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锥形束CT与根尖X线片识别根尖周骨病损形貌差异的研究

    作者:张杰;岳林;张万林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与根尖X线片识别根尖周骨病损形貌的差异,为临床准确判断根尖周炎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临床上颌切牙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38颗和健康对照牙10颗,用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I)对根尖X线片进行分级评定,同时进行锥形束CT扫描,在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定点测量并分别比较根尖周骨质缺损切龈向、近远中向和唇腭向的大径.结果 PAI为1时,锥形束CT显示根尖周骨质无破坏;PAI为2时,锥形束CT显示根尖周骨质明显缺损;PAI为3、4、5时,骨破坏切龈向大径分别为2.75 ~7.00、4.51 ~ 10.63、6.75 ~ 13.38 mm,近远中向大径分别为1.88 ~4.13、3.98 ~ 7.25、5.38 ~ 10.63 mm,唇腭向大径分别为1.50 ~5.70、2.63 ~6.25、4.50 ~9.91 mm,PAI为3~5时,各级内骨破坏范围变化较大,各级间同一方向的骨质破坏大径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结论 锥形束CT可以显示根尖X线片不能明确判定的根尖周骨病损,用根尖X线片反映根尖周骨破坏可能会低估病损的大小.

  • 三种牙科比色板与天然牙色度的比较分析

    作者:葛起敏;ZHANG Fu-qiang

    目的 通过测量天然牙的色度参数范围,并与三种常用比色板的色度参数范围进行比较,分析目前常用的牙科比色板存在的局限. 方法 使用数码照相机在D65光源的非球形漫射照明观测方式下拍摄比色板A(VITAPAN Classic)、B(VINTAGE Halo)、C(3D-MASTER)和上颌天然中切牙322颗,获得天然牙和3种比色板的色度参数范围并进行比较. 结果 天然牙色度参数95%正常值的范围分别如下:明度(L*)为61.631~73.250,红绿色品(±a*)为-0.719~1.879,黄蓝色品(±b*)为8.701~17.790.与天然牙相比,比色板A的色度参数范围较窄,缺少红色品与高明度色片,饱和度分布不均匀;比色板B的红色品范围较A有所扩大,但饱和度偏高;比色板C的色度参数范围大,其饱和度和明度可完全覆盖天然牙相应的色度参数范围,但仍缺乏红色品色片. 结论 与本组天然牙的颜色范围相比,目前临床常用比色板存在覆盖不全和色片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总体缺乏偏红色调色片.

  • 切牙单端铸瓷粘接桥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张磊;聂宇光;谢秋菲

    目的 探索切牙单端铸瓷粘接桥的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以期为单端粘接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单颗切牙缺失病例10例,制作舌侧翼板固位的单端铸瓷粘接桥,共制作10件粘接桥,分别于修复后2周、1年、2年复查,复查内容包括:修复体折裂情况、边缘适合性、继发龋、颜色匹配性.结果 10例患者平均观察14.7个月.10件单端铸瓷粘接桥均无支架及饰瓷折断、裂纹,无松动;10颗基牙和固位体边缘密合,无边缘着色,无继发龋;7例修复体颜色匹配为A级,3例修复体颜色匹配为B级.结论 单端铸瓷粘接桥可修复单颗切牙缺失,牙体组织磨除量小,短期内临床效果良好,但其强度及粘接效果能否满足临床要求尚需进一步观察.

  • 替牙期牵引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灿;李小彤;刘鹤

    目的 在替牙期对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进行牵引治疗,并在治疗完成后1年复查,从牙根发育、牙槽骨发育、牙周及牙髓状态四方面评价其疗效及稳定性.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9例8至11岁共计9颗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行牵引治疗,对9颗患牙(治疗组)在牵引前、牵引结束即刻、保持1年复查时应用锥形束CT和模型分别测量牙根、牙槽骨及牙龈位置,并检查牙周状况及牙髓活力,均以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牙(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9例经牵引治疗的埋伏阻生中切牙牙根均继续发育,治疗期间生长发育水平与对照牙持平;牙槽骨继续发育改建,垂直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牵引结束即刻牙槽骨水平及厚度优于水平阻生或存在牙根弯曲的患牙;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牵引结束即刻无牙周袋、牙髓坏死出现;7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1年接受复查,对照组牙根长度为(13.07±2.15) mm,治疗组牙根长度为(12.06±2.00)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骨量及牙龈位置稳定,对照组唇、腭侧牙槽骨水平分别为(0.90±0.62)、(0.45±0.52) mm,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0.85±0.14)、(1.21±0.41)mm,治疗组唇、腭侧牙槽骨水平分别为(2.18±1.59)、(0.57±0.71) mm,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0.48±0.29)、(1.43±0.31) mm,上述4项指标仅唇侧牙槽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牙髓坏死.结论 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经牵引矫治能促进牙根发育、牙槽骨改建,牙周及牙髓情况良好,临床效果稳定.

  • 骨密度异常对老年患者咬合力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孟繁荣;王晓冬

    目的:探讨骨密度异常患者牙齿咬合力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60-65岁患者120名为受试对象,均为女性,根据骨密度减少的程度分成正常组,骨质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测定上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的咬合力。结果:就上颌中切牙而言,与正常组咬合力(9.03±1.57)kg相比,骨质减少组(8.28±1.34)kg和骨质疏松组(6.25±1.08)kg咬合力量均有显著下降。就上颌尖牙而言,正常组(13.17±2.37)kg与骨质减少组(12.82±1.96)kg咬合力无显著差异,都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9.67±1.44)kg。就上颌磨牙而言,与正常组咬合力(16.38±2.18)kg显著高于骨质减少组(14.57±2.52)kg和骨质疏松组(11.17±1.79)kg。结论:骨密度异常可影响中老年患者的咬合力,骨密度越低,咬合力越差。

  • 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恒前牙牙冠折断露髓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煜;钱凌

    目的观察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恒前牙牙冠折断露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部战士因训练所致冠折露髓的患者44例,共46颗恒前牙进行部分活髓切断术的治疗,并进行1~5年的临床跟踪观察.结果冠折露髓的46颗恒前牙有42颗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1.3%.其中有4颗牙治疗失败,失败原因,1颗牙齿在治疗后1年因修复体脱落而致牙髓坏死,另外3颗牙齿分别在治疗后2年和4年因牙髓炎发作而致失败.结论对年轻人冠折露髓的前牙,采用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全景片切牙根部模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作者:胡望远;刘江;舒锦尔;沙水泉;肖根仕;李伟良;钟伟光;虞升华;厉玲玲;林开勤;杨正汉

    目的研究全景片切牙根部模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方法(1)回顾分析400份成人全景片,求出切牙根部模糊的全景片所占的比例;(2)用实验方法测出全景摄影图像层面各点厚度及P12(Program 12)切牙小区域摄影的图像层面厚度;(3)使用4 mm直径的钢珠间隔5 mm镶嵌在一塑料直尺上模拟切牙进行不同倾斜角度全景摄影,检测切牙倾角对全景摄影时图像清晰度的影响;(4)对40例成年志愿者进行常规全景摄影及P12切牙小区域摄影,常规全景摄影有切牙根部模糊者进行调整角度后全景摄影. 结果(1)400份成人全景片中,318份存在切牙根部模糊,占79.5%.(2)全景摄影图像层面各点的厚度是不同的,切牙区薄,为0.7 cm,P12切牙小区域摄影的图像层面厚度为2.4 cm.(3)直尺上钢珠的清晰度与直尺的倾斜角度有关,倾角过大即可产生模糊.(4)40例志愿者的常规全景摄影中32例有切牙根部模糊,调整头颅倾斜角度后可使牙根显示清晰,P12切牙小区域摄影全部清晰. 结论全景片上切牙根部产生模糊的主要原因是图像层面未能包含切牙全长.调整头颅倾斜角度而改变切牙倾斜角度,或改变断层扫描轨迹增加图像层面厚度使切牙全长均位于图像层面内,即可避免切牙根部的模糊.

  • 120例中国青年健康上前牙牙龈曲线形状特征分析

    作者:张豪;乐迪;胡文杰;曹占强;张艳玲

    目的:以数学上曲线分析的拐点定义为特征点,对上前牙健康牙龈的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龈缘高点、牙龈曲线特征点(拐点)、接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获取个性化的牙龈曲线特征,为前牙修复体的接触点位置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修复后恢复自然形态的龈乳头创造条件.方法:对120名中国青年健康上前牙的牙龈曲线进行以标准化数码图片为基础的二维牙龈曲线形态分析,测量各种形态特征值及确定牙龈曲线特征点(拐点)与龈缘高点、接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在上颌前牙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近中牙龈乳头高度平均值依次为(4.49±0.86) mm、(3.64±0.77) mm和(4.12±0.92) mm;远中牙龈乳头高度平均值依次为(4.09 ±0.72) mm、(3.48±0.83) mm和(4.13±0.94) mm.在上颌前牙区,中切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61±0.10和0.26±0.07,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7±0.10和0.25±0.07;侧切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0±0.10和0.23 ±0.08,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26±0.08和0.56 ±0.11;尖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2±0.09和0.23 ±0.07,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60 ±0.12和0.26 ±0.08.结论:上前牙不同牙位的龈乳头形状和牙龈曲线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上前牙各个牙位近远中牙龈曲线的特征点(拐点)位置和牙龈缘高点、接触点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 4674颗下颌前牙根管构型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赵莹;董颖韬;王晓燕;王祖华;李刚;刘木青;傅开元

    目的: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 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构型,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进行CBCT检查的866名患者的影像资料,由牙髓专业医生和放射专业医生共同筛取未进行根管治疗和牙根发育完整的下颌前牙4 674颗.根据牙位和年龄分组,观察牙根、根管数目和根管构型,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0.7% (11/1 542)的尖牙为双根.中切牙、侧切牙与尖牙的双根管率分别为6.7% (105/1 566),17.4% (273/1 566)和3.0% (46/1 542).下颌前牙为双根管的患者中,双根管对称发生的比例为中切牙58.7% (37/63),侧切牙76.1% (108/142),尖牙29.6% (8/27).各年龄组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双根管率高的分别为31~40岁年龄组(9.8%,28/287),31~40岁年龄组(21.5%,61/284),51岁(含51岁)以上年龄组(9.2%,19/207).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多为Type Ⅲ.结论:下颌侧切牙双根管率、双根管对称发生率高,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以Type Ⅲ型为主.

  • 汉族青年上中切牙牙冠外形分类与龈乳头充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璇;乐迪;张艳玲;梁凌智;杨刚;胡文杰

    目的:在获取汉族青年上中切牙临床牙冠标准化图片的基础上,对牙冠外形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的分类,并分析牙冠外形分类与龈乳头充满的关系。方法:纳入180名牙周健康汉族青年(男75人,女105人),平均年龄(24.3±4.5)岁(20~30岁),获取上前牙区标准化图片共360幅,请13名修复科医生对牙冠外形分类,对每名医生的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牙冠外形客观分类结果(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分析不同牙冠外形对龈乳头充满的影响。结果:上中切牙中,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冠分别占31.4%(113/360)、37.2%(134/360)、31.4%(113/360),且牙冠外形分布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分析显示评价者间κ值平均为0.381。采用多人评估取终分类的方法后,平均κ值上升为0.563。排除24颗无接触的上中切牙后,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冠对应的牙龈乳头充满率分别为56.4%(62/110)、69.6%(87/125)、76.2%(77/101),方圆形牙冠对应的龈乳头更易充满(P =0.007)。结论:获取汉族青年中不同外形上中切牙牙冠的比例,方圆形牙冠更有利于龈乳头充满,需要建立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牙冠外形分类方法。

  • 不进行腭侧麻醉拔除上颌牙临床观察

    作者:高俊仙

    执照医疗操作常规,拔除上颌牙都要进行腭侧麻醉,根据不同的牙位,分别采用腭大孔或切牙孔传导麻醉,或腭侧浸润麻醉.根据牙颌神经解剖关系和麻醉拔牙的原理,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拔除上颌牙可以不进行腭侧麻醉.本文132例上颌牙拔除术均不进行腭侧麻醉而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对前牙冠折所致切角缺损修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梦明

    目的:探讨Dyract复合体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修复材料对前牙外伤所致的冠折缺损进行修复,共128颗牙,随访3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Dyract复合体辅以自攻自断螺旋固体钉的成功率(95.12%),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辅以自攻自断钉的修复(76.47%,P<0.05).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疗效会降低,而Dyract复合体的疗效较好.

  • 爱护牙齿,就是爱护健康

    作者:倪合一

    牙齿的功能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切割、咀嚼食物,以及辅助发音.一个成年人,共有32颗牙齿.生长在前面的铲状牙叫做切牙,俗称门牙,上下颌各4个.靠近口角像梭标头样的叫做尖牙,俗称犬齿,上下颌左右各1个.在尖牙后边还有双尖牙,俗称小臼齿,上下颌左右各2个.

  • 锥形束CT在上颌阻生尖牙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颖;王建国

    目的:探讨上颌阻生尖牙在锥形束CT上的定位及其邻近切牙的根吸收情况.方法:对37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获得牙体表面的三维重建图像,观察阻生尖牙的位置.在序列纵断图像上观察阻生尖牙邻近切牙的根吸收数和吸收程度,比较侧切牙和中切牙的根吸收率、根吸收程度的构成比,分析阻生尖牙与邻近切牙有接触组和无接触组发生的切牙根吸收率,在轴位上测量阻生尖牙的滤泡大小,计算大小正常的滤泡占总滤泡数的比率.结果:14个尖牙(32.6%)近中唇侧阻生,14个尖牙(32.6%)近中腭侧阻生,其他阻生形式所占比例较小.邻近上颌阻生尖牙的侧切牙的根吸收率(52.4%)高于中切牙的根吸收率(20.9%).有接触组中侧切牙的根吸收率(47.62%)高于无接触组(4.76%),中切牙的根吸收率(18.60%)也高于无接触组(2.33%).阻生尖牙滤泡大小正常的占55.8%.结论:上颌阻生尖牙在锥形束CT上显示出多种不同的阻生位置,邻近上颌阻生尖牙的切牙极易发生根吸收.

  • 前牙金属烤瓷反3/4冠抗折性能研究

    作者:丁农乐;杨正;刘敏

    牙体美容修复的目标是以小的创伤获得大的美容改善.为此el-Sherif等1设计了全瓷反3/4冠修复方法,虽然该方法牙体磨除量小、美观,但修复体的强度和固位力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金属烤瓷冠技术较成熟,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其牙体预备量大,损伤较大.因此.笔者在两者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金属烤瓷反3/4冠,既减少了牙体磨除量,又充分利用烤瓷冠的成熟技术,同时结合了贴面保护咬合关系的优点,为临床前牙美容修复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就金属烤瓷反3/4冠的抗折能力报告如下.

  • 上颌侧切牙腭侧移位小支架义齿遮盖修复

    作者:王树海

    临床上颌侧切牙腭侧移位较常见,以往多采用正畸或固定义齿修复方法.笔者自1999年12月开始研究使用以腭侧移位的上侧切牙为基牙,进行小支架义齿遮盖修复[1]19例,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前牙不规则间隙的临床修复探讨

    作者:宋健

    成人前牙先天缺失、过小牙间隙,失牙久未修复造成邻牙倾斜移位、扭转均造成异常牙间隙影响美观,并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常规修复方法,由于患者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1].笔者近年来应用修复或修复正畸联合手段对39例患者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疗效.

  • Dyract复合体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梦明;赵炎

    目的探讨Dyract复合体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Dyract复合体充填材料修复62颗患牙,并以光固化复合树脂做为对照,二者均辅以自攻自断螺旋固位钉以增强固位,共108颗牙,随访18~24个月.结果 Dyract复合体的成功率为95.16%,高于光固化复合树的80.43%(P<0.05),尤其是对龋齿的修复二者有明显差别,而冠折修复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Dyract复合体因具有良好的机械及生物性能,粘结力强,边缘封闭好及氟释出,对牙髓刺激小等优点,如辅以适当的固位完全可以成为修复切角缺损的理想材料.

  • 切牙腭(舌)向移动"后界标志"的确定

    作者:孙伟;周力;白丁;赵美英

    矫正各类错(牙合)时,切牙常需在齿槽骨内做前后向和垂直向的移动.传统观念把A点和B点看作是上下颌基骨的"前界",并认为切牙移动时不应超过此"前界".可是对切牙移动"后界"的认识却较为模糊.为了明确切牙在齿槽骨内移动的限度,一些学者曾从动物实验[1]和临床观察[2~4]的角度对切牙移动与齿槽骨改建的情况进行了研究,但都未明确提出切牙腭(舌)向移动的后界.本文拟依据这些研究,从形态学的角度对切牙腭(舌)向移动的后界进行探讨.

  • 改良式Twin Block功能矫正器治疗骨性上颌后缩

    作者:王俊祥;袁东辉;王丽芬

    我们设计了一种改良式Twin Block功能矫正器,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患者52例,乳牙期反5例 ,替牙期35例,恒牙早期12例;年龄5~13岁,为骨性或功能性前牙反,下颌可退至切牙刃关系.

157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