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女性排卵期腹痛别太紧张

    作者:

    在排卵过程中,由于卵泡膜和卵巢包膜的破裂,卵泡液对附近腹膜的刺激,一些较为敏感的人(痛阈较低)就有可能出腹痛的现象.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与促超排卵周期卵泡发育的关系

    作者:陈丹青;石一复;董明岳

    探讨促超排卵周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与卵泡发育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3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超排卵前血清、卵泡液及同期血清中IGFBP-1及性激素的含量.结果:(1)促超排卵过程中血清IGFBP-1含量显著升高(P<0.05),卵泡液内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同期血清中的水平(P<0.001),且与卵泡发育数呈正相关(r=0.48,P<0.05).(2)同期末梢血清中IGFBP-1水平与雌二醇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5).结论:促超排卵周期血清及卵泡液IGFBP-1水平均升高,并参与对卵泡发育的调控.

  • 外周血与卵泡液中血管紧张素II和肾素活性在促超排卵周期中的变化

    作者:李晓冬;沈鸿敏;徐素欣;左一鹏;葛杏林

    本研究通过对促超排卵患者血及卵泡液中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II浓度变化,探讨卵巢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卵泡发育的影响.研究对象为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共20个治疗周期.分别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取卵日、移植日采血,取卵日收集卵泡液,测定雌二醇、孕酮、睾酮、血管紧张素II(ANG II)浓度及肾素活性(RA).结果:取卵日和移植日血RA、ANG II明显高于hCG注射日;卵泡液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浓度;卵泡液、外周血RA与ANG II均呈直线正相关,卵泡液ANG II与孕酮(P)呈显著负相关,与所取出的III级以上卵母细胞数目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外源应用hCG可以激活卵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超排卵周期卵泡液中高水平的RA、ANG II可能与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有关.

  • 不育妇女卵泡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妊娠结局相关性

    作者:闻姬;孙伟;宁玻;甄秀梅;王力;陈军

    目的探讨卵泡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对50例首次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不育妇女,按其定量酶联免疫法测定卵泡液VEGF水平,编制频数分布表,分为4组,记录患者卵母细胞质量、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的百分比. 结果 (1)卵泡液VEGF水平450~509、510~709、760~1 009、1 010~ ng/L时的受精率分别为(49±18)%、(71±19)%、(52±15)%、(34±12)%;卵裂率分别为(68±16)%、(84±11)%、(71±26)%、(71±24)%;优质胚胎比例分别为(23±11)%、(74±21)%、(50±12)%、(22±14)%;妊娠率分别为0%、55%、45%、0%.(2)相关分析结果,卵泡液VEGF水平越高卵细胞越成熟,但过高导致卵细胞退化(r=0.58,P<0.05). 结论卵泡液VEGF水平过低或过高会导致卵母细胞质量、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比例下降,导致临床妊娠率降低,卵泡液VEGF水平在510~760 ng/L,妊娠结局好.

  •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作者:李伊然;姜宙;高磊

    目的 探讨促排卵患者外周血和卵泡液中雌二醇(E2)及卵丘细胞中雌激素β受体(ER-β)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方法 选择34例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收集取卵日外周血、卵泡液及卵丘细胞,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及卵泡液中E2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卵丘细胞ER-β mRNA的表达量,并记录卵母细胞成熟度. 结果 外周血E2水平显著低于卵泡液内E2的水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外周血E2水平/获卵数与每位患者卵泡液中E2平均水平呈正相关(P=0.002);MⅡ期卵母细胞内卵泡液E2水平显著高于MⅠ期和GV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Ⅱ期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中ER-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MⅠ期的2.34倍(P<0.01),是GV期的3.78倍(P<0.01). 结论 外周血E2水平间接反映卵泡液内E2水平,卵泡液内E2水平与卵母细胞成熟度呈正相关,卵丘细胞ER-β mRNA表达量与卵母细胞成熟呈正相关性.

  •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促性腺激素在促超排卵中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蓓;章晓梅;李永刚;王卫疆

    目的 探讨超排卵周期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对卵泡发育是否有协同效应.方法 对27例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给予相同的超促排卵方案,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取卵时卵泡液中PAPP-A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用药前(月经第2天)、用药后(hCG日)血清FSH和LH水平.按取卵时卵泡平均直径≥14 mm数目将卵巢反应分为3型:低、中和高反应型.结果 卵泡液PAPP-A水平高、中反应型显著高于低反应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血清FSH、LH水平高、中反应型均显著高于低反应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PAPP-A、FSH、LH三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超促排卵周期中,PAPP-A和促性腺激素在促进卵泡发育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 外周血与卵泡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在控制超排卵周期中的变化

    作者:王玮;沈鸿敏;徐素欣;左一鹏;曹金凤;宋时莉;李建业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 β)对控制超排卵和卵泡发育及妊娠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共20个治疗周期.分别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取卵日和胚胎移植日采血,取卵日收集卵泡液,测定IL-1 β、雌二醇(E2)、孕酮(P)的浓度.结果:卵泡液IL-1 β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水平(P<0.05),两者呈正相关(r=0.73).卵泡液IL-1 β水平和取卵日外周血及卵泡液E2水平呈正相关(r=0.45,r=0.53).卵泡液IL-1 β和取卵数目及成熟卵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34,r=0.42).妊娠组hCG注射日IL-1 β水平明显高于取卵日和移植日(P均<0.05);非妊娠组移植日IL-1 β水平明显高于hCG注射日和取卵日(P均<0.05).妊娠组hCG注射日外周血及卵泡液IL-1 β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组水平(P均<0.05).结论:IL-1 β参与控制超排卵周期的生殖内分泌变化,调节卵泡发育并与妊娠的发生有关.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妇女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雪峰;邢福祺;陈士岭;窦文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表面的表达及与生殖内分泌的关系. 方法 36名IVF-ET妇女,在采用长周期促超排卵方案,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 000 IU后34~36 h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时留取卵泡液,离心后分离黄素化颗粒细胞,应用流式细胞计(FCM)检测细胞表面IL-1β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卵泡液中IL-1β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卵泡液和血清中激素浓度. 结果行IVF-ET激素刺激周期妇女的卵泡液中可检测到IL-1β,血清IL-1β浓度类似LH的变化规律.黄素化颗粒细胞表面有IL-1β表达.hCG注射日血清IL-1β浓度与雌二醇(E2)浓度呈正相关(r=0.92,P<0.001),与孕酮(P)呈负相关(r=-0.34,P<0.05). 结论本研究在人黄素化颗粒细胞表面检测到IL-1β蛋白表达,说明卵泡液中IL-1β不仅来源于血液,而且也由黄素化颗粒细胞分泌.提示IL-1β可能通过自或旁分泌方式参与生殖内分泌活动.

  • 观察体外受精中卵泡液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对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梁琳;陈秀娟

    目的 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泡液抗氧化能力的几项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巯基化合物(SH)及丙二醛(MDA)浓度,并观察其与卵母细胞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在本中心行IVF-ET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258例,收集直径在18 mm以上的2 876个卵泡的穿刺液,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中TAC、GSH-PX、SH和MDA含量,比较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组中4项检测指标与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受精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结果 TAC、GSH-PX活力、总SH水平、MDA浓度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相关分析显示,在IVF组中,TAC活力与获卵数呈负相关(r=-0.475,P=0.012),与受精及胚胎发育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在ICSI组TAC活力与获卵数无显著相关性.GSH-PX活力在ICSI组与卵母细胞成熟率呈负相关(r=-0.505,P=0.046).MDA水平与正常受精率呈正相关(r=0.371,P=0.038),与优胚率呈负相关(r=0.301,P=0.050),并且在ICSI组中其与正常受精率呈正相关(r=0.609,P=0.012),与卵裂率呈负相关(r=-0.541,P=0.030).SH水平仅在IVF组中与优胚率呈负相关(r=-0.385,P=0.047). 结论 TAC并不能作为反映受精率和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但可能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卵泡液中MDA浓度对于预测受精结局有意义;SH与优质胚胎形成有关.

  • 氧化应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刘忠慧;黄鑫;郝翠芳

    目的 探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液中相关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并分析氧化应激状态对IVF结局的影响. 方法 募集进行IVF助孕的PCOS患者25例为PCOS组,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行IVF治疗的患者23例为对照组,收集取卵日清亮卵泡液,检测多种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总抗氧化能力(TAC)、经典的酶类抗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卵泡液抑制羟自由基(·OH)产生的能力、抗氧化辅酶Q(CoQ10)、还原型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并分析各项指标与IVF结局的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卵泡液GSH/GSSG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COS组宫内妊娠率(35.29%)显著低于对照组(71.43%)(P=0.026);其他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PCOS患者卵泡液内存在GSH/GSSG比值异常的氧化应激状态,并可能影响其IVF-ET的临床结局.

  • 氧化应激标记物与体外受精结局和卵泡液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琳;陈秀娟

    卵泡液作为一个生物学“窗口”反映了卵母细胞代谢及成熟变化过程,同时也是卵母细胞成熟度、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各参数的非侵入性预测物.卵泡液环境中存在活性氧(ROS),若机体抗氧化酶减少,会诱导产生氧化应激.其中各种抗氧化分子和酶的总水平即体现了卵泡液总抗氧化能力(TAC).TAC及ROS水平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体外受精结局.本文综述了卵泡液中ROS及TAC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老化与氧化应激间的关系,为提高胚胎利用率,优化移植胚胎的方法提供参考.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中分子异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鸿娟;王煜;王丽岩;陈秀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导致育龄期妇女不育的激素分泌紊乱与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与生化特征各不相同,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稀发排卵或闭经及高雄激素表现,且自然流产率及诱发排卵后的胚胎种植失败率均高于正常人.目前研究认为患者不孕可能与卵泡液中分子(如抗苗勒管激素、抑制素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microRNAs等)表达改变而引发的卵泡成熟障碍相关.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液微环境与不孕症发生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安吉;俞超芹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往往引起育龄期妇女不孕症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促排卵后获卵率较低,可能与卵泡发育障碍、卵母细胞质量受损等因素相关.卵母细胞在整个成熟过程中始终与卵泡液密切接触,卵泡液微环境的改变势必影响卵母细胞质量.本文从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异位症卵泡液微环境改变导致卵母细胞质量受损、不孕症发生的研究进展.

  • 卵泡液内激素水平与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关系

    作者:周易;赵燕;田琳;李伊然;邹淑花

    卵母细胞的发育依赖于卵泡液中的各种激素和生长因子,以及这些物质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1],为此关于卵泡内微环境(即卵泡液)对卵母细胞发育影响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控制性超排卵(COH)使患者在同一周期产生多个成熟和不成熟卵,为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提供了机会.卵母细胞的成熟度直接关系到受精率、着床率及妊娠率.本文就卵泡液内激素水平与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 人卵泡液抑制素B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杜江;辛玲;郭颖;周芳;于和鸣

    目的 探讨人卵泡液抑制素B(INH-B)的分离纯化方法. 方法 收集25例育龄期女性成熟卵泡液,分别用乙腈、丙酮、乙醇3种试剂处理样品,富集低丰度蛋白,经蛋白浓度测定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比较3种方法对高丰度蛋白去除效果.再通过二乙基氨乙基(DEAE)阴离子交换柱和蛋白质等电点分离法分离目的蛋白. 结果 采用乙腈沉淀法能去除卵泡液样品中约88.7%的高丰度蛋白.并用乙腈富集、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等电点分离的“三步分离法”分离人卵泡液后,INH-B蛋白回收率为38.7%,等电点为4.55. 结论 乙腈沉淀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去除样品中高丰度蛋白、富集低丰度蛋白的方法.乙腈富集、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等电点分离的“三步分离法”能初步纯化获得人体天然INH-B蛋白分子粗制品,纯化回收率达38.70%.

  • 卵泡液中游离线粒体DNA提取和定量方法的研究

    作者:刘宇;赵雪;邹敏;邵淑敏;李娇;张衷源;汪文诤;张玲

    目的 探讨影响卵泡液中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提取和定量的因素即卵泡液处理和冷冻储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引物和试剂盒选择. 方法 收集2016年3月~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ICSI的78名患者的卵泡液样本,分别用4种方法(一步离心法、两步离心法、两步离心法的基础上0.22 μm及0.45 μm过滤器过滤)对样本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样本一部分继续后续操作,一部分冷冻储存后再进行相应实验.用硅胶膜离心柱法,(如TIANamp Genomic DNA试剂盒)和磁珠法(如BeaverBeadsTM Circulating DNA试剂盒)分别提取样本DNA,进行Q PCR,比较线粒体编码的基因ND1和hmito3为引物cfmtDNA定量的差异及相关性. 结果 一步离心法获得的cfmtD-NA浓度显著高于其余三种方法(P<0.05),其余三种方法之间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冷冻前相比,冷冻后cfmtD-N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ND1引物扩增cfmtDNA所得的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hmito3引物扩增cfmtDNA所得的浓度平均值(P<0.05),ND1引物和hmito3引物扩增cfmtDNA所得的浓度显著相关(r=0.63,P<0.000 1);与TIANampGenomic DNA试剂盒相比较,BeaverBeadsTM Circulating DNA试剂盒提取cfmtDNA的量显著增加(P<0.05). 结论 卵泡液样本的处理方法、引物和试剂盒的选择都会影响卵泡液中cfmtDNA的定量.建议选用两步离心法处理卵泡液,磁珠法提取游离DNA,ND1引物进行cfmtDNA的定量.

  • 卵泡液干细胞因子水平对卵母细胞发育、受精和卵裂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海波;何亚绒;李爱莉;任菊霞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干细胞因子(SCF)水平对卵母细胞发育、受精和卵裂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8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卵泡液中SCF水平,分析其与卵母细胞发育、受精和卵裂的关系.结果:卵泡液SCF水平为526±58ng/L,显著高于血清SCF水平(389±31ng/L)(P<0.01).含成熟卵母细胞的卵泡液SCF水平为540±62ng/L,高于含未成熟卵母细胞者(515±55ng/L)(P<0.05);受精卵的SCF水平(538±61ng/L)高于未受精卵(519±56ng/L)(P<0.05);Ⅰ级和Ⅱ级胚胎的SCF水平(536±59ng/L、531±60ng/L)高于Ⅲ级和Ⅳ级胚胎(522±56ng/L、520±55ng/L)(P<0.05).结论:卵泡液SCF可促进卵母细胞发育,提高受精卵发育潜能.

  • 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卵泡液白蛋白的研究

    作者:朱小凤;梁志锋

    目的:探讨输卵管梗阻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控制性促排卵后卵泡液白蛋白的情况。方法:分别测定输卵管梗阻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促排卵后卵泡液白蛋白。结果:输卵管梗阻组卵泡液白蛋白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结论:输卵管梗阻组卵泡液环境优于宫内膜异位症组。

  • 基于蛋白质组学对肾气虚证患者卵泡液的研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作者:连方;王岩;孙振高;郑玫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肾气虚引起的卵泡液蛋白质组分变化及二至天癸颗粒的干预作用,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丰富“肾主生殖”理论.方法:肾气虚受试者66例随机分为二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分别在体外受精(IVF)周期前2个月经周期及IVF周期服用二至天癸颗粒和安慰剂.选取33例男方因素不孕的妇女行单精子卵胞浆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观察各组卵泡液蛋白表达差异及中药干预情况.结果:①二至治疗组的肾气虚症状相对于安慰剂组明显改善(P<0.05);②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卵泡液蛋白质谱图,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43个蛋白质点;③鉴定出的蛋白质是结合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甲状腺运载蛋白、载脂蛋白-A及补体C4-B.结论:这5种蛋白质可能与肾气虚相关,二至天癸颗粒能改善肾气虚症状,可能与中药整体调节卵泡液蛋白质表达有关.

  • 补肾调经方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排卵周期GDF-9的影响

    作者:常秀峰;杜惠兰;高星;张敏;张建平;朱爱萍

    目的 研究补肾调经方对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超排卵周期所获卵和胚胎质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8例因输卵管性不孕行IVF-E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卵组(治疗组,30例)和单纯控制性超排卵组(对照组,28例).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取卵日成熟卵泡卵泡液中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的含量;用RT-PCR法检测颗粒细胞中GDF-9的表达;并比较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药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等.结果 治疗组卵泡液中GDF-9水平及颗粒细胞中GDF-9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n用量及卵裂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调经方可以提高IVF-ET妊娠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卵泡液和颗粒细胞GDF-9水平有关.

177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