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还原叶酸载体1基因A80G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汪云;宋晓明;鄣晋臻;朱文丽;李书琴;李勇

    目的 探讨还原叶酸载体(RFC)1基因A80G多态性与非综合症型唇腭裂(NsCL/P)相关性.方法 收集97个核心家庭和104个对照家庭,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RFCI基因A80G位点多态性检测,用人群关联研究分析、NSCL/P核心家庭的TDT、HHRR、FBAT等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人群关联研究分析,子代、父亲、母亲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AG基因型相对于AA基因型的比值比OR(95%CI)、P值分别为子代0.87(0.44~1.70)、0.657;父亲1.09(0.54~2.21)、0.788;母亲1.63(0.79~3.36)、0.152.GG基因型相对于从基因型的OR(95%CI)、P值分别为子代0.48(0.19~1.23)、0.094;父亲0.93(0.38~2.23)、0.850;母亲1.30(0.46~3.67)、0.584.G基因相对于A基因的OR(95%CI)、P值分别为子代1.22(0.78~1.94)、0.386;父亲1.02(0.64~1.61)、0.945;母亲0.91(0.58~1.41)、0.660.携带有突变基因G并不能增加患NSCL/P的危险.NSCI/P核心家庭分析,TDT检验中传递G等位基因给患病子代的为40次,传递A等位基因的为71次,等位基因A比突变等位基因G更易传递给患病子代(X2=8.658,P<0.05;HHRR检验X2=10.31,P<0.05;FBAT检验Z=2.942,P<0.05).结论 利用核心家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则认为RFC1基因A80G位点变异存在传递不平衡现象,这与NSCL/P发病危险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联关系,等位基因A可能与NSCL/P的高危显性有关系.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红;张天啸;陈倩倩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人类常见的结构性出生缺陷,对患儿、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由于致病机制复杂,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有效地发现了多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但由于GWAS只对常见SNPs进行研究,未检测罕见变异与疾病的关联,且未考虑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并不能完全解释疾病的遗传度.通路分析和外显子组测序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不足,有望为解决复杂疾病的病因学问题提供有效方案.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二代测序研究进展

    作者:王梦莹;刘冬静;黄辉;李文咏;周仁;朱洪平;周治波;吴涛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中国活产儿NSOC患病率为1.13/1 000活产儿~ 1.30/1 000活产儿,高于其他种族人群.NSOC是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虽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NSOC的多个遗传致病位点,但目前发现的遗传位点只能解释NSOC一小部分遗传度,未被解释的遗传度可能来自罕见遗传变异、拷贝数变异以及交互作用等.二代测序研究为进一步探索NSOC遗传危险因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将对NSOC二代测序研究进行综述.

  • 后GWAS时代非综合征型唇腭裂致病基因的探索——从综合征型到非综合征型

    作者:刘冬静;王苹;王竹青;袁园;李静;王科;吴涛

    唇腭裂是一类常见的出生缺陷,活产儿的患病率约为1/700[1].患儿因口腔颌面部结构异常,致进食、语言、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均受影响.唇腭裂按解剖结构可分为单纯腭裂(cleft palate only,CPO)和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cleft lip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CL/P),通常认为两者具有不同的病因.唇腭裂患病率存在种族和性别差异,亚洲人群患病率为1.52‰[2],高于白种人的1.0‰和非洲人的0.4‰[1];男性和女性CL/P患者的比例约为2:1,而在CPO患者中这一比例约为1:2[1].

  •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干扰素调节因子6和转化生长因子α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沈亚;程璐;万伟东;陆祖宏;廖联明;崔毓桂;刘嘉茵

    目的 探讨核心家庭中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A)基因的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突变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华东地区83例患者及其父亲和(或)母亲的IRF6基因、TGFA基因的部分SNP位点,随机选各位点部分产物测序,以验证基因芯片测定结果,比较患者组与父母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核心家庭的数据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对含杂合子父母的核心家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各位点随机测序的产物基因型与相应芯片检出的基因型完全相同,患者与其父母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F6的1个位点V274I可能与(NSCL/P)相关(HRR:x2=4.5816,P<0.05,TDT:X2=4.787,P<0.05),另一个位点rs2235375 2种检验均为阴性,TGFA 2个位点HRR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而TDT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RF6可能是中国华东人群(NSCL/P)的易感基因之一,TGFA与此病关系需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宁夏人群MSX1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马坚;黄永清;马敏;李亚娣;孙衍波;任红旺;高军;张雷;石冰

    目的 探讨宁夏人群同源异型盒1(MSX1)基因CA重复序列(STR)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三人核心家庭(患儿及其双亲)4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 检测MSX1基因CA 重复序列基因型,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分析(FBAT).结果 运用TDT发现,MSX1基因CA重复序列CA4等位基因在本研究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中存在过传递(P=0.034).FBAT分析表明MSX1基因CA重复序列与本研究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SX1基因CA重复序列与宁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存在相关性.

  • IRF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马锐;孙慧慧;高洁;葛振林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VIP、CNKI和WanFang Date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两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且用Stata12.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7个病例-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969例患者和783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GAvsGG:P=0.000,OR=0.629(95%CI:0.519~0.762);GA +AA vs GG:P=0.000,OR=0.615 (95% CI:0.512~0.738),有统计学意义,提示GA和GA+AA型可降低罹患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风险.AA vs GG:P=0.063,OR=0.598(95%CI:0.349~1.025);GA+GG vs AA:P=0.304,OR=1.355(95%CI:0.794~2.31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SNPs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存在相关性,GA和GA+AA型可降低中国人罹患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风险.

  • 东北地区137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调查分析

    作者:胥威;卢永平

    目的 了解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患病情况和特点,探讨与其发病相关的因素,为唇腭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东北地区137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以单纯唇裂较为多见,男性略高于女性,大部分居住在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遗传因素,妊娠期间接触有害物质,患病及用药,吸烟饮酒等因素都增加该病的患病风险.结论 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增加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患病风险.

  • 新疆维、汉族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潘慧文;裘欢乐;洪玉;余雷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可疑危险因素,分析维、汉族危险因素异同点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族、汉族NSCL/P病例、对照共290例,进行危险因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维吾尔族NSCL/P病例-对照研究中,性别(P<0.05)、母亲平时健康情况(P<0.05)、孕期有无感冒(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NSCL/P病例-对照研究中,父亲文化程度(P<0.05)、母亲孕早期工作强度(P<0.05)、父亲是否饮酒(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吾尔族和汉族NSCL/P危险因素存在民族差异;性别为男、母亲孕期健康差、母亲孕期感冒是维吾尔族NSCL/P的可能危险因素;父亲文化程度低、母亲孕早期工作过度、父亲饮酒是汉族NSCL/P的可能危险因素.

  • 粤东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与相关环境暴露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舒申友;林宇;程红球;唐世杰

    目的 分析粤东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与相关环境显露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自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入我科进行序列治疗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479例,同时收集同时期、同一年龄段就诊于儿科的正常对照患儿(无先天性畸形及其他先天性疾病)479例.对其父母以面对面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运用x2检验和二分类多因素Log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血型、O血型、男性、家族史、流产史、父母年龄、父母学历及近亲结婚和怀孕敏感期感冒、滥用药物及适当补充叶酸等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男性,父亲高中、大专以上学历,母亲中专,大专以上学历及怀孕敏感期适当补充叶酸均为保护因素;而有明显家族史,流产史,父亲年龄≥35岁,母亲年龄≤20岁和≥35岁,母亲小学学历和怀孕敏感期感冒及滥用药物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父母适当的生育年龄(25~29岁)、学历高中以上、怀孕敏感期适当补充叶酸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而有明显的家族史、流产史、父母高龄(≥35岁)或低龄(≤19岁)及低学历(小学)和怀孕敏感期感冒及滥用药物等会增加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病率.

  • 4q31区域STR位点D4S413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研究

    作者:吴镝;王新刚;王玫;宋涛;尹宁北;赵振民

    目的 探讨4q31区域ST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14个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父母)样本.在4号染色体4q31-q32分布10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采用ABI 3730DNA分型仪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基因分型.分别采用Mendel和FBAT两种软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结果 采用Mendel软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D4S413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有相关性(P=0.0372),采用FBAT软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发现,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D4S413的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有相关性(P=0.01974),等位基因297过传递.但经过多重检验校正后,P>0.05.结论 4q31区域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D4S413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关联,但需要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 301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冯翠娟;张丹;林爽;卢利;张扬

    目的 研究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特征及各发病因素的作用.方法 对 301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结果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1.59:1.00),单侧多于双侧(2.62:1.00),夏季(5~7月)出生患儿所占比例(30.56%)较大,来源于农村(75.08%) 的患儿明显多于城市(24.92%).同时,唇腭裂的发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母亲孕早期的暴露因素非常重要.结论 唇腭裂的病因是复杂的,由遗传因素与特定的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形成.

  • FGF3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志强;多力昆·吾甫尔

    目前常见的人类出生缺陷性疾病是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尽管许多研究已经表明NSCL/P的致病因素,其中基因是研究多的致病因素,但仍然难以解释其中发病的具体致病机制.目前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率有重要关系.现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展开综述.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位点研究进展

    作者:王晨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病因复杂,目前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性唇腭裂易感基因是自全基因组测序以来的研究热点,筛选出的众多候选基因正不断被基因位点多态性检测、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等方法验证,但结果迥异.该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以及环境因素与唇腭裂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血清抗-HCV 化学发光法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作者:王菊英;李锋;周立荣;唐秀英;李莉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化学发光法( CLIA)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选取4050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作为病例组,以同期的8547例手术患儿为对照组,先采用CLIA检测抗-HCV;有反应性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 RIBA)及荧光定量PCR( FQ-PCR)确证;病例组有反应性病例又采用CLIA进行抗-HCV追踪监测至转阴;分析比较其转阴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类风湿因子( RF)及自身抗体( ANA)等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病例组抗-HCV有反应性样本的检出率及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检出的42例抗-HCV弱反应性样本均为假阳性,经1个月~19个月追踪监测均转为阴性,转阴前后血清IgG、RF、ANA等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病例抗-HCV CLIA法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与其血浆代谢异常产物有关,可通过追踪监测加以排除。

  • GABRB3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作者:周德兰;刘嘉茵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遗传学研究表明该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遗传病.众多的学者从候选基因和该病的关联性方面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本文就GABRB3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为该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晨

    唇腭裂(cleft lip and palate,CLP)是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全世界发病率为1/500~1/1 000.我国为唇腭裂高发国家,发病率高达1.82‰,总发生率占我国出生缺陷的14.01%.先天性唇腭裂常分为综合征型唇腭裂(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lip,SCL/P)和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palate,NSCL/P).由于遗传学与胚胎学上的不同机制,NSCL/P又分为唇裂伴或不伴腭裂(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CL±P)和单纯腭裂(cleft palate isolated,CPI)两类.与主要为单基因影响的SCL/P不同,NSCL/P是受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疾病,约占整个唇腭裂的70%.本文对国内外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基因的研究做一综述.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DNA甲基化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赵安达;黄怡憬;张海峰;唐雯;张美芳

    目的:针对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e cleft lip/cleft,NSCL/P)DNA甲基化谱,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NSCL/P异常甲基化位点和异常甲基化区域,探讨DNA甲基化与NSCUP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数据集下载原始数据,纳入67例NSCL/P患者和59例无出生缺陷者的全血甲基化数据.数据分析包括①探针过滤、质控、归一化等数据清洗;②差异甲基化位点和差异甲基化区域等差异甲基化分析;③对差异甲基化区域所在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明确异常DNA甲基化对生物功能学的影响.采用R 3.4.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清洗、筛选差异甲基化位点和差异甲基化区域,采用DAVID 6.8工具对差异甲基化区域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NSCL/P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差异显著的甲基化位点共814个(校正P<0.001,|△β|>0.125),其中NSCL/P组与对照组相比,高甲基化位点178个,低甲基化位点636个;差异显著的甲基化区域共386个(P<0.05),其中高甲基化区域204个,低甲基化区域182个.GO富集分析显示,富集于7个生化过程相关的差异性甲基化基因共38个,富集于3个分子功能相关的差异性甲基化基因共163个,富集于3个细胞成分有关的差异性甲基化基因共114个(P<0.01).KEGG通路分析显示,9个信号通路出现差异性甲基化基因富集,涉及59个基因(P<0.05).结论:DNA甲基化异常可能是影响NSCL/P发生、发展的重要表观遗传学机制,为诊断标志物筛选和靶向干预提供了线索.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彭莉;牛振民;陈振琦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倾向于认为其属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疾病.通过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下一代测序、动物模型等遗传学策略,越来越多的候选基因及位点得以发现,为全面理解颌面部发育机制及唇腭裂发病病因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其中一些主要的遗传学方法及候选基因、位点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非编码区变异功能研究策略

    作者:殷斌;石冰;贾仲林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机制复杂,常包含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广泛开展,针对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发现了大量候选突变位点.但这些突变大多位于易感基因的非编码区域,且仅拥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需要后续的功能研究来验证这些突变的真实致病性.目前唇腭裂编码区变异的研究方法已较为成熟,但由于致病机制的差异,该法对研究非编码区变异将不完全适用.因此,本文将从大数据利用、软件功能预测及体内外功能实验三方面对非编码区变异后续功能研究进行介绍,为将来更多唇腭裂非编码区突变研究提供参考.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