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氧合酶抑制剂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防

    作者:Ritter JM;Harding I;Warren JB;杜源;任汝通

    2004年,罗非昔布(万络)因致心血管疾病风险而撤市.市场上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药物和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以及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也遭到质疑.本文论述是否新的证据能改进现有的临床实践和监管条例.过多的抑制COX-2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除非同时对血小板血栓素合成的抑制达95%以上,这可通过全血分析检测.近研究证实,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也是一种COX-2选择性抑制剂.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对乙酰氨基酚作为一种易得的非处方药物,也存在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认为罗非昔布的替代药品是安全的.对NSAID的药品监管及处方应遵循"首要不伤害"的预警性原则,药品应强制性加注此类药物心血管风险的告示,以警示处方者和患者.

  •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

    作者:张炳勇;白鸽;张惠丽;杨玉秀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378例患者,分为服用NASIDs组(观察组)和未服用NSAIDs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病变特点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378例患者中,服用NASIDs67例,占17.7%,未服药组311例,占82.3%;观察组老年人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胃渍疡和复合溃疡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P阳性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肿及多发糜烂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P感染者.结论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常见于老年人,内镜下胃溃疡和复合溃疡多见,HP感染增加发生胃黏膜糜烂的机会.

  • NSAID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陶亚江;赵双琴

    目的 研究NSAID(非甾体抗炎药)致老年人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调查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期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60岁以上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NSAID,将患者分为NSMD组(44例)及非NSAID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NSAID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高峰在服药1周内,29例(65.9%)患者在服用药物1~7d内出现消化道出血,提示服药早期发生出血的危险性高,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出血减少.其起病隐匿,多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时多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内镜下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多见,病变损害范围更广泛,病情较非NSAID组严重.结论 如强对老年人NSAID相关性出血的认识,采取适宜措施,降低NSAID相关出血造成的危害.

  • 奥美拉唑对老年人NSAID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琨琨;赵雅彬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对老年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胃黏膜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奥美拉唑组30例。对照组均单独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奥美拉唑组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奥美拉唑每日20mg。4周后对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8%,奥美拉唑组未见消化道出血,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对照组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17.6%,奥美拉唑组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为13.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老年患者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过程中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能减轻消化道症状、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 偏头痛患者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有关因素及临床特点

    作者:李舟

    目的 分析偏头痛患者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有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偏头痛患者,按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和普通偏头痛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偏头痛伤残情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家族史者23例(88.46%)及病程(95.6±2.10)年,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8.23±1.19)分,MIDAS评分为(53.51±12.13)分,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的发病有关因素中包括患者的家族史、年龄、病程等因素,其中使用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占比例大.

  • 新的非甾体抗炎药物氯诺昔康

    作者:王京燕;王洪权

    氯诺昔康是新的非甾体抗炎药.临床试验显示氯诺昔康可替代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和盐酸曲吗多等止痛药,减轻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氯诺昔康可有效地减轻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的疼痛.象其它的非甾体抗炎药一样,氯诺昔康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与其它昔康类药物相比,其特点是半衰期较短(3~5h),临床用药剂量较小(4~8mg),因此不良反应较轻.它具有很好的镇痛、抗炎作用,有口服和非肠道剂型,是很有市场前景的镇痛、抗炎新药.

  •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肝脏破裂1例

    作者:王锦波;卢文献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5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周,加重1d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进食或翻身时疼痛加重,无呕吐及黑便.在村卫生所服用"胃友"和"保和丸"治疗无效,到当地县中医院服用"甲氰咪胍"和"吗丁琳"治疗后仍无效.

  • 非甾体抗炎药辅助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冬;张光武;刘家帮;王敏

    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辅助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两年间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组两个研究组,每组研究对象58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对研究对象临床疗效,安全性,治疗依从性等数据予以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显著优于对照组77.6%的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安全性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4.8%高于对照组82.8%的治疗依从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辅助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在确保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患者的疼痛度,提高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袁华;张玉凤;刘治军

    通过Medline检索2009年3月之前公开发表的文献,对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问题进行分类归纳,了解司匹林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不良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多种药物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药效学方面,阿司匹林和这些药物合用时应谨慎,避免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主动利用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 环氧酶-2选择性抑制剂的再认识

    作者:费允云;张奉春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与镇痛作用的药物,可以改善风湿性疾病的炎性症状并可缓解疼痛,是世界范围内使用广泛的一类处方药.NSAIDs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nse,COX)的活性进而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TXA2)而发挥其药理作用.但使用NSAIDs的过程中,尤其是长期、大量服用时可出现副作用,其中常见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损害.

  • 昔布类药物临床药学新进展

    作者:郭宗儒;王汝龙

    迄今已知COX有3种亚型: COX-1、COX-2和COX-3, 本文拟就COX-1和COX-2的作用及二者关系, 讨论这类抑制剂的作用特征, 并由此提出研制新型抗炎药物的设想.

  • 非甾体抗炎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施桂英

    1899年阿司匹林问世开创了人类用合成抗炎药的历史.百余年来,以其为代表相继开发的一大批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抗炎药在临床上占有重要治疗地位,成为一日不可或缺的药品.为此临床医师应了解并合理地应用.

  • 消化性溃疡治疗新理念

    作者:胡伏莲;董欣红

    1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消化性溃疡病因学和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通常认为溃疡的发生是因为损害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失衡.损害因素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吸烟、胆汁反流及炎性介质等;防御因素包括胃黏膜--黏液屏障、重碳酸盐、磷脂、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在攻击因子中胃酸起着主导作用,早在1910年Schwartz就有名言"没有胃酸就没有溃疡".

  • 用循证医学指导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小峰

    2004年9月30日美国默沙东公司宣布根据一项为期3年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APPROVe研究(罗非昔布预防腺瘤性息肉研究)结果,决定将罗非昔布(rofecoxib)从全球市场撤出.

  • 6例药源性肾损伤案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作者:邱婷婷;张弨;陈丁丁

    目的:阐述药源性肾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影响因素,以及此类病例的处理措施和药学监护重点,为预防和避免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的典型药源性肾损害病例.结果:共发生6例典型的由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案例,包括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损伤1例,穿心莲内酯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2例,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肾损伤1例.结论:药源性肾损伤问题日益突出,需引起临床重视,以便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 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患者的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防治策略

    作者:苏甦;李晓玲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广泛应用于镇痛治疗,其所致的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较为严重,极有必要对这两大类不良反应的风险进行综合管理.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发布针对NSAIDs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综合防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但我国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本文以国内外相关学术进展为基础,综述了NSAIDs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综合管理策略,并介绍了长期使用氯吡格雷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NSAIDs选择策略,以帮助医务工作者进行综合决策,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NSAIDs药物治疗策略.

  • 非甾体抗炎药诱发肠病的诊治

    作者:张振玉

    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解热镇痛药.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损害,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下消化道的损伤同样严重.据报道,在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病人中,小肠黏膜受损率高达70%以上,本文就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非甾体抗炎药肠病进行综述

  • 儿童与成人接种疫苗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

    作者:李潇潇(译)

    药源性严重过敏反应是以药物为诱因,在用药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的,可累及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系统以及皮肤黏膜组织的I型超敏反应。常见的致敏药物包括抗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麻醉药、造影剂等。一些疫苗由于含鸡蛋或牛奶蛋白、明胶等,或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近年一些国家将流感疫苗等列入全国范围内推荐预防接种项目,使得疫苗的安全性问题被重点关注。为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等建立了疫苗安全数据库(VSD),布莱顿协作组陆续发布了相关诊断标准与病例收集、分析、报告标准指南。然而至今鲜有基于VSD对儿童与成人接种疫苗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进行风险评价的公开报道。

  •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及其应用

    作者:刘红星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抗炎、止痛及解热作用,临床用于疼痛或炎症疾病的治疗.目前市场上NSAIDs制剂多为口服剂或栓剂.由于已经发现口服NSAIDs后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副作用,而且在治疗术后疼痛或因癌症引起的疼痛时,多数无法口服药物,因此,有必要研制NSAIDs的静脉给药剂型.

  • 25例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王煜华;黄彩虹

    目的:观察药物诱发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对1996年-2002年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肾损害并发肾功能不全,且经肾脏病理诊断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药物性肾损害病例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7例,死亡2例(占10%),15例临床治愈,3例转为慢性肾损害;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5例,病理均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死亡3例.庆大霉素、造影剂、抗癌药物(顺铂)、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龙胆泻肝丸)所致肾损害与药物剂量、疗程相关,而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所致肾损害与药物剂量、疗程无关.结论:应用有肾毒性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疗程、患者的年龄及机体状态,尤其对有脱水、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肾脏病史的患者,以及老年和儿童患者.用药期间须密切观察尿常规、尿酶及肾功能变化,争取早期发现,及时肾活检确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1104 条记录 7/56 页 « 12...45678910...55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