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iRNA沉默EGFR表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

    作者:钱红;刘理静;谢明;武衡;刘双喜;武斌;向海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以Ⅶ型胶原酶注入苍白球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予10 μL空病毒载体或EGFR 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侧脑室注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脑组织中EGFR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GFR、GFAP、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脑出血时间的延长,血肿周围脑组织EGFR表达逐渐上调,第7天达到高峰(P<0.01).与模型组比较,EGFR siRNA缓解脑组织病理损害,减少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并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EGFR、GFAP及p-STAT3表达水平(P<0.01).结论 EGFR基因沉默通过阻碍STAT3磷酸化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

  • 糖尿病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徐小涵;田国庆

    糖尿病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星形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受糖尿病的影响而改变,主要表现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积、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糖原贮存等方面。

  • MEK抑制剂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

    作者:林斌;沈忠美;鄢妘

    目的:观察MEK(mitogen-activated ERK-regulating kinase,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之调节激酶)抑制剂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并探讨胶质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不打击脊髓;Ⅱ组及Ⅲ组分别为脊髓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后干预组,均造成T12脊髓损伤,Ⅲ组每天给予腹腔注射MEK抑制剂(U0126)共9d,其余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的二甲基亚砜(DMSO).在术后当天、1d、3d、5d、7d、14d、21d、28d时对每组大鼠行BBB评分;术前及术后当天、14d及28d时对大鼠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术后14d及28d时分别处死大鼠,灌注固定,取原打击处脊髓标本行HE染色、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波形蛋白(Vim)免疫组化染色并光镜下进行观察,计算阳性细胞数.结果:Ⅰ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及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脊髓损伤后,Ⅱ组及Ⅲ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28d时Ⅱ组BBB评分为12.00±1.70分,Ⅲ组为16.5±1.08分,Ⅲ组恢复速度较Ⅱ组更快(P<0.05).脊髓损伤后,大鼠双后肢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术后观察,Ⅲ组潜伏期及波幅恢复较Ⅱ组明显增快(P<0.05),Ⅲ组在28d时可达到潜伏期16.86±0.55ms、波幅4.19±0.11 μV.脊髓损伤后,HE染色可看到胶质细胞明显增多,胶质瘢痕形成,28d时Ⅲ组较Ⅱ组瘢痕范围小;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GFAP及Vim的镜下表达数量明显增多.Ⅱ组、Ⅲ组损伤后14d时GFAP的表达分别为143.56±1.09和133.56±3.31,Vim的表达分别为93.82±4.48和89.32±6.50;28d时两组的GFAP表达分别为110.68±9.41和102.44±6.93,Vim的表达分别为72.96±4.16和66.44±4.46,干预后明显下调了GFAP及Vim的表达(P<0.05).结论:MEK抑制剂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下调GFAP及Vim的表达,减少胶质瘢痕形成;同时可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双后肢行为学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娜;任长虹;吉训明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就诊的早期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61名非卒中对象作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组(发病<12 h 组和发病12~24 h 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不同评分组(NIHSS 0~4分组和NIHSS 5~19分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UCH-L1、GFAP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相关参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阳性与阴性的临界值及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脑梗死组血清UCH-L1、GFAP 均高于对照组[0.13(0.09,0.21)μg / L 比0.05(0.02,0.13)μg / L,0.030(0.008,0.130)μg / L 比0.004(0.004,0.020)μg / L;Z值分别为3.62、4.95,均P <0.01];NIHSS 评分5~19分组血清UCH-L1、GFAP水平高于NIHSS评分0~4分组[0.12(0.08,0.21)比0.09(0.08,0.18),0.07(0.01,0.11)比0.04(0.01,0.10);均P <0.05]。发病12~24 h组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发病<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8,0.21)μg / L 比0.09(0.08,0.18)μg / L,0.030(0.010,0.110)μg/ L比0.040(0.008,0.100)μg/ L;均P >0.05]。UCH-L1、GFAP 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UCH-L1≥0.18μg/ L时,UCH-L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74%;当血清GFAP≥0.11μg/ L时,GF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6%;UCH-L1、GFAP诊断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及0.71。结论血清UCH-L1、GFAP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时有明显变化。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 一氧化氮供体及前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探讨

    作者:林永忠;孙长凯;沙琳

    目的 观察介入给药一氧化氮(NO)供体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e,NG)及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AR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NGg及AEG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NG组和ARG组.MCAO组、NG组和AgG组于缺血2 h再灌注同时分别局部介入给予生理盐水、NG和ARG,于再灌注5 h或24 h时,荧光法检测血清NO含量.并在A3 h或24 h时处死大鼠,病理分析脑梗死体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GFAP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5 h血清No升高(P<0.01),治疗组较MCAO组明显(P<0.01),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加,但治疗组较MCAO组减少(P<0.01),各组大鼠脑组织未出现肉眼可见梗死灶;缺血再灌注后24 h,血清NO治疗组较3h降低,而MCAO组较5 h升高(P<0.05),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较3 h增加(P<0.01),治疗组较MCAO组减少(P<0.01),TTC染色显示脑梗死体积治疗组较MCAO组减小(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脑组织GFAP表达增强,通过局部介入给予NG、AR,G增加No合成,抑制GFAP高表达,减小脑梗死体积.提示NG、ARG抗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表达有关.

  • 紧密连接蛋白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关系

    作者:马红婕;罗燕;王敏;梁小玲;黄创新;李涛;丁小燕;唐仕波

    目的 研究糖尿病鼠视网膜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改变及其与血-视网膜屏障(BRB)的关系.方法 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1、3、6个月后行伊凡思蓝(EB)注射评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形态学改变.并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Occludin及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个月时大鼠视网膜中神经纤维层及节细胞层中GFAP表达明显增高,Occludin网线状荧光排列紊乱,但未见荧光强度减弱及中断.3~6个月GFAP阳性的Müller细胞逐渐增多,Occludin表达减弱且连续性中断的范围不断扩大.EB注射显示血-视网膜屏障损害呈现同步的发展趋势.结论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在维持BRB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病情发展Müller细胞活化使BRB的完整性进一步破坏.

  • 人、鼠胰星状细胞3种细胞标志物desmin、GFAP、α-SMA的表达

    作者:贾一韬;龚燕芳;高峻;李兆申

    目的研究人和大鼠胰星状细胞(PSCs)在培养过程中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人和大鼠胰腺组织经胶原酶、链霉蛋白酶E和DNase I联合消化后,采用Nycodenz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PSCs,获得的细胞采用离心淘洗技术进行纯化.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新鲜分离细胞的维生素A(VitA)自发荧光现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标志物--结蛋白(desmin)、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细胞接种培养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采用Western和Northern分析分别检测细胞标志物和I型前胶原α1链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采用离心淘洗技术获得的人和大鼠PSCs纯度分别可达85%以上和95%以上.新分离的人和大鼠PSCs胞浆内有VitA自发性蓝绿色荧光.新分离大鼠PSCs表达desmin和GFAP,不表达α-SMA,而人PSCs均不表达desmin、GFAP或α-SMA.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大鼠PSCs表达desmin和GFAP逐渐减弱,但人和大鼠PSCs均开始大量表达α-SMA蛋白和Ⅰ型前胶原基因.结论利用离心淘洗技术可获得高纯度的人和大鼠PSCs.人和大鼠PSCs细胞标志物表达存在种属差异,但它们活化后均高表达α-SMA蛋白和I型前胶原基因.

  • 低剂量白介素2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王震;段海峰;樊心童;许春阳;李金凤;王姗姗;王运良;吴祖泽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多肽诱导建立EAE小鼠模型后,将小鼠分为对照组、EAE组、低剂量IL-2治疗组.每日对所有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29天取小鼠脑和脊髓行病理观察,HE染色进行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和髓磷脂染色(LFB)进行脱髓鞘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和自然杀伤细胞(NK)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碱性髓鞘蛋白(MBP)的表达.结果 与EAE组相比,低剂量IL-2治疗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脊髓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和脱髓鞘评分降低,而Treg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且NK细胞轻度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剂量IL-2治疗组小鼠GFAP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下降,而MBP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低剂量IL-2对EAE小鼠有显著治疗效果.

  •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GFAP和pERK表达的变化

    作者:袁维秀;张宏;程姝娟;杨红菊

    目的:探讨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CCI)大鼠海马组织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磷酸化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pERK)表达的改变.方法:按Bennett法制作CCI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CI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和pERK的表达.结果:CCI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胶质细胞GFAP和pERK表达均有增加,以手术对侧增加更为显著,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ERK/MAP激酶通路激活,可能参与慢性神经痛的发病过程.

  • 癫痫发作敏感大鼠前深梨状皮层T区神经病理观察

    作者:杜新鲁;赵杰;张万琴

    目的和方法: 采用颞叶癫痫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模型,制备癫痫发作敏感大鼠,并分别以硫瑾染色和GFAP(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ry acidic protei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深梨状皮层T区(area tempestas,AT)内神经元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并与经蝎毒(scorpion venom,SV)处理后癫痫发作敏感性明显降低的大鼠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癫痫敏感动物前深梨状皮层T区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GFAP免疫反应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加,染色强度明显增强,(P<0.05)以剂量为100mg/kg/日的蝎毒给予动物连续灌胃三周,可明显降低其癫痫发作敏感性(P<0.05),而脑内梨状皮层T区锥体细胞脱失减轻,GPAP免疫反应活性未见明显增强.结论:推测梨状皮层T区硬化(神经元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很可能是癫痫发作敏感性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 海马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的ARG3.1/ARC表达

    作者:李宁

    伴随长时程增强(LTP)和记忆巩固的突触效能与早期快反应基因(IEGs)表达的改变有关.这些改变通常伴随着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增加.当早期快反应基因的大多数蛋白产物被限制于胞体,Arg3.1/Arc的表达产物便快速地释放到了树突,并积聚到突触附近.初认为Arg3.1/Arc蛋白是神经元特有的,然而,近来发现了Arg3.1/Arc在胶质细胞内的免疫反应性(Arg3.1/Arc的免疫反应阳性),并且证实了在海马的齿状回部位,其在LTP后表达增加.

  • 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作者:常向阳;姚明;杨建平;肖旺频;王立中;王丽娜;成浩;张艳兵

    目的 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骨癌痛产生与维持的机制.方法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经大鼠体内腹水传代增殖,种植于大鼠左侧胫骨建立胫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35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5)、热杀死肿瘤细胞组(K组.n=15)、胫骨癌痛组(P组,n=15).C组选取5只大鼠,K组和P组于种植后第6天、第12天和第18天随机取5只大鼠测定左后足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大鼠,取左侧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K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及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组比较,P组于种植癌细胞后第6天、第12天及第18天时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降低,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升高(P<0.01).与种植癌细胞后第6天比较,种植癌细胞后第12、18天时P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下降,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升高(P<0.01),而P组种植癌细胞后第12天与第18天比较,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与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胫骨癌痛的产生与维持有关.

  • 胚胎干细胞"五步法"体外诱导成为神经细胞的实验观察

    作者:关云谦;陈彪;邹春林;张愚

    目的:采用"五步法"将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诱导成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法:首先将ES细胞接种到铺有明胶的培养瓶里,在无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下生长3 d,然后将细胞悬浮培养4 d成为胚胎体(,胚胎体经过无血清培养基培养6 d,富集nestin阳性细胞,在有丝分裂原bFGF作用下扩增6 d,后经过烟酰胺诱导分化6 d,共计经过5个步骤.结果:诱导出多量表达Tuj-1的不成熟神经元(约占分化后细胞数量的80%~90%)和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星形胶质细胞(5%~10%),还有少量表达微管相关蛋白Ⅱ的成熟神经元(5%~10%).结论:"五步法"诱导使胚胎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处于不同的阶段,终诱导出大量不成熟的神经元,少量星型胶质细胞和成熟神经元.为利用不同成熟度的分化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充足的细胞来源.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c-Fo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和神经保护

    作者:白万胜;高国栋;贺采芳;赵虎威;颜华儒;李宝明

    目的:研究c-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尼莫地平脑保护作用的时机.方法:采用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90 min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60 min造模,1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对照组,Ⅰ-R组,预防组,缺血治疗组,Ⅰ-R治疗组,再灌注后治疗组.尼莫地平颈内动脉给药,再灌注后24 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再灌注72 h处死测量脑组织梗死体积,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c-Fos,GFAP免疫组化染色.另选18只动物,Ⅰ-R组9只和Ⅰ-R治疗组9只各再分为再灌注后2,24和48 h,行苏木精-伊红染色,c-Fos,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示预防组,Ⅰ-R治疗组,再灌注后治疗组较之Ⅰ-R组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再灌24 h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为:缺血治疗组(2.3±0.8)分≥Ⅰ-R组(2.2±1.0)分>再灌注后治疗组(1.8±0.6)分>预防组(1.5±1.2)分>Ⅰ-R治疗组(1.3±0.5)分>对照组(0.8±1.1)分,治疗组中除缺血治疗组外均较Ⅰ-R组梗死体积小,但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皮质缺血半暗带,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均较Ⅰ-R组少(P<0.05),但齿状回减少程度较轻;给药后皮质缺血半暗带以及海马各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GFAP在再灌注2 h大量表达,48 h达高峰,且反应性星型胶质细胞居多,72 h持续表达;c-Fos 2 h反应为强烈,24 h仍大量表达,48 h后明显下降,72 h少量表达.结论:预防性及再灌注早期尼莫地平动脉给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治疗效果较好;反应性胶质细胞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存活起着重要作用;c-fos基因参与了脑缺血损伤的信号转导.

  •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雪;彭祖贵;况伟宏;李素霞;李静;孙学礼;黄明生

    目的:探讨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 methamphetamine,MDMA)所致实验大鼠的神经毒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eic protein,GFAP)的表达.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MDMA组和对照组,MDMA组每天8:00,20:00两次给予MDMA(20 mg/kg,腹腔注射×4 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建成后,留取脑组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脑区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FAP的表达.结果:MDMA可诱导实验大鼠的额叶皮质、海马和纹状体5-羟色胺的明显降低,分别为(9.26±1.44),(9.82±2.83),(31.66±0.11)ng/g,与对照组(29.06±1.18),(38.16±1.27),(50.56±0.70)ng/g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0.436,20.394,32.693,P=0.000).但MDMA对多巴胺影响不明显;上述3个脑区的GFAP表达明显上调.结论:MDMA对中枢5-羟色胺系统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可导致GFAP表达的上调.

  • 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西京;熊利泽;王曦;胡文能

    目的观察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吸氧预处理产生的脑缺血耐受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雄性 SD大鼠 6只,随机分为两组:吸氧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 3只.吸氧预处理组大鼠吸入 1 000 ml/L 氧气,持续 24 h.间隔 24 h后经心脏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固定,冷冻切片机冠状切片;对照组大鼠不给予吸氧预处理,吸空气 24 h,余同吸氧预处理组.用免疫组化法( 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在大鼠大脑皮质的表达,比较两组大鼠的表达差异.结果吸氧预处理组大鼠各部大脑皮质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P< 0.05),包括枕皮质 (t=8.32)、压后部皮质 (t=6.17)、顶皮质 (t=4.76)、额皮质 (t=4.93)、皮质前 (t=6.17)和后肢区 (t=7.48)等,细胞分布密集.胶质细胞形态亦与对照组不同:胞体肥大,突起粗而长,染色深.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内 GFAP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阳性细胞的胞体小,突起细而短,染色浅淡.结论吸氧预处理可以明显刺激大鼠大脑皮质 GFAP的产生,使星形胶质细胞处于激活状态,与诱导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有关.

  • 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朝霞;童琳琳;牛艳昕;罗信国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普通的并发症,牛磺酸是视网膜中含量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它是视网膜再生和发育必需的营养因子,缺乏牛磺酸会引起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改变.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材料:试验于2003-3/2003-12在第三军医大学完成.选取封闭群SD大鼠54只,体质量为250 g.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54只随机分为糖尿病1月组、牛磺酸干预糖尿病1月组、糖尿病2月组、牛磺酸干预糖尿病2月组、糖尿病3月组和牛磺酸干预糖尿病3月组6组,每组9只.同期选取正常对照组共15只.方法:动物单笼喂养,自由进食饮水,实验前禁食12 h,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用尿糖试纸测尿糖达(+++)以上,尾静脉采血测血糖浓度大于16.7 mmol/L即为模型建立成功.采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方法,检测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牛磺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①免疫组化分析显示:糖尿病大鼠1个月时,牛磺酸即可抑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免疫反应性,随着牛磺酸干预时间的延长,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性渐弱.②RT-PCR检测:2个月始,糖尿病组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开始增大,牛磺酸明显下调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③3个月的糖尿病组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蛋白表达强.牛磺酸干预糖尿病大鼠2个月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减少.结论:牛磺酸可下调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及mRNA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 灵芝酸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脑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芳芳;谭风雷;王大丽;陈光;刘蕾;王丽欣;马小茹;刘君星;王淑秋

    目的 观察灵芝酸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脑皮质GFAP和FGF-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灵芝酸抗癫痫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n=11):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灵芝酸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每组腹腔注射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Western-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质区GFAP和FGF-2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痫组FGF-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丙戊酸钠组相比,灵芝酸组FGF-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灵芝酸对癫痫大鼠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抗癫痫机制与灵芝酸能够调节FGF-2和GFAP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 戊四氮致痫大鼠脑GFAP的变化及甜菜碱的干预作用

    作者:邵帅;杨福义;朴松鹤;齐宇;李军;孙志博;王松禹

    目的:观察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及甜菜碱的干预治疗,研究癫痫的发病机理及甜菜碱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的Wistar实验大鼠共2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甜菜碱干预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甜菜碱干预组均以致痫亚惊厥剂量的戊四氮(PTZ)腹腔注射点燃Wistar大鼠模型.在低温条件下迅速取脑,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GFAP的变化.结果: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复制成功,甜菜碱组和癫痫模型组的实验大鼠均已达到点燃标准,与癫痫组动物相比,甜菜碱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但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癫痫模型组脑GFAP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甜菜碱组脑GFAP含量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甜菜碱能够降低GFAP的表达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维持神经元存活起到抗癫痫作用.

  • 左归丸对视神经夹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永谦;李晓锋;周昕;刘新泉;王维平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视神经夹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视神经部分损伤模型.模型大鼠分别给予左归丸液4.0 g/(kg· d)(治疗组)和等量生理盐水(损伤对照组)灌胃,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技术于损伤后第1、2、4、8和16周检测受损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及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视神经夹伤后,大鼠视网膜节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在内、外网层和内核层可见裂隙形成,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组变薄,以伤后第4周为严重,神经节细胞减少约50%,至第8周后神经节细胞减少缓慢.视神经夹伤第2周时,nestin和GFAP表达明显升高,持续至损伤后第8周.Nestin和GFAP在视网膜全层均有表达,但在神经节细胞层、内网层和内核层表达强,呈条带状弯曲或蛇样匍行;伤后第4周时表达强,此后二者表达下降,至伤后第16周时,GFAP先于nestin蛋白降至正常水平.各时间点左归丸组神经节细胞存活数比损伤对照组增加,且细胞排列相对整齐;nestin和GFAP表达强度较损伤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左归丸可能通过促进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nestin和GFAP的表达,维持损伤后视网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间接减少节细胞凋亡,有效保护受损视网膜节细胞.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