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在灭疟后期以中华按蚊为传疟媒介的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方法研究

    作者:张世京

    1993年崇左县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现已连续10年无内源疟疾病例,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但由于该地中华按蚊为主的传疟媒介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剧增,疟疾传播的条件仍然存在.为探讨灭疟后期疟疾的监测方法,现将崇左县1994-2003年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现场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 浙江省义乌市中华按蚊传疟作用定量研究

    作者:骆淑英;范伟忠;叶晓军

    目的了解当地疟疾媒介传播能量,分析疟疾传播潜势.方法采用媒介能量调查方法定量计算中华按蚊叮人率、人血指数、叮人习性和预期传染性寿命等参数,再按照Garrett-Jones(1964)的公式求取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结果2004年5~10月义乌市后宅街道遗安村中华按蚊媒介能量依次为0.819、0.882、5.382、1.506、0.149、0.004;基本繁殖率依次为8.19、8.82、53.82、15.06、1.49、0.04.结论当地中华按蚊的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均较高,其中5~9月的基本繁殖率均高于临界水平,提示当地具有较强的疟疾传播能力,潜在疟疾流行或暴发流行的可能.

  • 晴隆县1992-2001年疟疾监测结果报告

    作者:袁勇

    晴隆县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历史上曾有几次较大规模的流行,80年代中期疫情得到控制,1990年起转为监测阶段.为进一步作好监测,总结前阶段疫情监测结果,现对1992-2001年晴隆县疟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人口资料来源于晴隆县统计局各年度统计年鉴.疫情数据来源与本县疾控中心历年疫情监测资料统计.

  • 象山半岛中华按蚊传疟作用研究

    作者:宋世忠

    目的:了解象山半岛中华按蚊传播疟疾潜势.方法:采用媒介能量调查方法计算中华按蚊叮人率、人血指数、叮人习性和预期传染期寿命等参数,再按照Carrett-Jones公式求取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结果:中华按蚊基本繁殖率平均为1.22,其中7月份高,为4.16.结论:虽然当地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全年接近1,但在特定时间段内,中华按蚊具有一定的疟疾传播能力,存在疟疾流行的可能.

  • 2000-2004年宁波市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叶丽萍;许国章;孙亚维;鲁锋;张吉楠

    目的 了解近5年来宁波市疟疾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4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来共检出疟疾192例,其中输入病例185例(占96.35%),本地感染病例7例(3.64%).当地人口共发生20例疟疾病人,年发病率稳定在0.019/10万~0.128/10万.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05%(20/43 775),来自疟区的外来人群为0.62%(172/27 501).7个当地感染病例分布于全市4个市(区)的6个自然村,以北仑区为多.经2002-2004年蚊媒监测中华按蚊密度高峰每年在6~7月.结论 在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基本实现消灭疟疾后,血检对象的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病人发现、治疗、管理,并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对巩固疟防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 济宁市任城区消灭疟疾的研究

    作者:陈龙宝;王爱民;杜宪刚

    济宁市任城区地处鲁西平原与鲁南山区连接地带的滨湖平原,系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非稳定性间日疟流行区.

  • 1971~2000年鹿邑观堂中华按蚊生态习性调查研究

    作者:胡志田;王文学

    中华按蚊是黄淮平原地区唯一传疟媒介,为了解该蚊在黄淮平原地区生态习性,为媒介防制提供依据,于1971~2000年选择鹿邑观堂采取了固定地点,日落后牛诱2h、人帐通宵捕蚊等方法,对该蚊的季节消长,叮人率,栖牲及幼虫生态等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纵向观察.

  • 中华按蚊前酚氧化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基因结构和功能预测

    作者:谭伟龙;王忠灿;王长军;韩招久;贾德胜;郑剑;JIA De-Sheng

    前酚氧化酶是一种黑色素合成酶,是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免疫蛋白.为了克隆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前酚氧化酶(Prophenoloxidase,PPO) 基因部分序列,根据已报道的多种昆虫 PPO 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中华按蚊总 RNA 为模板进行RT-PCR 扩增,目的片段经 TA 克隆后测序.所得中华按蚊 PPO 基因(ASPPO) 部分序列长597 bp,编码 199 个氨基酸;与几种近缘蚊种的PPO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达57%~100%不等.经在线比对,该序列在基因组中分属两个外显子区域,中间含有一个内含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两个铜离子结合位点,与目标序列相符,表明成功克隆出ASPPO部分序列.所得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JX295575,JX29557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提交瑞士蛋白质空间构象模拟平台Swiss-model,以冈比亚按蚊免疫相关前酚氧化酶为模板进行空间3D构象模拟,SPDview软件分析拉氏构象图.结果显示拉氏构象得分较高而QMEAN得分较低,近似跨膜蛋白值,提示该该蛋白是否为中华按蚊中肠和血淋巴疟原虫免疫蛋白尚不确定,需进一步研究.

  • 重庆市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

    作者:付凤洋;陈斌;钟代斌;孟凤霞;闫振天;何正波;闫桂云

    中华按蚊是我国的主要传疟媒介之一.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的蚊虫抗药性监测数据显示,多种媒介蚊虫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了解重庆市中华按蚊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性水平及其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我们于2011年7~9月采用WHO标准区分剂量法对重庆市璧山县和秀山县的中华按蚊做了抗药性生物测定,通过测序检测了钠离子通道IIS6节段kdr基因突变.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璧山县种群死亡率为32.72%,秀山县种群为12.62%,比1992和2001年抗性水平(死亡率分别为80.72%、76.92%)明显提高.测序得到325 bp的kdr片段,在L1014位点有TTT、TGT突变.突变统计显示,璧山县种群基因突变频率为7.23%,秀山县种群为68.60%,两个群体的基因突变与抗药性的关联未达显著水平,表明这两个中华按蚊种群L1014位点的TTT和TGT突变与抗药性表型间无关联.中华按蚊抗药性分子机理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种群,检测其他突变位点以及相关代谢酶的活性.

  •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蚊蛉蚋记录

    作者:瞿逢伊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广东省南海岸珠江口西南侧,包括澳门半岛(Macau)、凼仔岛(Taipa)和路环岛(Coloane),陆地总面积约24.18km2。自明嘉靖32年(公元1553年)以来,澳门长期受葡萄牙殖民统治,该地区医学昆虫资料在国内极少报道,现综合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国外文献中蚊、蛉、纳采集鉴定记录作综述报道。1 蚊类  澳门地区的蚊类,据1921~1995年文献报导,总共记录9属35种(Leitao,1921;Kwoh,1948;Morais,1983;Easton,1992,1994;Ramos,1990,1994;Ramos et al.,1994/1995,1997),其中早年(Leito,1921;Kwoh,1948;Morais,1983)记录的7种蚊类:埃及伊蚊、杰普尔按蚊、卡瓦尔按蚊、多斑按蚊、微小按蚊、棋斑按蚊及棕头库蚊在1994年的调查中未有发现,可能由于环境变迁,密度极低或绝迹。现将澳门地区已知蚊种及其采集地点记述如下:  1.中华按蚊Anopheles (Ano.) sinensis Wiedemann,1828:澳门、凼仔、路环  2.杰普尔按蚊An. (Cel.) jeyporiensis James,1902:澳门  3.卡瓦尔按蚊An. (Cel.) karwari (James,1902):澳门  4.多斑按蚊An. (Cel.) maculatus Theobald,1901:澳门、凼仔、路环  5.微小按蚊An. (Cel.) minimus Theobald,1901:澳门、凼仔  6.棋斑按蚊An. (Cel.) tessellatus Theobald,1901:澳门  7.东乡伊蚊Aedes. (Fin.) togoi (Theobald,1907):凼仔  8.埃及伊蚊Ae. (Stg.) aegypti (Linnaeus,1762):澳门  9.白纹伊蚊Ae. (Stg.) albopictus (Skuse,1894):澳门、凼仔、路环  10.白-W伊蚊Ae. (Stg.) w-albus (Theobald,1905):凼仔  11.骚扰阿蚊Armigeres (Arm.) subalbatus (Coquillett,1898):澳门、凼仔、路环  12.巨型阿蚊Ar. (Lei.) magnus (Theobald,1908):凼仔、路环  13.二带喙库蚊Culex (Cux.) bitaeniorhynchus Giles,1901:凼仔、路环  14.棕头库蚊Cx. (Cux.) fuscocephala Theobald,1907:澳门  15.棕盾库蚊Cx. (Cux.) jacksoni Edwards,1934:路环  16.伪杂鳞库蚊Cx. (Cux.) pseudovishnui Colless,1957:澳门、凼仔  17.致倦库蚊Cx. (Cux.) quinquefasciatus Say,1823:澳门、凼仔、路环  18.海滨库蚊Cx. (Cux.) sitiens Wiedemann,1828:凼仔  19.三带喙库蚊Cx. (Cu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1901:澳门、路环  20.迷走库蚊Cx. (Cux.) vagans Wiedemann,1828:凼仔  21.杂鳞库蚊Cx. (Cux.) vishnui Theobald,1901:澳门  22.白胸库蚊Cx. (Cui.) pallidothorax Theobald,1905:凼仔、路环  23.叶片库蚊Cx. (Eum.) foliatus Brug,1932:凼仔  24.马来库蚊Cx. (Eum.) malayi (Leicester,1908):凼仔  25.幼小库蚊Cx. (Lop.) infantulus Edwards,1922:凼仔  26.红胸库蚊Cx. (Lop.) rubithoracis (Leicester,1908):凼仔  27.苏门答腊库蚊Cx. (Lop.) sumatranus Brug,1931:凼仔、路环  28.褐尾库蚊Cx. (Lut.) fascanus Wiedemann,1820:澳门、凼仔、路环  29.贪食库蚊Cx. (Lut.) halifaxii Theobald,1903:凼仔  30.常型曼蚊Mansonia (Man.) uniformis (Theobald,1901):路环  31.詹氏小蚊Mimomyia (Mim.) chamberlaini Ludlow,1904:凼仔  32.蛛形杵蚊Tripteroides (Pah.) aranoides (Theobald,1901):凼仔  33.安氏蓝带蚊Uranotaenia (Ura.) annandalei Berraud,1926:凼仔  34.麦氏蓝带蚊Ur. (Ura.)macfarlanei Edwards,1914:凼仔  35.澳门巨蚊Toxorhynchites (Tox.) macaensis Ribeiro,1997:澳门、凼仔、路环  以上蚊种记录中除澳门巨蚊(Ribeiro,1997)外,在我国均曾有记载,但均缺澳门分布记录;另据近年研究我国以往报道的白-W伊蚊和杂鳞库蚊均属误订,现分别订正为股点伊蚊模拟亚种Ae. gardnerii imitator (Leicester,1908)和伪杂鳞库蚊(陆宝麟等,1997a,b)。由上可见澳门地区报道的白-W伊蚊和杂鳞库蚊在我国蚊类记录中应属存疑蚊种,尚需进一步鉴定确认。

  • 桃叶对中华按蚊成蚊熏杀作用的实验观察

    作者:袁涛忠;张华生

    在医学昆虫调查和监测中,常将鲜桃叶搓碎后放入采集管中毒杀所获的昆虫,收到了毒杀迅速、标本完整、翅肢展开的效果.本次实验以野外吸血中华按蚊为受测蚊虫,对桃叶的主要杀虫物质和毒杀蚊虫的效果行了测定.

  • 中华按蚊吸血趋性和吸血前后活动情况的观察

    作者:张崇星;程鹏;王海防;赵玉强;刘丽娟;郭秀霞;王怀位;刘波

    目的 观察中华按蚊吸血趋性和吸血前后活动情况,为改进灭蚊措施,提高防制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室外人、牛饵帐诱捕法进行中华按蚊吸血趋性观察,采用实验小屋法观察蚊虫吸血前后活动情况. 结果 室内人饵帐捕获中华按蚊约是室外捕蚊数的2.9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2,P<0.01);室内外牛饵帐诱捕蚊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9,P>0.05).牛房傍晚3h的捕蚊数为白天栖息该室内蚊虫数的12.59倍,在室内吸血前后停息1~10 min者约占50%,停息30 min以内者占8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息60 min以上者仅占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华按蚊具有偏外栖性,这是滞留喷洒杀灭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基于其吸血前后室内短暂停留的行为习性,应选用无驱避性且具有熏杀作用的速效高效杀虫剂杀灭室内中华按蚊.

  • 四川省嗜人按蚊、中华按蚊的栖息习性和嗜血习性调查

    作者:杨文;许国君;陈怀录;严晋川;冯声正;刘少平;徐中正

    目的进一步了解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栖息习性和嗜血习性及变化情况. 方法选择不同类型栖息场所进行按蚊密度调查,在人房、牛房分别安装外逸窗阱观察蚊虫外逸情况,采取全捕法将人房、牛房、猪房内捕获的吸血蚊作胃血沉淀试验. 结果人房、牛房、猪房中的嗜人按蚊密度分别为3.35、18.25和9.38只/人工小时;人房、牛房、猪房的嗜人按蚊平均数分别为0.63、9.55、1.68只/间.人房、牛房及猪房中的中华按蚊密度分别为2.72、88.86、61.25只/人工小时;人房、牛房、猪房的中华按蚊平均数分别为0.32、33、3.78只/间.胃血沉淀试验,人房中的嗜人按蚊吸人血率为94.57%(87/92),牛房为5.04%(6/119),猪房为6.15%(4/65).中华按蚊吸人血率在人房、牛房和猪房分别为 11.43%(4/35)、3.17%(2/63)和0. 结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主要栖息场所为牛房,其次为猪房和人房.嗜人按蚊主要嗜吸人血,中华按蚊则嗜吸其它动物血.

  • 应用rDNA ITS2区段基因序列分析对浙江省传疟媒介的鉴定

    作者:姚立农;夏生荣;阮卫;夏弟明;徐惠庆;王祖主;莫根强;杨道余;陆锦明;余可根;陈华良

    目的对浙江省传疟媒介种类进行鉴定,以指导疟疾防治工作. 方法针对媒介按蚊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2(rDNA ITS2)区段基因特征,应用PCR基因鉴别技术,对浙江省现场捕捉的按蚊与嗜人按蚊、八代按蚊、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实验室标本进行基因鉴别和比较. 结果浙江省现场捕捉的按蚊DNA样本的PCR扩增产物均为250 bp,与实验室中华按蚊标本一致. 结论中华按蚊目前仍是浙江省的主要传疟媒介,现场调查未发现嗜人按蚊.

  •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毒效的现场研究

    作者:王蓉蓉;汤林华;顾政诚;蒋伟康;周水森;黄光全;张华勋

    目的研究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乳剂现场杀灭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效果. 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别确定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LC50和LC95.通过现场试验,观察不同剂量组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即效与持效. 结果 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广西分离株)和中华按蚊(江苏分离株)Ⅲ龄幼虫的24 h LC50分别为1.14 μmol/L和0.15 μmol/L,LC95依次为3.91 μmol/L和0.46 μmol/L.现场试验:对于嗜人按蚊,施药后第1、2、3 d,1.5 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依次为98.0%、96.0%、18.4%;3.0 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97.2%、90.8%.对于中华按蚊,施药后第1、2、3 d,1.0 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8.4%、89.6%、67.6%;2.0 ml/m2剂量组平均幼虫死亡率依次为100%、99.2%、86.0%. 结论 Bti乳剂施药剂量1.0~3.0 ml/m2,能有效控制单季稻田按蚊幼虫孳生,持效为2~3 d.

  • 种媒介蚊种的氨基酸代谢

    作者:朱翔;赵郁光;蓝明扬

    为观察蚊细胞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氨基酸的代谢,用国内常见蚊虫细胞系 Cpp512 、Aalb105、Anso242及Ana104作18种氨基酸代谢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除Aalb105外,其它3 种蚊细胞对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需量特别大。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等则变化不明显,而丝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均有些增加。天门冬氨酸在Aalb105、Cpp512和Anso242 培养液中为下降,而在Ana104中为增高。苏氨酸在Ana104和Anso242培养液中含量增高明显,而在Cpp512中却下降。鸟氨酸和脯氨酸在Anso242培养液中含量增高明显。苯丙氨酸含量在Ana104和Anso242培养液中呈下降趋势,而在Aalb105和Cpp512中变化不显著。这些代谢特点造就了它们各自生理、生态、遗传和传病等方面的特征,也为更合理配制蚊细胞培养基提供了可靠资料。

  • 莒南县疟疾发病季节性特征分析

    作者:朱孔序;郭凤莲;赵翠莲

    莒南县位于鲁东南边缘,现辖18个乡镇,935个行政村,98万人口,属温暖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主要蚊媒为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原系以间日疟为主的高发病率疟疾流行区,通过近40年的系统防治,于1989年全县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为了探讨疟防后期监测管理方法及制定相应防制对策,现应用圆形分布法对全县1956~1989年疟疾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及规律作一分析.

  • 持续使用DDT滞留喷洒3年后媒介按蚊的敏感性监测

    作者:余品红;付在凤;张华勋;黄光全;徐博钊

    京山县位于大洪山南麓,1987年在疟疾发病较高的中华按蚊疟区,发现有嗜人按蚊分布,1989~1991年采取了DDT滞留喷洒灭蚊的抗疟措施.为了解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在持续的DDT选择压力下的敏感性状况,于1998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 安徽省洪涝灾害后疟疾流行与防治对策

    作者:张莲芝;沈毓祖;范厚菊

    近几年,安徽省疟疾疫情连续大幅度回升,病人主要集中在沿淮和淮河以北中华按蚊分布区,2003年1~7月发病人数为1 953例,较2002同期上升269.25%,而2003年7月初该类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为探讨疫情与洪涝灾害的关系,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对策,于2003年7月对该类地区部分县(市、区)进行了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对策探讨.

  • 淄博市基本消灭疟疾后15年疟疾流行情况分析

    作者:郑加玉;孟强;杜俊

    淄博市地处鲁中,辖5区3县,总人口410万,为间日疟非稳定性疟区,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自20世纪50年代,经过30余年的综合防治,发病率由高峰年(1972年)的25逐渐降至1以下,1986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88年又通过了卫生部的考核验收[1].

352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