行政村为单位平均微丝蚴率降到0.39%,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 郑州市丝虫病防治与监测

    作者:李肖红;张红兵;武涛;郭爱芝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北依黄河,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面积7 4446.2 km2,人口638.30万,辖5市1县6区.郑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3 ℃,降雨量640 mm,全年无霜期220 d,蚊种有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等.该市系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有8个乡镇流行丝虫病.1959年开始丝虫病防治,1984年基本消除丝虫病,2003年经河南省卫生厅组织丝虫病专家组全面审评,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结果报告如下.

  • 不同血源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室内空间分布的影响

    作者:刘文华;蔡松武;吴军;林立丰;段金花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室内空间分布与血源的关系.方法 利用人诱法,调查蚊虫的密度.结果 在靠近动物(梅花鹿)血源的餐厅区房间,三带喙库蚊占74.80%,致倦库蚊占21.14%(n=472);在以人血源为主的人居房间,致倦库蚊占60.28%,三带喙库蚊占36.62%(n=815).三带喙库蚊的密度餐厅区房间高于人居房间(df=1,X2=5.32,P<0.05,n=676);致倦库蚊的密度也是餐厅区房间高于人居房间(df=1,X2=268.45,P<0.001,n=611).结论 血缘的空间分布影响乙脑媒介在室内的空间分布.三带喙库蚊室内空间分布靠近动物血源;而致倦库蚊室内空间主要受人类血源分布的影响.

  • 湖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蚊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戴德芳;李放军;蔡亮;颜洁;黄谊

    目的 分析湖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综合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湖南省1951-2013年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乙脑监测点媒介蚊虫和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用ELISA法检测宿主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1951-2013年湖南省乙脑疫情经历上升期、流行期、稳定期、逐步下降期和低水平期,目前发病率维持在低水平状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呈现以低年龄组为主的发病模式,0~14岁年龄组病例占98.11%,病例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在监测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66.89%;监测点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湖南省三带喙库蚊密度季节消长与乙脑疫情呈正相关关系,与宿主动物(猪)乙脑病毒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猪乙脑抗体50.00%阳转率出现时间比人群发病高峰提前1个月.结论 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乙脑病例、宿主动物和媒介蚊虫的监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孳生环境是控制湖南省乙脑疫情的关键.

  • 4种不同液体蚊香在野外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刘文华;蔡松武;吴军;林立丰;段金花;邹钦

    目的 研究4种电热液体蚊香[0.12%四氟甲醚菊酯(A),0.17%四氟甲醚菊酯(B),0.86%四氟苯菊酯(C),0.86%四氟丙炔菊酯(D)]在野外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的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人诱法,比较测定控制蚊虫前、后密度的下降率,调查蚊虫密度.结果 试验主要蚊虫为传播乙脑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蚊香样品中仅有样品A使三带喙库蚊的密度下降率>80%,样品B、C和D使三带喙库蚊密度下降率均<80%;蚊香样品A、C、D使致倦库蚊的密度下降率>80%,样品B使其密度下降率在70%~80%之间.结论 4种蚊香样品在现场有良好的驱避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的效果,但是蚊香B的驱蚊效果要差于蚊香样品A、C、D,野外试验结果与实验室药效有差别.

  • 上海奉贤三带喙库蚊13年首次出现气象分析

    作者:闵继光;顾品强;顾正权;黄品贤;宋花玲

    目的探讨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的气象条件.方法每年3月1日开始,猪舍内挂诱蚊灯全夜(18时至次日6时为一灯夜)每天灯诱捕蚊,麻醉后分类计数,取每灯夜平均蚊虫数为其密度.将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首次出现对照气象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的气象条件:(1)首现之前地面和高空2~3 d内盛吹S系风向,并伴有首现日和前一日地面S系风向的风速激增(大于5.0m/s)和850百帕(1 500m)高空SW风向频率激增现象(94.4%和84.2%)以及水汽压升高.(2)首现日1时至次日6时有锋面过境或风向切变,18时至6时伴有降雨的概率为69.2%(9/13).(3)首现日(20时至次日8时)12 h气压变压为正值.结论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的气象条件不同于已知在上海地区当地越冬的中华按蚊,而符合季节性迁飞昆虫北迁降落的气象条件:在迁飞虫源方向有西南气流输送,遇锋面过境伴降雨或风向切变及正变压,产生下沉气流,有利于迁飞昆虫北迁降落.从而为三带喙库蚊春季北迁找到了又一个间接证据.

  • 保幼激素Ⅲ对三带喙库蚊滞育发生期间卵巢滤泡和体内RNA变化的影响

    作者:董言德;薛瑞德;赵彤言;姜晓舜;尤洪涛

    目的:探索保幼激素Ⅲ(JH3)对滞育三带喙库蚊卵巢滤泡和体内RNA变化的影响.方法:短光照和低温联合作用导致三带喙库蚊滞育后,用2ppm 0.5ul或3ppm 0.5ul/蚊外源JH3点滴处理,观察卵巢滤泡发育情况,并测定蚊体内RNA和卵巢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低温和短光照引起三带喙库蚊滞育后,卵巢滤泡发育受到抑制,体内RNA的含量明显减少,JH3处理可诱导部分滞育的三带喙库蚊转入发育状态,解除滞育的个体卵巢第一滤泡增大,体内RNA含量增加,但对卵巢蛋白的含量没有影响.结论:JH3可诱导滞育三带喙库蚊卵巢发育,体内RNA合成增加.

  • 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3年三带喙库蚊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松建;马铁铮;李长青;唐超;田波;全菲;朱思捷;黎新宇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首都国际机场周边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布情况,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机场周边2000 m范围内选取7个监测点,采用国家标准GB/T23797-2009中的二氧化碳诱蚊灯法,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3年三带喙库蚊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蚊密度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Pearson秩相关对2013年5-10月三带喙库蚊密度与乙脑发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年来共捕获成蚊88 789只,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80.54%,三带喙库蚊占18.89%;2011-2013年三带喙库蚊年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4.31、1.62和13.01只/(灯·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9,P>0.05);3年来,仅8-10月能够捕获三带喙库蚊,月平均密度分别为1.04、32.00和1.15只/(灯·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1,P<0.01);9月三带喙库蚊密度明显高于8月和10月,其中9月中旬密度高;7个监测点均有三带喙库蚊捕获,密度在0.44~41.09只/(灯·h)之间,其中居民区密度低,温榆河水系密度高,7个监测点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8,P>0.05).3年来,仅2013年9-10月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报告3例乙脑病例,三带喙库蚊密度与乙脑发病呈正相关关系(rs=0.898,P=0.015).结论 首都机场周边三带喙库蚊构成及密度水平均较高,河边等野外环境是其栖息的主要场所,蚊虫活动高峰时间(8-9月)与乙脑疫情的发生时间相一致,蚊密度与乙脑发病呈正相关,应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监测工作.

  • 三带喙库蚊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初步分析

    作者:杨维芳;孙俊;徐燕;褚宏亮;刘大鹏;张爱军;徐庆;郑一平

    目的 了解三带喙库蚊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光催化灯诱集蚊虫;以南京市郊区牲畜棚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调查的三带喙库蚊密度(Y_1)和雌性三带喙库蚊密度(Y_2)为因变量,以同期的气象因子,平均气温(X_1)、高气温(X_2)、低气温(X_3)、降雨量(X_4)、平均气压(X_5)、平均相对湿度(X_6)、平均风速(X_7)和日照时数(X_8)为自变量,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南京市郊区牲畜棚蚊虫调查中三带喙库蚊占90%以上,雌蚊占95%以上,高密度期(>60只/h)在6-10月.X_3与三带喙库蚊密度变化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但回归不显著;多数气象因子与三带喙库蚊密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相关;获得较优的回归方程:Y_1=10∧[18.645 Lg(X_1+1)-21.403 Lg(X_2+1)-0.930X_7+0.104X_8+2.470]-1,Y_2=10∧[19.051 Lg(X_1+1)-21.994 Lg(X_2+1)-0.945X_7+0.106X_8+8.675]-1,R~2>0.8.结论 通过气象资料,可初步预测同期三带喙库蚊的发生量;该方法可扩展应用于其他病媒生物及其相关性疾病的预测.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