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口腔生物医学》(季刊)创刊于2010年,是由南京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刊物。主要内容为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口腔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和经验,注重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突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适合各级口腔科医生及教学、科研人员参阅。
1个月内
1 基本要求 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资料可靠,数据准确。行文流畅、层次清晰,名词术语规范,标点符号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论文属各级基金项目,请在文稿署名下方注明,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343)”。基金项目须邮寄相关证明复印件。
2 文题 力求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一致,勿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代号、符号。
3 作者署名 多个作者之间以逗号相隔。另起一行,写作者单位,城市(邮编)。如作者分属多个单位,应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标号,按标号顺序依次写出,中间用分号隔开。通信作者的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请在文稿署名下方注明(详见本刊提供的论文模板)。
4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国名及邮编。综述须附2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
5 关键词 论著及综述须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2005年出版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上的主题词。每个英文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中文、英文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分隔。
6 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名称,尽量不使用商品名。必须使用商品名时,应先给出其通用名,再在括号内注出商品名。
7 图表 图(表)须分别附于文内,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格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标明单位,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遮盖其能被辨认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中如有数字、字母、箭头等标注符号,请在文章最后附未经处理加工的原图,以便后期编辑加工。
8 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
9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1/4个汉字。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表示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时,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时,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
10 统计学符号 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选择依据和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1 缩略语 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应于首次出现处先用其全称,然后括号内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2 参考文献 以引用近5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主(1/3以上),并为作者亲自阅读的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避免引用文摘、转载、内部资料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在右上角。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 “,等”或 “, et al”或与其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见本刊提供的论文模板。
13 经审稿后拟刊用的稿件请作者按退修时提出的退修意见逐一修改、复核。修改稿件时请最好将修改处用红色做标记,以便编辑部清楚知道您的稿件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修改稿通过投稿系统的收/投修改稿上传回编辑部,必要时在意见答复栏填写答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的意见。修改稿如超过2个月不能修回,应通知编辑部,否则视为自动撤稿处理。同时务必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及电子邮件地址备用。修改稿在规定时间的2个月不返回者,视为自动撤稿。
14 作者通过系统收到校样稿后,请仔细核实,并对编辑部的意见逐一作出答复。稿件确定刊登后,请按通知支付版面费。刊出后酌付稿酬并赠当期期刊2册,如无特殊说明,稿酬及杂志均寄给第一作者。
15 来稿如有获奖情况务请及时通知本刊,本刊将根据获奖级别证明予以奖励。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发文量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官网?
官网网址如下:http://www.kqswyx.cn。
-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怎样?
期刊是国内首本关于口腔生物医学的专业学术期刊,是核心期刊,级别还是比较高的,可以用来晋升副高。
-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是国家级的吗?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6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聚己内酯/Ⅰ型胶原/氟磷灰石复合支架的制备 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制备聚己内酯(PCL)/Ⅰ型胶原(COLI)/氟磷灰石(FA)复合支架用于牙周组织再生,并进行生物相容性及成骨诱导性能的检测.方法:制备PCL/COLI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并在其表面合成FA矿化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同时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与支架浸提液共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观察复合支架对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PCL/COLI/FA复合支架呈三维网状结构,FA晶体分布于支架表面.CCK-8结果证明人牙周膜细胞在复合支架上增殖情况良好.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结果提示复合支架可诱导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结论:PCL/COLI/FA复合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具有成骨诱导潜能,有望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水门汀层厚和涂布方式对氧化锆单冠与种植体 基台粘固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时,传统涂布方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方法水门汀残留和粘接强度的差别.方法:应用Sinora 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 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出水门汀层厚为50、80、110μm,厚度为1 mm的氧化锆单冠3D数字模型,通过Sinora CEREC系统的CAD/CAM制作出氧化锆单冠.应用传统涂布方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方法,将不同水门汀层厚的氧化锆单冠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在种植体基台替代体上.观察人工牙龈中水门汀的残留情况,并分别检测不同水门汀层厚氧化锆单冠的粘接强度.结果:用水门汀预压薄方法粘固,50μm组的粘接力明显大于80和110μm组,80和110μm组的粘接力无明显差异.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110μm组的粘接力明显小80和50μm组,80和50μm组的粘接力无明显差异.3种水门汀层厚的氧化锆单冠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后,种植体替代体周围和人工牙龈中溢出和残留的水门汀多于水门汀预压薄方法粘固.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预压薄方法粘固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时,水门汀层厚的设计以50~80μm较佳,而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时水门汀层厚的设计以80~110μm为好.
-
抗人釉原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制备针对人釉原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的重组人全长釉原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融合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选出能够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小鼠体内诱导制备腹水,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和蛋白G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结果:筛选到3株能稳定分泌抗人釉原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H10G1、H3G1、G5H3.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243000、1:729000、1:729000,纯化后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81000、1:243000、1:729000.3株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分析显示均识别人釉原蛋白45~149位的氨基酸序列.结论:成功制备出针对人釉原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探讨釉原蛋白在牙根发育及牙周再生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SB431542对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在体外对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hG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hG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然后给予不同浓度(0、0.1、1、10μmol/L)SB435142处理,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增殖活性及凋亡比例;成骨培养基分组诱导培养21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hGMSCs给予1μmol/L SB431542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诱导过程中的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及TGF-β 信号通路信号分子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的hGMSCs高表达CD105、CD90和CD73,而阴性表达CD14、CD34、CD19、CD45和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浓度SB431542并不引起hGMSCs凋亡率的明显改变(P>0.05).而10μmol/L SB431542作用于hGMSCs第7天时,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1μmol/L SB431542能显著增加hGMSCs矿化结节的形成(P<0.05),且在成骨诱导11 d后,Runt相关转录因子2、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成骨诱导30、60 min时,SB431542处理组的TGF-β 信号通路下游Smad3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明显被抑制(P<0.05).结论:SB431542可能通过抑制成骨分化过程中Smad3的磷酸化水平来诱导hGMSCs体外成骨.
-
不同冲洗方式对根管消毒药物清除效果的比较
目的:研究不同冲洗方式对两种根管内常用消毒药物的清除效果.方法:将90颗单根管前磨牙去除冠部,形成13 mm标准根长,在根尖部建立标准人工沟,分别放置三联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制剂,封药2周.使用常规针筒冲洗、声波根管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配合10 mL 1%NaOCl溶液进行根管冲洗.经体视显微镜放大后对人工沟内药物残余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各组的冲洗效果.结果:三种冲洗方式均未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声波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对三联抗生素糊剂的清除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但均显著优于针筒冲洗(P<0.01);超声冲洗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明显优于针筒冲洗(P<0.01),声波冲洗器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与其他两种方式无明显区别(P>0.05);同种冲洗方式对两种不同药物的冲洗效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所有冲洗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使用声波根管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可提高清除根管消毒药物的效果.
-
miR-34a对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miR-34a对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O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34家族在hO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O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miR-34a对于成骨相关蛋白的影响,同时检测hOBMSCs在正常培养条件下miR-34a对于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4a与DKK1的靶向关系;通过裸鼠皮下成骨实验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体内成骨的影响.结果:在hO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miR-34家族的mi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miR-34a为明显;过表达miR-34a可显著提高hBMSCs的体外成骨能力;miR-34a可以负向调节DKK1,同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DKK1为miR-34a的靶基因;体内实验同样证实miR-34a可以促进hOBMSCs的成骨分化.结论:miR-34a可能通过抑制DKK1的表达,促进hOBMSCs的成骨分化.
-
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检测20 mmol/L 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的影响;体外构建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模型,通过MTT法评价5、10、20 mmol/L 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D-亮氨酸处理后的生物膜形态结构.结果:20 mmol/L D-亮氨酸不影响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趋势,从3 h左右进入其对数生长期,在12 h到达平台期.MTT法结果表明浓度为5、10、20 mmol/L 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D-亮氨酸的浓度增加,变异链球菌形成生物膜的量明显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其生物膜结构整体分布稀疏,厚度减少.结论: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臭氧化油对牙龈卟琳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目的:评估臭氧化油对牙龈卟琳单胞菌(P.gingivalis)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琼脂扩散法评估臭氧化油对P.gingivalis的抑制作用;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臭氧化油对P.gingivalis的小抑菌浓度(MIC)及小杀菌浓度(MBC);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臭氧化油处理后对细菌活力、生物膜结构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臭氧化油明显抑制了P.gingivalis的生长,抑菌圈直径为68.13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化油对P.gingivalis的MIC和MBC均为0.04 mg/mL;CLSM和SEM图像证实了臭氧化油处理P.gingivalis后未见生物膜结构的形成,细菌活力明显降低,细菌总量显著减少,细胞完整的形态被破坏,细胞皱缩和裂解.结论:臭氧化油对P.gingivalis及其生物膜的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再矿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源自牛奶,为稳定的钙磷再矿化系统,可用于釉质早期龋的微创治疗.它可以与氟化物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发挥更强的再矿化性能,但也有学者对此协同作用存有疑虑.本文就CPP-ACP的结构、再矿化作用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与氟联用的协同作用以及相关争议作一综述.
-
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腺样囊性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约10%是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但是神经浸润性强,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嗜神经侵袭的特性,很难获得清晰的手术边缘,导致术后复发和预后不良.因此,进一步系统、全面地研究嗜神经侵袭的机制尤为迫切.近年来许多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重点都在嗜神经侵袭的分子机制上,本文就其中探索较多的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非编码区变异功能研究策略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机制复杂,常包含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广泛开展,针对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发现了大量候选突变位点.但这些突变大多位于易感基因的非编码区域,且仅拥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需要后续的功能研究来验证这些突变的真实致病性.目前唇腭裂编码区变异的研究方法已较为成熟,但由于致病机制的差异,该法对研究非编码区变异将不完全适用.因此,本文将从大数据利用、软件功能预测及体内外功能实验三方面对非编码区变异后续功能研究进行介绍,为将来更多唇腭裂非编码区突变研究提供参考.
-
钛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在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
钛金属自身不具有抗菌性能,因而细菌容易聚集和黏附在钛种植体表面,导致种植体相关感染,这是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可通过形成的纳米级形貌或引入的纳米材料赋予种植体表面不同程度的抗菌性能,同时不影响甚至增加成骨活性,从而提高种植义齿修复的成功率.本文将从纳米形貌和纳米材料两方面对钛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在抗菌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Wnt信号通路与牙周组织发育和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Wnt信号通路调节生长发育,与多种组织器官的形成相关,同时也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创伤愈合及组织再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就Wnt信号通路的组成、在牙周组织发育与牙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
未知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投稿后一周编辑要求小修,修改后送外审,一个月左右要求大修,花了三周的时间修改文章,之后很快就被收录了,前后历时两个月左右,速度很快。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7月在口腔生物医学上投的稿件,8月15号返修,外审专家提出的问题都是一些小问题,经修改后于10月20号录用,效率很高,这是我被核心期刊收录的第一篇文章,很开心,以后还会再来投稿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在口腔生物医学上投了两篇文章,一篇外审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返修,修改后送复审,两个月左右被收录,第二篇文章是1月18号投的稿件,3月20号外审返回,修改后直接被收录,两篇文章都是历时三个月左右被收录的,个人感觉速度还是很快的,大家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是5月13号投的稿件,8月14号收到录用通知,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个人认为期刊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比较高,对于理论性要求这没有很高的要求,大家有合适的文章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外审期间送审了两个专家,提出的问题不是很多,只要是文章中专业术语的统一,文章经修改后就被收录了,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第一次在期刊上投稿,感觉效率还是很高的,现在在写一篇文章,希望也能顺利被收录。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是11月初的稿件,12月返修,外审专家提出的几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提交修改稿件后于2月17号录用,感觉效率还是很高的,第一篇核心期刊,很开心。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第一次投稿,3月28号投的稿件,一周后送外审,5月12号退修,花了20天的时间修改文章,提交后一周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效率很高,能被核心期刊收录,还是很开心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的文章是有关天然药物的,我是8月份投的稿件,10月返修,修改后于11月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个人感觉期刊还是很好中的,文章有新意,录用的几率比较大,大家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我是8月份投的稿件,月底返修,10月录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期间编辑认真负责,给予了我很多的修改指导,很感谢。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口腔生物医学这个期刊的编辑认真负责,审稿很仔细,对于文章中的很多细节问题都进行了标注,外审一个月左右返修,历经一次大修和一次小修被收录,历时三个月左右,整个而言还是很快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我是去年11月10号投的稿件,21号返修,外审专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1月3号提交修改稿件,7号就收到了录用通知,期间历经两次的修改,效率很高。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审稿速度很快,编辑认真负责,十分敬业,会反复的进行校稿,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文章历经两次的修改被收录,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效率很高,就是出刊的周期比较长,可能是文章积压的比较多。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8月初投的稿件,一个月左右返修,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修改文章,之后送复审,直到近期刚刚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效率还是很高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口腔生物医学这个期刊的审稿流程很规范,速度也是很快的,我的文章外审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历经两次的修改,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被收录,我觉得期刊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比较高,文章有新意,可以针对专家指出的问题认真的修改,一般都能被收录的,祝大家投稿顺利。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12月份投的稿件,给出的修改意见很详细中肯,对文章的修改有很大的帮助,针对意见进行修改,提交修改稿件后于2月6号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效率很高,值得推荐。
我投的是一篇综述,第一次写文章,文章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外审专家审稿很仔细,指出了文章中的很多问题,历经三次的修改被收录,整个流程还是比较坎坷的,但是结果满意,个人觉的文章有创新性比较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