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吴茱萸粉末醋调敷日本大耳兔足心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作者:王森;欧水平;雷小娟

    目的:研究吴茱萸粉末醋调敷日本大耳兔足心后吴茱萸碱(EVO)和吴茱萸次碱(RUT)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疗法的药动学基础.方法:吴茱萸粉末(1.0 g·kg-1)醋调敷雄性日本大耳兔足心12 h,于不同时间点(0,1,2,3,4,5,6,8,10,12,24 h)心脏取血,血浆样品用乙腈萃取并沉淀蛋白,采用LC-MS检测血浆中EVO和RUT的血药浓度,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62:38),流速0.4 mL· min-1,柱温25℃,以色胺酮(TRY)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采用PKSolver 2.0软件的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EVO和RUT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半衰期(t1/2)分别为(18.55 4±7.98),(20.15±1.06)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5,4h;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4.68 4±0.34),(9.764±1.05).μg· 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分别为(58.18 4±5.46),(155.38±13.91) iμg·L-1·h,AUC0-∞分别为(101.46 4±23.34),(300.32 4±36.22) μg· L-1 ·h;平均驻留时间(MRT0-∞)分别为(27.63 4±9.34),(31.254±1.47)h.结论:吴茱萸粉末醋调敷日本大耳兔足心后,EVO和RUT均可透皮吸收入血,且撤药后24 h内仍能维持血药浓度,为吴茱萸穴位贴敷给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 针刺“脾俞”穴对人参皂苷Rg3在慢性疲劳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脏腑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文静;陈以国

    目的:探讨针刺“脾俞”穴对人参皂苷Rg3在慢性疲劳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脏腑分布及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每组20只.模型组及模型针刺组大鼠复制疲劳模型,模型针刺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给予针刺“脾俞”穴治疗7d.各组大鼠分别于第7天针刺结束后,尾静脉注射人参皂苷Rg3(1.5mg/kg),于给药后0.5、1、2、4h各处死5只,取肝、心、脾、肺、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各脏器中的人参皂苷Rg3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g3含量低于空白组,针刺组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g3含量均高于非针刺组.结论:针刺“脾俞”穴可提高人参皂苷Rg3在慢性疲劳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脏腑的分布,延缓人参皂苷Rg3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 基于“脾主运化”探讨脾调控药物代谢

    作者:周丽;纪立金;贺龙刚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脾是一个大的功能系统.“脾主运化”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传统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主要指脾对饮食物的运化过程.笔者通过“时空观”以及“脾为气机之枢”的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时空角度以及转运药物方面具有相通性,提出“脾调控药物代谢”的假说,并由此认为临床用药应注重固护脾胃,同时推测健脾类中药或复方通过影响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本理论的提出充实了“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运化 归经 药物代谢
  • 肠道菌群对中药皂苷类成分的代谢研究进展

    作者:夏小燕;居文政;谈恒山

    皂苷类成分主要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抗病毒、抗炎抗过敏等药理作用,特别是抗肿瘤作用,有巨大的开发前景.由于皂苷类成分在肠道内难以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使其在肠道内与肠道菌群作用滞留时间长,在体内以原形物显示药理活性的可能性较小,需经肠道菌代谢后被水解,生成苷元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 Cocktail探针药物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窦志英;郑蓓蓓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Breimer和Schellens等[1]就首次提出同时使用多个探针药物(Cocktail法)来评价多个细胞色素P450 (CYP450)亚型酶的活性,并对其可行性和用途作了充分的阐述.目前Cocktail法主要用于西药的药物代谢研究,有关中草药对CYP450的影响作用的报道尚不多见,其在中药的药物代谢研究方面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其应用价值和重要意义不容忽视.笔者现就国内外采用Cocktail法在中药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1 关于Cocktail探针药物法Cocktail法是指同时给予多种相对低剂量的探针药物,测定生物样本中每个探针药的代谢率或其他代谢分型指标,以获取多个代谢酶的表型信息,对于那些有多重代谢途径的剂量设计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多个代谢途径的信息可在单个试验过程中获得,真实地反映出药物对CYP450不同亚型代谢酶的影响,并将个体间影响降至低,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灵敏,适合进行探针药物血清浓度的测定.

  • 征订信息

    作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
      本刊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主要设置工艺与制剂、化学与分析、资源与鉴定、药物代谢、药理、毒理、临床、综述、学术交流、信息等栏目,交流方剂的药效学、毒理学、药物动力学、药物化学、制剂学、质量标准、配伍研究、临床研究、学术专论,以及方剂主要组成药物的研究结果与新进展。

  • 近10年中药与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鑫宝;刘建勋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介导,CYP参与了绝大多数内源性和外源性分子的生物代谢过程,尤其是对药物的代谢.研究中药对CYP酶系的影响对保证临床药物作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近10年来中药与CYP作用的研究进展.

  •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喜军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近年来在中药及复方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作者回顾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的提出及独立理论体系形成的整个演变过程;总结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成功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及具体方案;预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必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中医药研究的的各个领域,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不断地发展壮大,终成为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学科.

  • 基于斑马鱼M-Act/Tox一体化评价的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思路与方法

    作者:王茉;凌洁;陈颖;宋捷;孙娥;石子琪;封亮;贾晓斌;韦英杰

    日益显现的壮骨中药肝损伤问题为临床应用带来挑战,抗骨质疏松中药筛选有必要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而代谢转化至关效应与毒性,故全面考虑代谢-效/毒一体的筛选具有意义.评价模型和化合物(含代谢物)数量严重制约早期在体、高效筛选.参考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及国内外文献,提出斑马鱼代谢模型、骨质疏松模型及毒性评价法有机整合可建立M-Act/Tox(metabolism-action/toxicity)一体化的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法.突破量微成分无法在体、高效及一体化评价的难点和盲点,实现基于体内过程且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全方位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对加速发现安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创新中药具有意义.

  • 二维斑马鱼模型联合色谱技术高效筛选中药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韦英杰;景莉君;詹扬;孙娥;贾晓斌

    目的:提出以二维斑马鱼模型联合色谱技术突破评价模型和化合物数量制约,建立高效筛选中药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新方法.方法:根据本课题组相关研究及国外有关文献资料,依据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可高效评价活性,斑马鱼代谢模型可高效富集代谢产物,现代色谱联用技术可高效分离、分析中药成分,提出三者有机联合有望高效解码中药抗骨质疏松体内、外药效物质.结果与结论:该方法使中药成分特别是量微成分与代谢产物的富集、分离分析、在体抗骨质疏松活性筛选简单、高效,充分体现中药药效物质含原形成分及代谢产物,具“多成分,多靶点,整体作用”的特点,为中药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早期、快速发现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 对促孕、保胎、催乳相关中药与子代安全性问题的思考

    作者:裴小静

    用于促孕、保胎、催乳及其他相关用途的药品,其安全性除可能对母体造成影响外,还可能牵涉到胚胎或婴儿智力及体格的生长发育.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由于胎儿的肝脏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酶缺乏,对药物的解毒能力较低,胎儿的肾小球滤过率低,药物及降解产物排泄延缓,且排出的部分代谢产物,可因"羊水肠道循环"被胎儿重吸收,易在胎儿体内蓄积,影响胎儿组织器官的发育,因此,整个妊娠期间,即使对母体无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也可能对胎儿产生毒性反应.

  • 多成分药物序贯代谢方法用于川芎水煎液多成分不同阶段吸收代谢研究

    作者:刘洋;罗志强;吕贝然;赵海誉;董玲

    中药作为多成分药物,其代谢与吸收相关性问题,可以通过序贯代谢方法开展,并为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决定吸收的肠渗透性成分选择提供遴选依据.该研究以川芎为研究载体,采用在体封闭肠环的实验方法,并且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川芎水煎液中的多成分口服给药吸收和序贯代谢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川芎水煎液中鉴别了14个主要成分,其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F,G,I,J,3-羟基丁基苯肽6个成分以原型吸收入血,可作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首选肠渗透性评价成分.正丁基苯酞,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新蛇床内酯,洋川芎内酯A,Q,在所有样品中均不存在,说明这6个成分不吸收或者在进入肝门静脉血前已经被代谢;洋川芎内酯H会被肝代谢;洋川芎内酯M会被肠道菌和肝代谢.通过这一研究,川芎水煎液多成分口服给药吸收代谢变化得以清晰展示出来,从而将静态的吸收入血成分转变为动态地、连续地、整体地多成分吸收代谢过程.

  • 黄素单加氧酶3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药物代谢和毒性中的作用

    作者:巩政;王旗

    黄素单加氧酶3(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3,FMO3)是一种重要的肝微粒体酶.多项研究表明,FMO3基因存在多态性,并且这种多态性具有广泛性,不仅存在于人类也存在于动物中,既存在丁同一种族内也存在于不同种族间.尚有研究表明FMO3基因表达的FMO3酶在某些含氮和含硫的药物代谢和毒性中发挥一定作用.作者对FMO3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药物代谢与毒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药物相关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丹;章国良

    药物相关转运蛋白不但与肿瘤多药耐药现象密切相关,而且在人体内广泛参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其编码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变异可能与药物转运蛋白的表达、转运功能密切相关,决定了临床常见的个体/群体药物反应差异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药物相关转运蛋白SNP位点基因多态性,以及与临床常见表型相关性的研究.

  • 基因操作技术在药物代谢酶系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强;章国良

    采用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可制备具有人类CYP450药物氧化代谢种属特性的"人源化"整体动物模型,在外源性化学物质与肿瘤发生的易感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也可为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新的更为可靠的评价手段.

  • UGT1A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底物代谢的影响

    作者:易娟;周宏灏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Glucuronosyltransferase)是一种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进行解毒,加强其排泄的重要酶类.UGT超基因家族分为两个大家族,即:UGT1和UGT2.研究表明,UGT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预测肿瘤的高危因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肿瘤化疗与药物代谢酶

    作者:徐峰;甄永苏;邵荣光

    药物代谢酶(DME)在药物代谢解毒和药物代谢活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组织器官的药物效应和毒性的易感性产生重要影响.DME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表达和活性存在差异.与常用化疗药物有关的药物代谢酶主要有细胞色素P450(CY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这些酶均具有遗传多态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诱导,具有个体差异.

  • 炎症状态对CYP2B6活性改变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海燕

    肝脏细胞色素 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氧化酶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和单加氧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各种组织中,是负责大多数临床药物、环境致癌物、外源毒物及内源活性物质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具有重要的药理、生理及病理学意义。CYP450是一类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的基因超家族,由不同的基因家族和亚家族组成,其中与药物代谢关系为密切的主要有 CYP1A2、CYP2B6、CYP2C9、CYP2D6、CYP2E1及 CYP3A4等。本文综述了炎症状态对 CYP2B6活性改变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药物基因组学在药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作者:崔宏伟;宋宏春;苏秀兰

    现代药学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涉及感染发作的急症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慢性病症的药物治疗.临床对于确诊的疾病,医生往往根据患者病症给予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却表现出同一药物对患有相同病症的不同患者有不同的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部分患者服用药物后,药物可能没起到任何作用;部分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还有一些患者服用药物后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危及生命.近来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多态性是造成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性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1-2].药物代谢与转运酶的个体遗传差异导致个体对药物不吸收、无法激活前药活性及对活性药物的代谢缓慢等不同的治疗效果,由此推动了“药物基因组学”迅速发展.

  • 706代血浆致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14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秀珍;于宁;周霞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而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机体对药物代谢和排泄与青壮年有所不同,药物更易在体内蓄积,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组14例老年患者因使用706代血浆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14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61~75岁,平均65.4岁。其原发病为脑血栓形成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心绞痛2例。用706代血浆前均无明显肾功能不全史,查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未查。 8例用706代血浆500ml加维脑路通0.4、胞二磷胆碱0.5静滴,1次/d;3例用706代血浆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1次/d;3例为706代血浆加胞二磷胆硷0.5静滴,1次/d。 2.结果与转归:14例患者均于用药后3d~12d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主要为尿量急剧减少,甚至无尿,尿常规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颗粒管型,Bun 21~38mmol/l、Scr 343~882μmol/l,明显升高,符合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发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后立即停药,采用利尿剂及时对症治疗,并行血液透析。9例于治疗2~3周后尿量、尿常规、血Bun、Scr正常,4例明显好转,1例因并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

535 条记录 2/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