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钛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细菌黏附的影响

    作者:韩艾芳;黄宝鑫;邓动梅;李晓岚;李志鹏;张汉卿;陈卓凡

    目的:研究钛种植体的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变形链球菌及血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用光电3-D表面测量系统测定两种纯钛片机械切割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将钛片与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共同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4h,1d和5d.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法及结晶紫染色法,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种细菌在两种粗糙度钛片上的黏附量.结果:机械切割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钛片的表面粗糙度Ra值分别为1.25 μm和4.25 μm.CFU计数显示,在不同的培养时间点,两组钛片上的变形链球菌及血链球菌活菌黏附数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显示,在不同的培养时间点,大颗粒喷砂酸蚀组钛片上血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均多于机械切割组钛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培养早期(4h),大颗粒喷砂酸蚀组钛片上变形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大于机械切割组钛片;但在培养后期(1 d,5 d)两组钛片上变形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片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活菌黏附数量无影响,但粗糙表面上黏附的细菌及基质总量大于中度粗糙表面.对于变形链球菌而言,粗糙度对细菌及基质黏附总量的影响随着生物膜的成熟而消失.

  • 钛种植体表面新型抗菌涂层预防种植术后早期感染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任慧芳;高勃;程义成;赵雯;穆亚星;吴江

    目的:通过在犬下颌骨内植入种植体,观察新型抗菌涂层预防种植术后早期感染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岁龄牙周健康的雄性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三前磨牙,并在近远中根拔牙窝内预备种植窝行即刻种植术.随机选取2只植入载有新型抗菌涂层的种植体作为实验组,另外2只植入仅微弧氧化处理的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并用丝线在所有种植体的颈部结扎,术后给予高糖软食,诱导种植体周围发生早期感染.结扎2个月后对种植体周进行临床指标检查和X线摄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结果:2个月后,实验组种植体周的临床检查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线检查可见:实验组种植体周围尢明显的牙槽骨吸收和透射影像,对照组种植体周围可见明显的骨吸收和裂隙状透射影像.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结合较好,未见明显间隙,而对照组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结论:在钛种植体表面构建的新型抗菌涂层具有显著的预防种植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

  • 活性维生素D3改善骨质疏松状态下钛种植体的稳定性

    作者:刘霏霏;李会;李运峰;姜楠;胡静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3(VitD3)对骨质疏松症大鼠体内钛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只雌性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术后12周于大鼠胫骨干骺端植入纯钛种植体,左右各1枚;术后所有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术后第1天起,实验组大鼠按0.1μg/kg/d喂食VitD3,对照组给予赋形剂.8周后处死动物,收集含有钛钉的胫骨,分别行Micro-CT、组织学及生物力学分析.结果:Micro-CT、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结合率(%OI)、相对骨面积(BA)、骨与种植体的接触率(BIC)、大推出力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VitD3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体内种植体的早期稳定性.

  • 非血管化髂骨和下颌骨与钛种植体结合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晋龙;何黎升;刘宝林;马秦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髂骨和下颌骨与钛种植体结合的组织学特点.方法: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6组.切取15 mm×5 mm的下颌骨骨质,将骨块移植于对侧下颌骨人工骨缺损区,然后切取同样大小的髂骨骨块,移植于下颌骨骨缺损区,同时植入2枚钛种植体,用种植体固定骨块.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组织学观察.结果: 髂骨移植后早期以溶解坏死为主,6周时开始重建,种植体为混合界面;12周时改建基本完成,种植体形成骨结合.而下颌骨移植后早期移植骨吸收不明显,只是哈佛氏管扩大,与种植体界面间未见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骨内出现新生骨,骨吸收停止,种植体为混合界面,界面有不成熟的新生骨沉积,新骨与原骨结合不紧.18周,种植体形成骨结合.24周,移植的髂骨和下颌骨与骨床均融为一体,下颌骨与髂骨相比整体致密.结论:髂骨与下颌骨移植后的修复过程及它们与钛种植体的骨结合过程不同,但均能形成骨性结合.下颌骨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时间比髂骨长.

  • 不同抗菌涂层对种植体周围炎骨吸收影响的动物研究

    作者:王晓婧;乔梦婷

    目的 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评估钛种植体表面不同的抗菌涂层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方法 30枚纯钛棒随机分为3组并进行相应处理:银电沉积处理(Ti-Ag),硅烷化处理(Ti-Si),未进行处理(Ti).将30颗种植体随机植入5只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区(每只6颗种植体),并进行种植体颈部结扎并引入牙周致病菌,诱导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炎诱导2个月后,对比格犬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包括临床指标检测(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种植体松动度)、X射线检查、组织学分析,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种植体周围炎诱导2个月后,Ti-Ag和Ti-Si组种植体周围黏膜有轻到中度水肿,叩诊声音清脆,无松动;Ti组种植体周围黏膜明显水肿,甚至出现破溃、脓液溢出,叩诊声音浑浊,个别种植体临床可见松动.Ti-Ag和Ti-Si组各临床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i-Ag和Ti-Si组各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X射线结果显示,Ti-Ag和Ti-Si组种植体周围骨无吸收,骨密度均匀致密;对照组周围牙槽骨呈垂直吸收,种植体与骨组织间可见透射状影像,其骨吸收量小于Ti-Ag和Ti-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学染色见Ti-Ag和Ti-Si组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骨结合,骨-种植体接触率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 Ti-Ag和Ti-Si抗菌涂层表面处理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炎引起的骨吸收.

  • 负载牙周祖细胞的钛种植体治疗单根牙缺失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艳玲;牟雁东

    目的 探讨自体牙祖细胞在钛种植体表面形成生物工程牙周组织的能力.方法 拔除Lewis大鼠下颌第一磨牙(M1)和第二磨牙(M2),收获和培养牙周祖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牙周祖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克隆形成能力及分化能力.制作含牙周祖细胞的钛种植体,并植入宿主大鼠M1磨牙拔除处.评价生物工程牙周组织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结果 源自牙髓细胞(DPCs)的软牙周膜(PDL)表现出高增殖率、克隆形成力、脂肪,骨及神经元细胞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生物工程牙周组织在钛种植体表面形成骨质样组织,伴有贯穿纤维的PDL组织纵向插入种植体.结论 源自DPCs的PDL能够用于下颌钛种植体上自体PDL组织再生.

  • 人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固定于钛种植体表面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虹宇

    目的:探讨将人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固定于钛种植体表面对成骨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先选择合适的特异性识别多肽进行合成和修饰,接着对钛片进行氨基化,然后固定生物素、亲和素和特异性多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固定效果.将人成骨细胞接种于经多肽修饰的钛片上,采用甲基噻唑基四盐(MTT)法和碱性磷酸酶(ALP)法检测分别比较光滑钛片组和多肽修饰钛片组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能力.结果:采用本方法可将生物素化多肽均匀地固定在钛片上;接种成骨细胞后的第1天,两组钛片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4天和第7天多肽修饰钛片组的MTT值均大于光滑钛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成骨细胞后第4天,两组钛片ALP活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7天多肽修饰钛片组ALP活性值要明显大于光滑钛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成骨细胞固定于经多肽修饰的钛片上,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提高其成骨能力,对于提高种植体愈合质量和缩短愈合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 钛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容明灯;周磊

    钛种植体的表面处理对提高种植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点,但共同的特点是形成粗糙表面,使其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骨结合能力.寻找一种能兼具各方优点,更好地促进骨结合的表面处理方法,已成为近年来种植学研究的热点.

  • 微弧氧化处理纯钛种植体表面在模拟体液中可诱导磷灰石沉积

    作者:田智慧;张宇;王立超;南开辉

    目的检测微弧氧化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表面体外矿化能力并且获得具有磷灰石涂层的种植体。方法将微弧氧化处理后获得的种植体浸泡在模拟生理溶液(SBF)液中,在不同时间点取出种植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其诱导磷灰石的能力和沉积物的形貌及组分。结果在SBF溶液中浸泡后,微弧氧化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表面有大量的钙磷盐沉积,微弧氧化样品在SBF中形成的矿化层以磷酸八钙(OCP)晶相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结论经微弧氧化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可以在SBF中很好的诱导钙磷盐的沉积能力,其表面的矿化层主要由类似自然骨组织的低结晶度的CHA结晶层组成。

  • 补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牙种植体结合骨板形成的影响

    作者:谢培豪;黄静文;黄文荣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补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牙种植体结合骨板形成的影响.方法 8月龄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和中药组.术后3个月确定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后,在大鼠胫骨近中干骺端植入纯钛螺纹柱状种植体,术后第1天开始给中药组大鼠用补骨胶囊冲剂灌胃,其它两组灌服生理盐水.术后1、2、3个月分批处死大鼠,取带种植体的胫骨行形态计量学、组织病理学和成骨蛋白(BMP-2)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中药组结合骨板连续性较好,骨小梁周围成骨细胞较多,术后1~2个月BMP-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 骨质疏松可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补骨胶囊可使骨质疏松大鼠的种植体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周围松质骨区骨量、成骨细胞、BMP-2表达显著增加.

  • 活性表面种植体在同一植入位点不同骨结构的早期骨结合差异

    作者:容明灯;张雪洋;李少冰;卢海滨;黄雁红;巫燕辉;金爱琼;周磊

    目的:探讨具有活性表面的种植体在同一植入部位不同骨组织结构的早期骨结合的差异及机制。方法选择4只 Beagle 犬双侧胫骨的上段离骨骺线下约7 mm 处为实验种植体的植入位点,植入喷砂加酸蚀处理的种植体共8枚,将位于皮质骨段的种植体螺纹定为 A 组,位于松质骨段的种植体螺纹定为 B 组。4周后取标本制作带种植体的骨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种植体-骨结合率(BIC%)。结果 A、B 两组均获得较好的骨结合效果,而 A 组的 BIC%高于 B 组(P <0.01)。结论同一植入位点时,皮质骨在种植体早期骨结合方面比松质骨具有更快的骨愈合能力,但松质骨可能为皮质骨的骨愈合补充了血液来源。

  • CBCT与MSCT测量种植体的精确性比较

    作者:龚明;陈静;谢桂芳;周海伦;李晓;唐礼

    目的:对比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与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测量颌骨中种植体的精确性.方法:在同一患者头颅骨上、下颌前磨牙区域分别种植4颗钛种植体:右上颌区垂直牙合平面种植圆柱状种植体(3.3 mm×10 mm)、左上颌区倾斜牙合平面种植圆柱状种植体(3.3 mm×10 mm)、右下颌区垂直牙合平面种植圆锥状种植体(3.5 mm×10 mm)、左下颌区倾斜牙合平面种植圆锥状种植体(3.5 mm×10 mm).头颅固定后用MSCT(Siemens 64 CT)和6台CBCT(卡瓦Cranex 3D、NEWTOM GiANO、Scanora 3D、Samsung RAYSCANα3D、美亚SS-X9010DPro-3DE、朗视HiRes3D)拍摄,由3位种植科医生采用设备自带软件对植入的种植体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结果:MSCT测量种植体宽度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20~0.50mm,CBCT测量种植体宽度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10~0.70 mm;MSCT测量种植体长度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20~1.00 mm,CBCT测量种植体长度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10~1.20 mm.MSCT与6台CBCT测量种植体的长、宽绝对误差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BCT与MSCT均能够为颌骨中种植体提供精确的测量值,但在关键解剖位置种植时需要预留部分测量误差的空间.

  • 钛人工牙根种植100颗近期效果分析

    作者:曾小凡

    钛人工牙根种植技术是将种植体植入到缺失牙区的牙槽骨内作为根基修复缺失牙使义齿获得固位以恢复发音和咀嚼功能的.在国内近几年才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的,此项新科技称为镶牙技术的一场革命,它代表着失牙修复的发展方向和希望.钛种植体对人体无毒、无刺激、生物相容性良好.种植义齿体积小、美观舒适,不影响发音,咀嚼效能等均似真牙.

  • 复合骨预制髂骨瓣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秦;毛天球;刘宝林;赵晋龙

    目的探讨将一定形状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胶原、珊瑚复合骨植入狗髂骨区,预制一定形状和结构的骨组织瓣的可行性.方法将复合骨植于狗髂骨区,同期植入钛种植体,3个月、4个半月取材.通过体视学、X线片及组织学等观测指标,分析应用rhBMP-2、胶原、珊瑚复合骨预制组织瓣的可行性.结果复合骨植于狗髂骨区,3个月时,复合骨已转变成骨组织,髂骨形状改变,并带有种植体,种植体与新骨间是骨界面;4个半月时新生骨改建为成熟骨.结论 rhBMP-2、胶原、珊瑚复合骨适用于体内预制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骨组织瓣.

  • 基于共价接枝的钛种植体载药抗菌涂层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育豪;袁泉;张士文

    口腔种植体相关感染已成为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开发具有抗菌性能的种植体表面涂层材料,尤其是载药涂层材料,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共价接枝是将抗菌药物通过共价键固定于种植体表面的新型载药方法.与其他载药方法相比,其具有优化药物释放模式、改变药物的抗菌机制、提高药物稳定性等优点.本文就共价接枝构建钛种植体载药抗菌涂层的构建方式、应用优劣势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钛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及其与机体免疫应答

    作者:樊牮;邹耿森;陈江

    采用纳米颗粒紧压法、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表面化学处理和阳极氧化法等辅助方式将种植体表面结构进行改性。种植体植入后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研究显示,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在机体天然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这些细胞针对种植体表面分别介导不同的免疫反应。一些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对于消除该区域的炎症,提高骨整合,促进伤口愈合提供帮助。本文就钛种植体表面的纳米改性方法、钛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与机体免疫应答之间的联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钛表面及其涂层纳米化对骨结合的影响和机制

    作者:庄秀妹;邓飞龙

    钛表面自身纳米化是指采用各种化学或物理方法增加钛表面的自由能,粗晶结构逐渐细化至纳米量级结构,基体与纳米结构层无明显的界面,材料外形尺寸基本保持不变。阳极氧化法和酸碱法为其常用技术。钛表面涂层或沉积纳米化是将制备好的纳米颗粒固结在钛表面,以形成一个与基体化学成分相同或不同的纳米结构表层,表层与基体之间存在界面且材料的外形尺寸有所增加。实现表层与基体之间以及表层纳米颗粒之间的牢固结合,是钛表面涂层或沉积纳米化的关键。钛表面自身纳米化以及表面涂层或沉积纳米化处理能明显增加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能力,促进骨整合,提高种植体成功率;而蛋白质吸附、细胞表面整联蛋白信号传递、单个细胞机械特性改变等,是钛表面纳米化处理影响骨结合的主要因素。随着生物材料学的不断发展,表面纳米化有望在促进种植体周围骨新生、增加初期稳定性和提高远期成功率等方面取得突破,更好地为口腔种植临床服务。

  • 钛种植体表面微结构对成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超;莫安春

    钛种植体表面形貌是钛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热点之一.种植体表面形貌主要有光滑、粗糙和多孔结构3类.种植体表面形貌对种植体一骨界面的成骨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种植体表面微结构对种植体-骨组织界面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研究和设计种植体表面微结构提供参考.

  • 碱热处理制备生物活性钛种植体

    作者:张悦;夏海斌

    钛或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临床上常被用作骨内种植体,为了使其更好地与骨组织结合,出现了多种钛表面活化处理的方法,碱热处理是近出现的一种钛表面活化处理方法.本文就碱热处理活化钛种植体的机制及活化后钛种植体的生物学表现进行综述.

  • 纳米钛膜种植体-骨界面的骨整合研究

    作者:刘媛媛;李果;任家银;赵书平;聂晶;王虎

    目的 研究纳米材料在种植体骨整合方面的作用.方法 以磁控溅射法在纯钛种植体表面制备纳米钛膜,观测其形貌,将其植入动物体内,研究其在动物体内的早期骨整合情况.结果 表面形貌分析显示,磁控溅射在片状种植体和柱状种植体上形成的纳米级颗粒尺度相近,片状种植体纳米颗粒分布更均匀.动物试验显示,纳米级颗粒钛膜可增加种植体在种植初期的骨整合、骨小梁数量和骨量.结论 在材料表面行纳米粒度钛膜改性,有助于提高材料与骨之间的生物活性.

86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