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对称水平曲解除切牙内收期间出现的深覆(牙合)

    作者:马文盛;申庸凡;陈志强

    对深覆患者,打开咬合是困难的[1].对于须减数治疗的深覆患者,打开咬合后,切牙内收过程中覆容易加深,妨碍切牙继续内收[2].作者采用不锈钢方丝弯制不对称水平曲,既解除深覆 ,又内收切牙,收到较好效果.``

  •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作者:周志迎;林巍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上较常见,其病因复杂,乳牙滞留、多生牙、牙胚异位、乳牙期外伤、牙齿萌出顺序异常、乳牙早失后牙龈纤维性增生等是常见的病因。

  • 复合树脂多色分层堆塑技术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勇;钟波;张玉杰;李立芳

    目的 观察复合树脂多色分层堆塑技术对前牙切角缺损的修复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前牙切角缺损患者107例136颗患牙.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颗. 观察组采用纳米复合树脂多色分层修复结合间接硅橡胶导板技术,对照组采用树脂常规充填技术. 分别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复查,参考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12、24个月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应用复合树脂多色分层堆塑技术能够得到与天然牙体组织融为一体的美观效果,疗效好.

  • 尖牙复位曲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鸿飞;丁季元

    尖牙牙胚位置异常较为常见,因其萌出较切牙和前磨牙为迟其萌出间隙易被邻牙所占据,故常出现低位、高位、阻生等畸形的比例较大.但尖牙位于口角处对嘴唇起支撑作用,使得嘴唇丰满、美观;同时尖牙牙根粗壮.比较稳定,不易缺失;其切缘突出的牙尖,有利于穿刺和撕裂食物,具有较强的功能,故尖牙是正畸治疗中少拔除的牙齿之一.

  • 前牙唇面瓷嵌体美容修复1例

    作者:王丹杨;汪鹏;朱勇;马新扬;李雪

    磨、切牙矿化不全( molar incisor hypomineraliza-tion,MIH) [1]是临床中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一类釉质发育缺陷. 其表现为釉质表面可见边界清楚的白垩色或者黄褐色斑纹[2]. 对于切牙的这种颜色改变,影响美观,患者常常以此为主诉就诊. 其美容修复的方法主要有渗透树脂、贴面以及全冠等,从无创到有创,但是各有优缺点. 而以瓷嵌体形式修复切牙矿化不全病例,临床中较为少见. 本文作者尝试设计唇面瓷嵌体进行修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 聚合度对核桩冠桩核联合体固位力的影响

    作者:周玭;陈新民;马砚南;杨艳

    背景:临床上通常采用桩核加金瓷冠的方式修复前牙残根,因牙冠的缺失,修复体的固位力主要由根桩提供,因此根桩所提供的固位力大小直接影响到远期修复效果.目的:分析不同聚合度铸造金属桩的固位力的变化,探讨桩聚合度对固位力的影响.设计:重复观察测量.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材料:实验于2005-05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楼完成.制备标准尺寸的有机玻璃,模拟上中切牙牙根试件54个,分为桩道聚合度0°,3.93°,5.71°,7.48°,11.31°,14.71°组,9个/组.方法:①试件的制备:用数控精密机床分别进行聚合度为0°,3.93°,5.71°,7.48°,11.31°,14.71°的桩道预备.②黏接桩核的铸造:按临床操作制作桩核,确保试件与桩密合.在铸造金属核上磨一小洞,作为拉伸时拉钩穿过的位置.试件桩道、根面、铸造桩核用乙醇处理后吹干,磷酸锌水门汀黏固,黏固时加压直至黏接剂凝固.③桩固位力实验:将试件用生理盐水浸泡24 h后进行拉伸加载测试,加载速度10 mm/min,铸造桩核被拉出时的载荷即为桩核的固位力.④平面黏接力测试:制备有机玻璃圆柱,圆柱侧面上制备与中心长轴成0°,1.9°,3°,6°,9°,12°,15°斜面,制备矩形铜片.再铸造8个直径为8 mm、厚1mm的小圆片.按临床操作情况将圆柱斜面、铜片喷沙面、铸造圆片清洁吹干后磷酸锌水门汀黏固,浸泡于生理盐水中24 h后进行拉伸加载测试,加载速度10 mm/min,铜片或铸造圆片从圆柱上脱落时的载荷即为不同聚合度的黏接力.⑤摩擦力和约束力的计算:桩可近似看作圆台,轴面黏接面积按圆台侧面积公式计算,桩与牙根的牙合面黏接面积为牙根面面积与桩道底面积之和.固位力、摩阻力、单位面积黏接力、单位面积固位力、单位面积摩阻力对聚合度之间进行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聚合度的黏接力测定.②不同聚合度对桩的面积和黏接力的影响.③不同聚合度桩核的固位力和摩阻力测定.④单位面积黏接力、固位力、摩阻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结果:①不同聚合度的黏接力测定:牙合面黏接强度为0.3090N/mm2.不同聚合度时的轴面黏接强度为0°时0.128 3 N/mm2,1.9°时0.108 7 N/mm2,3°时0.107 2 N/mm2,6°时0.084 9 N/mm2,9°时0.056 7 N/mm2,12°时0.046 3 N/mm2,15°时0.027 4 N/mm2.②不同聚合度对桩的面积和黏接力的影响:0°时总面积是108.047 mm2,总黏接力是19.041 N;14.71°时总面积是90.245 mm2,总黏接力是5.131 N.③不同聚合度桩核的固位力和摩阻力测定:0°时固位力为321.60 N,摩阻力为302.559 N,单位面积固位力为2.976 N/m一,单位面积摩阻力为3.885 N/mm2;14.71°时固位力为59.93 N,摩阻力为54.799 N,单位面积固位力为0.664 N/mm2,单位面积摩阻力为0.681 N/mm2.④单位面积黏接力、固位力、摩阻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单位面积黏接力、固位力和摩阻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概率P<0.05,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桩固位力、摩阻力、磷酸锌黏接力随聚合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若要获得较大的固位力,应尽可能减少桩的聚合度.

  • 多曲方丝弓矫治前牙开(牙合)的临床探讨

    作者:张玉杰;苏英;张丽春;杨伯雄

    开(牙合)畸形为上下颌部分牙齿在正位及非正中位在垂直向无接触.在临床上多见于恒牙期.开(牙合)畸形,不仅切牙无切割和咀嚼功能,影响语言及面部美观,严重者面部下1/3高度增大,上下唇不能闭合,开口呼吸,上呼吸道受累,影响健康.

  • 埋伏阻生切牙的早期诊治

    作者:刘鹤

    埋伏阻生牙好发于上颌前部,其中上切牙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埋伏阻生牙病因复杂,可能由遗传因素、系统因素和局部因素等共同导致.通过锥形束CT(CBCT)等影像学检查对埋伏阻生前牙进行准确定位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条件,外科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文章对埋伏阻生切牙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应用锥形束CT诊断上颌埋伏尖牙造成的切牙根吸收

    作者:田玉楼;刘芳;吕品;韩坤;赵修良;刘明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在诊断上颌埋伏阻生尖牙造成的邻近切牙根吸收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经曲面平展片确定有上颌埋伏尖牙,但无法判定其整体位置及是否造成切牙根吸收情况的患者36例,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并制作出相应的矢状向、冠状向、轴状向等不同轴位的二维图像,确定埋伏尖牙在上颌骨中的位置、与切牙的位置关系、是否对切牙造成根吸收及根吸收程度.结果 36例患者的41颗埋伏尖牙经CBCT确切诊断出19颗(46.4%)于唇侧阻生、16颗(39.0%)于腭侧阻生、6颗(14.6%)阻生于牙槽骨中央;41颗埋伏尖牙中33颗(80.5%)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邻近切牙牙根吸收,其中15颗(36.6%)埋伏尖牙只造成侧切牙根吸收,6颗(14.6%)仅造成中切牙根吸收,12颗(29.3%)造成中切牙和侧切牙根均发生吸收,另外8颗(19.5%)未造成邻近切牙根吸收.结论 埋伏尖牙容易造成邻近切牙的牙根吸收,应当引起正畸医生的高度重视应用CBCT能够客观地显示上颌埋伏尖牙的空间位置以及对邻牙造成的根吸收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隐裂牙132例临床观察

    作者:殷红欣;王玉珍;刘凤楼

    隐裂牙临床上很常见,有时由于诊断困难,常延误治疗时机.作者收集1995~1997年遇到的隐裂牙1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32例中男90例,女性42例.年龄23~61岁,40岁以上91例,约占70%.多数发生于上颌第一磨牙,为105例;其次为下颌第一磨牙,为15例;再次为切牙为12例.隐裂部位:以面近中沟多,其次为近舌沟.

  • 上颌牙麻醉点的应用解剖

    作者:彭东;李祥鹏;张学军;马可心;杨洁

    拔除上颌牙成败的关键与麻醉效果有关,临床上麻醉点定位不清而导致失败率较高,为此作者在50例成人颅骨标本上观测上颌结节、腭大孔、切牙孔的位置与其对应关系,以及在活体的定位观测.为临床进一步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 上颌骨正中囊肿1例

    作者:寻满湘;滕磊;彭玉成

    资料患者男性,30岁.因持续性鼻塞2个月于2010年11月8日入院.检查:外鼻无畸形,下鼻甲前、紧贴鼻阈后、鼻中隔和鼻腔底交接处,鼻底黏膜向鼻腔呈半圆形隆起,鼻中隔向右侧偏曲,下鼻甲、中鼻甲等结构均无法窥及.肿块表面光滑,触之质软而有弹性,囊状感.口腔侧硬腭处黏膜平整、光滑;尖牙后的切牙管处无隆起,触之无疼痛.

  • 切牙颈部穿髓型缺损唇、舌面入路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苏凡;赵莹;苏勤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颈部穿髓型缺损的切牙,在唇侧和舌侧不同开髓入路下的牙体受力情况,探讨唇侧入路在抗折力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采用Mimics、Catia、Ansys软件建立上切牙模型,分别用唇、舌侧2种入路及直接树脂充填、纤维桩树脂修复、纤维桩全瓷冠修复3种不同修复方式,对其施加载荷,比较缺损部位及髓腔根管表面应力分布和大Von Mises值,采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验条件下,直接树脂修复时,唇、舌侧入路无明显区别;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时,唇侧入路可以转移牙体应力集中部位,降低缺损处牙体折断几率而增加根折几率;桩冠修复可有效分散缺损处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牙体从缺损处折断的几率.结论:对于颈部穿髓型缺损的切牙,直接树脂充填时,唇、舌侧入路均可采用;纤维桩树脂修复和桩冠修复时,分散了牙体应力的集中,而唇侧入路较舌侧入路更为明显.

  • 数码相机在上中切牙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作者:董正杰;徐侃;包向军;王德芳

    目的:评价数码相机在建立上中切牙计算机三维实体模型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应用数码相机拍摄上中切牙各截面图片,获得的图片经Photoshop软件、3DMAX软件处理,在计算机中还原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结果:建立了精确的上中切牙三维实体模型.结论: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完全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并独立建立上中切牙的三维模型.

  •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6~11岁儿童磨牙-切牙釉质矿化不全调查

    作者:李玲;李骏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6~11岁儿童磨牙-切牙釉质矿化不全(molar-incisor hypomineralization,MIH)的患病情况 方法:选取4个第一恒磨牙都已完全萌出的6~1 1岁儿童988名,按年龄分为6组,依据欧洲儿童牙科协会制定的标准对其进行诊断,详细记录MIH患牙的牙位及严重程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年龄组间MIH严重程度比较及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及恒切牙MIH患病率的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MIH严重程度与年龄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MIH患病率为25.5%,轻症MIH为主要病损各年龄组间MIH严重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MIH严重程度与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密切(rp=0.534)各MIH患牙在上、下颌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6~11岁儿童具有较高的MIH患病率,但以轻症病损为主.MIH的严重程度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

  • 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治疗后牙周状况分析

    作者:姜慧茜;曹真胜;孙浩;胡涵;方宇;胡荣党

    目的:分析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治疗结束后切牙的牙周状况.方法:采用导杆式矫治器联合固定正畸,矫治16例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在治疗结束约2年后进行随访牙周检查并拍摄锥形束CT (conebeam CT,CBCT).中切牙分为埋伏牙组和同名牙组,临床检查项目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龈宽度(AW)及临床牙冠长度(CL);应用Mimics16.0系统测量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高度(ha及fc),唇、腭侧牙槽嵴顶至相应釉-牙骨质界(CEJ)的距离(ab及cd)和牙根唇、腭侧骨支持比例(LBP)、(PBP)及中切牙的唇倾度(U1-SN).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埋伏侧牙组与同名牙组间PLI、GI、PD、U1-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埋伏组AW、ha、fc、LBP及PBP较小(P<0.01);埋伏组CL、ab及cd较大(P<0.01).结论: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矫治后牙周支持情况虽较对侧同名牙稍差,牙龈形态不对称,但总体情况良好,无松动,无感染.不对称的牙龈形态提示需后期植骨及牙龈形态修整.

  • 下颌中切牙牙中牙1例报告

    作者:汪隼

    患者男性,7岁.家长诉:左下前牙1998年12月脱落后3个月长出1颗畸形牙齿.1999年8月30日此牙疼痛伴牙龈肿胀来我科就诊.

    关键词: 切牙 牙中牙
  • 155例上中切牙间隙分析

    作者:王尚才;朱惠

    儿童在替牙期出现上中切牙间隙,一般随着 牙齿萌 出会自行消失,但有部分却无法消失,需行矫正治疗。本文对前来就诊的155例中切牙间隙患 者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关键词: 牙间隙 切牙
  • 下颌双侧乳侧切牙与乳尖牙融合牙1例

    作者:陈志勇;陈春安

    1病例资料某女,7.5岁,因32、42牙舌侧萌出1个月余就诊.检查:31、41牙正常萌出,32、42牙分别于72、82牙舌侧萌出,刚出龈.72、73、82、83牙冠形态、大小正常,72、82牙冠分别与73/83牙冠融合,融合处有明显界限.72、82未见牙根,73、83牙根正常.X线片显示:72、82牙冠分别与73、83牙冠融合,72、82牙根缺如,73/83牙根正常.诊断:下颌双侧乳侧切牙乳尖牙融合牙(牙冠融合单根).治疗:为利于32、42牙正常萌出,分别从72、82牙近中邻面向融合部磨除72、82牙冠,磨除过程中未见72、82牙有髓腔及牙根,患儿无酸痛不适.

    关键词: 切牙 乳尖牙 融合牙
  • 右上颌侧切牙畸形1例

    作者:贾常青

    上颌侧切牙畸形,常见是过小牙,一般发育异常呈圆锥状,会影响牙齿的排列和咬合.侧切牙双根并与牙冠弯曲呈钝角,临床罕见.笔者曾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切牙 畸形
157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