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东成年女性安氏Ⅰ类开唇露齿拔牙矫正前后软组织侧位变化的比较

    作者:李加志;辜岷;何小明;张咏梅;王杨

    目的 了解广东成年女性安氏Ⅰ类开唇露齿患者拔除4个第1双尖牙矫正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情况,评价该类患者矫正后软组织变化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15例广东成年女性安氏Ⅰ类开唇露齿患者,用头颅侧位分析法分析拔牙矫正前后软组织X线片,再将同一测量值于矫正前后做配对t检验,了解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判断矫正后唇组织变化的意义.结果 在角度方面:鼻唇角、上下唇角、Z角增加;线距方面:上下唇长和上下唇厚加大,而上下唇审美平面距和上下唇突距皆缩小,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面凸角、面角、上下唇基角和頦厚等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类患者拔除4个第1双尖牙的矫正可以使患者面部严重不协调关系有明显改善;但唇厚较治疗前加大,唇间距仅部分缩小,上前牙仍有部分外露,患者仍然有开唇露齿的面像,其进一步好转依赖于患者唇肌功能的改善.

  • 未治疗安氏Ⅰ类错(牙合)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的研究

    作者:惠雯婷;宋镜明;赵祝;裴金莹;李娟;金作林

    目的 研究未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为临床上安氏Ⅰ类错(牙合)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909例,按性别和颈椎骨龄(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CVM)分期分组,通过头影测量片测量不同性别不同颈椎分期患者下颌骨的长度及高度变化,方差分析后进行组间多重对比.结果 无论男女SNB、SND角均逐渐增大,但差值并无统计学意义.在CS1-CS2和CS3-CS4期男性下颌骨升支生长量分别为3.54 mm、3.70 mm,下颌骨水平部生长量分别为3.86 mm和4.27 mm,下颌骨总长度生长量为6.46 mm和6.22 mm,增长都很显著(P<0.01).女性CS1-CS2和CS3-CS4期间下颌升支生长量为3.42 mm和3.00 mm,下颌骨总长度生长为5.94 mm和3.69 mm,下颌骨水平部在CS1-CS4出现持续增长(P<0.05).下面高在CS1-CS4期间出现明显的增长(P<0.05),但女性在CS4期之后增长缓慢.结论 男女性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高峰期均出现在CS1-CS2和CS3-CS4期,女性下颌水平部在CS1-CS4期呈持续增长.下前面高生长较早,后面高增长较下前面高快,导致下颌平面角减小.

  • 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年患者前牙内收后上气道三维形态及流体力学的变化

    作者:孙福财;杨婉祯;麻益可

    目的 研究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年患者前牙内收后上气道三维形态及流体力学变化,探讨强支抗内收前牙对双颌前突患者上气道形态及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并行全口固定矫治的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年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后利用种植体支抗内收上下颌前牙,前牙内收前后行锥形束CT扫描,使用Mimics 16.0软件对患者上气道锥形束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使用Ansys 14.0软件对上气道的气流流场特征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前牙内收前后上气道鼻咽段、口咽段及喉咽段的体积、平均横截面积、横截面大左右径与大前后径比值(LP/AP)以及气流高压(Pmax)、低压(Pmin)及气流压降(△P)的变化,并对前牙内收前后气道内△p变化显著部分的压降变化量[△(△P)]与上气道形态指标的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患者鼻咽段三维形态及气流流场特征指标的前牙内收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内收后患者上气道口咽段及喉咽段体积[分别为(6 885±601)及(2 535±156) mm3]和平均横截面积[分别为(197±37)及(236±42) mm2]均较前牙内收前[口咽段及喉咽段体积分别为(7 580±622)及(2 564±162) mm3,平均横截面积分别为(217±40)及(239±43) mm2]显著减小(P<0.05),其中口咽段体积及平均横截面积的变化明显,且前牙内收后口咽段LP/AP由前牙内收前的1.9±0.6显著增大为2.1±0.7(P<0.05).前牙内收后患者上气道口咽段Pmin喉咽段Pmax及Pmin[分别为(-16.4±6.5)、(-11.9±3.6)及(-46.0±11.0) Pa]均较前牙内收前[分别为(-13.7±4.3)、(-8.3±3.8)及(-42.8±9.5)Pa]显著减小(P<0.05),口咽段△P由前牙内收前的(42.7±10.1) Pa显著增大为(45.2±13.0) Pa(P<0.05),且口咽段前牙内收前后体积及平均横截面积的变化量与△(△P)呈显著负相关(r=-0.681,P=0.001;r=-0.844,P=0.000).结论 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年患者前牙内收后上气道口咽段发生缩窄且气道阻力增加,全面系统地评估上气道形态及通气功能对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矫治计划非常重要.

  • 普通坐标和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坐标对安氏Ⅰ类错(牙合)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冰;许天民;林久祥

    目的:根据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的普通坐标和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坐标,分别对其进行亚类分析,比较采用两种坐标对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类的区别及其在错(牙合)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997至200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946例,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片标定并取得普通坐标,然后采用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分别应用以上两种坐标将这些头颅侧位片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 (1)安氏Ⅰ类错(牙合)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根据其普通坐标可分为21个亚类(分类A),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2.7%和68.4%;而采用标准化坐标可分为20个亚类(分类B),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7.8%和71.9%.(2)以分类A的分类结果来判别样本的标准化坐标,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9.8%和49.7 %;而以分类B的分类结果来判别样本的普通坐标,两判别率分别为78.5%和60.2 %.(3)分类A中,部分组之间形态类似,其差异主要是源于年龄差异;而在分类B中,不存在这样的分组.(4)分类A中,大样本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15.9%,样本数大于40的亚类有8个;而在分类B中,大样本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74.7%,样本数大于40的亚类仅有2个.(5)两种分类方法都可以对新样本进行亚类判别,但是分类B 需要对所有样本重新标准化,重新聚类;而分类A应用相对简单.结论:两种坐标的分类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坐标标准化后明显有使分类集中的趋势,并可以去除部分年龄因素对分类的影响,但对新样本进行分类判别时过程复杂.因此,如果在临床中需要快速诊断新病例的分类时,普通坐标应用相对简单,但是需要注意年龄因素对分类的影响.

  • 两种固定矫治方法治疗安式I类错牙合畸形临床比较

    作者:李翠平;李利平;杜宁;徐月清;王琳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0~2003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正畸门诊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病例40例,均为12~15岁恒牙列期,牙列拥挤者,性别男女均有.

  • 前牙金属烤瓷反3/4冠抗折性能研究

    作者:丁农乐;杨正;刘敏

    牙体美容修复的目标是以小的创伤获得大的美容改善.为此el-Sherif等1设计了全瓷反3/4冠修复方法,虽然该方法牙体磨除量小、美观,但修复体的强度和固位力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金属烤瓷冠技术较成熟,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其牙体预备量大,损伤较大.因此.笔者在两者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金属烤瓷反3/4冠,既减少了牙体磨除量,又充分利用烤瓷冠的成熟技术,同时结合了贴面保护咬合关系的优点,为临床前牙美容修复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就金属烤瓷反3/4冠的抗折能力报告如下.

  • 安氏Ⅰ类恒牙(牙合)女性与父母的牙(牙合)面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景慧;王志香;钱毅超;张会;陈翠萍;朱俊杰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恒牙(矜)青少年女性在牙(铪)面特征与其父母的相似性.方法 收集颈椎在Cvs3以上骨龄的126例安氏Ⅰ类恒牙(矜)青少年女性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将126例女性随机平分为血缘组和非血缘组,其中63例血缘组同时收集其父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反映上下颌骨矢状和垂直向、前牙的角度和线距的19个点16项测量值进行测量,测量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别把血缘组和非血缘组与父亲、母亲组的16个变量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安氏Ⅰ类恒牙(铪)青少年女性血缘组16项测量值中FH-NP、MP/FH、U1-NA(mm)、U1-NA角、U1/L1、U1-SN、Y轴与母亲组相关(r在0.282~0.490间),在NA/PA、U1-NA(mm)、L1-NB(mm)、L1-NB角、U1/L1、MP/SN、MP/FH、U 1-SN和L1/MP与父亲组相关(r在0.291~0.476间),而非血缘组16项测量值与父亲、母亲组均无相关性.结论 安氏Ⅰ类恒牙(矜)青少年女性子女与父母在X线头颅侧位片上反映的许多牙颌特征具有相似性,与父母组相似的方面有所差异,与母亲组在面部生长方向(Y轴)的相关性高,与父亲组在下前牙相对于下颌骨的倾斜度(L1/MP)的相关性高.

  • 利用固定平导快速打开咬合10例

    作者:郑游;李淑娟;段大恒;武明轩;徐彦彬

    在正畸临床工作中,尤其是矫治深覆牙合病例时首要的是打开咬合.目前常使用下颌摇椅弓丝或上颌活动平面导板[1,2],所需时间较长(0.5~1年),且患者不易配合.我科自2002年8月以来利用上颌固定平导打开咬合,大大缩短了疗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沈阳地区错合畸形的分类研究

    作者:YAN Xiu-lin;阎秀林;张扬;段娇红;刘奕;秦科

    目的 研究沈阳地区错合畸形的分类状况及特点.方法 选择205例错合畸形模型进行安氏分类,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采用APDI值及ODI值进行骨性分类.结果 在错合畸形中,安氏Ⅰ类、Ⅱ类、Ⅲ类的构成比分别为45.71、28.57、25.72;在近远中方向,骨性Ⅰ类、Ⅱ类、Ⅲ类的构成比分别为55.24、16.19、28.57;在垂直方向,低角、均角、高角的构成比为8.57、60.95、30.48.在安氏Ⅰ类错合畸形中,构成比为近远中向骨性Ⅰ类 >Ⅲ类>Ⅱ类 ,垂直向均角>高角>低角;在安氏Ⅱ类错合畸形中,构成比为骨性Ⅰ类>Ⅱ类>Ⅲ类,均角>低角>高角;在安氏Ⅲ类错合畸形中,构成比为骨性Ⅲ类>Ⅰ类>Ⅱ类,高角>均角>低角.结论 安氏分类不能准确的反映颌骨的近远中向及垂直向类型,安氏各类畸形中具有多种骨性类型,因此临床上需要同时进行安氏分类及骨性分类,以制定正确的矫治计划.

  • 锥束CT测量安氏Ⅰ类错(牙合)人群下颌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

    作者:冯刚;周建萍;吴杨;周小凤;戴红卫

    背景:髁突是下颌骨的生长中心,髁突的体积大小对下颌骨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各种关节疾病都会导致髁突形态的变化.目的:通过锥束CT测量年轻安氏Ⅰ类错(牙合)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为中国人髁突体积和表面积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选取年龄在18~28岁之间的年轻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70例,男34例,女36例.所取患者脸型左右对称,"↓"开口型,开口度正常,无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所有患者接受锥束CT检查,通过Mimics 10.0对CT片髁突进行三维重建,计算髁突的体积,表面积以及形态指数(体积和表面积之比).结果与结论:男性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均显著大于女性(P < 0.01).左右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左右两侧髁突形态指数和男女髁突形态学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脸型对称,无关节症状的安氏Ⅰ类错牙合人群左右髁突基本对称.

  • 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曹正飞;王青青;关慧娟;冯翠娟

    目的 对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国内外所有已发表的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01-01至2018-03-30,对文献语言没有限制.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之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后得到955篇文献,经筛选后终纳入8篇文献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上颌前、中、后段宽度均小于安氏Ⅰ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前、中、后段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牙弓宽度小于安氏Ⅰ类,而下颌牙弓宽度与安氏Ⅰ类相比无差异.因此,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考虑上颌扩弓治疗,注意上下颌牙列弓形的匹配.

  • Damon Q自锁托槽矫治安氏Ⅰ类错畸形牙弓宽度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琼

    目的:探讨 Damon Q 自锁托槽对安氏Ⅰ类错畸形牙的治疗效果,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了116例安氏Ⅰ类错畸牙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采取 Damon Q 自锁托槽的治疗方法。并且对治疗前后的牙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将矫正前和矫正后进行对比,上颌牙的宽度和下颌牙的宽度(WU3、WU4、WU5、WU6)在进行治疗之后,明显有所增加。上颌前牙、下颌前牙(U1-NA、L1-MP、L1-NB)在进行治疗以后,后唇的倾度明显有所增加。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amon Q 自锁托槽矫治安氏Ⅰ类错畸形牙弓宽度,通过增加牙弓宽度来矫正牙齿,具有比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临床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效率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洪蕊;赵红艳;安晶涛;孙婷婷;唐林

    目的 比较使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临床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效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1至2015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就诊并完成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0例,依据所使用的托槽类型分为自锁托槽组和传统托槽组,两组进一步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两个亚组,每组20例,比较自锁托槽组和传统托槽组及自锁托槽非拔牙组和传统托槽非拔牙组矫治前后PAR指数、PAR指数减少百分量(PcPAR)、治疗总时间(TT)、效率指数(EI).结果 自锁托槽拔牙组PcPAR明显多于传统托槽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锁托槽拔牙组EI大于传统托槽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托槽非拔牙组的PcPAR、TT高于自锁托槽非拔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EI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托槽的类型可以影响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率.

  • 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对安氏Ⅰ类病例软硬组织B点的影响

    作者:陈伟挺;程德盛;张硕非

    目的:研究通过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 B 点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安氏Ⅰ类临界病例,包括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和第二前磨牙组各25例。分别测量14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的软硬组织指标。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①矫治前,两组患者在水平和垂直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后,各点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在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中存在显著差别(P <0.05),而软硬组织 B 点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在拔除第二前磨牙组中相对明显。②硬组织变化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下切牙轴倾度、SNB 角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B 的线距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拔除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软组织变化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唇倾角、下唇翻卷度和 B′-E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颏沟倾角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软组织显著改善;矫治前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拔牙矫治显著改变软、硬组织 B 点,但两种不同拔牙模式间对软硬组织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

  • 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对安氏Ⅰ类病例软硬组织A点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春龙;鲁巧慧;张硕非

    目的 比较拔除第一、第二前磨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治疗前后软硬组织A点的变化.方法 选择50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临界病例为样本,其中拔4个第一前磨牙和4个第二前磨牙病例各25例,按性别、年龄、骨面型、拥挤度严格配对,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软硬组织的14项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组间成组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①在相对X、Y轴的绝对值测量中,治疗前2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的各点第一前磨牙拔除组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拔除第二前磨牙组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更明显.②在软组织角度和线距的测量项目中,治疗前的上唇翻卷度、上唇倾角第一前磨牙拔除组均小于第二前磨牙拔除组;治疗后2组均出现上唇倾角、上唇到E线的距离增加;但2组在各项测量项目的变化上没有组问差别.③在硬组织角度和线距的测量项目中,治疗前第一前磨牙拔除组的颌凸角较大;治疗后2组各测量值均减少,但2组无组间差异.④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第一、第二前磨牙拔除组软硬组织A点的变化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拔除第一和第二前磨牙软硬组织A点均有明显改变,两种拔牙模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别.

  • 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前磨牙拔除模式的选择

    作者:张硕非;林新平;郑敏玲

    目的 通过对拔除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治疗前颌面部软硬组织的比较,探寻影响前磨牙拔除模式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疗效满意、中轻度拥挤、非双颌前突的安氏Ⅰ类病例153例,分为两组,其中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组96例,拔除4个第二前磨牙组57例.对两组治疗前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软硬组织共118项指标),组间比较,选取其中有统计学差别的指标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 逐步判别分析得到判别公式:IS=0.092A.P.D.I+0.065FMIA-0.049颏沟倾角-0.352下唇厚度+0.188颏部软组织厚度-6.465,判别临界值为0.17.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回代率为77.1%,拔除第二前磨牙组回代率为77.2%.结论 在进行前磨牙拔除模式的选择上,治疗前软组织的形态,特别是下唇的厚度必须有所考虑.

  • 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分析

    作者:秦燕军;彭佳美;沈云娟;赵春洋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所包含的各种错牙合畸形. 方法 选择 267例恒牙列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临床特征并结合X线头影测量,分析各种错牙合畸形的构成比. 结果 ①矢状向:Ⅰ类骨面型202例(75.66%),Ⅱ类骨面型 45例(16.85%),其中上颌前突16例,下颌后缩30例,上颌前突合并下颌后缩1例,Ⅲ类骨面型20例(7.49%).②垂直向:正常型99例(37.08%),高角型153例(57.30%),低角型15例(5.62%).③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的构成情况:牙列拥挤245例,(91.76%),牙间隙21例(7.87%),双颌前突12例(4.49%),前牙反牙合43例(6.10%),前牙深覆盖105例(39.33%),前牙深覆牙合110例(41.20%),其中闭锁型深覆牙合4例,后牙反牙合14例(5.24%), 后牙正锁牙合6例(2.25%),个别牙错位2例(0.75%),前牙及双尖牙开牙合5例(1.87%). 结论 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临床表现多样,安氏分类法对错牙合畸形特征的概括太笼统.

  • 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青少年的Bolton指数分析

    作者:钱国辉;周婷婷;王冬玥;马俊青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 指数。方法收集1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 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 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前牙Bolton 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男性前牙Bolton 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男性,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和2分类女性的前牙Bolton 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女性。结论不同安氏分类患者的Bolton 指数存在差异。

  • 拔牙指数的正畸临床评价

    作者:许婉卿;郑德源

    目的对安氏Ⅰ类、Ⅱ类错(合牙)畸形病例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拔牙指数(EI),并探讨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选择矫治成功的安氏Ⅰ类、Ⅱ类错(合牙)畸形病例62例,拥挤度在0~10 mm,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病例各31例,运用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对两组行对比分析,并作EI的回顾性检验. 结果矢状向骨骼畸形拔牙组明显重于非拔牙组,上下中切牙轴倾度拔牙组较不拔牙组唇向倾斜,上下唇突度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EI对总样本的70.59%作出了正确的预测. 结论 EI综合考虑患者的骨骼型,上下切牙突度及软组织侧貌的突度,是一个较为全面而有意义的临床应用指标,在错(合牙)矫治设计-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决策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非拔牙正畸治疗后牙列与骨骼的稳定性

    作者:张晓艳;刘东旭;王秀印;李晓

    目的:评价非拔牙正畸治疗的长期稳定性.方法:研究28例患者的牙(牙合)模型和X线头颅侧位片,分别在治疗前、后及摘除保持器后的平均第8年分析30项头影测量指标,7项牙(牙合)模型指标.结果:尽管在治疗期间牙弓长度及尖牙间宽度变化很小,但在摘除保持器后这二者均显著减少.摘除保持器后切牙拥挤度轻微增加;磨牙间宽度、覆(牙合)及覆盖显示了长期的稳定性.下颌切牙近远中径及唇舌径的大小与治疗前、后切牙拥挤度无关.伴发较大ANB角及下颌体长度较短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在摘除保持器后表现出较大的切牙拥挤度、较短的牙弓长度、较深的覆(牙合).结论:非拔牙正畸治疗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