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WHO有关预防蜱传性脑炎疫苗的意见书

    作者:龚震宇

    在东、中和北欧一些国家、中国北部、蒙古以及俄罗斯联邦等地区,蜱传性脑炎病毒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每年报告约10000~12001)个蜱传性脑炎的临床病例,但该数据显著低估了实际病例数.在感染严重的地区,该病也通常局限于居住在森林中的人群.有些国家例如德国,根据报告的临床病例数确定地区危险程度.蜱传性脑炎没有标准的诊断标准,对危险性地区的判定也无确切定义.

    关键词: 脑炎 疫苗
  • 2017年8-9月乌干达中部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暴发疫情调查概况

    作者:龚甫哲

    2017年 8月 20日,乌干达中部两个不相邻地区(Kyankwanzi和Nakaseke)的医生报告了两起不相关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例(CCHF).CCHF是世界上普遍的蜱传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全球的健康安全威胁;1例CCHF即构成暴发.人类通过蜱叮咬感染或与感染者及动物的血液和体液接触感染.感染患者的治疗是支持性的,病死率为3%~40%.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疫苗.尽管乌干达在1958-1977年期间首次报告了CCHF病例,但直到2013年该国提高了病毒性出血热监测能力,开始能够诊断CCHF暴发后才报告后续病例.

  • 沈阳地区蜱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检测

    作者:刘娜;董雪;李欣

    目的 了解沈阳周边山区林区蜱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情况,为沈阳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蜱种鉴定引物和新型布尼亚病毒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2012年4-9月在沈阳周边马耳山、棋盘山和内蒙古与沈阳康平交界地区农户家养动物体表采集的蜱标本1989只进行检测,对扩增得到的目的条带进行基因测序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通过对采集的蜱标本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较,蜱种鉴定结果为长角血蜱,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目前从沈阳周边山区林区采集的蜱主要为长角血蜱,蜱中尚未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存在,沈阳地区是否存在该病毒的自然疫源地尚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应建立定期监测机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蜱携带白蛉病毒属病毒遗传特征分析

    作者:宋凯丽;熊衍文;刁秀念;郭玉江;康雁君;覃新程;李兴旺

    目的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蜱携带的白蛉病毒属病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 制备蜱悬液提取蜱总RNA,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筛选阳性标本并扩增白蛉病毒属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后对病毒基因组进行序列特征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3株病毒株(BL10、BL33、BL79)的全长L、S节段.经同源性分析发现,BL10、BL33、BL79与已知蜱携带的Bole Tick Virus 1序列的同源性为98.0% ~ 99.7%;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BL10、BL33、BL79与Bole Tick Virus 1亲缘关系近.结论 本研究的3株毒株属于白蛉病毒属,且与Bole Tick Virus 1为同种病毒.

  • 北京市密云县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陈永亮;杨育松;贾丽丽;耿利彬;王娅琼;郑钫华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地区人群莱姆病的感染状况以及传播媒介蜱相关知识状况.方法 选取549人开展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并对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采集人群血清标本549份,伯氏疏螺旋体IgG抗体阳性25份,阳性率4.55%;西田各庄地区感染率高,为9.00%;大城子低,为1.00%.仅有0.73%的人听说过莱姆病,86.70%的人认识蜱虫,48.82%的人在周围环境中发现蜱虫;28.96%的人明显有蜱叮咬史.结论 北京市密云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暴露人群蜱相关知识匮乏,个人防护能力较弱,容易感染莱姆病.

  • 2012-2013年中蒙边境甘其毛都口岸地区蜱携带病原体调查

    作者:杨宇;王静;王建成;张胜;李宏;李月明;郝广福;马志立;王旺

    目的 了解地处中蒙边境地区的甘其毛都口岸蜱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 2012-2013年在甘其毛都口岸采集的亚东璃眼蜱采用RT-PCR法检测蜱传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PCR方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土拉菌、巴尔通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果 采集的178只亚东璃眼蜱中,24只检出贝氏柯克斯体(13.5%)、3只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9%)、37只检出土拉菌(20.8%)、5只检出立克次体(2.8%)、2只检出蜱传森林脑炎病毒(1.12%),布尼亚病毒、巴尔通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新疆出血热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甘其毛都口岸蜱样本检出多种病原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关键词: 中蒙 口岸 病原体
  • 2015年额尔古纳口岸及毗邻林区蜱类调查

    作者:朱金国;徐连贵;陈美超;李荣魁;李楠楠;姜娜;郝海珍

    目的 掌握额尔古纳口岸蜱类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5年5-9月,采用布旗法调查额尔古纳口岸及毗邻林区蜱类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等.结果 共捕获各蜱类54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5种,优势种是全沟硬蜱,5-6月为蜱数量高峰期;调查的不同时间,不同植被类型均有不同蜱种分布.结论 初步掌握了该地区蜱类分布的本底情况.

    关键词: 额尔古纳 口岸
  • 基于PHP语言的蜱螨多媒体鉴定系统

    作者:苏小建;朱昌亮;杨庆贵;籍延宝;高灵旺

    目的 开发一种适合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使用的蜱螨鉴定系统.方法 根据蜱螨形态学特征建立二项式检索表,运用MySQL建立蜱螨分类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数据结构中二叉树结构的分支结点搜索技术实现其推理过程.结果 开发出了基于PHP语言的出入境蜱螨多媒体鉴定系统.结论 该系统操作简便、容易维护、功能强大,实用性强,适合于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使用.

  • 青岛机场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

    作者:薛晓宁;侯伟;孙宝杰

    [目的]掌握青岛机场口岸鼠类、蜚蠊类等6种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掌握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情况和孳生场所,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调查,同时进行蚤、螨、蜱调查;蠓类调查随蚊类调查同时进行;采用诱蟑盒进行蜚蠊调查.[结果]经种类鉴定,共捕获鼠类2科4属4种;蚤类1科1属1种;螨类4科5属7种;蜱类1科3属4种;蠓类1科3属8种;蜚蠊1科1属1种.[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青岛机场医学媒介生物的自然本底情况,为指导机场当局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 2014年中尼边境樟木口岸蜱类初步调查

    作者:胡刚;唐林桥;达娃央宗;文黎兴;索朗扎西;施汉琼;岳巧云

    目的 掌握中尼边境樟木口岸蜱类的种类和组成,为口岸开展蜱类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 014年3-12月,在樟木口岸帮村、立新村、电站沟和尼泊尔塔托帕尼镇采用布旗法与家畜体表捕捉法采蜱,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捕获游离蜱1只,为微小扇头蜱.在樟木口岸捕获寄生蜱553只,经形态学鉴定为1科4属8种,其中微小扇头蜱为优势种,占95.84%;3月开始蜱类数量逐渐增多,4月达到峰值,5月以后逐渐减少.在尼泊尔境内捕获蜱3种124只,微小扇头蜱为优势种.结论 基本明确了樟木口岸蜱类种群构成,为今后蜱及蜱传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西藏 口岸 尼泊尔
  • 2012-2014年黑龙江口岸蜱携带病原体调查

    作者:韩辉;吴海磊;胡学锋;宋亚京;徐宝梁

    目的 探讨黑龙江口岸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有效开展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在黑龙江12个口岸采用人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在口岸附近地区,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家畜(牛、羊、犬)从其体表采集寄生蜱.将采集的蜱进行病原体的分类鉴定,用以监测黑龙江口岸的蜱类分布情况.结果 2012-2014年,在黑龙江共采集4 802只蜱虫样本,检测695份,共检出立克次体、蜱传脑炎病毒、贝纳柯克斯体、巴尔通体、巴贝西原虫5种病原体,其中立克次体广泛存在于黑龙江的12个口岸地区,是黑龙江口岸优势蜱传病原体,其次依次为蜱传脑炎病毒、贝纳柯克斯体、巴尔通体、巴贝西原虫,未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其中,全沟硬蜱检测出立克次体、蜱传脑炎病毒、贝纳柯克斯体、巴贝西虫和巴尔通体;森林革蜱检测出立克次体、蜱传脑炎病毒、贝纳柯克斯体和巴尔通体;嗜群血蜱检测出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和蜱传脑炎病毒;日本血蜱检测出立克次体.结论 黑龙江口岸地区蜱传病原体种类多,开展蜱传疾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 口岸 病原体 监测
  • 蜱类携带粒细胞无形体的核酸检测及核酸序列分析

    作者:宋锋林;王静;张晓龙;高玉峰;王有;程晓兰;姜陆;吴刚;薛芳;刘洪文

    目的 了解蜱类自然感染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的状况,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野外采集的蜱类样品的核酸(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凝胶电泳分析以及核酸序列分析等,对蜱类携带的粒细胞无形体进行确认.结果在大连地区采集的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中检测到粒细胞无形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注册的粒细胞无形体核酸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97%~99%).结论我国大连地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应加强对该地区蜱类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因蜱类叮咬导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暴发流行.

  • 满洲里口岸蜱类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核酸检测及核酸序列分析

    作者:邓华;高艳菲;程晓兰;高玉峰

    目的 了解中俄边境地区蜱类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ickettsia japonica)的状况,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集鼠类寄生蜱,研磨后提取蜱DNA,利用PCR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 A基因,对阳性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满洲里地区,鼠类体表采集到的蜱类样本,均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从8只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2号标本中检出的斑点热立克次体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注册的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98%~99%).结论 应加强对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防止蜱传疾病的发生.

  • 首次从入境旅客耳内发现病媒生物——血红扇头蜱

    作者:郭天宇;任彤;郭敏卓;刘韦华;李宝明;汪涛;刘艳华;曾召鹏;王文正

    2009年2月15日,1名中国籍旅客从首都国际机场入境后出现头痛耳鸣等身体不适症状,自行前往航天中心医院就诊,该院医生从其耳内取出1只活体小虫.2月16日经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医学媒介检测实验室鉴定,该虫为蜱类.后经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请许荣满教授鉴定,结果为血红扇头蜱若蜱.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旅客是由马来西亚旅游回国,而血红扇头蜱是马来西亚常见蜱种.这是一起典型的有害生物入侵案,如未及时发现,极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输入和外来生物的扩散,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 黑龙江省11个边境口岸蜱类调查

    作者:杨丽炜;郭晓明;李国军;郝驷;杨军;徐文兴;王凤山;李振江;李永久;崔忠起;赵晓龙;呼满霞;崔永民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11个边境口岸蜱的种群组成.[方法]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蜱.[结果]在黑龙江省11个边境口岸采获蜱3926只,计3属4种.林缘的优势种群为森林革蜱(95.9%);针阔混交林为全沟硬蜱(46.1%)和森林革蜱(31.8%).不同口岸的蜱种组成有所不同.绥芬河口岸蜱密度指数高(93.1%只从工小时).不同生境蜱密度指数有所不同.4种蜱的雌雄比:日本血蜱2.7:1,森林革蜱1.7:1,嗜群血蜱1.3:1,全沟硬蜱1.1:1.[结论]本次调查为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地区的蜱种群组成研究提供了依据.

  • 天津口岸首次截获随人入境外来蜱的形态学及分子鉴定

    作者:赵丹云;孙毅;陈卫军;郭强;张琛

    目的 对天津口岸首次截获的随旅客人境的蜱类进行鉴定.方法 对一只澳大利亚入境旅客携带的蜱类进行形态学鉴定,再提取蜱DNA,扩增线粒体中包含ND4、ND4L、tRNA-Thr、tRNA-Pro、ND6及部分cytb在内的基因并测序、比对,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对鉴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该蜱符合花蜱属的形态学特征,分子鉴定表明其基因序列与澳大利亚本土花蜱A mblyomma triguttatum Koch,1844 (kangaroo tick)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鉴定为Amblyomma triguttatum.结论 该蜱是国内首次发现且由旅客携带入境的外来花蜱.

  • 蜱螨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小建;杨庆贵

    蜱螨是分布广泛的病媒生物,在携带和传播人类致病因子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蜱螨形态分类学在技术和方法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子生物学和数值分类学的应用则促进了蜱螨分类鉴定工作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蜱螨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蜱传疾病及病原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庄璐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物流、人流通过国境口岸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更加频繁,蜱传疾病跨境传播风险加大.本文就媒介昆虫蜱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蜱传疾病及病原体种类进行综述.目前,蜱传病原体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特异引物PCR、16S rRNA基因文库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高通量测序.我国流行的蜱传疾病种类繁多,有蜱传脑炎、蜱传回归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兔热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单核细胞埃里克体病、莱姆病、Q热、北亚蜱传斑点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落基山斑点热、南非蜱咬热、科萨努尔森林病、鄂木斯克出血热、波瓦森脑炎和科罗拉多蜱热在我国尚未发现.提高口岸查验技术,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对于保卫国门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黑龙江绥芬河口岸重要媒介生物监测

    作者:呼满霞;井源;张爽;张兆鑫;范东辉

    目的 调查黑龙江绥芬河口岸鼠、蜱、蚊和蠓的种类分布及种群构成.方法 采用夹日法捕鼠,布旗小时法采集蜱,诱蚊灯和网捕法采集蚊、蠓等.结果 2008-2013年在黑龙江绥芬河口岸采获鼠、蜱、蚊和蠓等24 14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6科15属46种,其中鼠类3科8属10种;蜱类1科3属4种;蚊类1科3属14种;蠓1科1属18种.优势种群为黑线姬鼠(38.21%)、全钩硬蜱(42.69%)、刺扰伊蚊(60.11%)和兴安库蠓(87.38%).不同生境、场所、月份的鼠、蜱、蚊、蠓的种群构成有所不同.结论 这一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绥芬河口岸鼠、蜱、蚊、蠓的种类分布、种群构成、与疾病关系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 2016年满洲里口岸地区病媒生物携带病原体调查

    作者:郭文秀;高艳菲;田峰

    目的 了解满洲里口岸地区蜱传、鼠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 2016年在中国-俄罗斯边境满洲里口岸地区采集蜱和鼠,采用PCR和RT-PCR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巴贝西原虫(Babesia spp.))、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和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结果 共采集到132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出率为37.88%(50/132),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出率为0.76%(1/132),莱姆病螺旋体检出率为25%(33/132),中华革蜱中同时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莱姆病螺旋体,存在复合感染的情况,未检出巴贝西原虫和汉坦病毒.17只鼠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出率为41.18%(7/17),莱姆病螺旋体检出率为5.88% (1/17),未检出鼠疫耶尔森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汉坦病毒和巴贝西原虫.结论 满洲里口岸地区蜱、鼠样本中检出多种病原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鼠及其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关键词: 中俄 口岸 病原体
205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