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钛合金微弧氧化载抗菌肽涂层的动物体内骨结合行为

    作者:吴倩;李德超;张慧明;刘苗;王卓琳;李慕勤

    目的 研究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加载抗菌肽涂层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以微弧氧化(MAO)种植体为A组,微弧氧化-硅烷种植体为B组,微弧氧化-硅烷-抗菌肽Pac525种植体为C组,植入兔下颌骨内2周、4周、8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扭力实验,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等方法检测种植体与骨界面结合情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扭力实验显示C组优于B组和A组,B组优于A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及元素分析显示8周形成的宽大的骨融合带明显优于2周、4周的窄融合带,而4周骨融合带中活跃的元素分布明显优于2周.结论 经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钛种植体通过硅烷偶联方式加载0.75 mg/ml的抗菌肽Pac525涂层可以促进骨的结合,达到增强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效果.

  • 基于等离子体氧化的亲水性纯钛种植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肖月;陈学林;蔺增;刘苗;庞俊德

    目的 研究等离子体氧化与碱液中存储联合作用对种植体的影响.方法 将在碱液(NaOH)中存储的经等离子体氧化的喷砂酸蚀纯钛种植体(组-1)和经喷砂酸蚀的纯钛种植体(组-2)分别植入兔子下颌骨,在2 w和4 w进行扭出测试,制做硬组织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之后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及测量骨结合率.结果 各周组-1的扭出力值均大于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周组-1骨生长情况均好于组-2.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各周组-1新骨生成均较组-2多,各周组-1的骨结合率分别大于组-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等离子体氧化与碱液中存储联合作用会促进种植体与骨的整合.

  • 荧光标记法对“脑回形”微弧氧化表面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评价

    作者:周宏志;刘琳;陈小冬;曲晓复;齐民;马国武;施斌

    目的:本文将通过双荧光标记法在兔股骨髁部植入具有“脑回形”(cortex-like)形貌的微弧氧化二氧化钛(TiO2)膜层的种植体,来评价的骨-种植体结合的能力.方法:实验组MAO(cortex-like)为“脑回形”形貌种植体,对照组SLA为具有同等规格的SLA形貌的种植体,共计36颗,通过扫描电镜(SEM)等对材料表面进行表征,随机植入18只新西兰雄性兔的股骨髁部,分别于4w和8w处死取样,处死前第13、14d颈部皮下注射茜素红,处死前第3、4d颈部皮下注射钙黄绿素,通过茜素红-钙黄绿素双色标记示踪检测其矿化速率MAR(mineralization apposition rate).结果:类“脑回形”形貌氧化层由微米级沟槽和纳米级孔洞组成,属超亲水性种植体.4w时间段,实验组MAO组矿化速率MAR(mineralization apposition rate)高于SL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w,MAO与SLA组的MAR值相应的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回形”(cortex-like)形貌的二氧化钛、具有双微层结构膜层,形成与SLA一致的骨结合效果,能早期促进种植体的骨结合,是一种良好的种植体改性方法.

  • 腭部种植体的安置方法

    作者:Tosun Tosun;Ahmet Keles;Nejat Erverdi;金鹏越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正确把握上腭种植体的植入方位,确立一种容易的方法和规程.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包括了8名男性和15名女性患者,全部因为正畸的需要而于上腭植入了4.5mm×8.0mm阶梯状的螺纹钛种植体.首先准备好附带金属钻套筒的外科模板.根据转移到石膏模型靠近腭中缝旁正中截面上的上颌骨的X线描记,决定金属钻头套筒的角度.采用非侵袭性技术(不需要切开、翻瓣、缝合)直接穿粘膜植入种植体,可以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并便利操作.靠近腭中缝旁正中区域是一个适宜的种植体植入位置,可以避开腭中缝处的结缔组织.结果经过3个月的愈合期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骨整合,并且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种植体的丧失.结论作为支抗,腭部种植体在支抗的维持和间隙的拓展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应用三维空间外科模板可以减少种植体的植入位置的误差,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大程度上减少对组织的创伤,同时加强了骨整合.

  • 紫外线照射提高钛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关云;王恒;滕伟

    钛表面生物活性差、缺乏骨诱导作用,如何提高钛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的结合强度、缩短愈合时间及实现种植早期负荷成为研究重点.研究证实,钛经紫外线( ultraviolet,UV)照射后,表面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较高的生物活性,这可能与钛表面二氧化钛( TiO2)光催化反应(photocatalysis)密切相关[1-5].

  • 骨代谢药物对钛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

    作者:张绍清;贺慧霞

    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具体分为促进骨骼合成代谢和抑制骨骼分解代谢两大类.促进骨骼合成代谢药物包括:甲状旁腺激素、前列腺素EP4受体抑制剂、维生素D、DKK-1和抗骨硬化蛋白抗体等,抑制骨骼分解代谢类药物包括:降钙素、双磷酸盐类药物、RANK/RANKL/OPG系统药物、以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抑制剂等.辛伐他汀和雷尼酸锶被认为既能够促进骨的合成代谢,又能够抑制骨的分解代谢.骨代谢药物大部分用来治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和加速种植体骨整合都是为了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本文就骨代谢药物对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做一综述.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口腔种植术后早期γ射线照射对钛种植体骨融合的影响

    作者:孙波;吕焱

    目前,国外开展了放疗对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但是,有关口腔种植术后放疗对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笔者旨在阐明口腔种植术后早期60Coγ射线照射对钛种植体骨融合的影响.

  • 放疗对钛种植体骨整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晓华;刘宏

    随着口腔种植体植入放疗颌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开展,人们愈来愈重视放射对口腔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研究。尽管放疗后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力下降,但是面对放疗区种植治疗的并发症增高的危险和良好修复功能的矛盾,还是有理由支持在放射区内利用种植体修复颌骨缺损,放疗已经不是骨内种植体的禁忌症。我们利用动物模型设计不同种植时机,不同放疗种植时间间隔,并加入一些辅助措施,研究各种因素对放疗区内进行种植修复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 不同洁治器械对钛种植体基台表面的影响

    作者:李晓军;沙月琴;于春泾;齐宝玲;曹采方

    目的探讨不同洁治器械在种植体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扫描电镜和干涉显微镜观察比较了使用碳纤维、塑料或不锈钢洁治器处理后钛种植体基台表面的变化.结果不锈钢洁治器在基台表面形成明显的划痕,而碳纤维和塑料洁治器则对基台表面无明显影响; 金属器械处理后的基台表面粗糙度明显大于非金属器械处理面及未处理的对照区(P< 0.01),而碳纤维和塑料洁治器处理面的粗糙度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结论碳纤维洁治器头可能是种植体较理想的洁治工具.

  • 羟基磷灰石重建牙槽嵴后前牙种植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建明

    作者自1995年对前牙牙槽嵴萎缩患者,通过种植前羟基磷灰石重建牙槽嵴后再种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选用四川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生产的颗粒型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HA)及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HACI)。一般齿槽外科器械,法国进口种植机及配套钻具。2.病例选择:46例63颗前牙,其中男26例,女20例;上前牙44颗,下前牙19颗。所有病例均常规取模,测量牙合龈、近远中及颊舌向距离,常规摄牙片,并在模型上试排牙,了解要取得前牙理想修复效果牙槽嵴应具备的条件。63颗前牙均有中度萎缩,参照CaWood[1]分类为Ⅳ和Ⅴ型,其中Ⅳ型31颗,Ⅴ型32颗。

  • 不同方法制备钛种植体对成骨细胞黏附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崔晓明;陈良建;郑遥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钛种植体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喷砂和新的粉末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两种方法制备多孔钛种植体.将种植体分为Sm组(光滑组)、Sa组(喷砂组)、M1组(MIM法制备孔隙度为40%)、M2组(MIM法制备孔隙度为60%)4组.将4组种植体与人成骨肉瘤成骨细胞MG63联合培养,从黏附率和黏附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联合培养4 d及8 d后,Sa、M1、M2组黏附率均高于S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与M1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M2组与Sa、M1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培养8 d后,M2组MG63黏附形态优于其他组,能够伸展完全,伪足较多,附着牢固.结论 高孔隙度的MIM方法制备的多孔钛种植体在成骨细胞的黏附率、黏附形态及生长方向各方面均优于喷砂,从而为研究新的多孔钛种植体制备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具有微弧氧化-硅烷-褪黑素复合膜层钛合金种植体的体内骨结合

    作者:李德超;刘惠萍;李慕勤;刘苗

    背景:钛合金种植体与骨界面结合的强度不理想,延长了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愈合时间.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钛合金口腔种植体的早期愈合能力,对钛合金种植体进行表面改性,观察其骨结合能力.方法:分别制备具有微弧氧化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设为A组)、微弧氧化-硅烷复合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设为B组)与微弧氧化-硅烷-褪黑素复合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设为C组).将3种种植体分别置入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中,置入后2,4,6周,采用锥形束CT、荧光显微镜、扭力实验检测种植体-骨界面早期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检查结果:置入后6周,A组种植体与下颌骨结合不紧密;C组种植体与下颌骨结合紧密,骨结合好;B组骨结合情况介于两者之间;②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3组种植体置入4周的荧光强,6周时稍有减弱,C组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强度高于A、B组;③扭力实验结果:随着置入时间的延长,3组种植体骨结合力逐渐增强,C组不同时间点的骨结合力高于A、B组(P<0.05);④结果表明:具有微弧氧化-硅烷-褪黑素复合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具有较高的骨结合能力活性,可促进早期成骨.

  • 纯钛表面微米坑复合纳米管形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马燕;张华;商建平;姜琦

    背景:近年来对钛种植体材料表面微米纳米的仿生设计成为了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纯钛试件表面微米坑复合纳米管形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酸蚀阳极氧化方法,在纯钛表面构建微米坑复合纳米管形貌,作为实验组,以抛光处理的光滑钛试样为对照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试样表面形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两组钛试样表面,常规培养7 d内,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成骨诱导培养3,7,14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诱导培养7,14,21 d,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标志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试样表面无微米及纳米级结构,实验组试样表面可见为凹凸不平的微米坑形貌与均匀分布的纳米管阵列;②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两组试样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实验组培养3, 5,7 d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③实验组成骨诱导培养7,14 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 < 0.05);④实验组成骨诱导培养7,14,21 d的骨桥蛋白、骨特异性转录因子、骨钙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⑤结果表明,钛表面微米坑复合纳米管形貌有利于骨髓间充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

  • 脂多糖诱导钛种植体周围骨髓间质细胞炎症中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作者:夏冬景;裴浩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证实,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多种生物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近年来发现其在机体发生的炎症过程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然而在口腔内牙种植体周围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是否发挥着作用以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经过脂多糖诱导纯钛材料周围生长的骨髓间质细胞发生的炎症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首先将骨髓间质细胞接种于钛细胞培养爬片上,模拟口内种植体周围环境,实验分4组:对照组为不加任何刺激的骨髓间质细胞;脂多糖组利用脂多糖诱导骨髓间质细胞发生炎症;非特异性siRNA+脂多糖组利用脂多糖刺激转染过非特异性小干扰RNA的骨髓间质细胞;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siRNA+脂多糖组利用脂多糖刺激转染过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靶向小干扰RNA的骨髓间质细胞。
      结果与结论:实验通过流式细胞筛选技术,筛选出细胞表面蛋白CD29、CD90阳性率大于95%,而且CD45表达低于5%的骨髓间质细胞作为实验对象。CCK8实验结果提示,脂多糖与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靶向小干扰RNA对骨髓间质细胞的增殖活性几乎无影响,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可明显刺激骨髓间质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为对照组的15-20倍(P <0.0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siRNA+脂多糖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低于脂多糖组(P <0.01)。结果证实,脂多糖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骨髓间质细胞的炎症反应,而且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靶向小干扰RNA沉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 钛种植体表面处理后的超微结构观察和周围骨密度的定量研究

    作者:刘彦平;戎力;孟祥才;李宝泉

    本文运用机械抛光、喷砂和电解浸蚀表面处理技术,获得不同表面结构的钛种植体,Digora牙科数字扫描仪对种植体一骨界面的不同骨区的骨密度值测量,将测得的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电解浸蚀处理技术制备的微孔表面并有一定厚度氧化层和钛种植体周围具有较高的骨密度值.

  • 钛种植体与单纯珊瑚及复合BMP珊瑚代用品结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晋龙;何黎升;刘宝林;马秦

    目的研究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表面贴附移植后与同期植入的钛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情况.方法将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置于去皮质的犬髂骨表面,同时植入钛种植体,用种植体固定人工骨,不同时间取材,观察种植体与人工骨的骨结合情况.结果种植体与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均可以形成骨结合.单纯珊瑚12周时,种植体与珊瑚之间形成结构不规则的骨界面;同时,材料有大量的吸收.珊瑚复合BMP时新骨明显增多,形成粗的骨小梁,骨髓腔变小,6周时与种植体之间已经形成基本完善的骨界面;且材料总体吸收量较少.结论天然珊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钛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BMP、珊瑚复合材料植入可以加快成骨,延缓吸收.此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种植外科.

  • 显微CT与硬组织切片技术在评价牙种植体骨结合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赖春花;周磊;徐淑兰;郭泽鸿;岳新新

    目的:探讨佳反映牙种植体表面骨结合情况的检测方法。方法:4只beagle犬下颌骨延期植入40枚种植体,在2周和4周时取样进行显微CT检测和硬组织切片制作,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和特点。结果:显微CT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优势,可以宏观地观察到种植体周围骨质情况,但是由于金属伪影的存在,它对种植体-骨界面成骨现象显示不够清晰。硬组织切片是一种单层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较复杂,但其对种植体-骨界面的细微情况显示较清晰。结论:显微CT更适用于对种植体周围总体成骨的评估,而种植体表面成骨的细微变化宜采用硬组织切片。

  • 钛种植体载银抗菌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及结构特征

    作者:朱梓园;张富强;郑学斌

    目的:探讨真空等离子喷涂法制备钛种植体载银抗菌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方法,并对其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晶相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真空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基材表面制备含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抗菌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按抗菌剂重量百分比将样本分为A组(0%)、B组(2%)、C组(5%)和D组(10%).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涂层的形貌,用电子探针分析其表面化学成分,并以X射线衍射仪测定各组涂层的晶相组成.结果:4组涂层材料镜下表面形貌相似,均为球状颗粒中夹杂"饼状"结构及气孔;A、B、C组晶相主要呈现羟基磷灰石主要成分Ca10(0H)2(P04)6的特征峰,且随抗菌剂含量上升,峰值降低.D组除主要呈现Ca10(0H)2(P04)6的特征峰外,还出现CaZr(P04)2、Na6CaP2O9等新相.电子探针检测法在A、B组涂层中未检测到Ag,C组和D组中测得Ag含量相似.结论:利用真空等离子喷涂技术,可制备含抗菌成分Ag的钛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抗菌剂添加比例为5%较为适宜.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