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巴戟天及其伪品的鉴别

    作者:孙玉霞

    巴戟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nalis How的干燥根.主要用于: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湿等方面.由于其价格较贵,市场上伪劣品种较多,现将正品与伪品区别如下:

  • 142 西班牙民族药

    作者:江纪武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东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面积5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境内有比利牛斯山等山脉,高原山区占总面积60%,是欧洲高山国家之一.森林占全国面积30%,雨量充沛,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如油橄榄(见第256条)产量为世界第一.西班牙所属的大西洋中加那利群岛,其热带风光世界闻名,是旅游胜地之一.该岛富产药用植物,且具有特色,如两种菊科棱籽属(Gonospermum)药用植物,即加那利棱籽和灌木棱籽(第167条和第168条)及茜草科卷毛茜属(Plocama)药用植物下垂卷毛茜(第298条)均为全世界唯有的特产.

  • 钩藤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吴伟明;李志峰;欧阳辉;许燕;何明珍;陈杰;冯育林;杨世林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ODS,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钩藤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钩藤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5-O-咖啡酰基奎宁酸(chlorogenicacid,3),柯诺辛碱(corynoxine,4),去氢钩藤碱(corynoxeine,5),异去氢钩藤碱(isocorynoxeine,6),钩藤碱(rhynchophylline,7),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8),普鲁托品(protopine,9),卡丹宾碱(cadambine,10),二氢卡丹宾碱(3α-dihydrocadambine,11),喜果苷(vincoside lactam,12),异长春花苷内酰胺(strictosamide,13),金丝桃苷(hyperoside,14).结论: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鸡屎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邹旭;梁健;丁立生;彭树林

    目的:研究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到20个化合物,鉴定为茜根定-1-甲醚(rubiadin-1-methylether,1),diadzein(2),臭矢菜素B(cleomiscosin B,3),臭矢菜素D(cleomiscosin D,4),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ciresinol,5),蒙花苷(linarin,6),异东茛菪香豆素(isoscopoletin,7),咖啡酸(caffic acid,8),香豆酸(coumaric acid,9),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ic acid,10),齐墩果酸(11),乌苏酸(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鸡屎藤苷(paederoside,15),鸡屎藤酸(paederosidic acid,16),鸡屎藤酸甲酯(paederosidic acid methyl ester,17),saprosmoside E(18),paederoscandoside(19),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caffe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20).结论:化合物1~10,20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 长尾粗叶木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作者:李斌;张东明;罗永明

    目的:研究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长尾粗叶木Lasianthus acuminatissimu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反相(RP-18)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通过现代波谱技术(13C-NMR,1H-NMR,DEPT,EI-MS)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异东莨菪素(isoscopletin Ⅰ),异东莨菪素6-O-β-D-葡萄糖苷(isoscopletin-6-O-β-D-glucopyranosideⅡ),mudanoside-A的β构型体(Ⅲ),车叶草苷(asperuloside Ⅳ),(-)-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Ⅴ),胡萝卜苷(Ⅵ).结论: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粗叶木属植物中得到.

  • 白马骨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药兰;王冠;薛珺一;岑颖洲

    目的:研究白马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棕榈酸(1),科罗索酸(2),胡萝卜苷(3),乌索烷-12-烯-28-醇(4),齐墩果酸(5),乌索酸(6),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7)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8).结论: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蓬子菜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赵春超;邵建华;曹丹丹;张玉伟;李铣

    目的:对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蓬子菜Galium verum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4,4'-o-二-β-D-吡喃葡萄苷(1),表松脂醇(2),右旋杜仲树脂酚(3),异鼠李素(4),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苷(5),香叶木素(6),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异槲皮苷(8),熊果酸(9),熊果醛(10),茜草萜酸(11).结论:化合物1~5,9~11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无刺帽柱木抗肿瘤活性部位的成分研究

    作者:程志红;余伯阳;杨秀伟;张剑

    目的:寻找民族药物无刺帽柱木治疗肝病的物质基础.方法:Bel-7402人肝癌细胞初步药理筛选提取部位,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分离纯化,NMR,HSQC,HMBC,MS,IR及理化常数等鉴定结构.结果:从具活性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3个以喹喏酸为苷元的皂苷.结论:其中2个皂苷为首次从帽柱木属植物中分得.

  • 黄脉九节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付艳辉;黄丽刚;汪晓翠;李小宝;李科凯;吴水玲;刘艳萍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九节属植物黄脉九节Psychotria stramine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黄脉九节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16个化合物,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和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杨芽黄素(1)、芹菜素(2)、山柰酚(3)、木犀草素(4)、香叶木素(5)、槲皮素(6)、山柰酚-4'-O-甲醚(7)、鼠李素(8)、7-羟基香豆素(9)、7-甲氧基香豆素(10)、东莨菪内酯(11)、羽扇豆醇(12)、30-醛基羽扇豆醇(13)、羽扇豆醇乙酸酯(14)、α-香树脂醇(15)和熊果酸(16).该研究首次对黄脉九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除化合物6和9为首次从黄脉九节中分离得到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蔓九节枝叶中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周北斗;张项林;牛海渊;官春艳;刘艳萍;付艳辉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 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九节属植物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蔓九节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刺槐素(2)、芫花素(3)、金圣草黄素(4)、鼠李柠檬素(5)、异鼠李素(6)、小麦黄素(7)、棕矢车菊素(8)、五桠果素(9)、华良姜素(10)、阿亚黄素(11)、异樱花素(12)、圣草酚(13)、高圣草素(14)、花旗松素(15)、坡模酮酸(16)、覆盆子酸(17)和蔷薇酸(18).其中化合物1~15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6~18为三萜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大叶水团花茎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艳玲;甘茂罗;李帅;王素娟;朱承根;杨永春;胡金凤;陈乃宏;石建功

    目的:研究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大叶水团花茎枝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随机活性筛选.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成分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在细胞水平的多种药理模型上,筛选化合物的体外肿瘤细胞毒、抗炎、抗氧化、抗HIV和神经细胞保护等活性.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28个化合物,分别为5个芳香苷类化合物,clemochinenoside B(1),3,4,5-三甲氧基苯酚-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2-(4-羟基苯)乙基-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葡萄糖苷(3),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和β-D-吡喃葡萄糖氧基丁香酸酯(5);10个环烯醚萜苷,京尼平苷酸(6),京尼平苷(7),6β-羟基京尼平苷(8),6α-羟基京尼平苷(9),ixoside(10),ixoside 11-methyl ester (11),11-methyl forsythide(12),7β-hydroxysplendoside(13),栀子苷(14)和玉叶金花苷酸(15);5个木脂素,(+)-松脂醇(16),(+)-5'-甲氧基-松脂素(17),(+)-丁香树脂酚(18),(-)-落叶脂素(19)和evofolin-B(20);5个简单芳香类化合物,α-羟基乙酰香草酮(21),丁香酸(22),香草醛(23),3,4,5-三甲氧基苯酚(24)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25),以及3个常见的植物代谢产物β-谷甾醇(26)、甘露醇(27)和胡萝卜苷(28).在1.0×10-5mol·L-1浓度下,它们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和A2780细胞株)、抗炎(PAF,TNF-α和PGE2模璎)、抗氧化(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抗HIV(VSVG/HIV模型)、神经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和抗糖尿病(PTPIB酶抑制模型)体外模型上均未显示出显著药理活性.结论:化合物1~20均为首次从水团花属植物中分得,它们的药理活性尚待在其他模型上进一步筛选评价.此外,通过2D NMR数据分析,对文献中报道的化合物10和11碳谱数据的错误归属进行了修正.

  • 红大戟中的蒽醌类化学成分

    作者:赵峰;王素娟;吴秀丽;于洋;岳正刚;刘波;林生;朱承根;杨永春;石建功

    目的:研究茜草科红芽大戟属植物红大戟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了活性筛选.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在细胞水平模型上,筛选化合物在抗氧化、抗HIV、神经细胞保护及肿瘤细胞毒等方面的活性.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1个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去甲虎刺醛(1)、1,3-二羟基-2-乙氧甲基-9,10-蒽醌(2)、甲基异茜草素(3)、虎刺醇(4)、1,3,5-三羟基-2-乙氧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5)、3-羟基巴戟醌(6)、红大戟素(7)、1,3,5-三羟基-2-甲酰基-6-甲氧基-9,10-蒽醌(8)、芦西丁(9)、异茜草素(10)、1,3-二羟基-2-甲氧基-9,10-蒽醌(11)、1,3-二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12)、1-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13)、3-羟基-2-甲基-9,10-蒽醌(14)、3-羟基-1-甲氧基-2-甲基-9,10-蒽醌(15)、1,3-二羟基-2-乙氧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16)、1,3,6-三羟基-2-甲基-9,10-蒽醌(17)、1,3-二羟基-2-羟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18)、1,3,6-三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19)、3,6-二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20)和1,6-二羟基-2-甲基-9,10-蒽醌(21).在1.0×10-5 mol·L-1浓度下,在肿瘤细胞(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神经细胞、Fe2 -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模型,以及抗HIV( VSVG/HIV-luc)和抗糖尿病(PTPB酶抑制)模型上,以上化合物均未显示出显著活性.结论:化合物9~2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红大戟中的非蒽醌类化学成分

    作者:赵峰;王素娟;吴秀丽;于洋;岳正刚;刘波;林生;朱承根;杨永春;石建功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茜草科红芽大戟属植物红大戟根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21个非蒽醌类成分;通过NMR和MS等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包括10个三萜:乌苏酸(1),齐墩果酸(2),3β,19α-二羟基-2-氧-乌苏-12-烯-28-酸(3),坡模酸(4),马斯里酸(5),3β,19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6),委陵菜酸(7),救必应酸-3,23-缩丙酮(8),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9),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 -酸(10);4个豆甾酮:(24R)-24 -豆甾-4,22-二烯-3-酮(11),(24R)-24 -豆甾-4-烯-3-酮(12),(24R)-24-豆甾-3β-羟基-5,22-二烯-7-酮(13),(24R) -24-豆甾-3β-羟基-5-烯-7-酮(14);2个木脂素:桉脂素(15),刺五加酮(16);1个香豆素:8-甲氧基异欧前胡素(17);4个简单芳香类化合物:5-羟甲基呋喃醛(1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9),苯甲酸(20),2-羟基-5-甲氧基-苯丙烯醛(21).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17402,BGC-823,A549和A2780),神经细胞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抗氧化(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模型),抗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模型),抗HIV( VSVG/HIV-luc模型)和抗糖尿病(PTP1B酶抑制模型)药理模型上筛选结果显示,在1.0×10-5mol· L-1浓度下,这些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活性.

  • 种植密度对白花蛇舌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贺敏;李连珍;李潮海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为茜草科Rubiaceae耳草属Hedyotis一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均有生长,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和利尿,[1-2],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菌、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3-4].

  • 巴戟天水提物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初探

    作者:梁建辉;舒良;罗质璞;刘平;杨明;谭春香

    中药巴戟天Morinaa 0fficinalis HOW属于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属植物,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1].巴戟天水提物在小鼠悬尾和大、小鼠强迫游泳等经典的抑郁模型上显示出抗抑郁的药理活性[2,3].但是,有关巴戟天及其水提物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对巴戟天水提物治疗抑郁症的l临:床疗效,耐受性及毒副反应作出初步评价.

  • 广西鸡屎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胡海清;韩贺东;林燕;陈练红;王晓玲

    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广西鸡屎藤Paederia pertomentosa全草95%乙醇浸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2-二甲氧基-3,4-二羟基蒽醌,命名为鸡屎藤蒽醌(1)、鸡屎藤苷(2)、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3)、鸡屎藤酸(4)、鸡屎藤酸甲酯(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广西鸡屎藤中分离得到.

  •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

    作者:杜宇;吴欣

    白花蛇舌草(Hydyotis diffusia Widdl)为茜草科一年生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或新鲜全草.多生于田边、园地和旷野,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1]的作用,故临床上常应用于肝炎、肾炎、尿道炎及蛇毒的治疗.近年来白花蛇舌草又有了新的用途,已应用于各种癌的治疗,也用于爱滋病的治疗.

  • 红芽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袁珊琴;赵毅民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t Pitard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芽大戟中分离得到2个蒽醌类化合物:1,3,5-三羟基-2-乙氧甲基-6-甲氧基蒽醌(Ⅰ)及1,3-二羟基-2-乙氧甲基-蒽醌(Ⅱ).结论化合物Ⅰ为新成分.Ⅱ为从本植物首次发现.

  • 诺丽酵素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陆雨;江石平;孙冬雪;向芳芳;夏欣怡;张丹宇;杨峻山;许旭东;马国需;王平

    目的 研究诺丽酵素(Morinda citrifolia L.)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诺丽酵素中分离出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xylogranatinin(1),天竺葵酸(2),1,5,15-tri-O-methylmorindol(3),sesquipinsapol B(4),(+)-丁香脂素(5),松脂素(6),3-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7),(2S)-3'-hydroxybutan-2-yl-2-hydroxypropanoate(8),3-异丁基-6-甲基哌嗪-2,5-二酮(9),cyclo-(L-Pro-L-Leu)(10),龙胆酸(11),吐叶醇(12),东莨菪亭(13),3-(2-羟基_4,5-二甲氧基苯基)丙酸(14),medioresinol(15)和hydroxychavicol(16).结论 化合物1~10、12、14 ~ 16均为首次从诺丽酵素中发现.化合物10对HepG2和HeLa细胞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3.73、16.55 μg·mL-1,化合物5对HeLa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47.12 μg·mL-1.

  • 华钩藤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作者:孙广利;许旭东;杨峻山;钟明亮;袁经权;张小波

    目的 对茜草科植物华钩藤[ Uncaria sinensis( Oliv.) Havil.]的干燥带钩茎枝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体积分数95%乙醇对华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进行提取,分别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NMR和MS等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槲皮素( quercetin,1),山柰酚(kaempferol,2),蒙花苷(linarin,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 - O-β-D-galactopyranside,4),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5).结论 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