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基因组DNA差异分析

    作者:田桢干;卢钟山;许庆华

    [目的]为进一步确定我国嗜人按蚊是否存在不同的种型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PD)技术获取四川、云南、江苏3个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DNA指纹图谱,比较嗜人按蚊不同地区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分布区嗜人按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之间的DNA片段在绝大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存在差异,3个不同地区基本上具有共同的扩增片段,反映了各地理区域基因组DNA的同源性;同时各个地区所特有的片段及条带亮度(扩增片段强度)又有差别.[结论]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在DNA水平绝大部分相同的前提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发现将为鉴定形态学上无法区分的嗜人按蚊地理种型提供分子水平的分类依据.

  • 辽宁省嗜人按蚊卵型多态性和杂交的研究

    作者:徐保海;许龙善;谢汉国;刘成模;李凤华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卵型嗜人按蚊的遗传关系及卵型变异.方法:以甲板宽10~25μm为窄卵型、26~65μm为中间型、无甲板或甲板不完整者为无甲板型,比较不同卵型的形态特征.以人工诱导法杂交,判定不同卵型嗜人按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观察不同月份和不同世代嗜人按蚊的卵型变化;以辽宁株F12和对照组四川株吸饱血蚊,分别置于实验室20℃、25℃和30℃条件下产卵,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嗜人按蚊卵型变化规律;结果:辽宁省嗜人按蚊平均卵长615.7μm(550~670),卵宽218.4μm(190~240),甲板宽35.4μm(10~65),约为卵宽的16.2%,部分卵无甲板、甲板不完整或形态各异的卵型.8月份捕自牛栏吸血蚊产中间型卵占65.6%、窄卵型31.3%、无甲板型3.1%,9月份分别为75.5%、12.0%、12.5%.不同卵型种群间杂交实验结果显示不存在生殖隔离.F12在30℃条件下窄卵型占82.7%,中间型和无甲板型仅为13.3%和4.1%,然而在20℃条件下,窄卵型降至28.6%,中间型和无甲板型分别上升至49.0%和22.4%,对照组四川株观察结果与辽宁株相类似.由此说明,实验室种群随着温度的升高,窄卵型的比例增多,中间型卵和无甲板型卵则减少.结论:辽宁省嗜人按蚊卵存在多态性,其卵型变异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 Western印迹分析嗜人按蚊中肠膜蛋白免疫原性

    作者:秦茜;梁韶晖;潘长旺;谭峰;李强

    采用Western-blot免疫学方法对嗜人按蚊中肠粗蛋白和膜蛋白(即纯化后的粗蛋白)分子量及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经SDS-PAGE电泳,嗜人按蚊中肠粗蛋白显示8条主带,分子量范围在(66 200~15 850Da);而膜蛋白显示4条主带,分子量范围在(66 200~35 480Da).利用中肠粗蛋白免疫小鼠所获得的抗血清,可特异性识别粗蛋白中的3个条带;而特异性识别膜蛋白的仅1条,分子量为38.9 kDa.可见,利用蔗糖不连续梯度离心可获得膜蛋白,该蛋白含有与抗蚊中肠粗蛋白抗体相结合的膜蛋白表面抗原,这对今后制备嗜人按蚊中肠单克隆抗体具有参考价值.

  • 福建省嗜人按蚊残存分布区的疟疾监测

    作者:许龙善;吴金俊;徐保海;李莉莎;刘庆生;郑粹荣;罗张华;廖春光;姜法荣;李德明;沙雨农

    目的考核福建省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区的疟疾防治效果. 方法 1988年起对该类区的疟疾与媒介实行监测;1998~2000年按照卫生部/WHO的课题,选择建阳市童游镇和邵武市水北乡实施纵向监测.每年在疟疾流行季节(7~10月),组织专业人员,捕捉原嗜人按蚊村人房(帐内)按蚊,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对发热者采血镜检疟原虫. 结果对原该蚊分布的263个和2个村的纵向观察3年,均未再捕到嗜人按蚊.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从1988年的1 315例降至2001年的3例. 结论福建省抗疟措施有效,防治成果巩固.

    关键词: 疟疾 嗜人按蚊 监测
  • 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措施与效果

    作者:许龙善;徐保海;吴金俊;郑粹荣;何秀华;张山鹰;李莉莎

    经调查发现福建省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南平和三明地区及闽中永泰等15县 (市、区)61个乡(镇)259个村.南平和三明两地区14县(市、区)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DDT室内滞留喷洒和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是清除嗜人按蚊的主要措施,灭蚊后95.34%的分布点经复查均未再捕获嗜人按蚊,其中复查2次以上的分布点占58.4%,多复查次数达12次, 显示嗜人按蚊在闽西北地区已基本被清除,疟疾发病数从防制前1980年的12 921例降至1998年的8例,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1996~1998年,未再发现当地疟疾继发感染者, 基本阻断了闽西北地区疟疾的传播.

  • 广西低山丘陵区嗜人按蚊分布区环境因素调查

    作者:郭传坤;李锦辉;覃业新;雷晟;蒙智群;潘绵方

    目的了解广西低山丘陵区嗜人按蚊分布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找出该蚊分布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规律. 方法选择1983年以来发现嗜人按蚊密度较高的环江县和罗城县进行调查.由专业人员根据全国嗜人按蚊分布区特征的调查项目表内容,调查每个点的总面积、可耕地面积、水田面积、单双季稻面积、水稻主要病虫害、杀虫剂种类及用量.在当地县气象站、乡农业技术部门收集调查点的气象资料和土壤类型以及性质等资料. 结果嗜人按蚊分布区植被以树林、灌木和农作物为主,覆盖良好.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和黄棕壤3种,有机物平均含量1.88%~3.28%,含磷量0.4~4.0 mg/L, pH值4.25~6.25.主要水体有河流、池塘、沟渠3种,分布区广种水稻,农药使用普遍. 结论广西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海拔200~380 m的低山丘陵区,沟渠和山边渗出水灌溉的稻田是该蚊主要的孳生地.农药的广泛使用对嗜人按蚊有明显的杀灭效果.桂北低山丘陵区特有的凉爽气候带,清凉的水质以及酸性土壤适合该蚊生长繁殖,是广西桂北地区嗜人按蚊明显多于桂南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 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群体与其它分布地群体的遗传分化研究

    作者:马雅军;宋关鸿;李翔宇

    目的研究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群体的遗传分化现象. 方法应用RAPD-PCR技术研究我国辽宁、四川和河南3省5个代表点的嗜人按蚊自然群体和江苏省实验室群体共52个样本的遗传多态现象,依据59个RAPD等位基因座进行分析. 结果嗜人按蚊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5.8%~71.2%,平均61.58%,期望杂合度为0.163~0.256,平均0.224;分别用Wright(Fst)、Lynch和Milligan(Fst)、Weir和Cockerham(θ)的方法计算固定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24、0.198和0.281,其相应的Nm分别为0.9、1.0和0.6,可见嗜人按蚊的基因流水平极低,致使群体产生了分化;嗜人按蚊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性为0.0287~0.1397,属种内变异;聚类图显示,辽宁省的3个群体与其他群体分为两枝. 结论辽宁省的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的群体已出现分化现象.

  • 我国嗜人按蚊不同地理株基因鉴别的初步研究

    作者:高琪;周华云;潘波;杨文;郭传昆;黄光全;李菊林;沈宝祥

    目的分析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基因特征. 方法选择13种随机引物对嗜人按蚊江苏、广西和四川实验株以及从湖北和广东现场捕获的嗜人按蚊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并以中华按蚊江苏实验株为对照. 结果 13种随机引物中有7种随机引物对中华按蚊和5个地区的嗜人按蚊PCR扩增的结果存在差别.S-随机引物对中华按蚊和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扩增结果出现明显差异.中华按蚊和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均出现450 bp 较强扩增条带.但240 bp的强扩增条带为中华按蚊所特有.嗜人按蚊江苏和四川实验株分别在230 bp和320 bp处有1条强扩增条带,而从湖北和广东现场采集的嗜人按蚊分别在400 bp和260 bp处出现较强的扩增条带. 结论采用随机引物PCR技术对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基因分析已显示明显差异.已发现的一些特有的DNA扩增条带可被用作进一步的基因特征分析和鉴别.

  • 用RAPD技术分析中国嗜人按蚊种型

    作者:金玉明;王善青;王赛梅;李善干;杨霞

    目的鉴别中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特别是海南岛与内陆嗜人按蚊间有无种型差异. 方法海南、四川、江苏三地收集嗜人按蚊标本,通过对蚊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及RAPD-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终筛选出3条引物并制定出稳定的RAPD图谱. 结果三地嗜人按蚊绝大部分谱带完全相同,但又有明显不同的谱带存在. 结论中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存在一定的种型差异,并为解释海南岛与内陆嗜人按蚊在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面的不同提供了科学依据.

  • 江苏省嗜人按蚊分布地区不同疟疾防治措施的费用-效果评价

    作者:高琪;周华云;金小林;孙茂成;范建华;袁守国;李菊林

    目的研究和选择更经济、有效的适合目前嗜人按蚊分布区控制疟疾暴发流行的防治措施以及在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后疟疾疫点的控制和监测措施. 方法采用现场试点研究方法对不同疟疾控制和监测措施进行费用-效果评价和分析. 结果采用传染源控制结合媒介控制措施的王店乡的报告发病率、血检阳性率和年带虫发病率均显著低于采用单一传染源控制措施的桂五镇,嗜人按蚊密度和中华按蚊密度也明显低于桂五镇;传染源控制结合杀虫剂浸帐措施和传染源控制结合杀虫剂浸泡蚊帐加畜舍喷洒措施对于控制嗜人按蚊媒介区的疟疾局部暴发流行均可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但前者费用仅为后者费用的55%.在暴发点和局部暴发流行得到初步控制后,继续进行疟疾监测并对疫点采取传染源控制措施与采用传染源控制结合媒介控制的综合措施的防治效果相似,但前者所需费用则明显低于后者. 结论媒介控制措施对于控制嗜人按蚊媒介区的局部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传染源控制结合杀虫剂浸帐措施较经济、有效.在暴发流行得到初步控制后,传染源的监测和及时控制则成为疟疾防治的重点.对疫点仅采取传染源控制措施较为经济、有效.

  • 嗜人按蚊中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作者:李强;俞石芳;梁韶辉;谭峰;秦倩;潘长旺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嗜人按蚊中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方法用嗜人按蚊中肠做抗原,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建立了1株持续分泌抗嗜人按蚊中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BALB/c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的高稀释度达1:12 800;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属IgG1亚类;Western blot证实单抗能与嗜人按蚊中肠抗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了抗嗜人按蚊中肠单克隆抗体.

  • 嗜人按蚊不同发育阶段溴氰菊酯敏感性分析

    作者:李菊林;高琪;周华云;金小林;朱国鼎;曹俊

    目的研究嗜人按蚊不同发育期溴氰菊酯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选用室内选育的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以浸渍法测试幼虫溴氰菊酯敏感性,以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测试成蚊溴氰菊酯敏感性. 结果幼虫期,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由低至高依次均为Ⅳ、Ⅲ、Ⅱ龄幼虫;成蚊期,两种品系的敏感性均以早期成蚊低,中期成蚊次之,晚期成蚊高. 结论嗜人按蚊两品系不同生长期溴氰菊酯敏感性消长相似,敏感性水平随幼虫的发育而上升,随成蚊蚊龄增长而下降.

  • 嗜人按蚊群体产卵与单管产卵的比较

    作者:谢汉国;张山鹰;李莉莎;吴金俊;欧阳榕;刘庆生

    目的比较群体产卵法与单管产卵法对提高嗜人按蚊繁殖率的效果. 方法将同批嗜人按蚊雌蚊经自然交配后分成群体产卵组和单管产卵组,每组100只,分别收集1个生命周期所产的卵,计算产卵数,同步下水孵化,观察各组各次产卵的孵化幼虫数,计算孵化率. 结果 2组产卵次数均为7次.群体产卵组1个生命周期可产卵3 619粒,1~7次产卵平均孵化率为70.7%;单管产卵组1个生命周期可产卵21 518粒,是群体产卵组卵数的5.95倍,1~7次产卵的平均孵化率为76.1%,比群体产卵组平均孵化率高(χ2=30.7,P<0.01). 结论单管产卵法可提高嗜人按蚊的产卵数,提高孵化率,从而提高繁殖率.

  • 应用rDNA-ITS2诊断性序列现场对3种重要蚊媒的鉴定

    作者:耿艺介;高世同;黄达娜;庾蕾;张仁利

    目的 建立利用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诊断性序列鉴别蚊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根据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两侧的5.8S和28S保守区设计诊断性引物,进行3种蚊虫的rDNA-ITS2克隆鉴定,并利用其rDNA-ITS2特征进行现场蚊虫的鉴别. 结果 诊断性引物对于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DNA模板的扩增产物分别为440、514和558 bp,3种蚊虫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blast相应蚊种rDNA-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用Biosept、DNAstar等软件分别分析发现各蚊虫克隆的个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将现场采集的蚊虫诊断性引物扩增产物进行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显示与淡色库蚊阳性对照的一致性为99%;与GenBank中淡色库蚊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为99%. 结论 通过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3种蚊媒的rDNA-ITS2基因具有可鉴别的种属特异性.利用同一体系的共享引物扩增,可以建立适用于3种蚊媒的现场鉴定方法.

  • 四川省嗜人按蚊、中华按蚊的栖息习性和嗜血习性调查

    作者:杨文;许国君;陈怀录;严晋川;冯声正;刘少平;徐中正

    目的进一步了解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栖息习性和嗜血习性及变化情况. 方法选择不同类型栖息场所进行按蚊密度调查,在人房、牛房分别安装外逸窗阱观察蚊虫外逸情况,采取全捕法将人房、牛房、猪房内捕获的吸血蚊作胃血沉淀试验. 结果人房、牛房、猪房中的嗜人按蚊密度分别为3.35、18.25和9.38只/人工小时;人房、牛房、猪房的嗜人按蚊平均数分别为0.63、9.55、1.68只/间.人房、牛房及猪房中的中华按蚊密度分别为2.72、88.86、61.25只/人工小时;人房、牛房、猪房的中华按蚊平均数分别为0.32、33、3.78只/间.胃血沉淀试验,人房中的嗜人按蚊吸人血率为94.57%(87/92),牛房为5.04%(6/119),猪房为6.15%(4/65).中华按蚊吸人血率在人房、牛房和猪房分别为 11.43%(4/35)、3.17%(2/63)和0. 结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主要栖息场所为牛房,其次为猪房和人房.嗜人按蚊主要嗜吸人血,中华按蚊则嗜吸其它动物血.

  • 应用rDNA ITS2区段基因序列分析对浙江省传疟媒介的鉴定

    作者:姚立农;夏生荣;阮卫;夏弟明;徐惠庆;王祖主;莫根强;杨道余;陆锦明;余可根;陈华良

    目的对浙江省传疟媒介种类进行鉴定,以指导疟疾防治工作. 方法针对媒介按蚊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2(rDNA ITS2)区段基因特征,应用PCR基因鉴别技术,对浙江省现场捕捉的按蚊与嗜人按蚊、八代按蚊、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实验室标本进行基因鉴别和比较. 结果浙江省现场捕捉的按蚊DNA样本的PCR扩增产物均为250 bp,与实验室中华按蚊标本一致. 结论中华按蚊目前仍是浙江省的主要传疟媒介,现场调查未发现嗜人按蚊.

  • 贵州省残存嗜人按蚊地区疟疾发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作者:徐建军;王小力;周光荣;李宁

    目的分析贵州省残存嗜人按蚊地区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疟疾防治及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分布区1999~2001年疟疾发病及病例侦察情况,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人及疫点类型,疫点平均病例数等流行病学特点. 结果嗜人按蚊疟区发病率仍超过1,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25%,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31%,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4.59%,输入性病例占15.41%,内源性疫点占87.23%,外源性疫点占12.77%,平均疫点病例数为1.30例. 结论嗜人按蚊疟区是现阶段主要疟疾高发流行区,发现病人的主要手段仍是对当地发热病人的血检,以本地病例和内源性疫点为主,发病比较散发,呈点状分布.

  •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毒效的现场研究

    作者:王蓉蓉;汤林华;顾政诚;蒋伟康;周水森;黄光全;张华勋

    目的研究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乳剂现场杀灭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效果. 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别确定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LC50和LC95.通过现场试验,观察不同剂量组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即效与持效. 结果 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广西分离株)和中华按蚊(江苏分离株)Ⅲ龄幼虫的24 h LC50分别为1.14 μmol/L和0.15 μmol/L,LC95依次为3.91 μmol/L和0.46 μmol/L.现场试验:对于嗜人按蚊,施药后第1、2、3 d,1.5 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依次为98.0%、96.0%、18.4%;3.0 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97.2%、90.8%.对于中华按蚊,施药后第1、2、3 d,1.0 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8.4%、89.6%、67.6%;2.0 ml/m2剂量组平均幼虫死亡率依次为100%、99.2%、86.0%. 结论 Bti乳剂施药剂量1.0~3.0 ml/m2,能有效控制单季稻田按蚊幼虫孳生,持效为2~3 d.

  • 湖北省丘陵区嗜人按蚊传疟阈值的研究

    作者:黄光全;顾政诚;黄希平;郑香;夏志贵;杨庆;叶忠山;童世民;李汉帆;汤林华

    目的调查嗜人按蚊传疟作用,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随州市曾都区严家畈村选择9个自然村应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结果2001年7~8月居民带虫发病率0.65%.小学生带虫率0.51%,荧光抗体阳性率5.05%.在观察区搜捕到嗜人、中华、微小3种按蚊.嗜人按蚊密度及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平均叮人率0.989 2/人*夜,吸人血指数为0.50,媒介能量为0.944 8,是中华按蚊的6.52倍,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0.282 3,而实际叮人率是它的3.5倍.结论嗜人按蚊是当地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提示临界叮人率在媒介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方法研究

    作者:林荣幸;潘波;朱泰华;刘勇鹰;吴旭光

    目的探讨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广东省有嗜人按蚊分布的12个市、县作为观察点.每个市、县重点抓"三热"病人血检、现症病人根治和媒介按蚊监测.对输入性病例疫点不作任何处理,只进行现症病人根治;对原发和输入继发病例除现症病人根治外,病人家属需进行假定性治疗.结果广东省12个嗜人按蚊分布区的市、县,4年居民平均血检率为0.54%,疟原虫平均阳性率为0.35%,血检数量虽然由人口总数的5%减少至0.54%,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都是稳中有降,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广东省嗜人按蚊吸血习性通过加权校正,吸人血比例为68.2%,吸牛血比例为31.8%.4年所发现的1 678例疟疾病例均呈散发性,平均每个疫点仅1.14个,各病例之间无必然联系. 结论在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疟疾的监测方法完全可以简化为只进行"三热"病人血检和现症病人根治.血检数量为人口总数的0.5%较为适宜.

181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