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表心电图在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中的价值

    作者:刘志敏;陈柯萍;崔琪琼;孙欣;张澍

    目的:探索以体表心电图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方法,以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又能获得良好血流动力学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3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出院前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自身P波结束到起搏的QRS波波峰或波谷的时间为100 ms作为心电图优化的适房室间期.然后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查,比较适房室间期与出厂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所有患者的窦房结功能均正常,优化的房室间期为感知的房室间期.结果:经心电图优化房室间期后,心肌做功指数明显减小,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简便可行,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 动态优化AV/VV间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立波;贾绍斌;张辉;张华;马元吉;沙勇

    目的:观察动态优化AV/VV间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远期疗效。
      方法:19例心衰晚期患者接受CRT治疗,分别于植入前、植入术后1周、3、6、12个月在心脏彩超指导下优化房室间期(AV)/室室间期(VV)治疗,同时观察心腔结构、二尖瓣返流、主动脉射血速度时间积分、心电图、脑钠肽(BNP)检查等,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改变。

  • 超声心动图评价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间期设置时心功能变化

    作者:曹敏;顾刚;施仲伟;吴立群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VD)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改变.方法 36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常规设置AVD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设置AVD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与常规设置AVD相比,AVD优化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量显著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显著增加,Tei指数显著减小.此外,AVD优化后组织多普勒指标室间隔、左室前壁、下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左、右心室壁基底段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显著增高,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和Am均显著高于左室壁各基底段.结论 双腔起搏器佳AVD设置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脏功能,这些变化可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

  • 心房扑动伴假性起搏器心房、心室感知功能不良一例

    作者:邸成业;林文华

    患者女,68岁,因快-慢综合征于2010年2月12日植入双腔起搏器(Zephyr 5826,美国圣犹达公司),参数如下:起搏模式DDD,下限频率50 次/min,休息频率45 次/min,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ost ventricular atrial refractory period,PVARP) 250 ms,心室后心房空白期(post ventricular atrial blanking period,PVAB)120 ms,起搏的房室间期/感知的房室间期(paced atrioventricular interval/sensed atrioventricular interval,PAV/SAV)350/325 ms,大跟踪频率100次/min,大传感器频率105次/min,心房颤动抑制( AF suppression)功能打开,超速起搏周期15,大超速起搏频率105次/min.患者心悸时记录到心电图,为心房扑动伴间断心房起搏,不除外心房、心室感知功能不良;起搏器程控时腔内电图,结合起搏器腔内电图特点考虑图1并非起搏器心房、心室感知功能不良,而是起搏器的AF suppression功能在发挥作用.

  • 房室间期的电交替

    作者:吴祥;蔡思宇;陈珊;陈慧

    心脏电交替现象是指来自同一起搏点的心搏,其心电图波形和/或振幅呈交替性变化[1].心脏电交替还蕴藏着更深广的内涵,还包括各波段间期交替,尤其是房室间期交替,但国内尚无有关间期交替的专题论述.本文着重介绍PR间期交替性变化新观念,以冀提高电交替的诊断及分析水平.

  • 双腔起搏器中房室间期的程控及临床应用

    作者:耿仁义;朱中林

    双心腔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它可保持房室的顺序收缩或房室同步,但仅有房室同步尚不能提供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还必须有一个佳的房室延迟(AV delay)或称为房室间期(AV interval),即在心室收缩之前有佳的时间进行心房收缩,因此双腔起搏的AV间期的长短与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关系密切.

  •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双腔起搏器起搏房室间期的优化

    作者:李海宴;房芳;李铮;吴长燕;陈方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双腔起搏器不同起搏房室间期(pacing atrioventricular delay,PAVD)起搏对即时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三度房室阻滞行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AVD进行优化,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大心排出量(CO)为佳PAVD,比较不同PAVD下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不同PAVD产生不同左心室CO,佳PAVD平均为(155.7±20.4)ms,其中70%患者PAVD为150 ms及175 ms;当佳PAVD时舒张功能指标Tei指数,二尖瓣环室间隔速度(E'),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二尖瓣瓣环室间隔速度(E/E')等指标均处于佳水平.结论 调整DDD起搏器PAVD不但能够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也可对舒张功能产生良性影响,植入DDD起搏器患者应加强随访,调整优化PAVD使起搏器发挥佳效应.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DDD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血流动力学作用

    作者:王珂;张树龙;高连君

    双腔起搏器所选定的房室间期(AVP)仅仅确定了右房室之间的电激动顺序,并未解决房室之间特别是左房室间机械性运动的相互关系.对其佳AVP研究目前尚有争论.

  • 超声心动图对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指导作用

    作者:邓龙;李健;陈福坤;李延广;林琨;单兆亮;王玉堂;时向民

    目的 比较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房室间期与经验性优化房室间期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2014年5-12月在我院行双腔起搏器置入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1周先给予经验性程控房室间期,B组术后1周先应用超声心动图指导优化房室间期.术后3个月时评估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NYHA),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inute walk distance test,6MWT).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主动脉瓣口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 time integral,VTI)等.检验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水平等综合评价心功能,互换两组程控方法.术后6个月再次随访,观察心功能各项指标.进行自身前后配对比较两种程控方法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种程控方法对患者起搏比例无影响.A组6个月时LVEF、VTI、6MWT、Pro-BNP等心功能指标优于3个月时[LVEF (56.2±3.3)% vs(60.7±4.3)%,P=0.038;VTI (22.6±4.5) cm vs(25.1±4.6) cm,P=0.027;6MWT (327.4±128.6) mvs (396.5±115.1)m,P=0.015;Pro-BNP (298.6±198.6) pg/ml vs (118.3±156.4) pg/ml,P=0.028].B组3个月时LVEF、VTI、6MWT、Pro-BNP等心功能指标优于6个月时[LVEF (59.2±5.6)vs(58.2±4.2),P=0.024;VTI (25.2±4.9) cm vs (23.1±3.9) cm,P=0.014;6MWT(379.8±108.7) m vs (364.8±113.7)m,P=0.039;Pro-BNP (187.5±157.6) pg/ml vs(243.4±186.9) pg/ml,P=0.014].两组NYHA和LVEDD无明显改变.结论 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房室间期有助于维护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双腔起搏器优化房室间期的有效指导手段.

  • 食管心电图在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中的价值

    作者:刘曼华;尹琼;张建;高启军;万书平;魏辉;余新堂

    目的 探索用食管心电图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因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结病变在我院植入起搏器的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1±12)岁.同步记录食管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测量出房间传导时间,在此基础上加100 ms,设定为优化后起搏器的房室间期.每例患者分别在出厂时设定的房室间期和根据食管心电图优化后的佳房室间期(AV间期)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当采用经食管心电图优化后的佳房室间期时,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出厂设置的房室间期下所测量的值[(35.18±7.33)ml比(34.32±7.14)ml;(83.98±12.63)ml比(84.71±12.90)ml;(57.99±6.90)%比(59.30±6.95)%,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食管心电图可测量出患者的房间传导时间,根据数值进行个体化的房室间期的优化,使患者得到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该方法无创、简便易行,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不同房室间期对右室起搏比例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春华;丁宏;陈震;冯广智

    目的 探讨不同AV间期对右室起搏比例的影响,以及如何进一步进行AV间期的优化.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圣犹达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病窦综合征(SSS)”组38例及“房室传导阻滞(AVB)”组41例.所有患者均为DDD起搏模式,植入时默认AV间期PV/AV为150/170 ms(5286型)及150/200 ms(5816、5826型).植入2个月后,AV间期设为PV/AV 325/350 ms;植入4个月后,打开自动自主传导搜索功能(5286型)及VIPTM功能(5816、5826型),PV/AV按照5286型起搏器固定参数设置,即每间隔5 min搜索3个心动周期,并设置搜索时间120 ms.每次随访时记录心室起搏比例,以秩和检验比较不同设置对起搏比例的影响.结果 SSS组一例患者因持续性心房颤动终止研究.两组患者默认设置、长AV间期设置及自主传导搜索设置时起搏比例中位数分别为37%、3%、5%(SSS组),83%、50%、54%(AVB组),三种设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S组差异更显著.结论 通过延长AV间期可减少右室起搏,但对起搏器治疗患者,首先推荐个体化设置.

  • 组织多普勒评价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间期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蔚;孟素荣;彭健;杨溶海;谢昌联;冯旭光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以房室全能型方式起搏在不同房室间期(AVD)时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佳AVD,指导临床程控起搏器AVD参数的设定.方法 30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植入双腔起搏器,男18例,女12例.利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分别测量程控不同AVD时室间隔及左室各壁基底段的收缩峰值速度和收缩达峰时间(从收缩期开始至收缩峰值的时间),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AVD自100 ms起以30 ms步长依次递增至250 ms.结果 程控不同的AVD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AVD程控为160 ms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CO(5.5 L/min±1.1 L/min,P<0.05)、CI(3.5 L·min-1·m-2±0.8 L·min-1·m-2,P<0.05)、SV(78 ml±13 ml,P<0.05)、LVEF(67%±7%,P<0.05)、LVEDd(121 mm±29 mm,P<0.05)均达大值,LVESd达小值(37 mm±16 mm,P<0.05);室间隔及左室各壁基底段的收缩峰值速度快,收缩达峰时间短,各室壁运动的同步性好(P<0.05).结论 选择佳的AVD(160 ms)双腔起搏器程控时,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显著的影响.

  • 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丽宏;黄平和;焦丹;金素娟

    本文观察两款起搏器在病窦综合征患者中减少右心室起搏及对血流动力学和房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月1月因患病窦综合征植人双腔起搏器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其中,植入带有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者20例为A组,不带有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者20例为B组.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19例,高血压病14例,心肌病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5例.入选者均为窦房结功能不良导致的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窦停搏者,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非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患者.

  • 超声指导希氏束起搏患者房室间期优化研究

    作者:李雪;王星懿;刘楠楠;高越;焦晓芳;李贵申;梁延春;于海波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希氏束起搏患者房室间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希氏束起搏器置入的20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房室间期的参数变化.结果 术后3 d调节80~160 ms房室间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减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间机械延迟、左心室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房室间期120 ms时,左心室充盈时间长.结论 希氏束起搏可以改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运动同步性,超声指导优化房室间期简便可行,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双腔生理性心脏起搏不同房室间期程控的临床意义

    作者:闫明洲;王文志;贺玉泉

    目的:观察两种心脏疾病双腔生理性起搏不同房室间期(AV interval)程控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缓慢心律失常患者15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HOCM)6例,术后分别程控二种心脏疾病起搏器的AV间期,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和(或)左室流出道(LVOT)压力阶差,评价佳AV间期时心功能变化.结果:病窦综合征患者AV间期长于自身PR间期、房室传导阻滞患者AV间期为0.16~0.18 s,HOCM患者AV间期为0.10~0.12 s及CHF患者AV间期短于自身PR间期时LVEF和SV佳(P<0.05或0.01),HOCM患者LVOT压力阶差下降显著(P<0.001),心功能(NYHA分级)平均提高1~2级以上,运动耐量亦有一定提高.结论:不同心脏疾病双腔生理性起搏适宜的AV间期程控可以获得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预后.

  • 房室间期对双腔起搏器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长春;张翼

    房室间期在双腔起搏器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心房收缩及心室充盈产生影响,且与右心室起搏比例有关联,给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带来一系列影响,合适的房室间期,才能使双腔起搏器患者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获益更多.

  • 心电图P波宽度在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中的价值

    作者:凌天佑;吴立群;顾刚;曹敏;沈永初;苏侃;沈卫峰

    目的:探索以心电图P波宽度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AV间期)的方法,以期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选择63例因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Medtronic双腔起搏器的患者,测量其心电图自身P波宽度,或从心房起搏脉冲至起搏P波末端的宽度,在此测量值上加100 ms,设定为双腔起搏器的感知AV间期(SAV)和起搏AV间期(PAV).每例患者分别在出厂常规设置的AV间期和根据心电图优化的AV间期设定值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即刻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心电图优化AV间期后,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常规出厂设置的AV间期有显著改善(69.5±11.2比72.3±12.7;29.5±9.5比27.88±10.07;63.6±5.3比67.2±6.2,P<0.05).结论:根据心电图P波宽度优化双腔起搏器AV间期,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左室充盈改善,LVEF上升;且该法简单易行,具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 QuickOpt算法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术后房室和室室间期优化的价值

    作者:高怡;陆娟;张常莹;戴敏;王如兴

    目的 探讨QuickOpt算法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术后房室和室室间期优化的价值.方法 13例符合CRT植入Ⅰ类适应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具有QuickOpt功能的CRT起搏器,术后6个月随访,分别采用QuickOpt算法和超声法优化得出两种房室和室室间期,再分别测定并比较不同算法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主动脉运动流速时间积分(AVTI)、二尖瓣返流面积(MRA)、QRS波宽度(QRSd)、主肺动脉射血时间差(IVMD)和径向应变延迟指数(RSDI)之间的差异.结果 13例CRT患者在QuickOpt算法所得房室和室室间期下随访6个月后发现,患者LAD、LVEDD、LVESD、LVEDV、LVESV、QRSd、MRA和IVMD较术前1周降低,LVEF、RSDI较术前1周提高(P<0.05).QuickOpt算法优化后的房室间期较超声法优化后的偏长(P<0.05),室室间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优化后的室室间期具有较好的一致相关性(r=0.906,P<0.01).结论 QuickOpt算法简单便捷,可准确指导CRT患者术后房室和室室间期优化,改善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

  • 优化房室间期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叶行舟;智宏;任利群;陈龙;王润民;王慧萍;陈俭

    目的 探讨优化房室间期(AVD)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54例SSS患者,心功能为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 35%~50%.根据体表心电图长PR间期,将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的感知房室间期(SAVD)分别设置为200 ms组(26例,A组)、240 ms组(13例,B组)及280 ms组(15例,C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2±1.1)年,并行起搏器程控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三组心室起搏比例分别为(19.3±4.4)%、(18.4±5.2)%以及(20.3±4.8)%(P>0.05).术前和术后随访中三组间左房内径(LAD)及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及之后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增大,B、C组LVEDD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后,SAVD程控为200 ms对心功能影响小;过度延长SAVD可导致LVEDD明显增加,损伤心功能.

  •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起搏方式心功能的探讨

    作者:叶萌;张赵盾;黄抒伟

      对本院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通过人工调节为房室顺序起搏及心室起搏状态,运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二者的功能改变以利于临床选择佳起搏方式。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院1997年~1999年按装起搏器的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0~81岁,平均(68±14)岁。原有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等,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为I级。二、方法采用HP公司8500型超声诊断仪,控头频率2.5MHz,患者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起搏频率为80次/分。第一种程控起搏方式为房室顺序起搏(DDD),随机调节房室间期时间,由75ms或80ms开始,逐渐增至250ms或出现自身房室传导,每次以20ms~30ms递增或递减。第二种程控起搏方式为心室起搏(VVI),每一次状态的稳定时间为5分钟,超声心动图取心脏长轴切面及五腔心切面观察,心电图为肢导联,房室间期(A-V间期)调节由心电图提示。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