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人侧颅底区可视化研究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王平安;谭立文;谢永明;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侧颅底区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为该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数字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我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侧颅底区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 结果侧颅底区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能够清晰显示侧颅底各重要结构.本研究着重显示了侧颅底神经血管区、颞骨内结构、颈内动脉及其毗邻结构与侧颅底骨性组织的三维解剖关系.三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进行适时三维测量.结论我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重建侧颅底区可视化解剖模型,反映该区域重要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该结果可应用于侧颅底外科手术辅助教学以及手术入路的辅助设计等.

  • 64排MDCT诊断支气管先天畸形——支气管蹼1例

    作者:童三龙;邓宏亮;张凯

    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不良导致的疾病.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楚,可能与胚胎期咽气管沟发育障碍有关.狭窄程度较轻时常因无明确临床症状而不易发现,结合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气管支气管成像技术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两种方法 可以确定诊断.狭窄较轻时可不予治疗,狭窄较重时可行支气管镜扩张治疗及相关的手术治疗.

  • 第1骶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佳通道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俊逸;董乐乐;魏海涛

    目的 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和逆向工程软件个性化分析并确定第1骶椎椎弓根螺钉佳进钉通道,测量佳进钉通道的相关数据,为临床个性化精准置入第1骶椎椎弓根螺钉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随机选择的50例健康成人的腰骶部(含第1骶椎及两侧髂后上嵴)CT资料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分别利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第1骶椎及两侧髂骨的三维数字图像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将模型导入CATIA V5R20软件,确定并测量椎弓根螺钉横断面上佳进钉角度、大螺钉半径、理论大进钉深度、佳进钉点距上终板水平切面及正中矢状面的距离,按照所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机虚拟置钉,并将所得数据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既可以实现第1骶椎椎弓根螺钉佳进钉通道的个性化术前设计,为临床个性化精准置入第1骶椎椎弓根螺钉提供数据参考,又可以实现大样本量的解剖学研究.(2)个体间存在个体差异,应重视个性化治疗.(3)男性与女性第1骶椎椎弓根螺钉在横断面上佳进钉角度以及佳进钉点位置上存在差异,女性较男性佳进钉点位置靠外,横断面上佳进钉角度更大,置钉时要区别对待.结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可以实现第1骶椎椎弓根螺钉佳进钉通道的个性化术前设计,为临床个性化置入第1骶椎椎弓根螺钉提供数据参考.

  • 肾实质占位性病变在螺旋CT三维肾盂造影(CTU)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籍光彦

    螺旋CT肾盂造影(CTU)是快速容积扫描,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和计算机三维重建相结合的产物,利用造影剂排泄至上尿路时螺旋CT扫描,经工作站处理重建出三维图像,可显示肾盂与尿路情况,笔者利用螺旋CT增强后行三维肾盂造影,对其肾实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评价如下

  • 国人数字化下颌骨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作者:谷方;王钰;李宁毅

    目的 建立国人下颌骨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 应用山东男性数字化可视人数据集,在微机上对下颌骨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 重建出下颌骨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方向上真实的再现了下颌骨、下颌牙的解剖形态,并准确地显示下颌管的位置.结论 本研究实现了对国人下颌骨结构的可视化,为下颌骨的医学美容手术,影像诊断,下颌牙齿种植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也可用于医学美学美容教学和进一步的科研平台.

  •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作者: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目的:建立中国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 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微机上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女性盆腔内包括骨盆、骶椎椎间盘、主要血管(髂内动、静脉,髂外动、静脉)、输尿管、膀胱、尿道、卵巢、子宫、阴道、结直肠、股骨共12个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上述结构可单独显示,也可整体显示,图像还能转动任意角度进行观测,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可视化,为妇科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术提供了参考,也可用于解剖教学和进一步的科研平台.

  • 女性盆底可视化研究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王平安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女性盆底部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盆底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在P4微机上实现女性盆底部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在SGI工作站上重建了女性盆底部三维数字模型,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部肌肉与骨性结构、膀胱、子宫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结论: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女性盆底三维交互可视化及数字模型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 网膜囊计算机图像的三维重建与显示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徐梁;吕伯实

    目的:为网膜囊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其立体形态及利于网膜囊的教学.材料和方法:用上腹部薄层断层标本,在PC机上用表面重建法完成网膜囊计算机图像的三维重建和显示.结果:网膜囊的前面观,右上方为网膜囊上隐窝,围绕肝尾状叶的前、后及左侧,绿色部分为网膜囊上隐窝的肝尾状叶面,红色部分为网膜囊上隐窝的小网膜面.左上方为网膜囊脾隐窝,下方大部为网膜囊下隐窝.结论:重建出的网膜囊计算机三维图像能直观地看到网膜囊各部的空间形态和相互间的关系,特别是肝尾状叶和网膜囊上隐窝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网膜囊的病变,更有利于网膜囊的教学.

  • 上纵隔可视化模型的制备

    作者:金联洲;张绍祥;谭立文;李恺;李七渝;张剑凯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上纵隔区域内主要结构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临床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数字人体研究所提供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上纵隔部位的连续图像,运用体数据绘制及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在计算机上对上纵隔内各个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上纵隔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其各个主要结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 各结构可单独显示和合成显示,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结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对于上纵隔内容的显示,能较好地提供完整而精确的解剖学断面数据,重建后的可视化模型能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

  • 下尿路三维模型在压力性尿失禁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杨晓云;周围;李怀芳;童晓文

    目的 建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者下尿路三维模型,探讨SUI的解剖学发病机制及手术机制.方法 对20例SUI患者重建下尿路三维模型,观察其形态并测量膀胱颈尿道后角、尿道倾斜度、尿道长度、耻骨联合下缘到尿道的水平距离和膀胱容量.结果 下尿路三维模型能够全面显示膀胱形态及尿道走向、下尿路与骨盆的解剖位置关系.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obturate, TVT-O)手术前后,膀胱颈尿道后角(poster urethrovesical angle, PU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68);尿道倾斜度、尿道长度、耻骨联合下缘到尿道的水平距离、膀胱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下尿路三维模型的建立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并分析SUI患者下尿路形态及解剖位置改变,有助于评价手术疗效、寻找手术失败原因.

  • 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留峥;王峻峰;徐雷升;俸家伟;王志萍;高学昌;龚国茶;于杰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78例肝肿瘤及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扫描数据导入Slicer三维软件,构建肝脏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明确肝内血管走行及解剖分型,肿瘤所处的肝叶与肝段,肿瘤的大小、数目,肿瘤与血管的三维空间比邻.计算全肝体积、肿瘤体积、拟切除标本体积、残肝体积、功能性肝体积、残肝体积比.术前判断切除的肝叶/肝段及切除的血管,根据残肝体积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准确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根据肿瘤实际侵犯情况,纠正影像学的偏差,再决定切除范围.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均完成三维可视化图像重建,均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前虚拟切除肝体积(1 020±264)mL,实际切除肝体积(1 125±267)mL,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手术时间(210±54)min,术中出血量(671±231)mL,术后住院时间(18.5±3.2)d,术后并发症率15.4%,围手术期死亡1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按照术前模拟方案完成手术69例(88.5%),9例因肿瘤侵犯血管或实际残肝体积与手术规划方案有偏差更改切除范围.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精确判断肿瘤侵犯血管、胆管情况,确定安全的肝切除量和范围,优化手术方案,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疗效.

  • 丘脑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俞学斌;沈宏;金国良

    目的探讨应用高分辨率的MRI对丘脑进行薄层断层扫描以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靶点定位的价值和临床应用意义;并获得丘脑的MRI质心坐标值和空间立体形态.方法对21例健康人的头颅进行高分辨率的MRI薄层断层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传至计算机工作站,然后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计算出丘脑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质心坐标值等三维数据,并绘出丘脑的立体形态.同时用手工计算出丘脑的质心坐标.将计算机质心计算与手工计算所获得数据进行对比,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丘脑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分别为:(29.68±0.52)mm、(14.21±0.21)mm、(18.93±0.29)mm;质心坐标值(X,Y,Z)为(10.29±0.83)mm、(-7.89±0.58)mm、(8.24±0.58)mm;丘脑是前上斜、外上翘、前内偏展态,呈卵圆形.计算机质心计算与手工计算数据之间有一定的差别.结论应用高分辨率的MRI薄层断层扫描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丘脑的质心定位准确.获得了丘脑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和形态数据库,建立了在计算机里可任意观察、切割、测量的计算机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外科导航手术和远程诊治及网上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数据保证.

  •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盆腔MR三维重建图像及临床意义

    作者:汤绍涛;董宁;毛永忠;王勇;刘定西;孔祥泉;王振平

    目的 建立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盆腔MR三维重建图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患儿28例,其中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 d1例,2~5个月12例,13岁1例.对照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2.9岁,为无直肠肛管疾患而因其他疾病需行盆腔或臀部MR扫描的患儿.应用Siemens 1.5T MR成像仪,对28例小儿盆腔行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_1WI和T_2 WI扫描,横断面和矢状面T_1WI加脂肪抑制序列.采用体绘制和3D-Docto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三维图像,判断直肠肓端、横纹肌复合体(SMC)位置及发育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28例小儿盆腔的MR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直肠盲端与SMC的关系、瘘管位置.根据三维重建图像上直肠盲端和SMC的关系,14例术前接受检查的ARM患儿中,5例直肠盲端位于SMC以上,诊断为高位闭锁,4例直肠盲端部分穿过SMC,诊断为中位闭锁,5例直肠肓端完全穿过SMC,诊断为低位闭锁,与X线或造影诊断相符,并经手术证实,诊断正确率为100%.每例ARM患儿SMC大小、分布不一致,即使在同一类型的患儿也不同,高位畸形明显.对照组患儿,SMC边缘整齐,厚度均匀,起于耻骨后面,分两束向后行经直肠两侧并在其后方交汇,形成漏斗样结构,直肠位于中央.结论 盆腔MR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楚地显示骨盆解剖结构的关系,为ARM诊断和手术提供直观形态学依据,为虚拟手术奠定基础.

  • 基于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的股动脉插管个性化设计

    作者:安高;洪丽;彭田红;杨琼

    目的 探讨基于CT增强扫描数据重建股动脉插管区血管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采用1例股动脉插管失败病例,经CT增强连续扫描,获得数据集,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0.01软件,运用阈值选取技术、手动分割技术、三维动态区域增长技术、布尔运算技术对股动脉插管区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按照组织层次获得了股动脉插管区皮肤、血管、髋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该三维模型可以进行任意缩放旋转,可显示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可在三维空间进行距离、角度的测量,由此找到了股动脉插管导丝误入腹壁下动脉的原因.结论 提示在个人PC上用Mimics软件可以较为快捷地建立三维数字可视化模型,为临床介入治疗和影像诊断提供了形态学参考及个性化考量.

  • 中国数字人数据集三维重建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苏秀云;裴国献;李鉴轶;赵卫东;金丹

    目的:探索适合于中国数字人数据集特点的图像配准,彩色图像分割以及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首先基于中国数字人连续断层图像的4个定位杆坐标值,对断层图像进行射影变换,消除其射影失真.纠正失真后再将断层图像根据第一个定位杆的质心坐标值裁剪成大小一致的断层图像.其次使用photoshop中knockout滤镜,完成断层图像的分割.后使用mimics软件完成三维重建.结果:建立了中国数字人女1号髋部骨骼肌精确的三维模型.结论:髋部骨骼肌模型的三维交互可视化可以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同时为数字人三维可视化提供了一种精确快速的方法.

  • 枕下海绵窦MRI与薄层断面及三维重建对照研究

    作者:陈现红;张伟国;张绍祥;赵涛;刘正津;陈金华;谭立文;杜兴伟

    目的:研究枕下海绵窦MRI、断面解剖及三维图像,为临床开展颅颈交界区手术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MRI及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对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进行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在SGI工作站上对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枕下海绵窦在MRI和标本薄层断面中具有良好对应关系,二者各组数据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提供三维立体视觉,显示复杂的空间结构.结论:MRI及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而精确的断面数据,三维可视化图像可较好显示枕下海绵窦正常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 源于病理切片影像的上颌中切牙三维重建初探

    作者:陈造;王书芹;禤瑞霞;黄华祐

    目的探讨利用现有的三维软件和医院病理室的条件,进行牙齿数字化三维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部分冠折的成人恒上中切牙1枚,记录外形、长度后脱钙、脱水,专用包埋盒包埋,病理切片机以每层4 μm从尖到冠逐层片切,每切5层(20 μm),拍摄1张横切面数码照片,共摄照片525张.将图像通过ADOBE PHOTOSHOP 7.0转换成矢量文件,在3DSMAX6界面,在标志点的指导下将每一张矢量文件按顺序重新组合,转变为nurbs闭合曲线后,用u-loft方法形成牙齿立体解剖图象.结果利用病理切片加3D软件的方法,能三维重建该牙齿牙本质部分的外形.结论现代数码软件能方便地支持牙齿重建,但普通病理方法不能保持牙齿外形的完整性.

  • 豚鼠颞骨三维重建的冰冻连续切片技术

    作者:黄玮;董明敏;刘宏建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豚鼠颞骨冰冻连续切片技术.将颞骨标本用甲酸脱钙,在标本两侧放置定位线,然后将定位线与标本一起用明胶包埋.此技术具有切片薄、制片周期短、定位准确等优点,所得图像既具备切片的细节性,又能反映颞骨的空间特性,对颞骨解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多项技术对Kager's脂肪垫的研究

    作者:王小平;齐伟力;孔抗美;王新家;陈育春

    目的:探讨Kager's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方法:通过尸体(3具)大体解剖和正常志愿者(2人)小腿下1/3以下薄层螺旋CT图像的连续追踪观察,运用3D-DOCTOR软件,在计算机上分割重建并立体显示Kager's脂肪垫和其相关毗邻解剖结构;B超动态观察Kager's脂肪垫、跟腱囊和跟腱在踝关节运动中的关系.结果:Kager's脂肪垫具有明确的解剖界限.成功重建并立体显示小腿皮肤与深筋膜、胫腓骨下段以及全部足骨、Kager's脂肪垫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B超动态观察了Kager's脂肪垫、跟腱囊与跟腱在踝关节运动中的相互关系.结论:证明了Kager's筋膜室的存在,并阐述了Kager's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牙体三维重建的研究

    作者:陈文霞;傅翔

    目的:使用硬组织切片机和常用的三维成像软件对磨牙根部牙体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一种观察牙体内部形态结构的实验室研究方法.方法:选择成人下颌第一恒磨牙1颗,运用硬组织切片机将样本从根尖至根分叉进行连续切片,通过体视显微镜放大每个牙根横切面,数码相机摄片,所得照片经过3dsmax软件重建.结果:本实验共获取牙根横截面数码照片45张,通过3dsmax软件重建得出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牙体形态和结构的三维图像,其中远中有1根管,近中根管有2个根管,近中舌侧根尖部可见有1侧支根管.结论:使用硬组织切片机和三维软件3dsmax可建立较为精确的牙体内外部结构形态的三维图像.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