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钛表面载银HA-TCP溶胶凝胶涂层的制备及其抗茵性的研究

    作者:李箐;冯希平;廖运茂

    目的:用溶胶凝胶法在钛表面制备载银HA-TCP涂层,并观察其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将Ag+导入HA-TCP溶胶,并在钛表面涂层.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涂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用X射线能谱(EDS)分析涂层表面元素构成和分布,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表面形貌.观察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伴放线放线杆菌A.a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抗菌率.结果:载银HA-TCP溶胶在钛表面涂层均匀,由大量的亚微米及细微的介孔组成.XRD检测出HA、钛、锐钛矿和β-TCP的衍射峰;FTIR分析涂层含有OH-、PO43-及CO32-的特征吸收峰.EDS检测发现钙、磷、钛、碳、氧和银在涂层表面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载银HA-TCP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伴放线放线杆菌A.a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结论:本试验在钛表面涂覆载银HA-TCP溶胶,使钛植人体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及抗菌性的仿生涂层.

  • 纯钛表面GRGDSP多肽对骨结合能力的影响

    作者:邓云龙;李德超;李慕勤;焦玉凤;张慧明;张国梁;张洲铭

    目的:将钛合金种植体微弧氧化(MAO)后,以多巴胺(PDA)为偶联,加载GRGDSP 多肽,形成复合活性涂层,评价其骨结合能力.方法:选取18 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单侧下颌骨模型,并将A 组(Ti-MAO)、B 组(Ti-MAOPDA)、C 组(Ti-MAO-PDA-GRGDSP)分别植入到新西兰大白兔一侧下颌骨,选取2 周、4 周、8 周下颌骨植入样本,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对4 周样本以扫描电镜(SEM)观察界面形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样本成骨活跃程度,扭力实验观察骨结合力.采用SPSS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BCT 观察,C 组接触区骨结合情况好于B 组和A 组,且B 组优于A 组.扫描电镜观察, C 组在种植体与骨接触区聚集了更多新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交界处,C 组与B 组较A 组荧光强度明显,其中C 组为明显.扭力观察,8 周时B、 C 组扭力值为A 组的2 倍,C 组较B 组多8 N·cm;C 组、B 组与A 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MAO-PDA 与Ti-MAO-PDA-GRGDSP 涂层对骨结合均有促进作用, 其中Ti-MAO-PDA-GRGDSP 涂层对骨结合的作用明显.

  • 白藜芦醇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牙髓干细胞在钛种植体表面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作者:郭英;张静莹;曲哲;张乃馨;MAN Kenny;杨学斌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SV)对氧化应激状态人源牙髓干细胞(hDPSCs)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改性的钛片表面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hDPSCs,200μmol/L H2 O2作用24 h诱导hDPSCs产生氧化应激状态,10μmol/L RSV处理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 24 h;AlamerBlue法观察hDPSCs增殖活性的改变,扫描电镜观察hDPSCs在钛表面黏附及形态的改变,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hDPSCs在钛片表面成骨分化能力的改变.结果: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增殖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RSV能够显著提高氧化应激状态hDPSCs的增殖能力,并能促进其在钛片表面ALP的表达.结论:RSV能够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在钛片表面增殖及成骨分化.

  • 口腔钛种植体表面改性对材料免疫调控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洁;吴建楠;张文杰;蒋欣泉

    口腔钛种植体表面改性一直是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人员已探索了众多表面改性的方法和机理,同时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考虑到生物材料的免疫调控能力是决定种植体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各种表面改性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重点介绍钛种植体表面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表面涂层改性对材料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

  • 碱热处理联合紫外光照后钛体外活性的研究

    作者:韩石磊;赵颖;李大鹏;王羽泽;杜青;谢伟丽

    目的 研究碱热处理加紫外光照后钛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在模拟体液中诱导羟基磷灰石沉积的能力.方法 将纯钛分组处理:SLA组:喷砂酸蚀;AAH组:SLA组加碱热处理;UV组:AAH组加紫外线辐照处理.测试各组理化性质,对其进行模拟体液浸泡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沉积物.结果 碱热处理加紫外光照的钛具有多级孔洞的微观粗糙结构,同时引入钙、钠元素,并有佳的表面润湿性;模拟体液浸泡后,试样表面矿化物质量多,沉积速度快,X射线衍射仪分析沉积物为羟基磷灰石.结论 碱热处理加紫外光照后纯钛种植体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

  • 热处理提高钛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鑫;徐金标;魏军水

    目的 探讨热处理对提高钛金属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将钛金属在700℃下退火1小时,从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TiO2生物活性层,对照组钛金属未经任何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观察表面形貌及表面成分分析,并在钛金属种植体表面培养MG63成骨样细胞,观察热处理对钛金属植入体表面形貌、成分及MG63细胞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 经700℃退火处理后,钛金属种植体的表面形貌未改变;实验组表面形成的金红石晶相二氧化钛薄膜的厚度较对照组薄,种植体表面MG63成骨细胞的增殖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简单的热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钛种植体的生物活性,提高其与基体骨组织的整合效率.

  • 载银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静电自组装多层膜修饰钛表面 及其抗菌研究

    作者:马朝阳;方文良;肖群;李志安

    目的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构建聚L赖氨酸(PLL)-海藻酸钠(ALG)多层膜,并在膜层中导入纳米银颗粒,以评价其杀菌效果.方法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带正电荷的PLL与带负电荷的ALG在钛片上交替吸附沉积形成聚电解质多层膜,再用盐诱导相分离技术在多层膜中形成一定尺寸的微孔并在其中包裹纳米银粒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能谱分析(EDX)对表面进行表征.并与变形链球菌共培养,观察对细菌的粘附和杀灭的作用.结果 SEM、FTIR和EDX分析证实:多层膜成功沉积在钛片表面,并且纳米银粒子被包裹于其中.荧光显微镜显示纯钛表面有大量的活细菌,沉积聚电解质多层膜后细菌数量减少,导入纳米银离子之后附着于钛片上的细菌数量更少,并且随着膜层数的增多,银离子含量增加,抗菌效果也增强.SEM结果与荧光结果一致.结论 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在钛金属表面沉积载银PLL-ALG聚电解质多层膜,能抑制细菌的粘附.同时,随着膜层数的增加,银粒子含量增加,抗菌效果增强.

  • 钛种植体表面处理对骨整合的影响

    作者:朱青;焦婷

    钛种植体表面处理如机械及微机械加工,喷砂酸蚀,微弧氧化,表面纳米化和生物化学方法都会促进种植体的骨整合能力.本文就钛种植体的表面处理对骨整合的影响作一综述.

  • 钛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作者:李志安

    钛在生理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口腔种植的首选材料.理想的种植材料应能在植入后刺激新骨的形成并与骨形成骨性结合,纯钛表面呈生物惰性,不能诱导新骨的形成.因此,植入后如何增强成骨诱导性,加速与骨的骨性结合是钛种植体表面改性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临床研究表明种植体周围感染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赋予钛种植体表面持续的抗菌性是钛种植体改性的另一重要方向.

  • 浅谈钛种植体抗菌涂层

    作者:张玉梅

    钛及钛合金在骨科及口腔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口腔种植体相关感染仍就是一个严重威胁,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过程复杂化、种植体失败、去除种植体、病人的额外痛苦、经济负担甚至生命危险[1-7].由于钛种植体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应地感染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升高.为了避免这些感染,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提高这些材料的抗菌能力.因此,对钛种植材料表面抗菌涂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了解和客观分析,将有助于钛种植材料的研发.

  • 骨质疏松状态下钛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动态观察

    作者:刘娜;陈丽丽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骺端钛种植体周围的骨形成过程.方法 卵巢切除12周后,于大鼠股骨干骺端植入粗化处理的纯钛种植体.于6周和12周时取含钛种植体的股骨分别行组织学检测、扫描电镜分析和生物力学测试,并比较两个时间点内各项指标的差别.结果 荧光标记显示钛种植体周围骨形成始于其邻近区域,并向外围生长,同时向内生长.向外生长的速度(0.91μm/d)大于向内生长的速度(0.75μ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从6周到12周,骨-钛种植体接触率(BIC)增加,相对骨面积(BA)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40、2.79,P均<0.05).扫描电镜分析显示6周时钛种植体与周围骨在部分区域存在间隙,12周时这种间隙很少出现.生物力学测试发现12周时的推出力值明显大于6周时的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P<0.05).结论 骨质疏松状态下钛种植体周围骨形成始于其邻近区域,而非钛种植体表面,随后向外和向内两个方向生长,向外生长的速度大于向内生长的速度.

  • 钛种植体种植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姒密思

    牙体种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修复手段之一,其中材料的选择以及植人体表面的特性,包括它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形态学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植体种植的成功与否.

  • 钛种植体表面固定生物素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明亮;钱海燕;吴明月;李全利

    目的: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生物素共价键合在钛基材表面,为钛种植体表面接枝生物活性分子提供新的实验方法。方法使用3-氨丙基膦酸( APP)对钛基材表面进行酸蚀处理并使其获得游离氨基,由碳二亚胺( EDC )介导,通过与羧基反应形成酰胺键以实现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钛种植体表面的固定。结果通过环境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证实钛基材表面已成功接枝生物素。结论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可以在氨基化的钛基材表面成功接枝生物素,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修饰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 钛种植体表面阳极氧化及其生物学性能的研究

    作者:邓炜;吕武龙;高振;刘翔;张莹

    目的:在钛种植体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后,研究其表面微形貌及生物学性能.方法:通过阳极氧化在光滑纯钛表面形成TiO2纳米管,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仪对光滑纯钛及TiO2纳米管进行检测.在阳极氧化后的钛表面接种MC3T3-E1成骨细胞,观察其细胞的黏附与增殖情况并对其生物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①阳极氧化后TiO2纳米管试样表面形成了比较均匀、呈垂直状排列的管状结构,管径大致为70 nm,管壁厚度约为10 nm,管间隙约为10 nm;②TiO2纳米管组亲水性大于纯钛组.③TiO2组比Ti组具有更快的细胞增殖速度,培养到第2天时,TiO2试样表面的细胞数目明显多于纯Ti组(P<0.05).④TiO2组表面覆盖生长更多的成骨细胞、而且细胞表面积更大,扩展更充分.结论:通过阳极氧化处理方法可以在纯钛表面得到有序的纳米管状结构,而且该结构能使成骨细胞在早期就表现出更快的增殖速度请补充.

  •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钛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菁;吴高义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参数的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对3种不同的形貌钛片表面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械抛光、酸蚀喷砂、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光滑、微米、纳米3种纯钛表面结构,而后将其置于0.1 mT,0.5 mT,1 mT和5 mT的脉冲强度和1 Hz和15 Hz的脉冲功率通过不同组合,检测低强度脉冲电磁场作用下光滑、微米、纳米3种表面的成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机械抛光组形成了光滑表面、酸蚀喷砂组形成了微米表面和阳极氧化组形成了纳米表面.MTT法检测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能有效促进钛表面的成骨细胞的增殖,其中1 mT、15 Hz的组合对光滑、微米、纳米表面促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为显著.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能有效促进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活性.

  • “脑回形(cortex-like)”微弧氧化膜钛种植体成骨的Micro-CT分析

    作者:周宏志;李亚达;刘唤;刘琳;王伟强;马国武;齐民

    目的:利用Micro-CT评价“大脑皮质”(cortex-like)形貌的二氧化钛膜层在初始稳定性和继发稳定性阶段的骨一种植体结合的能力.方法:实验组MAO(cortex-like)为“大脑皮质”形貌种植体,对照组SLA为具有同等规格的SLA形貌的种植体,共计36颗,通过扫描电镜(SEM)等对材料表面进行表征,随机植入18只新西兰雄性兔的股骨髁部,分别于4周和8周处死取样,所得标本行Micro-CT扫描重建,分析MAO和SLA种植体表面的骨结合状况以及的骨小梁形态学参数.结果:类“大脑皮质”形貌氧化层由微米级沟槽和纳米级孔洞组成,沟槽相互交通,接触角(6.9±1.14)°,Micro-CT检测可见:随着骨结合时间的延长,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厚度(Tb.Th)、连接密度增加(Conn.Dn)均增加,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分离度(Tb.Sp)下降,第4周时,BV/TV,SMI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BV/TV、Tb.N、Tb.Sp、Conn.Dn值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AO高于SLA组.结论:“大脑皮质”(cortex-like)形貌的二氧化钛、具有双微层结构膜层,能促进种植体的骨结合的提升,是一种良好的种植体改性方法.

  • 细胞粘附性分子层对钛种植体表面的活性化修饰作用

    作者:赵佳明;马卫东

    目的:应用自组装分子膜技术对钛种植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进一步评价此新型种植体的生物活性.方法:钛金属种植体经双氧水及400℃热处理后,在钛表面获得一层晶态二氧化钛的锐钛矿结构,应用自组装分子膜技术,在锐钛矿基底层上形成由左旋半胱氨酸和Ⅰ型胶原蛋白构成的自组装分子膜.采用红外反射吸收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观察及鉴定种植体表面结构,通过体外模拟体液(SBF)浸泡实验,观察半胱氨酸、胶原蛋白自组装分子膜是否对锐钛矿基底层的羟基磷灰石形成能产生屏蔽作用,评价此新型钛种植体的生物活性.结果:钛种植体表面形成晶态二氧化钛基底层及胶原蛋白自组装分子膜,经SBF浸泡3d后,在经胶原蛋白修饰的二氧化钛的表面形成致密的羟基磷灰石层.结论:此新型表面改性钛种植体既具有黏附细胞、构建组织的表面胶原蛋白结构,又具有体内自发沉积羟基磷灰石的优良生物活性.

  • 钛种植体与口腔内非牙龈粘膜组织间的界面研究

    作者:孙小娟;林李嵩;陈乃俊

    目的:观察钛种植体与口腔内非牙龈黏膜软组织-牙槽黏膜形成的界面情况;方法:在狗的下颌磨牙区相应牙槽骨上以唇舌侧方向穿过牙槽黏膜植入一阶段式钛种植体7枚.分别观察1、2、4、6周后切取标本.用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不同时间软组织和种植体界面情况.结果:实验期间种植体均稳定.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4周和6周时,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软组织和种植体间有较紧密接触.电镜下也显示黏膜在种植体表面均有纤维结缔组织附着.结论:口腔环境下,牙槽黏膜有纤维结缔组织在种植体表面附着,缺乏"上皮袖口".

  • 氧化锆种植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宁

    牙种植修复是对传统口腔修复学内容与概念的更新.自从1969年Branemark首次将钛种植体成功植入颌骨内,金属材料钛一直作为口腔种植的主流材料.近年来,随着氧化锆(ZrO2)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内的广泛运用,将ZrO2作为种植体修复缺失牙的模式运应而生.锆"Zirconium"一词来源于波斯语中的"Zar"—"g(u)n",寓意金色,初由德国炼金士Martin Heinrish Klaproch于1789年在宝石热反应产物中发现,并由瑞典化学家Jons Jacob Berzelius于1824年提炼而来[1].ZrO2属于高分子的生物惰性陶瓷材料,1969年[2]首次运用于生物医学领域,而后自1990s开始作为骨内种植体运用于口腔修复领域.

  • 两种漱口水对钛种植体基台的影响

    作者:王卫东;李辉;熊昊;游杰;陈建华;李四群

    目的:观察含氟漱口水和洗必泰含漱剂对钛种植体基台的腐蚀性及其抑菌效果.方法:将钛种植体基台置于0.2%氟化钠漱口水及洗必泰含漱剂中,观察两种漱口水对钛种植体基台的腐蚀性.模拟口腔环境,观察洗必泰含漱剂对钛种植体基台的抑菌效果.结果:含氟漱口水对钛种植体基台具有腐蚀性,洗必泰含漱剂对钛种植体基台无腐蚀性且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结论:对种植牙病例,洗必泰含漱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含漱剂.

86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