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作者:佘杨杨;农晓琳

    目的 评价行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30只,根据加力时间不同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实验侧行下颌单侧第一磨牙骨皮质切开术,对照侧不切开,两侧同时进行正畸加力.按不同加力时间处死,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结果 第1、3、5、7、14天实验侧牙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侧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能加快牙移动速率.

  • 关于缩短正畸疗程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姿劭;郭竹玲

    正畸治疗过程中不应只追求牙列整齐,还应充分考虑到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保证患者身心健康,缩短疗程及减少治疗成本.牙移动的生物学基础是牙周组织的改建,包括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长活动以及骨的吸收重建等.本文针对改良矫治器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加快正畸牙移动的常见临床疗法做一综述.

  • 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金轶男;赵刚

    目的 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口腔科正畸科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传统正畸治疗的对照组(n=55)和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试验组(n=55),对比疗效.结果 试验组上中切牙唇倾角、突距减少量及磨牙位移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将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能有效改善上中切牙外突、磨牙位移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基于Typodont模型的MDD与MBT矫治器排齐阶段切牙三维移动变化研究

    作者:田常生;何平;宋锦璘;吴鹏;邓锋;高翔

    在Typodont模型上分析MDD与MBT矫治器排齐阶段切牙的三维移动变化,为固定矫治器的改良及应用提供参考.以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为标准,硅橡胶取印模后,加入树脂牙和蜡制作相同的Typodont模型10副,MDD和MBT每组各5个样本.采用ATOS流动光学三维扫描仪,获得初始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以Typodont颌架底座定位确定数字化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三维坐标系.45℃恒温水浴下依次使用0.36、0.41、0.46 mm镍钛圆丝排齐20 min,每次水浴后扫描模型获得新的三维数字化模型.Geomagic软件以三维坐标系为重叠标志将每次水浴后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初始数字化模型重叠,重叠后通过色图分析得出8颗切牙近远中切角点发生的三维移动变化.应用SPSSI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水平向,37%的标志点负方向移动,75%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DD组移动变化小的占81.5%;矢状向,91.7%的标志点唇向移动,83.4%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DD组移动变化小的占73.3%;垂直向,所有标志点均为(牙合)向移动,86.1%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MDD组移动变化小.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排齐阶段使用MDD矫治器具有轻力矫治的特点,并可缓解切牙唇向、(牙合)向的不利移动.

  • Tip-Edge与MDD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切牙三维移动变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沈月腾;何平;宋锦磷;吴鹏;邓锋;高翔

    比较Typodont模型上Tip-Edge和MDD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切牙的三维移动变化,为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改良及应用提供参考.选用10副同一型号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Typodont上下颌模型,均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分成Tip-Edge和MDD两组,每组5个样本.使用0.41 mm澳丝排齐整平上下牙列,45℃恒温分别水浴20、40 min,利用ATOS流动光学三维扫描仪对实验初始模型及各阶段水浴后模型进行三维扫描,并以Typodont颌架底座定位确定水平向、矢状向和垂直向.Geomagic软件以三维坐标系统为重叠标志,将每次水浴后的三维数字模型与初始模型重叠.重叠后通过色图分析得出各切牙标志点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的移动变化.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ip-Edge组与MDD组各切牙标志点水浴20 min后在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均有移动;水浴40 min后移动量增大.从两次水浴后所得数据来看:水平向,75%的标志点正方向移动,84%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矢状向,94%的标志点唇向移动,88%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直向,所有标志点均为龈向移动,94%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排齐整平阶段来看,Tip-Edge组与MDD组各切牙标志点移动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DD和Tip-Edge矫治器在排齐整平过程中,对切牙三维方向移动的控制无明显差异.MDD矫治器打开咬合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临床及实验验证.

  • 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昕

    乳磨牙龋坏,引起牙冠近远中径缩小;另残根及早失牙等可造成邻牙移动;乳磨牙的牙髓、牙周组织感染,引起牙根吸收障碍,不能正常脱落.皆会造成恒牙替换位置不足,导致恒牙错位、异位或萌出障碍[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制作丝圈式间隙保持器解决此问题,从而保持了牙弓的长度和宽度,使继承恒牙在合适位置正常萌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巴戟天多糖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和ODF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东;杨东红;刘亚琪;房玉镇;叶之慧

    目的 探讨巴戟天多糖在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大鼠加力第1d开始注射巴戟天多糖溶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每3天1次.加力第3d、7d、14 d,两组大鼠随机选取6只处死,通过大鼠牙齿移动距离、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究巴戟天多糖的作用.结果 大鼠第一磨牙压力侧牙周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窄,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牙根及牙槽骨表面出现吸收陷窝.实验组牙齿移动距离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的表达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第7d、14 d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巴戟天多糖可抑制ODF的表达和牙移动距离,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所引起的牙根吸收有抑制作用.

  • 淫羊藿对牙移动后保持阶段牙周组织BMP-2的表达影响

    作者:赵刚;柴傲然;付雅楠;苏佳雨;徐倩

    目的 在大鼠处于正畸牙移动后保持阶段,以局部注射淫羊藿的方法,来研究其对牙周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牙移动模型去除前1d,实验组分别局部注射浓度为10 μg/ml,15 μg/ml,20 μg/ml的淫羊藿溶液,对照组同时注射同浓度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是每隔2d注射一次,通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分析其对大鼠牙移动后保持阶段牙周组织的改建和BMP-2的表达影响.结果:装置去除后第1 w,对照组的复发距离大于实验组各组复发距离分别为0.130 mm,0.148 mm,0.107 mm.实验组成骨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32,0.44,0.21,BMP-2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019,0.023,0.01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装置去除后第4周,对照组的复发距离大于实验组复发距离分别为,0.105,0.151,0.077.实验组成骨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38,0.63,0.01,BMP-2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030,0.045,0.023,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局部注射中药淫羊藿可以增加大鼠实验性牙移动后保持阶段中牙周组织BMP-2的表达,对骨细胞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晓彤;张荣和

    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常引起牙齿的松动、移位、伸长甚至脱落,影响美观及功能,这使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日益引起关注。文中就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进展及正畸矫治前后的牙周状况分析作一综述。

  • 低水平激光在口腔正畸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娇红;张晓东

    低水平激光(LLLT)是指不会使生物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不会引起局部温度明显升高的激光,它对细胞和组织具有一系列的生物调节作用。LLLT 照射能够加速软组织和骨组织修复,加快创伤愈合,促进毛发生长及神经再生。低水平激光的生物效应取决于激光的波长、脉冲宽度、功率、时间和能量密度等。尽管 LLLT 在实验中被广泛研究,但没有建立统一的适应证和治疗参数。本文综述了低水平激光在正畸牙牙槽骨及牙髓组织、正畸牙移动速率、缓解正畸疼痛方面的研究进展。

  • 辛伐他汀对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动保持阶段MMP-1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姜雨君;徐山山;丁晓华;胡荣荣;陈远萍

    目的 在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动后保持阶段,观察辛伐他汀对牙周组织中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55只4周龄牙周炎大鼠分为11组,每组5只,近中移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21天后,分为空白对照组(1组,加力后直接处死),阴性对照组(5组),实验组(5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内各小组分别保持1、3、7、14、21天,阴性对照组于保持前一天开始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每天注射辛伐他汀.免疫组化染色定量检测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的MMP-1的表达.结果 各组近中侧牙周组织中MMP-1的表达量,早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7天后逐渐减少.各组远中侧未保持者表达量在加力结束7天后逐渐增加,14天后开始减少.在同一时间点,实验组MMP-1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牙周炎大鼠正畸保持阶段,全身给予辛伐他汀能降低炎症反应,抑制牙周膜纤维的降解,可能缩短正畸牙移动后的保持时间.

  • 成年人死髓中切牙远距离的移动

    作者:刘凤真;张荣和;林宝山

    由于中切牙所处的位置,受外伤的机会在所有牙齿中为高者.本文通过临床20例死髓中切牙的远距离整体移动,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缓慢施力,通过邻牙移动使患牙间接受力,死髓牙整体移动达6.0mm,牙周膜、牙槽骨、牙根尖均未见吸收及不良反应,临床收到满意疗效.

  • 实验性牙移动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GRP的研究

    作者:徐娟;刘洪臣;袁维秀;梁军;张庆诗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移动过程中,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改变.方法:在大鼠左侧上颌第一、二磨牙间塞入一弹性橡皮圈模拟临床正畸加力状态.于不同加力时间点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进行CGR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加力后6h和24h,实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GRP样纤维明显少于对侧;施力3d后Vc浅层中CGRP样阳性终末与对照侧无明显差异,加力后1w大于对侧,2w时恢复至对侧水平.结论:实验性牙移动引起CGRP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释放.

  • 三种牙移动方式时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刘东旭;王春玲;付传云;张晓艳;王力;郑效忠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可控的倾斜移动、平行移动、控根移动时牙周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8节点六面体单元,共包括945个单元,1245个节点.计算上中切牙受到1N水平力且出现上述牙移动时的牙周应力分布,并与牙周应力的强度极限相比较.结果以根尖点为转动中心的可控的倾斜移动的牙周应力分布不均匀,大牵引力、压应力分别为1.47×10-2MPa和-2.81×10 MPa,其中大压应力超过牙周膜的强度极限,平行移动时牙周应力分布较小且均匀,大牵引力、压应力分别为1.10×10-2MPa和-1.86×10-2MPa.以切缘为转动中心的控根移动牙周应力分布不均匀,大牵引力、压应力分别为0.96×10-2MPa和-2.58×10-2MPa,其中大压应力达到牙周膜的强度极限.结论在临床正畸时,为实现确定的矫治目标,应控制牙移动的形式及力系统(M/F)的大小,避免可能的牙周损害.

  • 无托槽隐形矫治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哲玮;刘妍

    目的 评价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患者的牙根吸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对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50例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测量其治疗前后的牙根吸收率及牙根移动量,并探讨影响牙根吸收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几乎所有患者都至少有一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平均每例患者有5.85±2.27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在1800颗观测牙中,有869颗牙齿(48.28%)发生牙根吸收.前后牙的牙根吸收率及严重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上下前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下前牙牙根吸收率在1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上前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在l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下颌第一磨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回归模型发现前牙的牙根吸收与疗程以及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有关.结论 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正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几乎所有牙位均有牙根吸收的发生,且下前牙及上颌磨牙发生严重牙根吸收的几率分别高于上前牙及下颌磨牙.影响前牙的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包括疗程及前牙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

  • 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正畸牙移动

    作者:Julia Harfin;Nora Harfin;施捷

    目的 本研究目的 为证实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患者可以接受正畸治疗.方法 120名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患者在Maimonides大学(研究生教程)和我们研究室进行治疗.所有这些患者在正畸治疗前、中、后都进行了牙周治疗.结果 所有这些患者在良好口腔卫生维护下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 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患者可以成功地进行正畸治疗,同时可获得一定量的骨修复和稳定的效果.

  • 正畸力作用下的牙周膜重建

    作者:田泽芸;晏吟秋;白丁;韩向龙

    目前关于正畸牙移动机制的综述中,对于骨组织改建的探讨较多,而较少深入地阐述牙周膜在正畸力作用下的各种反应与重建,然而其重要性却是无法忽视的.施加在牙齿上的机械力传导至牙周组织后,可引起牙周膜的多种反应,包括细胞改变、胞外基质重建、炎症与免疫反应、神经变化和血管反应等等,与骨组织的重塑共同构成了动态的调控系统,从而产生牙齿的移动.本文将全面详细地阐述正畸牙移动中牙周膜的力学生物学反应与重建机理,更加完整地说明其发生的改变.

  • 机械性诱导骨改建的生物基础

    作者:张雪明;程祥荣;沈真祥

    机械性诱导骨改建是牙移动生物不的重要理论基础.机械力是如何在牙周围组织中传递、如何激活牙周围细胞进行骨改建一直是正畸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拟对有关的研究进展,如机械力的生物学转换、效应细胞、细胞激活的分子基础、细胞效应和骨改建等几个方面对机械性诱导骨改建的理论加以综述.

  • 多曲方丝弓矫正技术

    作者:傅民魁

    MEAW矫正技术是在70年代由美藉韩裔著名的口腔畸专家Dr.Young Kim(金永昊医师)创造的。1987年在Angle正畸杂志报告了用这一矫正技术矫正严重开取得了非常有效矫治结果,随后大量研究报告了MEAW矫正技术在各类错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矫正后一期时的应用,这些矫正取得了惊人的结果,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不可思议的魔术,Dr.Kim认为矫正的结果只源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设计,以及独特的矫治装置,精确的矫治曲的作用力系统有效控制矫治牙移动及建立功能关系。

  • 联合卡环、延长卡环与套筒冠固位体的基牙位移实验研究

    作者:韩栋伟;刘莉;李巧明;李秉鸿

    目的探讨单侧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的不同固位装置对基牙的影响.方法在上下牙列间放置食物片,应用单侧游离端缺失病例中使用多的联合卡环、延长卡环和套筒冠作为固位装置.当咬合时,用高精度激光位移测量仪测得其基牙各自的位移量,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3种不同固位装置义齿的基牙45都有牙体移动、倾斜、扭转及垂直向的位移.其位移量在水平扭转时,套筒冠为小(P<0.01);而垂直向的位移,套筒冠则大于联合卡环和延长卡环(P<0.01).结论与联合卡环和延长卡环相比较,套筒冠所承受的咬合压力接近牙轴方向并能使基牙力分散,受力均匀,有利于基牙的健康.

219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