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东北林区鼠类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的调查

    作者:詹琳;何静;萨仁高娃;吴晓明;王剑波;赵秋敏;张泮河;黄海楠;蒋宝贵;江佳富;张晶波;褚宸一;高燕;杨红;曹务春

    目的 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感染粒细胞埃立克体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林区采集的啮齿动物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的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检测鼠标本276份,其中吉林长白山林区102份,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61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3份,阳性率分别为8.82%、1.64%及0.00%.体表有寄生蜱的鼠感染危险性是体表无寄生蜱鼠的11.30倍(P=0.002).吉林、黑龙江林区鼠标本及其寄生蜱标本16S r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检出的粒细胞埃立克体对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7%~99%.glt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相应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 吉林及黑龙江林区存在粒细胞埃立克体宿主动物感染.

  • 从厩真厉螨中检出与猫立克次体近缘的立克次体核酸片段

    作者:姚李四;刘勇先;邵丽筠;张晓龙;杨宇;王静;徐宝梁;王宝麟;赵彤言

    本研究用立克次体属特异的gltA和ompB基因扩增引物,从吉林长白县捕获鼠中分拣的534只厩真厉螨中扩得gltA和ompB基因片段.通过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两个扩增基因与猫立克次体Rickettsia felis同源性高(99%),证明该地区厩真厉螨携带与猫立克次体近缘的立克次体.

  • 2010-2011年我国东北林区蜱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李颖;左双燕;唐琨;浦冠勤

    目的 调查我国东北林区蜱标本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0-2011年在东北林区采集蜱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gltA基因片段,分析东北林区蜱中无形体的感染情况,代表阳性片段联用长片段16S rRNA进行扩增测序确认;并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共检测蜱2293只,其中2010年1161只,阳性率4.91%,2011年1132只,阳性率4.24%,2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3,P=0.830;x2=1.789,P=0.409).全沟硬蜱阳性率4.86%(91/1872),长角血蜱为3.41%(14/411),森林革蜱为0(0/10),3个蜱种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的gltA序列中,NE-gltA-1与Hc346株(GenBank:GU935788)相似,仅差2 bp,相似性99%;NE-gltA-2与MDJ-Ip92株(HQ396224)序列一致,相似性100%.与2个序列相似性远的是ZJ-HGA-72株(DQ458811),相差53 bp,相似性84%.测得的16S rRNA序列与我国从东北鼠源分离株China-C-Tt(GQ412339)接近,相似性为99%,与Florida株(AF309867)相似性远,相似性97%.结论 我国东北林区蜱中普遍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全沟硬蜱和长角血蜱可能为无形体的媒介宿主.

  • 吉林省林区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的调查

    作者:詹琳;何静;吴晓明;张泮河;黄海楠;蒋宝贵;褚宸一;张晶波;高燕;杨红;曹务春

    目的 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 共检测游离蜱427只,其中全沟硬蜱100只,森林革蜱327只,粒细胞无形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0%和0.00%.寄生蜱感染阳性率2.9%.寄生蜱与游离蜱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16S rRNA序列与我国巴在GenBank注册的AF205140序列一致,与国外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似性为97%~99%;gltA基因与GenBank的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 我国吉林省林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

  • 荧光定量PCR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作者:张晶波;温博海;陈梅玲;朱丽娜;邱玲;牛东升

    目的采用新型TaqMan-MGB探针建立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方法依据gltA基因序列设计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特异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作DNA模板,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ABI 7900HT)上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定量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与套式PCR相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是其100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它相关立克次体和细菌DNA样本,检出结果几乎为0;对荧光定量PCR检测重复性进行分析,变异系数(CV)批内和批间误差在0~2.1%之间,证明该荧光定量PCR具有种特异性和良好的重复性.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疑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10份蜱和30份小鼠脾脏标本,结果与套式PCR检测结果有密切相关性,但是定量PCR检测敏感性和准确率均高于套式PCR.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别适合检出样本中微量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 gltA基因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仇珺;肖燕;相豆豆;史晨楠;程小刚;田宇;余擎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E.faecalis)谷氨酸合酶基因A(gltA)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CLSM)观察临床分离的4株E.faecalis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生物膜体积及活菌数;用RT-qPCR检测4株临床菌株的gltA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构建gltA基因高表达E.faecalis菌株,以标准菌V583为对照,分别观察两者生长曲线的变化及24 h内的生物膜形成情况,同时检测其生物膜的体积及活菌数.结果:4株E.faecalis临床菌株均能形成结构致密的生物膜,其生物膜体积及其活菌数均显著高于标准株V583(P<0.05);4株临床菌株的gltA基因表达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在培养6、12 h时,4株临床菌株的glt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标准株V583(P<0.05);培养24 h时,4株临床菌株的gltA基因表达量与标准株V58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gltA基因高表达株的生长速率与标准株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gltA基因高表达株生物膜形成较快,结构更加致密且厚度较厚,而标准株V583的生物膜形成较慢,较薄,且gltA基因高表达株在12、24 h时生物膜体积及其活菌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ltA基因能在E.faecalis生物膜形成的早期阶段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是E.faecalis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基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