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与高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谢晓亮;李觉;胡大一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与高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7年7-9月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等地18岁以上的社区居民1 254例,剔除资料不完整者34例,终入选社区居民1 220例.以体质指数(BMI)≥24 kg/m2诊断为超重,BMI≥28 kg/m2诊断为肥胖,将社区居民分为超重/肥胖组(764例)和非超重/肥胖组(456例);以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1 400 cm/s诊断为高动脉僵硬度,将社区居民分为高动脉僵硬度组(594例)和非高动脉僵硬度组(626例).分析BMI与高动脉僵硬度之间的关系及高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和女性的BMI与ba-PWV均呈正相关(r=0.089、0.083,P<0.05).超重/肥胖组社区居民中无论男女其ba-PWV、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均高于非超重/肥胖组(P<0.05).超重/肥胖组<40岁和40~59岁年龄段社区居民的ba-PWV、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均高于非超重/肥胖组(P<0.05);而两组≥60岁年龄段社区居民的ba-PWV、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肥胖组内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的ba-PWV、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年龄段社区居民的ba-PWV和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高于40~59岁年龄段,40~59岁年龄段社区居民的ba-PWV和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高于<40岁年龄段(P<0.05).高动脉僵硬度组的年龄、BMI、脉压均大于非高动脉僵硬度组,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患病率均高于非高动脉僵硬度组(P<0.05);两组的性别构成、肾功能异常率、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中校正年龄、脉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后,连续变量BMI致高动脉僵硬度的OR(95%CI)=1.589(1.163,2.015)(P<0.05);当BMI为等级变量时,超重/肥胖致高动脉僵硬度的OR(95%CI)=1.611(1.194,2.028)(P<0.05).结论 超重/肥胖人群的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高于非超重/肥胖人群,超重/肥胖是高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居民需重视并加强对超重/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预防与控制.

  • 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其左室舒张功能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武广亭

    目的 总结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舒张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两侧动脉的Ep(压力应变弹性系数)、β(血管硬化度)、顺应性、IMT(内膜中层厚度),同时检测左室舒张功能,选取二尖瓣血流频谱,记取舒张早晚期的血流速度峰值(E、A),后采用多普勒成像检测二尖瓣室间隔侧及侧壁侧舒张早晚期的心肌运动速度(Em、Am).分析总结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高血压组Ep、β、IM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顺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E、A、E/A、Em、Am、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Em/A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Ep、β、IMT与Em/Am呈负相关关系(P<0.05);顺应性与Em/Am呈正相关关系(r=0.30,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其左室舒张功能有密切关系,僵硬度增加,舒张功能受损程度增加.

  • 代谢综合征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与肱-踝脉搏波速度的关系

    作者:冯新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各组分与肱-踝脉搏波速度关系。方法检测118例Ⅰ-Ⅱ级高血压患者和67名对照者肱-踝脉搏波速度( baPWV),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结果高血压并MS患者、单纯高血压患者 baPWV和对照者相比较明显升高(1127±145cm/s、1086±158cm/s与830±135cm/s,P<0.01)。高血压并MS患者与单纯高血压者相比升高(1127±145cm/s与1086±158cm/s, P<0.05)。 Person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所检测各指标除HDL-C外,其余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并MS患者BAPWV明显升高,已经存在动脉僵硬度的增加,且其动脉僵硬度的变化与年龄、血压、肥胖、血脂紊乱有关。

  • 阿达木单抗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对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

    与健康人群相比,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且心血管疾病所致的病死率增加,目前认为,持续存在的炎症是导致这些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对RA早期血管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在RA患者中,可观察到早期的内皮功能障碍、进展迅速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增加的动脉僵硬度.

  • 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海艳;徐浩

    目的 分析脉搏波速度(PWV)与动态血压各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1级~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臂踝-脉搏波速度测定,采用相关及偏相关、单向方差分析方法,结合年龄、性别、体型、病史、血生化等指标分析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各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PWV与24 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脉压(PP)、SBP变异率、白天及夜间高SBP、低SBP、平均SBP、平均PP、SBP变异率、SBP负荷、夜间SBP下降率正相关(P<0.05或P<0.01),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仍正相关(P<0.05或P<0.01).SBP昼夜节律消失组PWV大于减弱和正常组(P>0.05),舒张压(DBP)昼夜节律减弱组PWV小于消失组(P<0.05).结论 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各指数有关,与收缩压、脉压的关系较舒张压更为密切,且与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密切相关,提示只有使全天的血压均平稳降低,减少血压渡动,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才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功能.

  • 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海艳;徐浩

    动脉硬化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和Monckeberg's硬化两种形式,前者主要在内膜层,形成斑块;后者则累及动脉壁全层,引起管壁僵硬度增加,弹性降低.传统观点认为动脉内膜下的粥样斑块造成管腔狭窄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注意力都集中在管腔病变.而新的国内外研究发现,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才是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管壁病变才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

  • 中医对动脉僵硬度的认识与临床应用

    作者:何海艳;徐浩

    动脉僵硬度反映了动脉的弹性及功能.随着年龄增加,在吸烟、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子的作用下,动脉内层弹力纤维发生蜕变、断裂,胶原纤维含量增加,内膜变厚、变硬,可引起动脉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因此,它反映了早期血管功能的改变,并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 血液透析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芳;洪大情;吴姝焜;何强;王莉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2011年6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7 例患者,检测baPWV 评估其动脉僵硬度,临床资料来自血液透析患者的登记资料,实验室检查选取baPWV测量前、后1 个月内的结果.通过baPWV平均水平分为高、低baPWV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比较高baPWV和低baPWV组,年龄、糖尿病史、透前的收缩压、血清白蛋白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aPWV 与年龄(r=0.261,P=0.003)、收缩压(r=0.272,P=0.002) 、血清磷(r=0.184,P=0.04)呈正相关,与透析龄(r=-0.0181,P<0.05) 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血磷与baPWV独立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动脉僵硬度指标baPWV 的独立因素,血磷、透析龄也是baPWV 的影响因素.

  • 肾性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合理选用

    作者:韩荣旗;雷亚峰;杨应军;武俊

    肾性高血压是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性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不仅可加重肾血管病变,导致肾动脉硬化,加重肾功能损害,还可诱发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等急症;因此,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并有效控制血压,对于延缓肾病进程,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水钠潴留和交感神经系统(RNS)激活是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1].其次,由于肾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相对复杂,内皮功能紊乱、动脉构造改变,肾缺血、毛细血管液体转运、血管扩张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损害致大动脉僵硬度升高等也是其发病机制之一.高血压对肾病的进展起重要作用,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缺血,继发性损害肾小球前动脉和小动脉,进行性管狭窄及肾血流下降,继而导致肾小球后肾缺血发生及进行性肾单位的进一步丧失[2];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 应用定量动脉硬度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僵硬度

    作者:郝嫦娟

    高血压可引起机体小动脉病理性改变, 终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研究发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降低动脉僵硬度,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 高血压所致动脉病变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各级高血压颈动脉僵硬度.

  • 高血压患者血管僵硬度与心功能相互关系初步研究

    作者:黄晓春

    高血压可引起机体小动脉病理性改变,终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降低动脉僵硬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应用射频超声技术分析高血压动脉僵硬度与心脏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1].

  • 山东济南地区35~75岁人群肥胖类型与动脉僵硬度关系

    作者:王娟;庄严;巩会平;刘振东;杜贻萌

    目的 探讨山东省济南地区35~75岁人群肥胖类型与血脂促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济南地区35~ 75岁人群10 079人,测量受试者腰围、身高、体重、颈-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fPWV)及空腹血脂指标,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血脂促动脉硬化指数(PAI).结果 BMI< 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cfPWV及PAl分别为(9.15±1.62)m/s和(2.27±0.96),BMI<28 kg/m2+腹型肥胖组分别为(9.82±l.78)m/s和(2.56±1.18),BM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分别为(9.45±1.82) m/s和(2.44±1.19),BMI≥28 kg/m2+腹型肥胖组分别为(10.99±1.91)m/s和(3.21±1.71).与BM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比较,其余各组cfPWV及PAI明显升高(P<0.05).与BMI< 28 kg/m2+腹型肥胖组比较,BM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cfPWV明显升高(P<0.05).与BM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比较,BMI≥28 kg/m2+腹型肥胖组cfPWV及PAI明显升高(P<0.05).BMI及腰围对cfPWV及PAI共同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 =61.366、42.682,P<0.001).以BMI< 28kg/m2非腹型肥胖组为参照,在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FPG等因素后,BM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PAl >4及cfPWV> 10m/s的OR值分别为1.649(95%CI=1.154~2.144)和1.551(95%CI=1.117~1.985),P均<0.001;BMI< 28kg/m2腹型肥胖组OR值分别为1.764(95% CI=1.370 ~2.158)和1.577(95%CI=1.264~1.890),P均<0.001;BMI≥28 kg/m2腹型肥胖组OR值分别为5.666(95%CI=3.726~7.606)和4.631 (95% CI=2.615 ~6.647),P均<0.001.结论 在山东济南地区35 ~75岁人群中,单纯性肥胖及腹型肥胖均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腰围及BMI增加在致动脉硬化中具有协同作用.

  • 慢性肾脏病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史均宝;史春迎;庄震;朱宁;汪涛;郑丹侠

    背景:有关慢性肾脏病2~5期尚未进入透析阶段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特点的研究较少.有资料表明,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及影响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病例对照实验,予2006-01/08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完成.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情况稳定的16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28名健康人.方法:根据肾脏透析预后质量指南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肾损伤组(n=38)、中度肾损伤组(n=54)和重度肾损伤组(n=74),28名健康人作对照组.测定各组体质量、血压、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生化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并采用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因素.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无差异. 轻、中、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肾小球滤过率、收缩压、脉压存在差异,随着肾脏损伤的加重,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龄、收缩压及脉压也随慢性肾脏病分期的进展而增加,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呈下降趋势.除与性别因素相关外(r=2.305,P<0.05),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r=0.479,P<0.001)、收缩压(r=0.556,P<0.001)、脉压(户0.603,P<0.001)、血清肌酐(r=0.287,P<0.001)和超敏C-反应蛋A(r=0.316,P<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r=-0.436,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肾小球滤过率是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随着肾脏损伤的加重逐渐升高;年龄和肾小球滤过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硬化独市的影响因素.

  • 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史均宝;庄震;朱宁;汪涛;郑丹侠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设计、时间及地点:相关性分析,交叉对照实验,于2006-01/08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完成.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情况稳定的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方法: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生化学指标、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主观综合营养状态的评估等4个方面资料.根据SGA营养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49例、营养不良组17例.比较两组脉搏波速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脉搏波速度的相关因素.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血白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年龄(r=0.284,P=0.021)、收缩压(r=0.468,P<0.001)、脉压(r=0.451,P<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透前血清肌酐(r=0.347,P=0.004)、转铁蛋白(r=0.284,P<0.05)、血前蛋白(r=0.318,P<0.05),血浆白蛋白(r=0.263,P<0.05)和甲状旁腺激素(r=0.167,P<0.05)存在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脉压和甲状旁腺激素是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GA营养评估营养状态,营养不良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明显增快,与营养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脉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独立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关系密切,营养不良者脉搏波速度值增高.

  • 增益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脏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威;李学宇;崔鸣;郭丽君;冯新恒;高炜

    目的 探讨桡动脉增益指数(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AI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9年1月至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原发性高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患者共102例,分析心率为75次/min标准化的桡动脉增益指数(AIrP75)和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102例患者中男性占68.6%,平均年龄(65.0±9.6)岁.AIrP75与心肌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peak myocardial systolic velocity,Sm)呈负相关(r=-0.24,P=0.017),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呈正相关(r=0.22,P=0.027).将AIrP75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AIrP75仍与LVMI(β =0.354,s =0.164,sβ =0.214,95%CI 0.028~0.681,P=0.034)及Sm(β=-0.042,s =0.020,sβ= -0.209,95% CI -0.082~-0.002,P=0.040)独立相关.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脉搏波增益指数(AIrP75)与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心肌收缩功能受损独立相关,提示动脉僵硬度增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受损的早期标志.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胆固醇外流能力变化及其与动脉僵硬度左室舒张功能关系研究

    作者:王冲;王富华;于海奕;肖晗;王贵松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外流能力的变化及其与动脉僵硬度、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痛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9例、女41例,年龄(63±10)岁.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选取同期入院且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痛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性核素法,建立富集[3H]标记胆固醇的J774巨噬细胞体外模型,以经过处理的受试者血浆(主要含有HDL颗粒)为胆固醇接受体诱导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测得HDL胆固醇外流能力(CEC);采用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心率75次/min标准化的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XHR75),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m),分析CEC与上述指标(CF-PWV、AIXHR75、E/Em)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CEC显著低于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4.37±4.08)%与(15.77±3 37)%,P=0.007];而CF-PWV、AIXHR75和E/Em则明显高于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0.38±2.47) m/s比(9.29±2.21) m/s,P=0.006;(21.06±9.93)%比(15.76±7.75),P<0.001;7.00(6.00-10.00)]比6.00(5.00-8.00),P=0.006].相关分析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F-PWV、AIXHR75、log(E/Em)与CEC呈负相关(r=-0.421、-0.291、-0.298,均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CEC为CF-PWV(p =-0.169,P=0.033)、E/Em(p =-0.131,P<0.0)1)的独立负相关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HDL胆固醇外流能力降低、动脉僵硬度增加及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EC与其动脉僵硬度、左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CEC降低可能是其动脉僵硬度增加及左室舒张功能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脚踝血管指数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韩栋;朱宗涛;姚成增;王孝钦;蒋梅先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类型心血管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患病死率居高不下,治疗费用逐年上升,是21世纪重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动脉系统作为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着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正越来越受到医界的重视.动脉僵硬度是反映动脉弹性的重要指标,CHF患者若存在动脉僵硬度的异常,会造成心室和动脉的不匹配(without coupling),导致衰竭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VI)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新指标,回避了血压对经典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能更精确地反映动脉的固有弹性.本研究旨在对CHF患者CAVI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 高血压病流行的全球趋势及对策

    作者:胡大一;王宏宇

    1855年Vierordt首先阐明了无创血压测量的原理.1896年,Riva-Rocci首次开始应用现代水银柱血压计.从此,人类开始了认识高血压及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迄今的100余年我们已获得了大量富有价值和说服力的资料,并充分认识到血压水平与心血管危险性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业已完成的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积极地降压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遗憾的是血压降低仍未使心血管事件的降低达预期值,尤其是冠心病.近年来,随着我们对血管病变认识的深入,逐渐认识到压力机制和非压力机制同时参与血管病变发展过程并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急需进一步加强对与血压相关的新的危险因素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和大动脉僵硬度改变等的检测和干预,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采取综合防治,即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器械干预相结合的方针,终达到对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全面防治.

  •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张翌春;朱洁明;卓巧燕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脂正常的8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尿蛋白定量( Urinary Protein, UAE)、血浆胱抑素C ( Cystatin C, Cy-sC)、尿素氮( Blood Urine Nitrogen, BUN)水平变化,并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两组踝臂指数( Ankle Brachial Index, ABI)及心踝血管指数( 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 CAVI)。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Scr、 UAE、 CysC、 BUN分别降低(59.69依10.42)μmol/L,(0.64依0.45) g/24 h,(0.77依0.12) mg/L和(6.61依1.48) 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降低(40.71依11.22)μmol/L,(0.37依0.56) g/24 h,(0.50依0.11) mg/L和(3.50依1.27) mmol/L,研究组上述指标降低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ABI升高(0.17依0.08), CAVI降低为(2.96依0.73),对照组ABI升高(0.02依0.02), CAVI降低为(1.47依0.5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DN早期肾损害,同时对于动脉僵硬度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减缓了动脉硬化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动脉功能评价与降压质量

    作者:姜一农

    高血压的治疗中降压是重要的原则,降压达标可以带来心血管事件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动脉功能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动脉功能的评价不仅可以筛查高危人群,还可作为降压质量评价的指标,临床研究已证实其意义.未来的高血压治疗领域,除监测血压外,可能需要监测和评估动脉功能.

266 条记录 8/14 页 « 12...567891011...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