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金匮肾气丸对庆大霉素致聋豚鼠耳蜗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浩贤;卢宇涵;朱香茹;张梦茜;赵乌兰;丁丽凤

    目的 研究金匮肾气丸对庆大霉素损伤下豚鼠听力的保护作用和耳蜗螺旋神经节元A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GABAAR)表达的影响.方 法将30只(60耳)双侧耳廓反射正常的DHP白毛红目雌性豚鼠随机平分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G)、模型组(gentamicin model group,GM)和治疗组(treatment group,TG),造模12天后,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与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取双侧耳蜗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豚鼠耳蜗GABAAR oα1的表达情况.结果 GM组和TG组的ABR阈值均极显著高于CG组(P<0.01),且GM组的ABR阈值显著高于TG组(P<0.05).GM组和TG组的DPOAE幅值在不同频率均极显著低于CG组(P<0.01).GM组的耳蜗螺旋神经节GABAAR α1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CG组(P<0.01);TG组的GABAARα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GM组(P<0.05),但较CG组低(P>0.05).结论 本实验用金匮肾气丸汤剂可通过上调拮抗庆大霉素引起的耳蜗GABAAR α1蛋白对庆大霉素引起的听力下降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 SOD1蛋白表达和活性对川芎嗪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的影响

    作者:沈晓丽;周静;王永华;王一鸣;顾伟忠;窦晓兵

    目的:通过研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 SOD或SOD1)的蛋白表达和活性变化,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lyrazine,TMP)拮抗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毒性作用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将60只听力正常豚鼠随机分为GM组、TMP组、GM+TMP组和对照组4个组,每组15只。GM组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 mg·kg-1· d-1,TMP组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 mg·kg-1·d-1,GM+TMP组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 mg·kg-1·d-1及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 mg·kg-1·d-1,对照组腹腔注射与GM组等量的生理盐水2.5 ml·kg-1·d-1;每组连续注射12天。每组首次用药前及末次用药后行ABR检测。实验结束后取耳蜗标本,将耳蜗组织研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SOD1活性。结果用药后GM+TMP组ABR反应阈值明显低于GM组(P<0.01),但较对照组、TMP组仍有升高;GM组、GM+TMP组SO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MP组、对照组(P<0.05),且GM+TMP组高于GM组(P<0.05);SOD1活性强弱顺序为:GM+TMP组>对照组≈TMP组>GM组。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调控SOD1的蛋白表达及活性变化降低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推测这是川芎嗪抗氧化作用机制之一。

  • 左西孟旦拮抗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研究

    作者:卢宇涵;徐青文;陈琳;孙潘威;张婷;赵乌兰

    目的 探讨钙增敏剂左西孟旦(levosimendan)和川芎嗪对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内耳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preyer反射正常的DHP白化雌性豚鼠平均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庆大霉素损伤组、川芎嗪阳性对照组、羟丙基-β-环糊精辅料对照组、低剂量左西孟旦组、高剂量左西孟旦组和正常组,造模共12 d,造模前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确定客观听力阈值差异水平,并以HE (hematoxylin-eosinstaining)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比较不同组别下豚鼠毛细胞形态学特征以及凋亡蛋白Capase-3和钙离子通道蛋白CaV1.3表达.结果 庆大霉素组豚鼠ABR阈值明显高于左西孟旦药物保护组和川芎嗪阳性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P=0.002<0.01);庆大霉素组豚鼠耳蜗Capase-3蛋白和CaV1.3钙离子通道蛋白表达量高于低剂量左西孟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P=0.002<0.01),但与高剂量左西孟旦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庆大霉素组与川芎嗪阳性对照组相比Capase-3凋亡蛋白显著增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aV1.3钙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略低于川芎嗪组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静脉注射可有效保护耳毒性药物聋豚鼠听力.

  • 褪黑素在豚鼠耳蜗内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作者:肖玉丽;鲁建光;王超;田霖丽;刘颖

    目的 通过检测豚鼠耳蜗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LT)在豚鼠耳蜗内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雄性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第2组肌肉注射庆大霉素,且肌肉注射褪黑素.第1组只注射褪黑素,注射褪黑素的时间与剂量与第2组相同.第3组注射庆大霉素,且肌肉注射与褪黑素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与第2组相同.第4组单纯注射庆大霉素.第2、3、4组每天都注射庆大霉素,连续10天.所有动物均于注射庆大霉素前及注射庆大霉素后立即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庆大霉素注射结束后,测完ABR立即断头处死,取出豚鼠双侧耳蜗,并测定其活性氧含量.结果 注射庆大霉素前,4组实验动物的ABR阈值无显著性差异,本实验的庆大霉素注射剂量可以使听阈提高.注射褪黑素能使ABR阈值降低.注射庆大霉素可以引起耳蜗内活性氧含量增加,注射褪黑素能使耳蜗内活性氧含量降低.结论 褪黑素可以抵抗豚鼠耳蜗中增多的活性氧.

  • 声带曲霉菌感染二例

    作者:朱伟红;刘莉;刘宇;赵蓉;陈碧华;刘海兵;胡安丽;刘颖

    例1 女,26岁,因发热伴咳嗽6 d,声嘶2 d于2001年11月7日入院.入院前曾在当地卫生所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连续治疗4 d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前2天患者觉气紧、声嘶,到我科就诊.查体:体温37.7℃,间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中前1/3有白色牙膏状新生物生长,表面不平,声带稍充血,声带闭合不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3.3×109/L,中性 0.88,淋巴 0.12.胸部X线摄片检查心肺未见异常,全身其他部位无异常体征.以"急性喉炎、声带新生物性质待定"收入院.入院后给予先锋霉素6 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及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并作痰菌培养.

  • 梅尼埃病的局部治疗方法

    作者:冯红云;孙建军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约300~600 kU的低分子量药物,对耳和肾都有毒副作用.但其对前庭和耳蜗的毒性各有不同,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主要以前庭毒性为主.这种选择性药理作用对于内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氨基苷类药物除对毛细胞有直接毒性外,低剂量还能破坏暗细胞,从而抑制内淋巴液生成,这也是缓解膜迷路积水,治疗梅尼埃病的机理之一.但由于其全身给药后严重的肾毒性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 聚天冬氨酸对庆大霉素抑制耳蜗肌醇脂质信使系统的影响

    作者:郭玉芬;姜泗长;杨伟炎;韩东一

    目的观察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PAA)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抑制耳蜗肌醇脂质信使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AA对庆大霉素耳毒性拮抗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H]-肌醇参入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给药组、不同给药时间豚鼠耳蜗组织肌醇磷酸酯(inositolphosphates,IPs)、多磷酸肌醇磷脂(polyphosphatidylinositol,PPI)及磷脂酶C(PPI phospholipase C,PLC).结果①给药1天后不同给药组间耳蜗组织IPs、PPI及PL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给药5天后单用GM组耳蜗组织PPI增加、Ips和PLC减低,与PAA+GM组及其他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给药10天后单用GM组耳蜗组织PPI、IPs及PLC与PAA+GM组及其他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单用GM5天相比,PPI变化不明显,IPs和PLC升高.结论PAA对GM抑制耳蜗肌醇磷酸酯信使系统有拮抗作用,从而起到对GM耳毒性连锁反应早期阶段的保护作用.

  • bFGF和NT3基因共表达质粒对豚鼠庆大霉素耳蜗损害的防治作用研究

    作者:侯秋来;尹绍文;黄菊珍;陈雅珍;王建军;董吕华;毛华杰

    目的 探讨pBudCE4.1-bFGF-NT3基因共表达载体对豚鼠庆大霉素耳蜗损害的防治疗作用.方法 取健康豚鼠造模,分组,即:治疗组、预防组、对照组、NT3组、bFGF组.治疗组经右耳圆窗导入pBudCE4.1-bFGF-NT3、bFGF组、NT3组分别导人pCI-bFGF及pUC18-NT3;预防组在肌注庆大霉索前,先行导人共表达质粒:对照组导入SA-EGFP.各组动物分别进行ABR阈值的测试:耳蜗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并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ABR阈值测试,预防组、治疗组、NT-3组、bFG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与NT-3组、bFG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外毛细胞大面积缺失及细胞水肿坏死.而预防组、治疗组、N1r3XEG、bFGF组外毛细胞缺失等渍理性改变均显著减轻.毛细胞计数:预防组、治疗组、NT-3组、bFG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与NT-3组、bFG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螺旋神经节细胞大面积坏死肿胀和消失,而预防组、治疗组、NT-3组、bFGF组仅有少数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和损失.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预防组、治疗组、NT-3组、bFG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预防组、治疗组与NT-3组、bFGF组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NT-3组与bFG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BudCE4.1-bFGF-NT3真核共表达载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庆大霉素对豚鼠耳蜗的损害.

  • Ad-DsRed2-NT3转染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预防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杰;高下;麻晓峰

    目的 将含有目的基因NT3的重组腺病毒Ad-DsRed2-NT3转染新生小鼠的离体耳蜗基底膜培养组织,观察其在预防庆大霉素的耳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取新生小鼠的耳蜗基底膜离体培养1d后,用含有目的基因NT3的重组腺病毒Ad-DsRed2-NT3转染新生小鼠的离体耳蜗基底膜培养组织,转染成功1d后用终浓度为3mM的庆大霉素对离体耳蜗基底膜造模,造模3d后,行离体耳蜗基底膜的神经微丝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耳蜗基底膜神经微丝的密度,以观测NT3对离体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神经的保护作用.结果 新生小鼠的离体耳蜗基底膜生长良好,重组腺病毒Ad-DsRed2-NT3能对其有效转染,庆大霉素造模后3d各组耳蜗基底膜神经微丝的密度(每100m距离内的螺旋神经微丝数)分别为(±s):造模组16.67±1.63、Ad-DsRed2组16.17±2.31、Ad-DsRed2-NT3组40.33±1.63、空白组为43.17±0.75,其中,造模组与空白组、Ad-DsRed2-NT3组与造模组、Ad-DsRed2-NT3组与Ad-DsRed2组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终浓度为3mM的庆大霉素对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神经有明显的损害作用,而NT3基因的过表达对这种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 川芎嗪对庆大霉素耳聋豚鼠SOD同工酶蛋白表达的调控

    作者:沈晓丽;周静;王永华;王一鸣;顾伟忠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ethylplyrazine,TMP)对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蜗毒性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该机制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 SOD或SOD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uperox?ide dismutase,Mn SOD或SOD2)及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或SOD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将60只听力正常成年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GM组、TMP组、GM+TMP组、对照组。GM组(15只)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mg·kg-1·d-1,连续12天;TMP组(15只)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mg·kg-1·d-1,连续12天;GM+TMP组(15只)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 mg·kg-1·d-1及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mg·kg-1·d-1,连续12天;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与GM组等量的生理盐水2.5ml·kg-1·d-1,连续12天。每组豚鼠首次用药前及末次用药后第一天均行ABR检测。实验结束后将豚鼠断头处死并取耳蜗标本,免疫组化法对其细胞内SOD1、SOD2、SOD3蛋白表达进行定位研究。结果用药后GM组听力阈值明显升高,与正常组、GM+TMP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与TMP组听力阈值用药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耳蜗螺旋神经节处模型组和拮抗组SOD1、SOD2、SOD3阳性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毛细胞处拮抗组SOD1、SOD2阳性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P<0.05),SOD3阳性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庆大霉素具有耳毒性,可导致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川芎嗪可通过对毛细胞处SOD1、SOD2的蛋白表达调控机制来实现抗氧化防护作用。

  • 庆大霉素对小鼠耳蜗毛细胞损害的离体培养试验模型

    作者:侯秋来;丁大连;蒋海燕;Richard J.Salvi;尹绍文

    目的建立庆大霉素损坏小鼠耳蜗毛细胞的离体培养试验模型.方法应用耳蜗基底膜分离取材技术,耳蜗器官离体培养技术和毛细胞纤毛荧光染色技术定量观察了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对新生C57小鼠全耳蜗毛细胞的损害规律.结果庆大霉素对耳蜗毛细胞的损害程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重,耳蜗毛细胞的损害首先发生在外毛细胞,其病变规律是从耳蜗的底回向顶回发展.结论庆大霉素对离体培养耳蜗毛细胞的损害规律与动物活体试验的损害规律基本相同.

  • 庆大霉素导致耳毒性中毒的自噬现象

    作者:刘丁丁;刘永泽;麻晓峰;陆玲;周函;钱晓云;高下

    目的:庆大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其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它的耳毒性逐渐明显。本实验在体外用新生C57BL/6J小鼠的耳蜗基底膜构建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观察自噬的发生。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耳蜗基底膜应用庆大霉素之后,行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结构,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的变化。结果在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模型中,观察到了自噬现象的发生。结论自噬参与了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提示我们干预自噬可以影响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

  • 豚鼠前庭椭圆囊器官在庆大霉素损伤后离体培养的细胞增殖

    作者:孟曦曦;郑少鹏;刘鋋;王元身;赵春礼

    目的在离体状态下对豚鼠前庭椭圆囊器官进行培养,观察庆大霉素损伤毛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白色健康豚鼠36只,体重300-450克,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正常加BrdU(5-溴基脱氧尿核苷BrdU)组;(3)庆大霉素组;(4)庆大霉素加BrdU组.应用体外组织培养、5-溴基脱氧尿核苷(BrdU,3μg/ml)掺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pon树酯包埋半薄切片等方法,在不同时间(2、3、5、15天)光镜观察庆大霉素(2.0mM)损伤后毛细胞及支持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用庆大霉素48小时后,可见到椭圆囊感觉上皮中的毛细胞溶解破坏.加入BrdU继续培养,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了第5和15天被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核,阳性细胞核多位于椭圆囊感觉上皮中基底层,从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位置上看为支持细胞;感觉上皮的表层,也可观察到BrdU反应阳性的上皮细胞,细胞核较圆,形态和位置类似毛细胞.结论提示损伤后的椭圆囊感觉上皮支持细胞可以进行细胞的有丝分裂,支持细胞可能是修复毛细胞的前体细胞.

  • 梅尼埃病鼓室注射庆大霉素前庭功能的变化及代偿

    作者:张雷;许辉杰;黄魏宁

    近十年来,为了控制梅尼埃病患者眩晕的发作,利用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作用,用经鼓室内注入庆大霉素的方法进行"化学性迷路切除",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该治疗后的前庭功能的变化及代偿情况进行综述.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保护和修饰

    作者:伍越;郑静;郑斌娇;方芳;梁玲芝;吕建新;管敏鑫

    目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和鉴定距今已70多年,对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如肠球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有着强大的功效.然而,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疗程的延长或(和)剂量的增加往往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于非耳毒性抗生素也具有较广的抗菌谱,用于许多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使得曾经作为优先选择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逐渐被取代.然而现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于一个潜伏的复兴时期,正逐渐用于治疗对大多数一线抗生素耐受生物所引起的严重性感染,如多重耐药结核、复杂性院内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再次向科学家和医生提出了挑战,即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问题,尤其该类抗生素导致的耳聋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往往是极重度且不可逆转的.基于这个原因,在过去二十年里,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种分子治疗策略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耳毒性副作用相抗衡.本文主要概述了:①氨基糖苷类药物杀菌的分子机制,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何导致具有遗传易感倾向的患者发生耳毒性,③到目前为止,在临床实验和/或临床上已被证明的能阻止和调节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的药物和化合物,④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剂量来减少耳毒性的发生率.

  • 一例梅尼埃病的治疗与演变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温宇峰;杜一;刘兴健;吴子明

    目的 通过对一例双侧梅尼埃病的病情演变、治疗过程和文献复习了解该病的复杂性以及保守治疗方案的作用.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对一例明确诊断的,病程30年并随访15年的双侧梅尼埃病患者的病情演变、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症状分析及听力检测结果可有效诊断梅尼埃病;保守治疗方案对于早、中期患者效果较好,庆大霉素鼓室注射可用于治疗顽固性眩晕.结论 梅尼埃病的症状复杂且首发症状呈现多样化,单侧病变可随病程迁延向双侧转化;对于临床症状及听力检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对于梅尼埃病的诊断、分期及治疗的基础;双侧梅尼埃病症状及转变的复杂性提示应该慎重选择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方案对患者是有益的且庆大霉素鼓室注射对于顽固性眩晕具有良好治疗效果.鉴于梅尼埃病的慢性病特点,以及疾病认识的局限,任何激进的、有创性的诊治方法都应审慎.

  • 耳蜗内毛细胞突触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的反应特性

    作者:柳柯;姜学钧;李姝娜;吴南;刘会占;张悦;杨伟炎;杨仕明

    目的 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对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固定剂量(100 mg/kg)的庆大霉素对C57BL/6J小鼠每日进行腹腔注射造模,分别在注射后的第4天、7天和10天观察耳蜗基底膜顶回区域的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变化,以同窝未注射小鼠的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实验对照.内毛细胞突触前后膜分别采用CtbP2和GhR2/3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采用3dmax 8.0对实验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在此基础上计数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数量.结果 所有小鼠内外毛细胞均无缺失和错排,但和对照组相比,内毛细胞突触数量存在明显变化(P<0.01);其数量在庆大霉素注射第7天时达到峰值,之后明显减少.结论 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环境中,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表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规律.这提示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作用的过程中,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增加可能表明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存在通过改变自身数量来反映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损害的机制.

  • 庆大霉素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贤文;梁祖忠;黄洁成;马成;程杰;吴英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普遍开展的今天,如何预防细菌性眼内炎,作者采用庆大霉素浸泡人工晶状体的方法进行预防.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326例418眼中,男192例251眼、女134例167眼,年龄4~89岁(平均58.6岁);包括老年性白内障341眼,外伤性白内障21眼,先天性白内障12眼,无晶状体眼6眼,老年性白内障伴糖尿病28眼,萄葡膜炎继发性白内障3眼,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3眼,电击性白内障3眼,后发性白内障1眼.

  •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显微吻合术41例报告

    作者:熊娜;熊伟;金士杰;王英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下以硬膜外导管作支撑物下泪小管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下泪小管断裂均于手术显微镜下,直视或注水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以细硬膜外导管做支撑物,中央插入5号细针头(球后注射用),管周组织缝合3针,皮肤管周组织褥式缝合2针.留置导管3月,拔管后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隔日冲洗2周.结果 41例患者平均随诊2年,均获治愈,无流泪,泪道冲洗通畅.结论此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 角膜蜂蜇伤一例

    作者:王琰玲

    患者周××,男,20岁,病案号97712,右眼蜂蜇伤后眼痛,视物不清1天,于2000年7月19日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15,左眼视力1.2,右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水肿,角膜偏下方可见5×5 mm直径灰白色浑浊,深达基质层,周围浸润,浑浊中央约2×2mm浑浊更严重,荧光素染色着色,未见蜂刺,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辉(+),瞳孔3×3m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未见浑浊,眼底未见异常,眼压Tn..人院后予青霉素320万u静滴2/日,庆大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 mg右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消炎痛25mg每日3次口服,阿托品滴眼液散瞳,第5天患者症状缓解,15天后,右眼睑肿胀消失,睑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水肿消失,偏下方角膜仍可见2×2 mm直径灰白色浑浊,荧光素染色无着色,出院视力1.0.

1927 条记录 11/97 页 « 12...891011121314...969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