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鸡肉保鲜抑菌中草药的筛选及稳定性研究

    作者:王稳;都启晶;赵宏坤;史岩;杨勇;王春民;满兆红;杨林

    本试验通过分析18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 等5种菌的抗菌活性筛选出对鸡肉起到保鲜抑菌作用的中草药.结果表明:黄连、肉桂、丁香、苦参和苦丁5种提取液对鸡肉主要腐败菌均表现抑制作用,抑菌效果较好,本试验还测定了其低抑菌浓度.

  • 中药复方活性筛选形式与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王忠;刘建勋;肖诗鹰;王永炎

    药物发现是新药研究的重要过程,其中药物活性筛选是决定新药研究成败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复方活性筛选的8种形式,并按历史进程将筛选技术分为传统筛选技术与现代筛选技术,简述了临床前活性药物优化技术、候选药选择技术、分离技术、分子设计、分子水平筛选、生物芯片技术、药物基因组学、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技术(BIA)、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结合、中药复方多层区组筛选模式(MBAS模式)等现代筛选技术的特征,并探讨药物发现策略的改变和新技术应用对于中药复方活性筛选研究进程的影响.

  • 《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

    作者:梁鑫淼;钱旭红;惠永正

    编者按:2007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03期东方科技论坛"本草物质组计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隆重举行.

  • 高通量技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石建功;王素娟;莫顺燕;杨永春

    中草药来源于实践经验,对其本质的认识尚存诸多空白,因而制约其发展,同时也潜在着广阔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高效快速的中草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是挖掘、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宝库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保证药材、饮片、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产品的药效和质量等的关键;同时,中草药中新型药效物质的不断发现,将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提供主要支撑和保证.本文从认识中草药本质的关键、中草药样品(天然生物样品)高通量制备和高通量结构鉴定与高通量活性筛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该方法对中医药理论研究和创新药物研究的意义等方面介绍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和创新药物先导物发现的高效率研究体系.

  • 多伞阿魏体外抗胃癌活性筛选、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机制

    作者:杨明翰;骆骄阳;乔美玲;盛萍;杨美华

    目的:研究确定新疆特色维族药多伞阿魏体外抗胃癌活性部位及其敏感胃癌细胞系,并探讨多伞阿魏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情况,为其进一步在抗胃癌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多伞阿魏不同提取物(挥发油,95%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部位,三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分别对5种胃癌细胞系(AGS,MKN-45,BGC-823,MGC-803,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多伞阿魏挥发油和三氯甲烷部位对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的影响情况;并应用细胞流式仪检测多伞阿魏不同提取部位作用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的凋亡和周期阻滞影响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多伞阿魏挥发油,9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三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对5种胃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挥发油对胃癌细胞AGS呈现出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98 ± 2.62)mg·L-1,三氯甲烷部位对5种胃癌细胞系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胃癌细胞SGC-7901为敏感,其IC50为(8.73 ± 0.55)mg·L-1,而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未呈现出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多伞阿魏挥发油和三氯甲烷部位作用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后,细胞核被Hoechst33258染色呈亮蓝色,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蓝色荧光越强;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多伞阿魏不同提取部位诱导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总凋亡率明显增高;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多伞阿魏挥发油使胃癌细胞AGS的周期发生明显改变,细胞休眠期/DNA复制前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DNA复制期(S期)细胞比例降低,DNA复制后期/有丝分裂期(G2/M期)比例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多伞阿魏三氯甲烷部位使胃癌细胞SGC-7901的周期也发生显著改变,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增高,G2/M期比例降低(P<0.05).结论:多伞阿魏挥发油对胃癌细胞AGS呈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三氯甲烷部位对5种胃癌细胞均具有较好的增殖抑制作用,尤其对胃癌细胞SGC-7901 为敏感;多伞阿魏各提取部位诱导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主要发生晚期凋亡,而多伞阿魏乙酸乙酯部位诱导胃癌细胞AGS主要发生细胞早期凋亡;多伞阿魏挥发油能够将胃癌细胞AGS阻滞于G0/G1期,阻止细胞进入S期及G2/M期;伞阿魏三氯甲烷部位将胃癌SGC-7901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研究表明多伞阿魏挥发油和三氯甲烷部位具有较好的抗胃癌活性作用,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空间,并为多伞阿魏体内抗胃癌及其抗胃癌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昆明山海棠内生真菌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筛选及菌株鉴定

    作者:郑喜;李国红;王芯;祁燕;李小丝;万春平

    目的:评价昆明山海棠内生真菌α-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以昆明山海棠分离所得的98株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体外α-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以阿卡波糖为阳性药,对分离自昆明山海棠的98株内生真菌发酵液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菌株ThF-63进行鉴定.结果:在底物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浓度为2.5 mmol·L-1,酶浓度0.8 U·mL-1,反应时间15 min条件下,98株内生真菌中,15株菌正丁醇提取物表现出α-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 <30 g·L-1),ThF-63为显著(IC501.034 g· L-1),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关系;经ITS鉴定活性菌株ThF-63为链革孢属真菌(Alternaria).结论:昆明山海棠内生真菌中筛选出具有抑制α-糖苷酶作用的菌株链革孢属真菌(Alternaria).

  • 海南裂叶山龙眼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

    作者:李小平;潘显茂;李海胜;武倩倩;徐寒梅;戚微岩

    目的:分离筛选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和大孔树脂柱分离法对海南裂叶山龙眼叶水提物进行不同部位分离,采用MTT法对各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通过B16F10黑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佳活性部位对实体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海南裂叶山龙眼叶水提物显示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MGC-803细胞的细胞毒性强,其IC50为44.1μg/mL;石油醚萃取部位和90%乙醇洗脱部位对人胃癌MGC-803无抑制作用;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B16F10黑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剂量为25mg/kg时,抑制率达56.23%.结论:水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抗肿瘤的活性部位.

  • 中药藤梨根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

    作者:何国浓;王邦才;王辉;刘宏飞;葛颖华;胡秀敏

    目的:观察藤梨根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初步筛选中药藤梨根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藤梨根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藤梨根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及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藤梨根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初步确定为藤梨根抗肿瘤活性部位,提示藤梨根的有效活性成分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中药.

  • 斑马鱼血栓模型在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中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樊娇娇;乔艺涵;赵崇军;倪媛媛;杨冉;冯娅茹;马志强;林瑞超

    目的 考察斑马鱼血栓模型在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中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盐酸肾上腺素诱导建立活体斑马鱼血栓模型.将斑马鱼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给药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或胚胎培养水.16 h后,用邻联茴香胺染色液染色,计算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观察转基因斑马鱼血小板聚集情况,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100μg/mL丹酚酸B,300、900μg/mL丹参水提取物,45μg/mL 95%乙醇提取物,400、1200μg/mL消栓通络片均能明显抑制斑马鱼的血栓形成(P<0.01).结论 斑马鱼血栓模型对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 快速筛选金钱松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何佳;陈钧;赵启美;祁红兵

    目的:筛选金钱松内生真菌抗病源真菌的活性菌株.方法:首次对金钱松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以稻瘟霉PyricuLaria oryza P-2b为筛选模型,采用微量稀释法筛选金钱松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研究其抗病源真菌的能力.结果:金钱松内存在着大量且具有抗稻瘟霉P-2b活性的内生真菌,占内生真菌总数的44.8%.其中JJ314,JJ323可诱导稻瘟霉P-2b菌丝念珠状、膨大变形,JJ324可抑制孢子萌发,它们对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等病源真菌都具有强烈的活性.结论:金钱松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抗真菌药物资源.

  • 利用稻瘟霉分生孢子筛选海兔抗有丝分裂活性组分

    作者:林厚文;汤海峰;张纯;沈阳;郭澄;易杨华

    目的:利用稻瘟霉生物活性成分跟踪筛选模型,筛选海兔中抗有丝分裂活性成分.方法:通过观察样本引起稻瘟霉的分生:孢子或菌丝形态生长异常或生长抑制的情况,跟踪筛选活性组分,并与体外肿瘤细胞毒试验对照.结果:从海兔乙醇粗提物中筛选得到2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组分,其体外对P388和HL-60的IC50分别为23.4,18.6,19.4,12.5μg.mL-1.结论:本模型首次用于海洋天然活性化合物的追踪分离,方便、快捷、成本低,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大叶水团花茎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艳玲;甘茂罗;李帅;王素娟;朱承根;杨永春;胡金凤;陈乃宏;石建功

    目的:研究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大叶水团花茎枝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随机活性筛选.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成分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在细胞水平的多种药理模型上,筛选化合物的体外肿瘤细胞毒、抗炎、抗氧化、抗HIV和神经细胞保护等活性.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28个化合物,分别为5个芳香苷类化合物,clemochinenoside B(1),3,4,5-三甲氧基苯酚-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2-(4-羟基苯)乙基-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葡萄糖苷(3),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和β-D-吡喃葡萄糖氧基丁香酸酯(5);10个环烯醚萜苷,京尼平苷酸(6),京尼平苷(7),6β-羟基京尼平苷(8),6α-羟基京尼平苷(9),ixoside(10),ixoside 11-methyl ester (11),11-methyl forsythide(12),7β-hydroxysplendoside(13),栀子苷(14)和玉叶金花苷酸(15);5个木脂素,(+)-松脂醇(16),(+)-5'-甲氧基-松脂素(17),(+)-丁香树脂酚(18),(-)-落叶脂素(19)和evofolin-B(20);5个简单芳香类化合物,α-羟基乙酰香草酮(21),丁香酸(22),香草醛(23),3,4,5-三甲氧基苯酚(24)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25),以及3个常见的植物代谢产物β-谷甾醇(26)、甘露醇(27)和胡萝卜苷(28).在1.0×10-5mol·L-1浓度下,它们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和A2780细胞株)、抗炎(PAF,TNF-α和PGE2模璎)、抗氧化(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抗HIV(VSVG/HIV模型)、神经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和抗糖尿病(PTPIB酶抑制模型)体外模型上均未显示出显著药理活性.结论:化合物1~20均为首次从水团花属植物中分得,它们的药理活性尚待在其他模型上进一步筛选评价.此外,通过2D NMR数据分析,对文献中报道的化合物10和11碳谱数据的错误归属进行了修正.

  • 火木层孔菌液体培养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吴秀丽;林生;朱承根;赵峰;于洋;岳正刚;刘波;杨永春;戴均贵;石建功

    目的:研究针层孔属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液体培养物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随机活性筛选.方法:分别对发酵液及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在细胞水平模型上,筛选化合物在肿瘤细胞毒、神经保护、肝保护、抗炎和抗HIV等方面的活性.结果:从发酵液和菌丝体2部分共分离鉴定了29个化合物,分别为3个倍半萜:3S,9R,10S-3-羟基-11,12-O-异丙基血苋烷烯(1),3S,9R,10S-3,11,12-三羟基血苋烷烯(2)和3S,4S,9R,10-11,12,14-三羟基血苋烷烯(3);3个甾体: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5)和麦角甾5α,8α-过氧-6,22-二烯-3β-醇(6);14个环二肽:环(L-脯氨酸-L-缬氨酸)(7),环(L-亮氨酸-D-脯氨酸)(8),环(L-亮氨酸-L-脯氨酸)(9),环(异亮氨酸-脯氨酸)(10),环(甘氨酸-亮氨酸)(11),环(苯丙氨酸-丝氨酸)(12),环(丙氨酸-脯氨酸)(13),环(丙氨酸-苯丙氨酸)(14),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5),环(L-苯丙氨酸-D-脯氨酸)(16),环(D-苯丙氨酸-D-脯氨酸)(17),环(6-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8),环(谷氨酸氨-脯氨酸)(19)和环(天冬氨酸-亮氨酸)(20);9个其他类化合物:乙酰氨基苯丙氨酸(21)、腺苷(22)、苯乙二醇(23)、邻-羟基苯乙醇(24)、苯甲酸(25)、对-甲氧基苯甲酸(26)、间-甲氧基苯甲酸(27)、十六烷酸(28)和3-吡啶羧酸(29).化合物5和8在1×10-5mol·L-1时能够有效地抑制MPP+诱导的PC12-syn细胞损伤,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0.3%和87.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12和18可较好地保护DL-半乳糖胺诱导的WB-F344细胞损伤,细胞成活率分别为25%和24%(双环醇作为对照,细胞成活率为24%).结论:化合物1-29均为首次从针层孔属火木层孔菌液体培养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5和S有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化合物12和18具有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其他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在以上筛选模型中未显示明确活性.

  • RP-HPLC测定清毒素胶囊中松香酸的含量

    作者:李富贤;米彩峰;石会丽

    清毒素胶囊是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以药理活性筛选为向导,将中药松香通过提取、分离、精制制成的中药新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松香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及其同属若干种植物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遗留物,具有燥湿祛风,生肌止痛,杀虫之功效[1],临床研究用其治疗银屑病、慢性骨髓炎、骨结核、乳腺炎、骨质增生等均显其效[2].

  • 斑马鱼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田丽莉;朱国福

    斑马鱼模型作为一个整体的动物模型,其体积小、高通量、费用低、周期短,且实验结果可靠,在药物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中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先进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斑马鱼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逐渐深入,并且已经在活性筛选、毒理、代谢研究等方面表现出优越性.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斑马鱼在中药研究中应用的概况,以期能为中药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基于斑马鱼M-Act/Tox一体化评价的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思路与方法

    作者:王茉;凌洁;陈颖;宋捷;孙娥;石子琪;封亮;贾晓斌;韦英杰

    日益显现的壮骨中药肝损伤问题为临床应用带来挑战,抗骨质疏松中药筛选有必要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而代谢转化至关效应与毒性,故全面考虑代谢-效/毒一体的筛选具有意义.评价模型和化合物(含代谢物)数量严重制约早期在体、高效筛选.参考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及国内外文献,提出斑马鱼代谢模型、骨质疏松模型及毒性评价法有机整合可建立M-Act/Tox(metabolism-action/toxicity)一体化的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法.突破量微成分无法在体、高效及一体化评价的难点和盲点,实现基于体内过程且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全方位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对加速发现安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创新中药具有意义.

  • 二维斑马鱼模型联合色谱技术高效筛选中药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韦英杰;景莉君;詹扬;孙娥;贾晓斌

    目的:提出以二维斑马鱼模型联合色谱技术突破评价模型和化合物数量制约,建立高效筛选中药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新方法.方法:根据本课题组相关研究及国外有关文献资料,依据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可高效评价活性,斑马鱼代谢模型可高效富集代谢产物,现代色谱联用技术可高效分离、分析中药成分,提出三者有机联合有望高效解码中药抗骨质疏松体内、外药效物质.结果与结论:该方法使中药成分特别是量微成分与代谢产物的富集、分离分析、在体抗骨质疏松活性筛选简单、高效,充分体现中药药效物质含原形成分及代谢产物,具“多成分,多靶点,整体作用”的特点,为中药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早期、快速发现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 基于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一组2-乙酰苯并五元杂环类化合物的抗骨质疏松活性

    作者:薛司徒;秦伟;刘宗英;金洁;陈博;李卓荣

    目的采用地塞米松建立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筛选先导物G39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抗骨质疏松活性。
      方法斑马鱼 AB 系胚胎受精后6~72 h 浸于地塞米松溶液建模,受精后3 d分组给药直至受精后6 d,收集固定斑马鱼幼体;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显示成骨发育状况,显微拍照后以 G39为对照,进行斑马鱼头面骨成骨面积和骨矿化密度的半定量分析,比较六种2-乙酰苯并五元杂环类化合物潜在的抗骨质疏松活性。
      结果 G395μg/ml 组对地塞米松导致的斑马鱼骨质疏松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实验结果与地塞米松大鼠模型具有一致性。以此筛选 G39衍生物体内活性,发现苯并呋喃衍生物410活性优于 G39。
      结论地塞米松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周期缩短、成本低,使抗骨质疏松药物体内活性批量筛选成为可能,为更快更准地发现抗骨质疏松候选药物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本研究筛选得到了全新结构类型的抗骨质疏松化合物410,其活性较 G39更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 几种抑制HIV-1复制酶的植物成分

    作者:彭宗根;许利嘉;叶文才;肖培根;陈鸿珊

    植物活性成分结构多样性和其作用多靶点的特点,已使其成为寻找抗HIV-1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从植物中获得结构新颖的抗HIV-1活性先导化合物,本文应用HIV-1蛋白酶(PR)、逆转录酶(RT)和整合酶(IN)筛选模型,对45个来源于毛莨科、芸香科和五味子科等植物的结构清楚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活性测定.12个三萜类化合物中8个具有抑制HIV-1 PR活性,其中2个还具有抑制IN活性;1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中2个具有抑制HIV-1 RT活性.6个生物碱类、7个黄酮类及5个其他结构类型的化合物都无明显抑制3种复制酶的作用.植物来源的三萜类化合物抑制PR或IN的活性较好,值得深入研究.

  • 二维斑马鱼模型联合色谱技术评价朝藿定A及其代谢物宝藿苷Ⅰ抗骨质疏松活性

    作者:詹扬;韦英杰;孙娥;徐凤娟;贾晓斌

    以二维斑马鱼模型联合色谱技术筛选朝藿定A及其代谢物宝藿苷Ⅰ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建立高效筛选中药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新方法.用斑马鱼成鱼对朝藿定A的0.5% DMSO溶液进行代谢,代谢液浓缩后用LC-MS分析、HPLC捕获代谢产物宝藿苷Ⅰ,用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朝藿定A和宝藿苷Ⅰ的活性.结果表明朝藿定A和宝藿苷Ⅰ均能防止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该方法使朝藿定A的量微代谢产物得到富集、分离分析,通过在体斑马鱼抗骨质疏松模型简单、高效的筛选朝藿定A及代谢产物宝藿苷Ⅰ的抗骨质疏松活性,为早期、快速发现中药量微成分及其代谢物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