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6-2012年全国19省三带喙库蚊监测研究

    作者:刘小波;吴海霞;殷文武;郭玉红;任东升;王君;刘起勇

    目的 了解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三带喙库蚊及相关传染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2年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用诱蚊灯法对城镇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5种生境的三带喙库蚊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三带喙库蚊总体平均密度为0.82只/(灯·h).在19个监测省份中,华东地区的江苏省及华南地区的湖南省和湖北省三带喙库蚊密度相对较高.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华南地区5-6月该蚊密度较高,西南地区6-8月密度较高,华东、华中、华北及西北地区7-8月密度较高,而东北地区8-9月密度较高.5种生境间的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牲畜棚和农户该蚊密度相对较高.三带喙库蚊密度存在年际波动现象,其中2010年高,2012年低.三带喙库蚊密度的季节高峰呈现单峰型,牲畜棚7月高,而农户6-8月高.结论 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全国三带喙库蚊密度总体水平、地区差异、生境差别、年际波动、季节消长等特征,为三带喙库蚊及相关疾病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 2006-2013年中国19省白纹伊蚊监测数据分析

    作者:吴海霞;刘起勇;刘小波;鲁亮;郭玉红;岳玉娟

    目的 了解我国19个省病媒生物监测点白纹伊蚊密度消长趋势,为白纹伊蚊及相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衣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3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系统中诱蚊灯法在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环境监测的白纹伊蚊数据,按监测点所在温度带、降水带,进行不同监测生境、月份、年份和温度带白纹伊蚊密度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全国白纹伊蚊总密度为0.036只/(灯·h).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牲畜棚和农户环境中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都是7月密度高,而公园、医院和居民区7-8月密度均较高;白纹伊蚊密度高年份为2006年,其后密度明显下降,2010年和2013年略有回升.不同温度带白纹伊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热带的白纹伊蚊密度高,达0.091只/(灯·h),其后依次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监测点未监测到白纹伊蚊;暖温带的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晚于亚热带的7月;热带的白纹伊蚊密度全年有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10月;热带地区白纹伊蚊密度2010-2012年出现明显的上升.不同降水带中,发现白纹伊蚊分布的3个降水带白纹伊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降水量400~ 800 mm区域的白纹伊蚊密度高,达13.89只/(灯·h),其后依次为800 ~ 1600 mm、>1600 mm区域,<400 mm区域未发现白纹伊蚊;不同降水带中白纹伊蚊密度全年均呈单峰曲线,年均降水量400~ 800 mm区域白纹伊蚊密度全年高峰出现在9月,800~ 1600 mm区域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 1600 mm区域6-11月密度均较高;>1600 mm区域密度在2008年后一直缓慢上升.结论 不同监测环境、温度带、降水带、月份、年份的白纹伊蚊密度存在差异,提示在白纹伊蚊及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上不同的生境、温度带(地区)、月份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鼠类生境样本鼠疫耶尔森氏菌的研究

    作者:潘光合;梁亮;万道正;梁中平;杨会敏;于建国;田珍灶;蓝翊文

    目的:评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鼠类生境样本中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优选、评价鼠类生境样本DNA提取方法,提取疫区鼠类洞穴土壤、粪便等生境样本中DNA,应用RT-PCR试剂盒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pla基因.结果:柱式土壤DNAout法提取DNA效果好,回收率是24.54%.联合应用柱式土壤DNAout法和RT-PCR法检测鼠类生境样本,鼠疫耶尔森氏菌pla基因的阳性率为3.44%(10/291).结论:应用柱式土壤DNAout法提取鼠类生境样本DNA,RT-PCR法可以检测到鼠类生境中鼠疫耶尔森氏菌pla基因.

  • 福州海港口岸蝇类携带病毒状况的监测分析

    作者:高思维;周天喜;高博;胡江雯;吴青;林醒忠;刘宝利;吴剑文;黄起翡;李平航

    目的:掌握福州海港口岸不同生境和季节蝇体表和体内携带病毒状况,为防治蝇媒传染病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2007年7月-2008年6月在福州海港口岸,随机抽取8个不同类型的监测点7个不同生境,实施为期1年的成蝇监测.捕获成蝇按照7个生境分类,采集成蝇体表和体内样本进行病毒检测,包括:病毒分离;病毒荧光PCR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轮状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EV71、通用肠道病毒(未分型).结果:蝇体表病毒检测均为阴性;体内病毒分离阳性率22.03%;体内病毒荧光PCR检测阳性率13.56%,其中柯萨奇病毒阳性率1.90%,轮状病毒(A组)阳性率5.08%,通用肠道病毒(未分型)阳性率6.78%,肠道病毒EV71、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阴性;办公室外、杂物间、食堂和2007年7月检出阳性比高.结论:蝇体内携带不同病毒,不同生境和季节蝇体内病毒分离和荧光PCR检测结果不同,应重点关注阳性比较高的生境和季节,采取相关措施,予以重点防范.

  • 吉林省城区2015年不同生境不同月份蚊虫密度的综合评价

    作者:成长英;孙爱峰

    目的 综合评价吉林省城区2015年不同生境不同月份蚊虫密度,为防控蚊媒传染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分别比较反映不同生境和不同月份蚊虫密度综合指标RSRr和RSRc两两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应用Excel 2003绘制折线图,阐明吉林省于2015年5—10月在9个市州城区的蚊虫密度的消长趋势.结果 从不同生境蚊虫密度看,蚊虫密度排序为医院<居民区<农户<公园<牲畜棚,除居民区与农户外,其他不同生境蚊虫密度两两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牲畜棚的蚊虫密度高,其次是公园和农户;从不同月份蚊虫密度看,除5月与10月、7月与8月外,其他不同月份蚊虫密度两两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和8月蚊虫密度高,为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吉林省2015年蚊虫密度呈现"升-升-平-降-降"的消长趋势.结论 应在蚊虫活动高峰期的7月和8月及蚊虫密度相对较高的6月和9月对牲畜棚、公园和农户等重点生境开展灭蚊工作,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 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生境

    作者:李萍萍;孟衡玲;孟珍贵;李龙根;梁艳丽;杨生超

    岩陀是岩白菜素的主要原料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本文对云南省5个州(市)的14个县(区)岩陀种质资源的蕴藏量、分布地区、生境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云南地区主要有岩陀、羽叶鬼灯檠、七叶鬼灯檠、光腹鬼灯檠等4个种和变种,分布在云南北纬25°附近及其以北,年平均气温2.1 ℃~16.1℃,集中分布在海拔1100~3800 m的迪庆、怒江、大理、丽江、昭通、曲靖、昆明等地,楚雄、临沧、普洱等地零星分布;岩陀及其鬼灯檠属植物喜阴性或半阴性环境,适于郁闭度高、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林下、石隙、灌丛、潮湿的岩壁上或山谷溪沟两旁;在寒冷气候下的干旱和瘠薄土壤,甚至石隙中均能较好生长;林下腐质层较厚土壤条件下,岩陀生长良好,但地下部分膨大受限.岩陀野生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每年采挖量超过3000吨,但部分地区资源破坏严重,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及生境进行调查,为岩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生境黄芩中的黄芩苷

    作者:龙月红;邢朝斌;劳凤云;何闪;梁能松;李宝财

    目的:测定不同生境条件下,黄芩根、茎和叶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Kromasil ODS柱(4.6 mm×250mm,5μm),以甲醇-水(53∶4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线性范围0.124~0.93 μg,r =0.999 9,平均回收率98.17%,RSD1.3%(n=6).结果:不同生境下黄芩根的黄芩苷平均含量分别为6.79%,6.01%,5.49%,3.50%,4.38%、茎的黄芩苷平均含量分别为0.10%,0.08%,0.09%,0.06%,0.03%;叶的黄芩苷平均含量分别为0.27%,0.26%,0.15%,0.14%,0.0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重现性好.相同产地不同生境中的黄芩及黄芩不同器官的黄芩苷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

  • 不同生境对粗毛淫羊藿光合色素与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分析

    作者:熊厚溪;周涛;刘光海;郭兰萍;张小波;陈传艺;肖承鸿

    目的:分析粗毛淫羊藿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光合色素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差异,探讨生境对药用植物生长与代谢的影响程度.方法:依据光照度与草本重要值将分布区划分为4种生境,设置样方采样.采用UV,HPLC检测各生境下植株叶中的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与总黄酮、淫羊藿苷的含量,运用SPSS 17.0软件比较分析.结果:在林缘旷地生境中植株叶绿素a(1.90 mg·g-1)、叶绿素b(0.66 mg·g-1)和类胡萝卜素(0.43 mg·g-1)的含量低,淫羊藿苷(0.36%)、总黄酮(9.13%)含量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这2类物质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灌木林、杂草丛、河谷沟渠生境中植株的光合色素、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林缘旷地强光胁迫生境中,粗毛淫羊藿植物叶中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下降,植物生长不良,但次生代谢物质积累增加,表明该植物有明显的逆境效应.

  • 苦芺的本草考证

    作者:李晓鹏;朱忠华

    目的:通过对中药苦芺的植物形态、生境、分布、使用进行考证,为苦芺正本清源.方法:查阅汉至明清时期的辞书及历代中草药书籍,对苦芺进行植物形态、生境、分布、使用溯源考证.结果:我国中草药书籍中苦芺的基源植物较混乱,分别有为地胆草、绿蓟、蒙山莴苣、白花败酱草之说.结论: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及《浙江植物志》中绿蓟地域分布和植物形态特征及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并结合上述古籍文献及历代中草药书籍中苦芺的本草学内容进行比对分析,苦芺的基源植物应该为绿蓟较妥.

  • 中药鉴定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田欣;李峰;刘亮;王春源

    《中药鉴定学》为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中药制剂专业、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内容涉及本草考证、药物来源、产地生境、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分析等.

  • 北京东灵山与雾灵山地区不同生境下柴胡中柴胡皂苷的差异

    作者:黄玮;张义玲;乔树敏;张文生;王永炎;冯成强

    目的:探讨北京东灵山与雾灵山地区不同生境柴胡化学成分的差异,为认识和发展道地柴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东灵山和雾灵山不同生境类型的柴胡居群进行取样,采用HPLC分析不同生境下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生境下柴胡皂苷含量差异显著,草甸生境下的柴胡皂苷含量较高,而林下生境及灌丛生境柴胡皂苷含量相对较低,经分析柴胡皂苷含量与坡向呈正相关,通风透光的生境条件有利于柴胡皂苷的累积.结论:生境对柴胡皂苷产生与积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考察道地药材,应突破传统区域认识,结合生境层级开展.

  • 蒺藜全草入药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杨莉;王春雨;韩梅;杨利民

    目的:比较蒺藜叶子、全草与入药部位果实之间含量的差异,探讨蒺藜全草入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了蒺藜生长的3种典型生境和6个产区采集样品,以蒺藜体内2类主要药用成分总皂苷和总黄酮物质为检测指标,测定了其在采收期内在根、茎、叶、果中的动态分布变化.结果:在采收期内3种生境、6个产区的蒺藜样品中的总黄酮和总皂苷类物质均主要分布在叶中,其含量分别为同期根、茎、果中含量的2.61倍以上.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蒺藜全草中2类有效物质的含量与果实中的没有差异,有些甚至显著的高于后者.结论:在采收和加工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蒺藜叶子的采集、保存与利用.另外从含量上来讲,蒺藜是可以全草入药的.

  • 半夏倒苗原因的实验观察研究

    作者:张明;钟国跃;马开森;丁季春

    半夏别名麻芋子、三步跳、三叶半夏等,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属紧缺的常用药材.一般认为每年有3次出苗和倒苗的现象[1-5].该现象影响半夏的产量.倒苗原因,有人认为半夏在强烈的阳光直射下易发生倒苗现象,故提出以半阴半阳的环境栽培为宜[1],也有人提出合理套种遮阴预防倒苗的措施[6].在实施半夏规范化种植研究中,作者在不同海拔高度及生境下设立了多种光照强度和气温梯度的栽培实验,对半夏倒苗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 贵州特有植物大方油栝楼种子的发芽特性研究

    作者:周涛;黄璐琦;陈美兰

    葫芦科栝楼属植物大方油栝楼Trichosanthes dafangensis N..G.Ye et S.J.Li是狭域分布在贵州地理区域的一个特有种子植物[1-2].它不仅因其繁殖器官的一些变异而在属内显得较为特殊,对于探讨栝楼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在当地被作为瓜子食用已有很长历史,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野生经济植物[3].但由于生境的狭窄,长期以来只被生长地附近的村民们所利用,目前尚处待开发利用的地位.

  • 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戎其月;伍庆;童红;梁小洁;邹晶

    半夏Pinelia ternate(thumb)Breit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主要含鸟苷、腺苷、胆碱、盐酸麻黄碱等化学成分,当前对半夏的研究主要是含量测定和以氨基酸类成分为主的指纹图谱的研究,但由于药材各产地生境不同,其化学成分出现差异,为更好地控制其生产的质量,本研究根据鸟苷具有改善心脑循环,防止心率失常等作用,选其作为参照物,采用HPLC确定半夏药材的指纹图谱,作为半夏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 云南红河州通关藤药材资源调查

    作者:孟珍贵;杨生超;陈军文;王建军;郭巧生;龙光强

    为掌握通关藤药材在主产区云南省红河州的资源状况,作者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实地样方法等调查方法,对红河州内通关藤的分布区域、生长生境、生长状况和资源蕴藏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河州通关藤分布于金平、蒙自等7县市,以金平资源分布多;通关藤是一种喜光、喜热植物,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 200 m,土壤发育差、坡度大的山腰疏林中;分布区内通关藤生长良好,平均单株重2.8 kg.红河州通关藤目前总蕴藏量约1 300 t,且资源蕴藏量正迅速减少,亟待保护和抚育野生资源,以保证药材的持续供应.

  • 粗毛淫羊藿不同部位、不同生境中淫羊藿苷、总黄酮含量的变化分析

    作者:周涛;张小波;郭兰萍;蔺阁;江维克;艾强;张成刚

    目的:考察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类成分在药用植物粗毛淫羊藿不同部位的代谢分布趋势及其与不同生境的相关性,为其栽培管理与药材采收提供实践指导.方法:对4种生境24个样方中的成年植株采样,分为叶、茎、根、根茎4个部位,用HPLC,UV分别测定各样品的淫羊藿苷、总黄酮含量,SPSS17.0作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淫羊藿苷在叶、根的含量远高于在茎(地上茎、地下茎)中的含量,黄酮类成分在叶含量高于其他器官,其他器官含量则无差别;不同生境对淫羊藿苷在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有一定影响,而黄酮类在不同生境下植株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淫羊藿苷在植株中的含量分布具有较明显的部位、生境选择性;黄酮类在植株各部位中的代谢与积累则表现较均匀,且受环境影响不大.从淫羊藿苷、黄酮类成分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和积累比例、不同生境下的生长策略综合考虑,采挖粗毛淫羊藿地上部分,既可保证药材的质量合格,也利于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

  • 民族药滇白珠资源研究

    作者:马小军;郑俊华;陈新滋

    目的:系统调查滇白珠的民间用法、资源分布 规律、生长环境和生物学特性,为客观评价和合理开发民族药滇白珠奠定基础。 方法:采取查阅文献和标本与实地考察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和结论:滇白珠广布江南各省,云南是集中分布区,而昆明、楚雄和大理 是主产区,主产地气候温暖潮湿,滇白珠在其生长环境中不是优势种,有时与芳香白珠等4 种同属植物混生。滇白珠生于海拔400~3 500 m的山地,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喜光,多数生 于向阳陡坡,少数生于密林下。主要以根茎进行无性繁殖。民间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也用于眩晕、闭经、风寒感冒、咳嗽、哮喘、劳伤吐血、湿疹、水臌、跌打损伤、经闭、 阿米巴痢疾、急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今后应着重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止痛方面进行药理 和临床研究,为开发成中药新药提供依据。

  • 北京东灵山地区不同生境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的研究

    作者:郭天宇;许荣满

    将蚤类、蜱类、革螨和恙螨这4类寄生虫看作一个整体,各寄生虫群落优势种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寄生虫群落,在森林中棕背NFDA1体外以不常纤蚤为主,在灌丛中黑线姬鼠以巢鼠厉螨为主,在农田中社鼠以毒厉螨为主,其他不同生境各鼠种均以东方纤恙螨为主.不同宿主寄生虫群落之间相似性指数较高,均大于0 .5.

    关键词: 外寄生虫 群落 生境
  • 储藏菜种粉螨孳生情况初步调查

    作者:朱玉霞;崔玉宝;李朝品

    粉螨是节肢动物中的一大类群,分类学上属蛛形纲 (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粉螨亚目(Acaridida).其种类繁多、生境广泛,与人类健康及医学关系密切.为深入了解粉螨的生态环境, 2003年3~4月作者等调查了淮南市唐山镇邱村储藏蔬菜种子粉螨孳生情况,并作鉴定、分类.

10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