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耳石复位法结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探讨

    作者:赵晋华;张世霞;霍海滨;郑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 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眩晕中为常见的一种疾病[1],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椭圆囊变性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内的淋巴有关[2].患者经常会到神经科、内科等科室去就诊,常被误诊为颈椎病、梅尼埃病等疾病,浪费金钱且延误了治疗.目前治疗BPPV的方法有很多,我院采用耳石复位法结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55例,现报告如下.

  • 内耳流体容积与MRI的分辨率:它能否区分内淋巴的结构

    作者:何政;喻勋菊

    现代技术的发展,MRI可以分辨出骨迷路不同成分这样小的体积,那么它能否分辨内耳的内淋巴液与外淋巴液的容积,甚至球囊、椭圆囊、膜半规管的容积呢?内耳两种流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内淋巴液含K+多Na+少,而外淋巴液含K+少Na+多,外淋巴液蛋白质的含量是内淋巴液的6倍多,骨迷路位于颞骨内,充满……

  • 正常青年人骨导眼肌前庭肌源诱发电位特征初步研究

    作者:刘嘉伟;樊小勤;林颖;钟波;查定军

    目的 通过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眼肌前庭肌源诱发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oVEMP)测量健康青年人的反应和表现,为骨导眼肌前庭肌源诱发电位临床应用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20名健康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经校准的激振器在受试者头颅正中近发际线处施加141.1 dB力级(force level,FL)的骨导振动,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BC-oVEMP的电位波形,并计算正常值参数范围.结果 受试者全部引出VEMP波形,N1-P1波引出率为100%,N1的潜伏期为10.31±0.51 ms,P1潜伏期为15.14±1.48 ms,波间期为4.83±1.28ms,振幅为10.91±5.02 μV.除振幅耳间波动稍大外,oVEMP阈值、N1潜伏期及P1潜伏期左右耳间波动很小.结论 BCoVEMP是一种简单安全快速检测椭圆囊功能的临床实用技术,与气导给声VEMP相比,它不依赖于外中耳结构的声传导途径,引出率高,获得电位波形幅度更大,更加稳定可靠.

  • 健康青年人单边离心主观视觉垂直线测试初探

    作者:陈太生;韩曦;刘强;李姗姗;温超;王巍;徐开旭;林鹏

    目的 探讨健康青年人单边离心主观视觉垂直线相关参数(unilateral centrifugation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UC-SVV),以期对椭圆囊功能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采用美国Neuro Kinetics Inc I-Portal 6.0视频眼震记录系统、NOTC转移系统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3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静态主观视觉垂直线及低速UC-SVV测试.志愿者中男性13名,女性19名;年龄20~32岁,中位年龄23岁.静态主观视觉垂直线预设角度为:-15.00°、15.00°、-20.00°、20.00°、-12.00°、12.00°.UC-SVV测试参数:转椅经10 s匀加速旋转达峰速60°/s后开始向侧位平移,平移时间30 s,位移3.85 cm,在左右侧位及中间位匀速旋转60 s.受试者在两侧位及中间位分别行UC-SVV测试,记录偏斜角度.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名志愿者静态主观视觉垂直线偏斜角度为0.21°±0.17°(x-±s,下同),95%CI为-0.14°~0.55°.逆时针及顺时针UC-SVV左、中、右三个位置的偏斜角度为0.24°±0.25°、-0.10°±0.27°、-0.63°±0.26°,0.03°±0.27°、-0.11°±0.26°、-0.23°±0.26°;95%CI为-0.26°~0.74°、-0.65°~0.44°、-1.16°~-0.10°,-0.52°~0.59°、-0.65°~0.42°、-0.76°~0.30°.逆时针旋转UC-SVV左侧位与右侧位偏斜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2,P<0.05),左右侧位与中间位偏斜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51、-1.400,P值均>0.05).顺时针旋转UC-SVV各位置间偏斜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53,P>0.05).结论 峰速为60°/s的UC-SVV测试在侧位可引起垂直线角度偏斜,但倾斜角度较小,临床实用价值有限.

  • 梅尼埃病患者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频率调谐变化的研究

    作者:田永胜;张秀菊;马荣;刘颖;刘萍;张彦;郭良蓉;王淑珍;王丹;段星;姚远

    目的 通过分析单侧梅尼埃病患者不同频率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探讨梅尼埃病oVEMP频率调谐变化的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33例在航天中心医院确诊为单侧梅尼埃病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22例,年龄35~65岁(中位年龄51岁).同期20名健康人(40耳)作为对照,男7名、女13名,年龄29~68岁(中位年龄50岁).分别以500 Hz及1000 Hz气导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对受试者进行oVEMP的检测.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梅尼埃病患者患侧耳、对侧耳及健康组对照耳oVEMP的N1-P1波振幅及500/1000 Hz频率振幅比进行比较分析,并对500/1000 Hz频率振幅比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 500 Hz的气导短纯音刺激下,梅尼埃病患者患耳、对侧耳以及健康受试者对照耳o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84.9%(28/33)、93.9%(31/33)和97.5%(39/40);1000 Hz短纯音刺激下,患耳、对侧耳及对照耳o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81.8%(27/33)、87.9%(29/33)和82.5%(33/40).500 Hz短纯音刺激条件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中患耳N1-P1波的振幅低于对侧耳及对照耳,与对照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耳N1-P1波的振幅小于对照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 Hz短纯音刺激条件下,患侧耳及对侧耳与对照耳的N1-P1波振幅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耳500/1000 Hz的频率振幅比明显小于对侧耳及对照耳(P<0.05).频率调谐变化的频率振幅比临界值为1.17,在患耳中频率调谐变化的发生率为54.5%(18/33),显著高于对侧耳(18.2%,6/33,χ2=9.429,P=0.002)和健康对照耳(7.5%,3/40,χ2=19.530,P=0.000);对侧耳中也存在频率调谐变化,但与对照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9,P=0.167).结论 梅尼埃病患者oVEMP频率调谐特点发生了改变,表现出向高频区迁移的现象,oVEMP的频率振幅比可有助于梅尼埃病的病情评估.

  •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对迷路积水定位诊断的价值探讨

    作者:林少莲;林有辉;舒博;胡婕;林丁丁;叶胜难

    目的:探讨膜迷路积水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0例膜迷路积水患者患者及38例(76耳)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对比oVEMPs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1)病例组患耳和健耳的oVEMP引出率和振幅均低于对照组;(2)病例组患耳和健耳的oVEMP与对照组oVEMP引出率、峰-峰波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病例组与对照组振幅比、不对称性比较差异具有著性意义结论 oVEMP可以作为迷路积水异常变化的客观量化评估指标,并迷路积水的确诊提供一定帮助。

  • 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

    作者:舒博;叶胜难;林有辉;林少莲;胡婕;林丁丁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36例,进行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分析对比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分别以突聋对侧耳和2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25例(50耳)为对照,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结果突聋组患耳oVEMP引出率为44.4%(16/36),突聋组对侧健耳oVEMP引出率为52.7%(19/36);对照组oVEMP引出率为100%(50/50)。组间对比显示突聋组患耳和对侧耳与对照组oVEMP引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突聋组患耳和对侧耳oVEMP引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聋组患耳、对侧耳、对照组正常耳组间比较,oVEMP的N1潜伏期、Pl潜伏期、波间期、振幅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突聋患者在耳蜗受损的同时可以伴有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可以通过o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估。

  • 健康飞行员与飞行学员气导声诱发的在眼外肌上记录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作者:谢溯江;贾宏博;毕红哲;国佳;郑颖鹃;姚钦;陈珊;姜媛媛

    目的 记录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学)员气导声诱发的oVEMP(ocular y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眼外肌上诱发的前庭肌源性电位)的特征性参数,以便建立战斗机飞行(学)员的正常值数据.方法 62名健康飞行学员(30名男性和32名年龄匹配的女性)和31名现役健康战斗机飞行员作为受试者,采用气导短纯音(short tone burst,STB)双侧给声双侧进行记录.记录93名健康飞行(学)员STB-oVEMP的nI和pI潜伏期、nI-pI间期、nI-pI的波间幅度以及双侧幅度不对称比,以获得正常值数据.对年龄与性别对oVEMP的影响也进行了观察.结果 93名健康飞行(学)员oVEMP的nI和pI潜伏期、nI-pI间期、nI-pI的波间幅度以及双侧幅度不对称比分别为(10.35±0.66)ms,(15.18±1.07)ms,(4.75±0.99)ms,(6.75±4.13)μV,以及(13.22±9.13)%.男性飞行学员与男性现役战斗机飞行员间在oVEMP的各个特征性参数上无显著差别.年龄匹配的男女性飞行学员仅在nI-pI的波间幅度上存在显著差别,分别为男性(6.96±3.85)μV和女性(5.47±3.10)μV.结论 在oVEMP幅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对oVEMP参数似乎没有影响.因此应该采用双侧幅度不对称比而不能仅仅采用绝对幅度参数来评估oVEMP的检测结果.飞行(学)员需要按照性别分别建立oVEMP的正常值范围.

  • 梅尼埃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饶任东;孙勍;彭新;计莉;张永彬;王宁;单希征

    目的:通过对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梅尼埃病患者oVEM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6例梅尼埃病患者及27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oVEMP测试,分析对比oVEMP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oVEMP在病例组患侧的引出率为41.7%、健侧为55%,对照组为100%;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侧、健侧及对照组间oVEMP的振幅及不对称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各波潜伏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整体来讲,梅尼埃病患者oVEMP引出率随听力学分期升高而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梅尼埃病患者无论健侧还是患侧,其oVEMP异常均较显著,且以患侧变化显著,提示MD患者的椭圆囊功能受损, oVEMP可用于评估MD患者椭圆囊功能,且进一步对其诊疗作出指导。

  • 大鼠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意义

    作者:刘俊;孔维佳;张丹;张亚民

    目的建立大鼠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utricular sensory epithelial cell,USEC)的原代培养体系,为研究毛细胞再生机制提供大量来源一致的细胞.方法取出生1天(postnatal day 1,P1)大鼠的椭圆囊感觉上皮,嗜热菌蛋白酶(thermolysin)消化处理,获得纯椭圆囊感觉上皮,再采用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培养基为DMEM.从第2天开始每日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照相,对USEC的形态、生长特征进行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应用细胞角蛋白18及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USEC来源;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分别检测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calretinin、Brn3.a和AChR α9、myosin Ⅶa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USEC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由成百个USEC包绕液体而成的dome.原代USEC表达细胞角蛋白,不表达波形蛋白,微绒毛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提示其上皮起源;表达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 α9、myosin Ⅶa mRNA,表明培养USEC具有毛细胞前体细胞的特征.结论原代培养的USEC表达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具有毛细胞前体细胞的特征.USEC原代培养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探讨毛细胞再生的机制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 豚鼠前庭椭圆囊器官在庆大霉素损伤后离体培养的细胞增殖

    作者:孟曦曦;郑少鹏;刘鋋;王元身;赵春礼

    目的在离体状态下对豚鼠前庭椭圆囊器官进行培养,观察庆大霉素损伤毛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白色健康豚鼠36只,体重300-450克,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正常加BrdU(5-溴基脱氧尿核苷BrdU)组;(3)庆大霉素组;(4)庆大霉素加BrdU组.应用体外组织培养、5-溴基脱氧尿核苷(BrdU,3μg/ml)掺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pon树酯包埋半薄切片等方法,在不同时间(2、3、5、15天)光镜观察庆大霉素(2.0mM)损伤后毛细胞及支持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用庆大霉素48小时后,可见到椭圆囊感觉上皮中的毛细胞溶解破坏.加入BrdU继续培养,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了第5和15天被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核,阳性细胞核多位于椭圆囊感觉上皮中基底层,从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位置上看为支持细胞;感觉上皮的表层,也可观察到BrdU反应阳性的上皮细胞,细胞核较圆,形态和位置类似毛细胞.结论提示损伤后的椭圆囊感觉上皮支持细胞可以进行细胞的有丝分裂,支持细胞可能是修复毛细胞的前体细胞.

  • 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作者:李婧;杨旭;吴子明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是起源于椭圆囊的能够客观反映前庭-眼反射通路完整性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新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与眼震电图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用于眩晕相关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全面评价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 突聋伴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邢英姿;裴建军;赵姝;李淑静;刘雅静;李立群;侯庆军;王东海;路虹

    目的 通过观察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突聋伴眩晕患者内耳损伤情况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 收集50例单耳突聋伴眩晕的患者,50例单耳突聋不伴眩晕患者及60例正常听力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oVEMP及c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变化.结果 引出率: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oVEMP引出率分别为24%、42%、48%、100%,cVEMP引出率分别为:56%、74%、64%、100%,病例组患耳和对侧耳相比,oVEMP及cVEMP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耳及对侧耳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比较,oVEMP及cVEMP引出率均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患耳oVEMP引出率明显低于突聋不伴眩晕组(P<0.05).oVEMP: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各参数(N1潜伏期、P1潜伏期、P1-N1振幅)两两比较,组间不对称比(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VEMP: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各参数比较,患耳及对侧耳P1-N1振幅比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A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oVEMP及cVEMP结果 与听力损失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疗效分级明显相关(P<0.05).结论 突聋伴眩晕患者存在同侧及对侧的椭圆囊(前庭上神经)和球囊(前庭下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为突聋伴眩晕患者耳石器及前庭神经功能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睡眠障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朱思翔;彭本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由Bárány于1921年首次提出,是一种与体位改变密切相关的自限性外周性眩晕,是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病[1-2],后半规管BPPV (PC-BPPV)为常见[3],其次是水平半规管BPPV (HC-BPPV),前半规管BPPV(AC-BPPV)较为罕见,其发病可能与椭圆囊变性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有关,手法复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4],近些年已逐渐被国内医师所认知,相关研究较多,但对于其病因、预后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知BPPV患者的发病与患者性别有关,男女比例1:1.5-3.0[5],其次老年患者居多,可能与内耳结构和功能退行性改变相关[6,7]。在实践过程中,除了上述原因,研究发现很多患者都存在睡眠障碍问题,且对于治疗的效果有一定影响,本文从患者发病、预后及复发三方面探讨睡眠障碍与BPPV的相关性。

  •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与运动病易感性

    作者:谢溯江;毕红哲;郑颖鹃;雍伟;田大为;姜媛媛;邹志康;王建昌

    目的 研究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参数与运动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31名运动病(MS)易感者与23名运动病非易感者进行oVEMP测试.采用受试者自评、运动病易感性问卷(MSSQ)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S)对运动病易感性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记录到双侧oVEMP反应.易感者与非易感者的MSSQ及HAS分数分别是18.27±5.23与2.34±1.21以及28.12±6.53与2.34±1.45.MS易感者与非易感者组间MSSQ与HAS分值存在显著差别.MS易感者与非易感者组间在oVEMP的N10与P15潜伏期、N10-P15间期、N10-P15波间幅度上未有显著差别.然而,同MS非易感者组相比,易感者组在oVEMP波间幅度双侧不对称比上存在增大的趋势(18.55±10.24%相对13.25±9.47%),尽管并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结论 oVEMP结果与MS易感性间不存在相关性.易感者与非易感者组相比在oVEMP波间幅度双侧不对称比上存在增大的趋势.

  • Semont方法治疗后半规管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配合及护理

    作者:蒋珍珍;杨亚娟;赵金娣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在体位改变时以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半规管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1,2].由于半规管与椭圆囊的解剖关系,脱落的耳石易进入后半规管(PC),其次为水平半规管(HC).此病虽为耳鼻喉科疾病,但常在神经内科就诊.对该病采取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常见的复位方法主要有颗粒复位手法[3~5],但也有报道采用Semont方法[2,6]也可使患者症状缓解.我科采用Semont方法治疗40例PC-BPPV患者,现报道如下.

  • 耳生物力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下)

    作者:张天宇;吴彩琴;戴培东

    外周前庭系统由前庭迷路及其向脑干发出的神经组成.前庭迷路由外、上、后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其中骨迷路藏于颞骨中,内有膜迷路.

  • 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王尔贵;王辉;王丽娟;张艳;王锦铃;吴子明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特发性、由头位改变激发的、伴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的前庭器疾患。它是周围性眩晕中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率略低于梅尼埃病[1]。对BPPV的治疗可应用头位变换法。第一种是Semont等(1988)根据嵴顶结石症理论提出的摆动复位法(liberatory maneuver)[2]。第二种是Epley(1980)根据管结石症理论提出的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2],以后又改称颗粒复位法(particle repositioning maneuver)。还有多种治疗方法,都是让患者按一定的顺序变动头位,以使停留在嵴顶或游离飘浮在半规管长臂内淋巴中的碎块散落后进入椭圆囊。这些方法原理相同,技法相似,我们统称为复位法。我们应用该方法治疗30例BPPV患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对BPPV的治疗可应用头位变换法。第一种是Semont等(1988)根据嵴顶结石症理论提出的摆动复位法(liberatory maneuver)[2]。第二种是Epley(1980)根据管结石症理论提出的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2],以后又改称颗粒复位法(particle repositioning maneuver)。还有多种治疗方法,都是让患者按一定的顺序变动头位,以使停留在嵴顶或游离飘浮在半规管长臂内淋巴中的碎块散落后进入椭圆囊。这些方法原理相同,技法相似,我们统称为复位法。我们应用该方法治疗30例BPPV患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建光;叶惠雅;唐风云;刘初民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周围性眩晕的常见类型,可占周围性眩晕的50%,主要表现为体位改变时激发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并伴有眼震[1],以后半规管BPPV发病率高,可达90%,病因多于椭圆囊中耳石脱落至半规管有关.Epley基于管石理论提出了手法复位治疗BPPV,本次研究通过Epley复位法和常规抗眩晕药物治疗的比较,了解Epley复位法治疗BPPV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哺乳动物内耳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来源研究

    作者:刘俊;孔维佳;赵荣祥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内耳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的可能来源.方法 取出生1d大鼠的椭圆囊,嗜热菌蛋白酶处理,消化法原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对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USEC)的形态、生长特征进行观察;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法及RT-PCR检测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i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Bm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 Vlla mRNA的表达,进而鉴定USEC上皮细胞来源.结果 原代培养的USEC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间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dome"结构;表达细胞角蛋白,但不表达波形蛋白,细胞微绒毛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原代培养的USEC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i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Bm3a、Calretinin及AchRa9、Mvosin Vlla mRNA.结论 原代培养的USEC可以产生毛细胞样细胞,而且能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表明其来源为支持细胞.椭圆囊感觉上皮的支持细胞可能是毛细胞再生的前体细胞之一.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