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用聚合酶链方法对北京林区莱姆病疫源地及莱姆病病原体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

    作者:李建民;曹务春;张习坦;吴晓明;张泮河;赵秋敏;杨红;董振英;蔡胜利

    目的进一步明确北京林区是否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及其分布.方法基于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基因建立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对从北京6个林区采集的蜱和鼠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选择阳性标本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从长角血蜱中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结果从门头沟区东灵山采集的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3只游离全沟硬蜱1只检测阳性,57只寄生全沟硬蜱若蜱中1只检测阳性;119只野鼠中9只检测阳性,其中8只B.garinii阳性,1只B.afzelii阳性.50份野鼠血清有5份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采集的160只长角血蜱(20只/组)未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菌株.结论北京门头沟区东灵山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包括两个基因型,全沟硬蜱可能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野鼠可能是贮存宿主.

  • 内蒙古部分边境口岸地区主要蜱类及蜱媒病原检测

    作者:郝广福;李宏;孙毅;葛润平;乔国强;李彬;田文智;史纳新;杨晓野

    目的 调查内蒙古主要陆地边境口岸地区蜱的种群分布、构成和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和宿主体上搜法采集蜱标本,PCR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在被调查的策克、满都拉、满洲里3个口岸地区共采集蜱1313只,隶属于1科4属7种.草原革蜱在3个口岸均有分布,策克口岸获蜱占69.08%、蜱种多(6种)、短小扇头蜱为该口岸的优势种占74.86%.3个口岸地区共检测出5种蜱传疾病病原体,其中贝氏斯柯氏体仅在策克检出;平均感染率依次为莱姆病螺旋体15.08%、人巴贝西原虫3.35%、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8%、贝氏斯柯氏体1.07%、埃立克体0.99%.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在上述3个口岸地区均较高,分别为13.56%、22.88%、5.00%,且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巴贝两原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地区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莱姆病螺旋体等5种蜱媒病原在策克、满都拉、满洲里口岸地区有不同程度自然感染.

  • 福建省宁化县斑点热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作者:陈振光;钟建平;彭一平;陈敏;张健之;毕德增;贺金荣;张泮河;潘亮

    斑点热(spotted fever,SF)是由一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通过森林中蜱、螨的吸血活动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福建省宁化林区斑点热的存在已被我们以往工作所证实[1,2]。为进一步查明福建省宁化林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人群及宿主动物、媒介蜱类中感染情况及疫源地类型,1993年至今我们采用现场调查、血清学检测、病原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  (1)血清样本:人血清由笔者于1993年和1997年采自宁化林区长期居住或林区作业人群静脉血共952份; 动物血清从林区捕捉的鼠类,猎人捕获的野兔、 野猪、麂、狐狸及屠宰场的狗、牛,抽取其心脏血液313份,上述血液无菌分离血清,冷冻待检。  (2)蜱类:分别从鼠类、野兔、野猪、麂、狐狸、狗、牛等动物体表或野外林间灌木草丛,捕获各种蜱类,送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鉴定分类。

  • 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作者:李冰;阿布力克木;雷刚;阿不力米提;张渝疆

    为掌握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的结构特征,探讨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差异对蜱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按照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进行蜱类种类和数量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蜱类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共在该地区采获蜱类5属10种,扇头蜱和革蜱在盐碱湿地生态景观中占主要地位,亚洲璃眼蜱是植被发育良好的盐碱沙地或沙漠化生态景观中的优势蜱类.在土壤以盐碱湿地为主的生态环境中,游离蜱群落组成单一,优势种类突出,优势度高,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低;在草本植物和灌木发育良好,地质较为干燥的盐碱和盐碱沙化生态环境中,蜱类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优势度适中等;在草本和灌木发育良好的漠化的生态环境中,蜱类的组成较为简单,优势度高,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低,优势种的蜱指数高;在乔木密集,草本植物和灌木稀少的干旱的盐碱和盐碱沙化生态环境中,地面游离蜱的种类和数量均十分稀少.高海拔戈壁湿地生态景观的蜱类群落与其他生态景观的蜱类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低,其次为沙漠化生态景观,但该生态景观的2类生境中的蜱类群落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盐碱类生态景观中的各蜱类群落间具有较高相似性,均在0.9以上,且该类生态景观中的蜱类群落与具有较高植被覆盖度的盐碱沙化生态景观和戈壁原生景观的蜱类群落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盐碱沙化生态景观的蜱类群落与其他生态景观中的蜱类群落具有中等水平的相似性指数,在0.5~0.9之间,蜱类群落结构的类型介于盐碱和沙漠化类生态景观的蜱类群落结构形态之间.

  • 川西南地区小兽体表寄生虫调查报告

    作者:杨国华;郭天宇;吴厚永;许荣满;潘凤庚

    为了解川西南地区小兽体表寄生虫染虫情况及其种类和组成,1987~1988年总共捕获小兽33种1 714只.从所有小兽体表共采获蚤类2 157只.分别隶属于5科、26属、46种;蜱类308只,分隶于1科、2属、6种;革螨1 909只,分别隶属于4科、13属、37种.厩真厉螨Eulaelaps stabularis、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特新蚤Neopsylla specialis为大耳姬鼠Apodemus latronum优势寄生虫种;棕形额蚤F.spadix、特新蚤N.specialis为高山姬鼠A.chevrieri优势寄生虫种;福建厉螨Laelaps fukienensis为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优势寄生虫种;端凹栉眼蚤Ctenophthalmus dinormus为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优势寄生虫种;似方双蚤Amphipsylla quadratoides和细钩盖蚤Citellophilus sparsilis为松田鼠Pitymys irene优势寄生虫种.

  • 阿勒泰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张继军;刘增加;张芳;宫占威;刘寒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群及媒介蜱种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及基因型,采用拖旗法采集蜱样,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巢式PCR法和RFLP分析对莱姆病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本次共检测当地人群血清68份,检测出阳性血清4份,阳性率5.88%.检测蜱样本990只,阳性112只,阳性率11 31%,其中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 感染率高,阳性率为20.81%(82/394);森林革蜱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蜱种(P<0.005).阳性蜱112只,其中90只感染螺旋体B.garinii基因型,22只感染螺旋体B.afzelii基因型.从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证实阿尔泰地区存在莱姆病螺旋体感染,至少存在螺旋体B.garini和B.afzelii两种基因型.

  • 湖南吉首地区硬蜱科种类初步调查分析

    作者:张开仁;段绩辉;龚锡文

    为了解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区的蜱类种群及分布,用拖旗法捕蜱.将捕获的蜱用75%酒精保存.捕获蜱类1 475只,经鉴定分属于4属8种,其中卵形硬蜱、粒形硬蜱、钝刺血蜱、北岗血蜱为湖南新记录种,长角血蜱为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区的优势蜱种.

    关键词: 蜱类 调查 吉首市
  • 武汉及周边地区蜱类调查报告(寄型目:蜱总科)

    作者:田俊华;吴太平;陈晓敏;包继永;许荣满;张永振

    本文报道2011年5月~2014年3月,在武汉及周边地区采获的蜱类2科6属17种,其中简蝠硬蜱Ixodes simplex Neumann,1906为湖北省新记录种.采获标本分别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和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昆虫标本室.

  • 中国—尼泊尔边境樟木口岸蜱类携带病原体调查研究

    作者:胡刚;方志强;王建成;刘丽娟;贺文利;李世森;德吉央宗;丁赞中;阿旦

    本研究于2012~ 2014年在中国-尼泊尔樟木口岸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形态学鉴定后,采用PCR检测蜱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埃立克体、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土拉菌和巴通体6种病原体;采用RT-PCR检测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3种病原体.结果在296只蜱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5个、埃立克体16个、立克次体11个、巴通体16个.本研究初步获得中尼边境樟木口岸蜱媒携带病原情况,为该区域蜱传疾病的防控和研究提供依据.

  • 蜱类唾液腺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敬泽;李健

    唾液腺是蜱类的重要器官,在其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维持机体离子、水分平衡,使蜱成功地吸血,而且是各类疾病传播的窗口.蜱类唾液腺的研究,对于揭示唾液腺结构与功能、功能与适应以及开展有效的防治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蜱类唾液腺结构、分泌物成分和在蜱类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做了较详细分析,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 蜱类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高志华;刘敬泽

    蜱类传播多种人、畜疾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有关其防治的研究国内外已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遗传防治和免疫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蜱类防治的概况与进展.

  • 长白山地区蜱类和鼠类中查菲埃立克体感染调查及16S rRNA序列分析

    作者:王卓;吴琼;杨慎江;冯立;张庆波;王秀红;于淼;王峰;吴益民

    目的 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和蜱类查菲埃立克体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长白山林区野鼠和蜱中查菲埃立克体DNA及野鼠查菲埃立克体抗体.对DNA阳性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PCR检测各种蜱共97组,其中13组阳性,阳性率13.40%.不同蜱种中,全沟硬蜱、森林革蜱查菲埃立克体阳性率分别为20.83%和10.0%,嗜群血蜱(14组)和长角血蜱(5组)均为阴性;检测野鼠共132只,阳性19只,阳性率14.39%.其中,集安与宽甸野鼠查菲埃立克体阳性率分别为7.58%和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8,P>0.05).荧光抗体试验检测鼠血清75份,E.c抗体阳性10份,阳性率13.33%.对鼠和蜱标本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并作同源性比较,蜱株、鼠株与查菲埃立克体美国株、韩国株及我国云南株、新疆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9%~100.00%,聚类分析显示检测株与查菲埃立克体参考株同处一个分支,与日本株及埃立克体属其它成员差异较大.结论 长白山林区野鼠和蜱类查菲埃立克体感染普遍,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为主要媒介,野鼠为重要宿主动物.表明该地区存在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 吉林省桦甸与磐石两市蜱类调查

    作者:张传生;刘红晶;于俊哲;张雁冰;李英晶

    在桦甸、磐石两市捕获蜱类均为森林革蜱、全沟硬蜱和日本血蜱.每年游离蜱出现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青草出芽而活动,4月中旬至5月下旬达到活动高峰.

    关键词: 蜱类 调查 桦甸 磐石
  • 草原革蜱中肠抗原诱导动物的免疫抵抗效果研究

    作者:杨银书;赵红斌;史智勇;宫占威;第五进学;李强

    蜱类传播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能给人类和动物传播200余种疾病,危害严重.另外,肉用动物感染蜱后,体重下降,经济损失较大.控制蜱类仍是防治蜱媒传染病和降低畜牧业损失的有效手段.目前,控制措施主要是使用化学杀虫剂,但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不仅使蜱类产生抗性,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探索蜱类新的防治方法是当务之急.本研究用草原革蜱中肠抗原对家兔进行人工免疫,观察其诱导的免疫抵抗效果,为研究抗蜱疫苗提供基础资料.

  • 云南省大理市鼠、蜱中检测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

    作者:张海林;杨红;张泮河;曹务春;张云智;袁庆虹;杨卫红;王静林;米竹青

    目的了解鼠、蜱中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状况.方法用PCR法检测鼠类脾脏和蜱类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野外山地捕获鼠类9种51只,从大足鼠(1/15)、大绒鼠(1/7)和短尾鼩(1/8)各检出阳性1份,其他鼠种均为阴性,总阳性率为5.88%.从采自弥渡县的208只勐突血蜱中检出阳性5份,阳性率为2.40%.结论初步认为云南省大理地区存在斑点热疫源地.

  • 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感染病原体调查

    作者:曹晓梅;张晓龙;房魏;乔舜;柳文进;杨鹏飞;魏怀波;田丽;姚李四

    目的 调查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种群组成及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 从捕获的鼠体上收集寄生蜱,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采用PCR或RT-PCR方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结果 共采集鼠体寄生蜱152只,分别为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其中草原血蜱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8.03%.从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9份,检出率为12.50%,其他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

  • 新疆和硕地区主要蜱类及蜱媒病原体调查

    作者:孙响;张桂林;刘晓明;赵焱;郑重

    目的 调查新疆和硕地区主要蜱的种类、种群分布及蜱媒病原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查法采集蜱标本,采用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从和硕地区清水河农场、乌什塔拉乡、乃仁克尔乡、曲惠乡、塔哈其乡和新塔热乡共采集蜱367只,分属3属4种;其中亚洲璃眼蜱占47.41%(174/367),短小扇头蜱占37.60%(138/367),为当地优势蜱种;经PCR扩增出3种蜱媒病原体的特异性DNA片段,比对显示与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以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有高度同源性;莱姆病螺旋体检出18个阳性,阳性率为4.90%;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出4个阳性,阳性率为1.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出11个阳性,阳性率为3.00%.结论 和硕地区蜱中存在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以及斑点热的病原体感染.

  • 北京林区蜱类及鼠类调查

    作者:李建民;曹务春;张习坦;吴晓明;董振英;赵秋敏;杨红

    目的:2000年4~10月对北京部分林区进行了设点调查,了解不同调查点蜱和鼠的组成、密度、优势种、季节消长.方法: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用夹日法捕获野鼠.结果:采集游离蜱1 608只,分属长角血蜱、嗜群血蜱、森林革蜱;从野鼠体表捡获寄生蜱14只,其中8只全沟硬蜱,6只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为优势蜱种,占捕获蜱数的77.3%.除怀柔青龙峡外,各调查点均以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占捕获蜱数的70%以上.怀柔汤河口蜱于4~9月活动,在5月下旬出现高峰,7月上旬出现次高峰;房山区十渡蜱于4月下旬至10月活动,分别在6月下旬和7月下旬出现高峰和次高峰.夹日法捕获8种野鼠共87只,捕鼠率为2.42%(87/3 600),社鼠占的比例高,为46%.结论:不同调查点蜱和鼠的组成、密度、季节变化不同,这可能与调查点的生境有关.本次调查共发现5种硬蜱和8种野鼠,它们可能在某些蜱传疾病的形成、维持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蜱类 鼠类 北京林区
  • 湖北宜昌市蜱类调查及区系研究

    作者:李枝金;刘亦仁;刘立屏;董美阶;向恒阳

    目的:调查宜昌市蜱类及其区系成分.方法:采集蜱类标本进行鉴定并作区系界定.结果:已发现蜱类4属20种,其中东洋界11种,占55.0%;古北界7种,占35.0%;广布两界者2种,占10.0%.结论:宜昌地区蜱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 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组成和分布

    作者:热孜万;阿布力克木;李冰;雷刚;阿不力米提;梁新海;刘鸿斌;戴翔;蒋卫;艾择孜;张渝疆;于心

    目的 掌握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的组成和分布规律.方法 按照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进行蜱类种类和数量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蜱类群落组成.结果 在塔里木盆地共采获蜱类5属9种,以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和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为优势种类,分别占35.8%和33.6%.但在不同地区和生态环境的蜱类群落组成有所不同.叶尔羌河流域及北部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蜱类种类丰富,共采获5属8种,占捕获总种数的88.9%.游离蜱指数较塔里木东部和南部低,分别为30.47、84.30和85.31,寄生蜱指数高,分别为15.19、10.10和10.85.璃眼蜱属蜱类以亚东璃眼蜱为主,占92.0%,亚洲璃眼蜱占有很少比例,为5.8%,寄生蜱以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为主,但较塔里木东部和南部低,分别为55.8%、65.8%和74.7%,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仅占很小的比例,占0.2%;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南部蜱类群落组成基本一致,均为2属5种,较西北部少.游离蜱指数明显较西北部高,寄生蜱指数低.游离蜱中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在南部地区占主要地位,为72.6%,而在东部地区以亚东璃眼蜱为主,为66.9%,存在25%左右的交叉,寄生蜱中以图兰扇头蜱为主,并较西北部的比例偏高,血红扇头蜱的比例达10%左右,与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基本一致,较西北部高出20倍左右.结论 塔里木盆地蜱类动物地理区划在宏观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在不同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中蜱类的群落结构却存在极大的差异.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