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末端B型脑钠肽和呼吸用力指数在心力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林惠文;陈荣健;区秀凤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呼吸用力(CORE)指数对心力衰竭(HF)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6例机械通气时间>72 h的H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当患者达到撤机条件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前,抽血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脱机参数,包括呼吸频率(f),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闭合压(P0.1),大吸气压(PImax)等,计算CORE指数。根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撤机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NT-proBNP水平和CORE指数的差异。结果通过SBT试验的46例患者中,撤机成功有33例(71.74%)。两组性别、年龄和APACHE I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NT-proBNP值相对较低, CORE指数则相对较高(P<0.01)。以NT-proBNP和CORE指数为协变量,利用logistic 模型对撤机结果进行预测,总准确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SBT试验的准确率(71.74%,P<0.05)。NT-proBNP预测撤机成功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5%可信区间为0.78~0.98,P<0.05),撤机成功的截点值为1372.73 pg/ml;CORE指数的AUC为0.94(95%可信区间为0.86~1.00,P<0.05),撤机成功的截点值为5.95。结论 NT-proBNP下降至1372.73 pg/ml, CORE指数上升至5.95,对于HF患者能成功撤离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撤机筛查指标。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儿科机械通气撤机系统研究

    作者:俞刚

    机械通气已经成为治疗儿科各种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通气和氧合起了关键作用,从而为改善原发病治疗或急救赢得了时间。然而撤机时间的把握是临床上的难点,儿科的特点造就了更多的困难。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在放射的影像诊断模型的建立、消化道肿瘤检测诊断、流行病学等医疗领域的应用都有了很多进展,在成人的机械通气撤机上也有少量报道。本研究构建和训练一个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判断重症患儿机械通气撤机时机。有望减少由于撤机时机不好造成的再次上机、并发感染。从而期望减少住院时间、医疗经费和其他医疗资源的消耗,减少患儿病痛,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作者:杜崇军

    序贯性机械通气是指在使用机械正压通气抢救各种呼吸衰竭过程中,先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机械通气,在患者达到传统撤机拔除气管插管标准之前,即撤离有创通气装备,代之以通气鼻罩、口鼻罩等连接的无创方式机械通气(NIPPV),逐渐过渡到停用呼吸机的过程.

  • 婴幼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程健;黄建芬;黄凡

    急性喉头水肿是气管插管患儿常见的喉部并发症,也是影响撤机的重要因素.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9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本院气管插管拔除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的36 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并发原因加以分析,并总结出了相关护理经验.

  • 中药补中益气辅助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离有创正压通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罗祖金;曹志新;李倩;刘思杰;刘霁尘;刘翼琪;朱剑;赵娜;郑颖颖;庞宝森;马迎民

    目的:探讨在现有内科治疗基础之上,给予中医药“补中益气”辅助治疗,对改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有创通气(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撤离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患者鼻饲中药补中益气合剂(10ml/次,3次/日),对照组患者鼻饲温开水(10ml/次,3次/日);补中益气合剂与温开水均给予鼻饲至拔除气管插管为止。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每天主要呼吸力学指标、进入撤机阶段前IPPV时间、IPPV撤离时间、IPPV总时间、自主呼吸试验次数、未达到撤机标准患者比例、拔管后无创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使用率、48小时后重新气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院内病死率、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有6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入选,其中中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接受气管插管时,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在IPPV前3天及进入撤机阶段时,两组患者大吸气压均逐渐增加,呼吸频率均逐渐降低,潮气量均逐渐增加,浅快呼吸指数均逐渐降低,两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相似。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有创通气撤离时间显著缩短[1.0(1.0) vs 2.0(1.8),P<0.05],自主呼吸试验需求次数显著降低[2.0(1.8)vs 3.0(1.8),P<0.05];中药组在进入撤机阶段前IPPV时间及IPPV总时间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未达到撤机标准率、NPPV使用率、48小时后再次插管率、VAP发生率、院内病死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等医疗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补中益气合剂可安全应用于辅助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有创通气撤离,可有效改善撤机效果,并有望改善患者整体预后。

  • 咳嗽峰值流速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树标;吕文慧

    目的 探讨咳嗽峰值流速能否预测COPD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方法 前瞻性采集19例进行机械通气的重度COPD患者通过自主通气治疗后准备拔除气管插管前的咳嗽峰值流速,肺功能指标,APACHEⅡ,根据终撤机结果 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U检验,χ2检验,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CPF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咳嗽峰值流速推测撤机成功所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P<0.05),并确定佳临界值为29.35 L/min,以CPF=29.35 L/min推测撤机成功率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100%.结论 咳嗽峰值流速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撤机的成功率.

  • 2011年加拿大无创正压通气和无创持续正压通气在急诊中应用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作者:马靖;王广发

    在过去的20年中,无创正压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和无创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在急诊患者中的使用大量增加,主要用于救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以避免气管插管,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群中具有不同的成功率;另一方面,NPPV还用以协助传统机械通气的撤机拔管并减少再插管的发生.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治疗ARDS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卫明;金同新;叶锐良;欧阳其适;林耀国;魏志亮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治疗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10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治疗,对照组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直到脱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通气后均较通气前各项临床指标有所好转,通气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通气时间和预后指标方面,VAP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ICU对肺外疾病造成的ARDS患者初阶段采用俯卧位完成复张的方法的基础上,初阶段撤除辅助呼吸器管后序贯无创机械疏通有很高的安全性,能让患者在快的速度下实现生理学方面的肺复张,降低机械复张对肺部的伤害.

  •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机械通气撤机方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那文艳;杨红叶;吴艳;韦靖;何静

    目的 探讨幼儿心脏术后SIMV-PS模式撤机法与直接撤机法的效果.方法 运用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1年2月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100例患儿分为SIMV-PSV模式撤机组与直接撤机组,比较两种撤机方法的效果.结果 SIMV-PS模式撤机法及直接撤机法所需的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撤机前后的心率、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前后的PO2、PCO2及Ph值、再置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应用SIMV-PS法撤机能够缩短呼吸机辅助的时间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效果优于直接撤机法.

  • 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停机时的护理

    作者:蔡文霞;刘纪新

    临床护理发现,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但使用呼吸机较长时间者,一般为二周以上者,就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需要一个逐步撤机的过程,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把握好停机的原则,更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取得病人的配合,循序渐近,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体会.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撤机护理

    作者:黄颖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COPE)合并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成功撤机的佳时机、方式及护理,提高撤机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4例COPE合并RF的患者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身情况及呼吸功能的评估,采用过渡撤机和间断撤机两种方式。在撤机前后注意病情观察、呼吸道的护理及心理护理、配合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24例患者全部撤机成功,其中过渡撤机18例,间断撤机6例。结论呼吸机撤机时机和方式的掌握是成功撤机的关键,精心护理师成功撤机的保障。

  • 流量波形触发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撤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宇清;周新;张杏怡

    目的 观察不同流量触发机制对撤机困难的呼吸衰竭患者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通气参数的影响.方法 呼吸衰竭患者2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68±6)岁.基础疾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有患者均为接受有创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汽管造口)及机械通气支持1周以上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稳定准备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分别在标准流量触发(2L/min)和流量波形触发机制下通气支持30min(PS10cmH2),监测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包括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MV)、气道闭合压(Pα1)、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压力时间乘积(PTPt)等]及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流量波形触发技术对撤机的影响.结果 2例患者因生理学参数不稳定而终止SBT试验.其余21例在采用流量波形触发PSV支持30 min后,RR、MV和RSBI均出现显著增加(P<0.05),但VT、Pα1却无明显变化.继续通气支持24h后,RR、MV和RSBI与采用流量波形触发PSV支持30 min时相比无显著改变,PTPt和Pα1却呈显著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也逐渐降低.采用流量波形触发PSV支持3~7 d后,21例患者成功撤机.结论 流量波形触发技术能显著减少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自主吸气做功,改善人机同步性,提高撤机成功率.

  • 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为切换点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郑大伟;王承志;刘仁水;高峰;邓顺莲;周鹏;何炎

    目的 探讨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为切换点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患者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衰患者,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以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20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改良GCS评分达15分并稳定2 h的窗口期拔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PS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以后逐渐减小压力支持(PS)水平直至脱机;以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9例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机械通气及传统脱机方式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结果 两组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d:3.2±1.1比10.5±3.2)、总机械通气时间(d:4.8±2.5比10.5±3.2)、总住院时间(d:17±3比22±7)均明显缩短(均P<0.01);VAP发生数减少(例:0比5,P<0.01),再插管数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例:3比1,P>0.05).结论 对COPD合并呼衰的机械通气患者,以改良GCS评分达15分稳定2 h窗口期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血管外肺水和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明;陈淼;郑崇伟;邓医宇;胡北;柳学;黄伟平;龙怡;蒋文新;曾红科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及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52例需呼吸机支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下治疗,达到撤机标准后循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拔管.根据48 h内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38例)与撤机失败组(14例),比较两组撤机前、撤机后0.5 h、拔管后0.5 h、撤机失败时或撤机48 h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容量指标[如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肺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对撤机失败者进行PVPI分层,比较高PVPI组(PVPI≥1.5 ml/m2)和低PVPI组(PVPI< 1.5 ml/m2)NT-proBNP、肺内血容量(PBV)差异.结果 两组撤机前容量指标和EVLWI、NT-proBN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撤机和拔管后EVLWI、GEDVI、ITBVI、PVPI和log NT-proBNP均进行性升高,其中撤机失败组在观察终点EVLWI (ml/kg)、PVPI(ml/m2)、log NT-proBNP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EVLWI:12.81 ±2.13比8.48±1.53,PVPI:2.79±1.29比2.19±0.94,log NT-proBNP:3.72±0.35比3.44±0.28,P<0.05或P<0.01);在拔管后0.5 h和观察终点,撤机失败组GEDVI(ml/m2)、ITBVI(ml/m2)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拔管后0.5 h:GEDVI 986.29±166.44比856.47±149.15,ITBVI:1171.07±167.03比1045.79±146.09;观察终点:GEDVI 957.00±67.25比816.86±27.58,ITBVI:1184.29±209.68比993.79±168.90,P<0.05或P<0.01).分层分析显示,撤机失败者观察终点低PVPI组log NT-proBNP、PBV均明显高于高PVPI组(log NT-proBNP:4.02±0.11比3.71±0.23,PBV:507.19±25.72比347.85±47.52,P<0.05和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撤机拔管过程可增加容量负荷,造成肺水肿而撤机失败,渗透性肺水肿和压力性肺水肿均参与其中,并以前者为主;容量监测可及时帮助提示肺水肿的原因,对治疗有指导价值.

  • 自主呼吸试验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徐磊;展春;张纳新;秦英智

    目的:探讨在终止机械通气后,自主呼吸试验(SBT)时间对成功拔管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组与前瞻组对比的方法,回顾组将成功拔管患者按SBT时间不同及病种不同分别对SBT结果进行记录及统计学处理;前瞻组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采用1~2小时SBT外,其余病种患者均采用30分钟SBT.记录并比较2组的成功率、再插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回顾组患者按时间分组显示,拔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若按病种分别计算,COPD 1~2小时组成功率要高于30分钟组(P<0.05),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0分钟组成功率高于3~4小时组(P<0.05),与1~2小时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瞻组COPD及心衰组拔管成功率均较回顾组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应根据不同病种采用不同SBT.COPD患者SBT过短只能了解呼吸肌力,不能了解耐力;而心衰患者SBT过长会增加呼吸功而诱发心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撤机中比例压力支持通气的调节方法

    作者:王士泳;展春;张纳新;秦英智;徐磊

    目的探讨比例压力支持模式时比例调节法与目标调节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脱逸法测定阻力和弹性回缩力,采用比例调节法和目标调节法分别调节呼吸机设定的流速辅助和容量辅助参数,以达到撤机目的.结果两组患者测定的阻力、弹性回缩力,撤机时的流速辅助和容量辅助参数,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脱逸法测定阻力和弹性回缩力操作简单.目标调节法能达到与比例调节法相同的调节目的和撤机成功率,但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加强临床监护.

  •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慧;马明;陈德生;李刚;王书鹏;夏金根;段军

    目的 探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0.50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65例LVEF>0.50,且机械通气时间至少持续48 h后撤机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在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前的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通过二尖瓣口血流充盈指标分析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撤机结果的可能关系.根据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轻度舒张功能不全(1级)组和中至重度舒张功能不全(2~3级)组,比较各组间患者的撤机结果;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左室舒张功能对重症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65例患者终均纳入分析,撤机失败28例(43.1%),其中22例为首次SBT失败,6例为拔除气管导管后48 h内再次插管.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31例,轻度舒张功能不全组9例,中至重度舒张功能不全组25例;随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逐渐加重,患者撤机失败率逐渐增加,分别为16.1%、44.4%、76.0%(χ2=20.240,P=0.001).与撤机成功者相比,撤机失败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E波下降时间(DTE)显著缩短(s:180.4±5.1比196.8±4.0,t=2.567,P=0.013),左室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显著升高(1.47±0.08比1.14±0.05,t=3.827,P=0.000),侧壁部、间隔部及平均左室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充盈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比值(E/Em)均显著升高(10.26±0.52比7.28±0.41,t=4.535,P=0.000;10.08±0.58比8.16±0.40,t=2.797,P=0.007;10.17±0.48比7.72±0.35,t=4.231,P=0.000),同时临床指标浅快呼吸指数(RSBI)亦明显升高(61.7±3.6比50.6±2.7,t=2.507,P=0.01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BT前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对撤机结果有较大预测价值,其中E/A和侧壁部E/Em的预测价值大,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6和0.85±0.06,明显高于RSBI(AUC为0.70±0.07);当临界值为E/A>1.2和侧壁部E/Em>7.9时,敏感度分别为82.6%和91.3%,特异度分别为81.4%和80.7%;二者联合预测撤机结果的AUC为0.86±0.05,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93.6%.结论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LVEF>0.50患者的撤机结果有预测价值;SBT前E/A>1.2联合侧壁部E/Em>7.9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较高.

  •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机探讨

    作者:王秀岩;徐思成;刘光明;才开·莎热力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无创通气(NIV)的时机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RICU)收治的外科疾病所致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并且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3d每12h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之后选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或辅助/控制通气(A/C).序贯组当患者氧合指数(PaOJFiO2)在200 ~ 250 mmHg(1 mmHg=0.133 kPa,PEEP为8 cmH2O,支持压力为12 cmH2O,1 cmH2O=0.098 kPa),且胸部影像学提示肺部急性渗出阴影部分吸收时,拔除气管内插管序贯NIV;对照组持续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直至脱机.记录两组基线资料及序贯组二次气管插管率,并比较两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53例ARDS患者人选,其中序贯组26例,对照组27例.序贯组气管内插管时间为7.0(6.8,9.5)d,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为7.7%(2/26).序贯组拔管前自主呼吸试验(SBT≤10 min)时患者呼吸和循环指标均较SBT前有明显差异,说明此时拔管序贯NIV仍在早期.序贯通气后除1h时呼吸频率有短暂增加外,呼吸和循环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序贯NIV可以延续有创通气的功能.序贯组与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d:7.0(6.8,9.5)比21.0(17.0,25.0),Z=-6.048,P=0.000]、总机械通气时间(d:18.0±4.1比22.0±7.3,t=-2.805,P=0.008)和ICU住院时间(d:21.0±4.1比28.0±8.1,t=-4.012,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AP发生率[15.4%(4/26)比29.6%(8/27),x2=1.535,P=0.215]和病死率[7.7%(2/26)比18.5%(5/27),P=0.4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科疾病所致ARDS病例在较低机械通气条件下,PaOdFiO2达到200~250 mmHg时序贯无创通气方法可早期脱机,并可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RICU住院时间.

  • 低辅助通气不同通气模式对心功能低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徐磊;张纳新;秦英智;展春;王书鹏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压力支持(PSV)、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PPS)3种不同通气模式对心功能正常及心功能低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心功能严重低下、撤机困难患者较理想的撤机方式.方法 70例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撤机模式不同分为PSV组(38例)和PPS组(32例).PPS组经治疗恢复自主呼吸后,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心排血指数(CI)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2.0 L·min-1·m-2)和心功能低下组(CI<2.0 L·min-1·m-2),比较两组患者在BIPAP、PSV、PPS 3种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的影响.结果①心功能正常组PSV、PPS通气模式下心排血量(CO)、CI、每搏量(SV)、肺毛细血管血流(PCBF)均显著高于BIPAP模式,PPS模式下CO、CI、SV、PCBF高,但与PSV模式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PS模式下外周血管阻力(SVR)较BIPAP模式显著降低,但较PSV模式差异无显著性.②心功能低下组BIPAP、PSV、PPS通气模式下CO、CI、SV逐渐升高,3种通气模式间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CO、CI、SV高.③心功能低下患者3种通气模式下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均呈递减趋势,PSV、PPS模式下与BIPAP模式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心功能低下组Ppeak低,与另两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④PPS组带机时间较PSV组明显缩短.⑤心功能正常组3种模式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也呈递减趋势,PPS为低,与BIPAP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PS通气模式对心功能严重低下的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较适用于作为该类患者的撤机模式.

  •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气管切开患者的撤机体会

    作者:夏金根;李洁;罗祖金;姚秀丽;詹庆元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撤机可显著减少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1],但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气管插管患者.

341 条记录 4/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