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质疏松症松质骨连接性参数改变与计算机辅助测量

    作者:戴克戎;汤亭亭;薛文东;吴小涛;黄遂柱

    目的松质骨连接性参数主要指小梁骨的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是反映松质骨显微构筑的重要参数,而松质骨的构筑情况可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本研究旨在观察骨质疏松症小梁骨连接性参数的改变,并介绍一种计算机辅助测量方法.方法对老年人和青年人股骨头负重区与非负重区、卵巢切除后7周大鼠椎体骨以及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的椎体标本,进行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的测量.并发展了小梁骨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的计算机图像自动分析系统.即采用5μm硬组织切片将其光镜图像输入计算机,用我们自行编制的程序进行分析,结果与人工计量方法比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95,r=0.99).结果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股骨头标本的节点数明显下降,游离末端数明显上升(均为P<0.05),卵巢切除3个月后椎体小梁骨的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而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这些参数有一定的改善,其中骨小梁节点数和末治疗组比较,其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小梁节点数的下降和游离末端的增加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特征,这两个参数的计测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预测和药物疗效评定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界面研究

    作者:马俊青;王林;张卫兵;王震东;严斌

    1.材料和方法:在两条成年杂种犬下颌骨共植入10枚Absoanchor系列微型支抗种植体,施以200 g水平力.植入后第3、6、9、10周分别给犬注射二甲酚橙、钙黄绿素及两次四环素钠.犬处死后,随机取1块有种植体的新鲜标本,行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分析.其余9块标本制成硬组织切片,Von-Giesa苦味酸-品红染色,行光镜、荧光镜、偏光镜观察.以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标本横截面图像的骨结合率.

  • 针对组织工程多孔生物陶瓷的组织学技术优化探讨

    作者:李林;智伟;桑力;张成栋;李金雨;张聪;娄延举;夏天;翁杰

    目的 改进硬组织切片技术以适应生物陶瓷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方法 探索硬组织切片的厚度、漂片温度、裱片方法、烤片温度和时间的佳组合,针对阳离子防脱载玻片的使用条件进行反复比较,通过改进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需避免的问题,摸索出阳离子载玻片在硬组织切片裱片中的佳应用条件,克服了硬组织切片制作技术中标本易破碎、切片易脱落及染色时染料容易吸附的缺点.结果 通过技术探索与改进,生物陶瓷支架材料体内植入后的类骨修复体标本的硬组织切片能保持其杂化后的组织结构与比较完整的材料结构,可进行Masson三色染色、苏木精-伊红(HE)及甲苯胺蓝染色.染色后镜下观察显示支架内杂化生长的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清晰、切片质量好、生物陶瓷支架脱片少.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类骨修复体钙沉积现象完整.结论 改善了传统硬组织切片技术处理生物陶瓷材料时易于破坏组织-材料结构的缺点.改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适应生物陶瓷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

  • 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仿生复合支架的成骨及矿化效应

    作者:张梅霞;姚瑶;闵少雄;李妙;靳安民

    背景:研制具有结构与功能化仿生作用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应在模拟体内细胞生长环境中进行.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仿生复合支架材料植入体内后诱导成骨和促进矿化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1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材料: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支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支架和58S生物玻璃支架为自制.40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制造两侧桡骨10 mm骨缺损模型.干预:将40只模型兔随机分成4组,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组12只、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组12只、58S生物玻璃组12只分别植入相应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4只不植入任何物质.主要观察指标:检测植入材料2,4,8,12周后缺损部位X射线、硬组织切片、骨形成率和矿化沉积率.结果:40只模型兔80条桡骨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所有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骨折.②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组术后4周硬组织切片可见大量玫瑰红色新骨和绿色骨小梁形成,术后12周支架已基本由新生骨组织替代,哈弗系统形成:术后8周X射线显示骨皮质连接完整,12周缺损完全修复,髓腔基本再通.③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组术后4周的矿化沉积率和新骨形成速率比58S生物玻璃组高出了2.85倍和3.16倍,且明显优于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组(P<0.001).结论: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仿生复合支架在诱导成骨和促进生物矿化方面性能优越,其矿化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探讨.

  • 正畸应力刺激下纯钛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及骨改建

    作者:张晓歌;唐甜;赵志河;丁寅

    背景:种植体周围炎是影响种植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目的:建立正畸应力刺激下比格犬微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观察其骨改建过程。
      方法:采用助攻法将纯钛微种植钉随机植入Beagle犬双侧上颌第二,三,四前磨牙的根分叉区,将一侧植入3枚丝线结扎的微种植体,在丝线结扎诱导微种植体周围炎后加力,分别在微种植体周围炎的第1,2,3,4周即刻施加100 g拉力,持续加力1个月。处死动物后制备含微种植体的不脱钙硬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种植体周围炎发展不同阶段受到持续正畸应力作用下的种植体-骨界面的改建过程。
      结果与结论:丝线颈部接扎的微种植体植入后,颈部组织内出现大量的梭形炎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逐步扩散到微种植体的尖部,有大量胶原纤维,成骨活跃,出现新生骨进行改建;周围炎发生2周后扩散到微种植体尖部,出现深浅不一的新生骨小梁组成的编织骨,炎性细胞分散,可见胶原纤维吸收后留下的髓腔不规整,骨陷窝内可见排成三四层的成骨细胞,成骨活跃。说明实验成功构建了正畸应力刺激下Beagle犬纯钛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受力后约2周是该模型成骨的活跃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混合Ⅰ型胶原修饰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的血管化

    作者:陆梦漪;任毅;胡万青;桂源;张龙城

    背景:目前听骨链重建仍是治疗传导性聋的重要方法,多种生物材料被应用于听骨链重建,但都忽略了听骨植入后的血液供应,更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骨组织。
      目的:观察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混合Ⅰ型胶原修饰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植入豚鼠听泡内的血管化效果。
      方法:取豚鼠60只制作听泡内壁黏膜缺损创面,随机分组,实验组听泡内植入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混合Ⅰ型胶原修饰的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对照组植入Ⅰ型胶原修饰的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空白对照组植入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植入后1,2,3,4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情况,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支架内血管生成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支架内新骨生成。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植入1周后内皮细胞大量生长,血管管腔形成,3周时达血管生长高峰并可见微孔间交通支形成;另两组2周时可见血管管腔形成,但无微孔间交通支形成,且实验组各时间段血管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3组支架表面及微孔内细胞黏附生长,形态基本一致。植入4周时实验组支架内成骨较其他两组明显。表明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混合Ⅰ型胶原修饰的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在豚鼠中耳环境中能够有效实现血管化,促进支架内新骨形成。

  • 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与骨缺损断面的结合性能观察

    作者:孟志兵;唐月军;郭军;吕春堂;周中华

    目的:观察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植入体与骨断面的结合情况.方法: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制备洞穿性骨缺损,一侧植入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对侧植入HA(羟基磷灰石)材料,4、8、12周时取材,进行X线摄片观察、材料顶出实验、硬组织切片,比较观察2组骨与材料界面结合情况.结果:X线片和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4、8周时HA-ZrO2、HA和骨断面结合不良,12周时发现两种材料均和骨断面结合良好,少部分区域有纤维组织包绕.4、8、12周纳米增韧HA-ZrO2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2.36±1.04)、(10.65±1.48)和(30.95±3.67)MPa,不同时间段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12周HA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2.27±1.12)、(12.33±1.57)和(31.05±3.44)MPa,不同时间段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同时间段的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认为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和骨断面,可以取得与HA类似的较好结合,但是如何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其与骨断面完全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显微CT与硬组织切片技术在评价牙种植体骨结合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赖春花;周磊;徐淑兰;郭泽鸿;岳新新

    目的:探讨佳反映牙种植体表面骨结合情况的检测方法。方法:4只beagle犬下颌骨延期植入40枚种植体,在2周和4周时取样进行显微CT检测和硬组织切片制作,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和特点。结果:显微CT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优势,可以宏观地观察到种植体周围骨质情况,但是由于金属伪影的存在,它对种植体-骨界面成骨现象显示不够清晰。硬组织切片是一种单层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较复杂,但其对种植体-骨界面的细微情况显示较清晰。结论:显微CT更适用于对种植体周围总体成骨的评估,而种植体表面成骨的细微变化宜采用硬组织切片。

  • "益肾清火"方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重建的影响

    作者:束蓉;罗礼君;姜云涛;谢云锋;俞瑾

    目的:观察中药"益肾清火"方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12个月龄SD大鼠,分为A、B、C、D共4组,每组各6只动物.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牙周炎造模组,C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高剂量组,D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等效剂量组.牙周炎造模成功后,A、B组动物灌喂生理盐水,C、D组动物灌喂中药3个月.方块截取各组动物牙槽骨,制作硬组织切片,行苦味酸-品红染色后,分析各组牙槽骨骨量、骨结构及骨转换参数的差异.采用SAS6.0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牙周炎大鼠灌服"益肾清火"方3个月后,与B组相比,C、D组类骨质形成明显增多,骨小梁密度较高、游离末端数少;A、B、C、D各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结点末端比分别为:75.24±3.82/1.49±0.12、45.78±6.70/0.48±0.08、73.33±4.20/1.33±0.06和67.69±2.83/1.26±0.10.B组的2项参数均低于其余3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类骨质面积(变量经转换)分别为(88.44±7.52)μm2、(145.37±13.91)μm2、(211.10±22.96)μm2和(201.22±24.75)μm2.A组类骨质面积比其余3组低,而B组又低于C、D 2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益肾清火"方有助于增加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骨量,改善其骨质结构,促进骨的修复重建.

  • 硬组织切片技术在血管支架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燕;赵安莎;陈俊英;潘长江;黄楠

    目的 采用改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血管成形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方法 表面改性的血管支架对中国小型猪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植入3个月后取出固定,对硬组织切片的组织包埋、切片及染色的条件进行探索和改进.结果 通过改良方法制备的血管支架切片,能保持原有的组织形态结构,可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染色后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清晰,可进行后续的病理学研究.结论 改良后的硬组织切片技术能成功观察和评价血管成形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机理研究提供了较为实际的方法,适合推广.

  • 关于初期稳定性对即刻种植成功率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常飞;姜宝岐;董作青;刘佳;徐欣

    目的 从实验角度观察初期稳定性对HA涂层、软组织水平、根形种植体即刻种植成功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手术中的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将成年杂种犬双侧下颌后牙区种植位点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植入ISQ值<50)和对照组(植入ISQ值>65),通过测量植入当时及第4、8、12周种植体ISQ值、同期拍摄CT、光学显微镜下计算种植体-骨结合率,观察植入种植体时不同ISQ值对即刻种植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种植体植入时ISQ值在28 ~ 49区间,对应植入力矩值在10 ~20 N以内,与对照组相比,即刻种植BLB种植体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植入后3个月,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CT示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种植体-骨结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刻种植BLB植体初期的ISQ值在28 ~49区间及68 ~75区间,对应植入力矩值在10 ~20N以内及30 N以上,其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

  • 牙体三维重建的研究

    作者:陈文霞;傅翔

    目的:使用硬组织切片机和常用的三维成像软件对磨牙根部牙体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一种观察牙体内部形态结构的实验室研究方法.方法:选择成人下颌第一恒磨牙1颗,运用硬组织切片机将样本从根尖至根分叉进行连续切片,通过体视显微镜放大每个牙根横切面,数码相机摄片,所得照片经过3dsmax软件重建.结果:本实验共获取牙根横截面数码照片45张,通过3dsmax软件重建得出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牙体形态和结构的三维图像,其中远中有1根管,近中根管有2个根管,近中舌侧根尖部可见有1侧支根管.结论:使用硬组织切片机和三维软件3dsmax可建立较为精确的牙体内外部结构形态的三维图像.

  • 硬组织切片技术在组织工程骨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秀群;邓力;罗静聪;黄云

    目的改进硬组织切片技术以适应骨组织工程研究.方法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的术后标本和四环素标记大鼠股骨标本的观察.通过对硬组织切片中组织包埋、切片的方法、步骤及染色法,确定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需注意的问题,重点解决硬组织切片易于脱片的缺点.结果经改进后的硬组织切片技术能保持其原有组织结构,可进行HE、Masson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染色后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清晰,切片质量好.荧光显微镜观察骨组织结构完整.克服了普通硬组织切片技术容易发生脱片的缺点.结论改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适合骨组织工程研究.

  • 改良的Gomori特殊染色在口腔硬组织切片中的应用

    作者:程敏;王颖;李保泉;王渝;孙宏晨;李成库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及口腔医学实验研究都需要制作牙齿、颌骨、腭骨及其相连周围组织的病理切片,而口腔硬组织标本的染色直接影响观察效果.笔者将原来用于显示和区分心肌病变的改良Gomori特殊染色[1-3],稍加改进用于口腔硬组织病理切片的染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Osx基因活化材料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大鲁;黄国倩;李肇元

    目的:建立Beagle犬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构建含有质粒pcDNA3.1 flag-Osx的基因活化基质,并与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混合,观察Osx基因活化技术对种植体周围骨的形成和矿化的作用。方法:术前抽取Bea-gle犬骨髓,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扩增质粒pcDNA3.1 flag-Osx。雄性Beagle犬15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只,第1组为4周组,第2组为8周组,第3组为12周组。每只动物拔除左侧下颌第2、4前磨牙及右侧第2前磨牙,于拔牙创颊侧制备骨缺损,植入奥齿泰GSII种植体3枚,分别填入A组:倍骼生; B组:倍骼生+BMSCs+空载体pcDNA3.1flag; C组:倍骼生+BMSCs+pcDNA3.1flag-Osx。应用GBR技术,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分别于4、8、1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标本,应用影像学、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手段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硬组织观察: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 C组多, B组其次, A组少。2、 Micro-CT数据结果显示:第1组:除骨体积分数(BVF)外,其余指标B组与A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骨小梁间隙(Tb.Sp.)、骨小梁数目(Tb.N)、 BVF、骨小梁的体积(BV) C组与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指标C组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2组:除BVF外,其余指标B组与A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 Tb.Sp.、骨小梁厚度(Tb.Th)、 Tb.N.、 BV C组与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各指标C组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3组:各指标B组与A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BVF外其余指标C组与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指标C组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Osx质粒构成的基因活化材料,有明显的骨诱导作用,与不含Osx基质的对照组相比成骨速度更快,新生骨量更多,明显促进了骨组织再生。

  • 不同切片和染色技术在陶瓷支架体内植入中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黄鹏;夏天;高宇;吴东波;冯怀志;张德云;翁杰;张聪

    察手段.

  • 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的动物实验

    作者:姚东升;高黎;裴海娟;卢泰青;张彦喜

    目的: 研究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后牙周愈合及牙槽骨组织形态改变.方法: 选取12个月龄杂种犬6只,随机编号分为2组,对照组(2只鼠4颗牙): 将自体牙移植到固有牙槽窝.实验组(4只鼠4颗牙): 将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牙移植术后16周后,处死实验犬,切取移植牙及其周围约1 cm的骨块,显微CT检查、硬组织切片观察牙周愈合与周围牙槽骨改建情况,评价牙周膜愈合及牙槽骨的质和量.结果: 术后16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牙无异常松动,无脱落.显微CT显示: 实验组移植牙牙周膜间隙存在,牙根无吸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牙槽骨等数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形态学显示: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移植牙周膜再附着形成,其牙根尖与根周部分的新生骨量基本相同.结论: 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与移植到自体牙槽窝后愈合效果相似.

  • 热牙胶垂直加压与冷牙胶侧压法充填根管的致密度研究

    作者:李冬霞;李颖;王苏豫

    目的:评价System B &Obtura Ⅱ高温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和冷牙胶侧压充填根管的致密度。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完整单根管上、下颌前磨牙30个,随机分为两组(n=15),分别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及冷牙胶侧压法进行根管充填后,硬组织纵剖面切片,光镜观察根尖、根中、根上1/3处根管充填的致密度,计算牙胶充填面积百分比,评价两种根充方法的根充致密度。结果:根尖1/3根充面积(%)热垂压(95.6±1.7)显著高于冷侧压(84.4±2.5)(P<0.05);根中1/3根充面积冷侧压(93.6±3.1)显著高于热垂压(90.2±1.4)(P<0.05);根上1/3处根充面积冷侧压(97.4±3.4)与热垂压(98.3±2.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较冷牙胶侧压充填法可获得更好的根尖充填致密度。

  • 硬组织切片VG染色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静;贾帅军;吴拮;成西侠;吕荣

    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用体内植入物不断涌现,特别是在骨科领域,各种合金制备的钢板、螺钉、融合器甚至人工关节应用日益广泛.因而针对此类植入物与骨组织相容性的基础性研究也逐渐凸显,而材料组织切片技术在病理实验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形态学检验技术.Van Gieson(VG)染色具有染液渗透力强、组织颜色鲜亮、显示骨组织形态充分等优点,被认为是硬组织切片常用好的染色方法.染色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显微镜观察的美观度.本文针对染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染色结果非常满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