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大脑白质无髓神经纤维老年改变的机制探讨

    作者:李琛;杨姝;张伟;汪维伟;唐勇

    目的 运用体视学方法研究大鼠大脑白质无髓神经纤维的老年性改变,探讨导致老年白质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降低的确切原因,并探讨性别因素在老年大脑改变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6~8月龄Long-Evans大鼠9只和18月龄同种大鼠8只.用电镜技术及相应的体视学方法计算白质内无髓神经纤维的体积密度、长度密度和白质内无髓神经纤维的总体积和总长度.结果 雄性和雌性大鼠大脑白质无髓神经纤维总长度均无显著的老年性降低.白质内无髓神经纤维总体积在雌性组存在显著的老年性降低,从年轻组的平均32.79mm3下降到了老年组的平均18.60mm3.雄性大鼠无髓神经纤维总体积老年性降低虽无显著性,但也从年轻组的平均34.79mm3下降到老年组的平均24.02mm3.降低高达31%.年轻组与老年组的各项指标中雄性与雌性动物间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差别. 结论老年大鼠大脑白质存在大直径无髓神经纤维的显著件丢失,同时存在的细小直径的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老年白质内小直径无髓神经纤维的丢失.

  • 应用新体视学方法研究大鼠白质无髓神经纤维老年性改变

    作者:李琛;杨姝;张伟;汪维伟;唐勇

    目的 阐述如何应用新体视学方法研究大鼠白质无髓神经纤维的老年性改变,以便弄清楚导致老年白质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缩短的确切原因.方法 本实验用10只6~8月龄Long-Evans大鼠和8只18月龄以上同种大鼠.应用电镜技术及相应的体视学方法计算白质内无髓神经纤维的体积密度、长度密度和白质内无髓神经纤维的总体积、总长度.结果 本研究发现雄性和雌性大鼠大脑白质无髓神经纤维总长度均无显著性老年性缩短;白质内无髓神经纤维总体积其雌性组和综合性别组均存在显著性的老年性降低;雄性大鼠无髓神经纤维总体积老年性降低虽然没有显著性,但是降低高达31%.结论 老年大脑白质存在着大直径无髓神经纤维的显著性丢失,同时存在细小直径的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小直径无髓神经纤维的丢失.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把新的体视学方法和电子显微镜结合起来定量研究大鼠大脑白质无髓神经纤维的老年性改变.研究结果除进一步推动对老年大脑白质神经纤维改变的认识以外,还为在正常状态下大鼠白质无髓神经纤维长度和体积提供了基本数据,为以后应用这种动物模型作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 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韩正学;张东生;黄培林

    我们的实验着重探讨经实验诱导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盘及盘后区超微结构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①用12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0 kg,手术组10只,对照组2只。②实验方法:手术组动物经全身麻醉后,切开左侧关节,剪断关节盘的外侧及前附着,将关节盘向前牵引,缝合固定于颧弓上。右侧关节盘暴露后不作牵引缝合固定,为手术对照组。③标本的制作和观察:取正常对照组2只动物,手术组麻醉下取术后24 h,1、2、3、4周各2只动物同一部位的关节盘和关节盘后区组织,制成透射电镜标本观察。 结果:手术组:①术后24 h:关节盘的胶原纤维束被宽大的无结构区分,见死亡的细胞碎片,并有新生的毛细血管,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部分软骨样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池扩张,并形成池内隔离。盘后区组织有出血。②术后1周: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软骨样细胞周围的淡区变窄;部分区域的胞浆内粗面内质网肥大增生,线粒体肿胀。盘后区组织出现少量幼稚的软骨样细胞。③术后3周:胶原纤维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乱,细胞呈细长,无突起,数量多,胞浆中微丝较多,细胞周围的淡区消失,类似纤维母细胞结构。盘后区组织中出现分化为较典型的软骨样细胞。④术后4周:胶原纤维数量极少,细胞十分丰富并有2种类型:一种类似纤维母细胞;另一种细胞的细胞膜出现致密斑,与肌纤维母细胞十分类似。细胞间质中有无髓神经纤维及毛细血管。盘后区组织与正常的关节盘结构类似。 讨论: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24 h,关节盘部分区域的软骨样细胞有变性,随后出现软骨样细胞增生,关节盘机械移位,可使软骨样细胞变性,细胞变性后修复可能是导致软骨样细胞增生的原因:软骨样细胞周围的淡区是软骨样基质形成的初级阶段,当关节盘前移位后,软骨样细胞胞浆中的线粒体水肿,明显空化,说明软骨样细胞形成软骨样基质的功能减退,失去形成软骨样基质的功能,使软骨样细胞周围的淡区越来越小,终消失。软骨样细胞失去其原有的特点转化为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我们认为,关节盘前移位后,软骨样细胞胞浆中微丝增加、软骨样细胞周围淡区消失是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化生标志。临床发现,关节盘移位后期,关节盘严重的变形,可能与关节盘组织中出现的肌纤维母细胞参与该组织的回缩有关。关节盘前移位后期,关节盘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向纤维组织转化。盘后区组织由于直接承受关节区的压力,从而改建成类盘样组织。(本文编辑:李季)

  • 定量感觉检查概述

    作者:王百辰;丁美萍

    过去,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依靠临床神经查体和传统的神经传导速度等来评估、研究感觉神经的功能.然而,临床神经查体难以对感觉神经的功能定量化,神经传导速度只能用于评估粗大有髓神经纤维的功能.因此,需要有不同的检查工具来定量化的评估感觉神经,尤其是细小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的功能.

  • 成髓鞘转录因子对Schwann细胞成髓鞘的影响

    作者:李海川;丁文龙

    脊椎动物周围神经的绝大多数Schwann cells(SCs)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背侧的神经嵴细胞[1],包绕或包裹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轴突形成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除此之外,SCs还能够分泌大量的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元存活密切相关;SCs还参与朗飞氏结的形成[2],是跳跃式传导的结构基础.

  • 副泪腺有神经支配吗?--人副泪腺中神经末梢的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崔红平;邱孝芝;俞彰;倪逴

    目的探讨副泪腺的分泌机制,提供副泪腺神经支配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0例人眼标本,男性9人,女性1人,年龄20 ~38岁,用标准透射电镜技术对42个Krause腺Wolfring腺进行观察.结果副泪腺间质中广泛存在大量无髓神经纤维,轴突终末与肌上皮细胞形成突触结构,突触间隙 10~30nm;裸露的轴突终末穿过腺上皮基膜,走行于腺上皮细胞间并与之形成突触结构 .轴突终末膨体内含有大量圆形清亮突触小泡及少量中央为致密核芯的大颗粒小泡,是典型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结论人类副泪腺存在神经支配,其性质以副交感为主并有多种神经递质参与.

  • 结肠黑变病研究进展

    作者:王福生;蒋丹斌;荆梦杰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先由Crureilheir于1829年首先描述,1857年Virchow将其定名并一直沿用至今[1]。MC是指结肠粘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吞噬黑褐色素颗粒。除结肠外,尚可累及肝脏、淋巴结、十二指肠及胆囊等。1 流行病学特点文献报道MC发病率国外明显高于国内。国内大宗统计资料显示,MC发病率在0.06%(6/10 000)~5.9%(134/2 283)之间[2,3],差别较大。MC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病变部位以近端结肠多见,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包括阑尾[4],一般不超过回盲瓣。追问病史,发现多数患者有便秘和服用泻剂史。泻剂中蒽类常见,如番泻叶和波希鼠李皮[5]。其它自觉症状如腹泻、腹部不适等不多见。MC常见与结肠癌、腺瘤和息肉伴发,但是否有因果关系尚无定论。伴发的新生物缺乏色素,外观白色,与周围的MC粘膜对比强烈,易于被发现。2 光镜所见及超微结构改变粘膜上皮细胞大致正常,固有层内云集大量内含大小一致黑褐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这些色素颗粒充满于整个巨噬细胞内,致细胞核被掩盖而不易见。严重者此色素颗粒可存在于细胞外。含有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也可存在于粘膜下或肠系膜的淋巴结内,同时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高倍镜下,粘膜上皮中的凋亡小体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6]。电镜下见粘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体积明显增大。胞浆中所含色素颗粒为巨噬细胞吞噬上皮细胞凋亡小体后所形成的脂褐素[7-9]。在其周围的结缔组织中也有大量脂褐素沉积,可能为巨噬细胞崩解释出。肠壁神经丛的无髓神经纤维附近亦可见含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碎片或弥散的色素颗粒[10]。此外,还发现粘膜上皮中内分泌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胞线粒体内出现小圆形致密深染物质,固有膜内纤维母细胞亦参与色素的吞噬。

  • 影响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因素

    作者:俞文华

    三叉神经痛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应该权衡于安全、有效、并发症轻和复发率低之间。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 PBC )由 Mullan 等人于1983年首先报道,此术式的机制主要为选择性损伤传导痛觉的有髓神经纤维,而保留了传导角膜反射的无髓神经纤维,因而在治疗累及三叉神经第一支的疼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与开颅微血管减压、半月节射频热凝和甘油阻滞等其他外科手段相当。由于其操作安全、快速有效,以及患者在全麻无痛下治疗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神经外科界的重视,对于部分顽固复发、不愿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PBC 可取代微血管减压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1-2]。但文献中对影响 PBC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预后因素认识不一,本文拟将笔者的经验和认识与同道分享,着重对 PBC 术中可以调节的参数如球囊形状、球囊容积、球囊内压力、压迫时间、球囊位置作一阐述。

  • 022.Er:YAG激光用于鼠牙窝洞制备后牙髓及牙髓神经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

    [英]/Takamori K…∥J Endod.-2000,26(2).-95~99Er:YAG激光切割牙体硬组织后表面形态改变已有报道,但对牙髓的影响研究很少.本研究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活性(CGRP-IR)纤维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Er:YAG激光和高速牙钻备洞后该指标变化,来揭示这两种方法对牙髓损伤与修复的影响.采用66只雄鼠按制备后1 d、4 d、7 d、14 d、21d、35 d分6组,每组11只,其中9只用Er:YAG激光和高速牙钻备洞,另2只未处理作对照.激光组所用剂量为100mJ、10 pps,牙钻组用#1204、300000r/min,2组均有冷却装置.每只鼠左上第一磨牙为激光组,对侧同名牙为牙钻组,备洞深度精确控制.髓底用玻璃离子粘固粉垫底,洞腔用Cleafil AP-X修复.按预定时间麻醉动物,心内灌注固定,取上颌标本,牙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10%EDTA-2Na脱矿,连续石蜡切片,分别用3种方法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2组剩余牙本质厚度及牙髓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用链亲合素-过氧化酶法,免疫荧光染色用链亲合素结合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法,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单位面积(CGRP-IR)纤维数目差别.结果显示2组剩余牙本质厚度无统计差异.剩余牙本质厚度是研究牙体备洞后牙髓变化的主要指标.作者通过预实验确定100mJ、10 pps为Er:YAG的佳剂量,通过牙钻选号和标记掌握备洞深度,使2组结果均衡可比.HE染色2组组织病理变化:除术后14 d激光组较牙钻组成纤维细胞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更早、更多外,其他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标本显示:备洞后4 d牙钻组CGRP-IR纤维较对照组分布范围广、数目多.免疫荧光标记的CGRP-IR纤维计数:牙钻组较激光组CGRP-IRF在牙髓各层分布数目多.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术后4 d牙钻组较对照组增加2.7倍,到7 d渐降,21 d恢复到对照水平;激光组术后1 d增加1.5倍,4 d渐降,7 d恢复到对照水平.2组在术后7 d、21 d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主要分布在外周无髓神经纤维,是神经源性损伤和修复的重要指标.它在牙髓的作用是:牙髓受刺激后,分泌增加,使局部血流增加和组织胺释放,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同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并控制增生时间和分布,其结果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此外还参加牙痛感觉信息的传入.作者研究指出:用Er:YAG激光较高速牙钻备洞对牙髓的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贺慧霞摘刘鲁川校]

  • Schwann细胞发生发育过程中和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表型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文进;丁文龙

    Schwann细胞(SCs)起源于胚胎的神经嵴细胞[1],是周围神经系统(PNS)的髓鞘形成细胞,包绕或包裹PNS的轴突形成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SCs不仅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与PNS存在着密切联系,如对发育中周围神经元的存活、成熟有髓纤维的跳跃式传导等,而且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还可逆分化为幼稚状态形成Büngner带,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离断轴突的出芽再生,并重新包绕再生的轴突形成髓鞘,从而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的损伤再生及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SCs具有广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本文就SCs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各阶段的表型表达和影响因素加以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