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塞米松联合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作者:赵艳辉

    资料与方法2004年2月~2007年12月收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20例,年龄50~73岁,男14例,女6例.初治4例,其余16例均为复发患者.复发患者以前曾使用MP﹑MP加沙立度胺﹑CMP及VAD等治疗.

  •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钟玉萍;陈世伦;李新;胡影;张佳佳

    本研究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或其它化疗药物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19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14例接受硼替佐米联合沙立度胺(BT)治疗,其余5例接受硼替佐米联合甲基强的松龙(B+MP)治疗.41例复发难治骨髓瘤患者中26例患者接受B+MP方案治疗,6例接受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强的松、沙立度胺(BCPT)治疗,5例接受硼替佐米联合顺铂、足叶乙甙、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DECD)治疗,4例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治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8个疗程的治疗.采用Bladb标准评价疗效,按照NCI CTCAE标准判断不良反应,中位随访9个月.结果表明:19例初治患者中总有效率18/19(94.7%),其中CR 6例(31.6%),NCR 6例(31.6%),PR 5例(26.3%),MR 1例(5.2%).复发难治者41例中CR 5例(12.2%),NCR 10例(24.4%),PR 14例(34.2%),MR 5例(12.2%),总有效率(CR+nCR+PR+MR)82.92%.主要不良反应有乏力,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皮疹及带状疱疹等,经过对症治疗以及调整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其它药物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好治疗前景的方法.

  • 反应停对重症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树人;张雁;彭齐荣;李灼亮;余宙耀;陆汉明

    目的观察反应停(Thal)对重症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对重症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11例重症肝炎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s,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组化和半定量斑点杂交法,观察Thal对PBMCs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Thl可抑制PBMCs 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从1923ng·L-1±697ng·L-1下降至713 ng·L-1±224ng·L-1,P<0.05)以及TNFα mRNA的表达(相对灰度值从13.6±4.5下降至8.3±2.7,P<0.05).结论Thal对重症肝炎的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 沙立度胺对肺腺癌细胞系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西平;王洁;王曾礼;刘叙仪;蒋薇;张毅;刘元林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基础,抗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沙立度胺(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是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镇静药物,因其致畸作用而被淘汰,但近来发现它具有免疫调节及抗血管生成活性,对于实体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肺癌治疗的研究却极少.我们采用逆转录-PCR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沙立度胺处理前后肺腺癌细胞系A54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旨在探讨沙立度胺对肺腺癌细胞系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 沙立度胺抑制缺氧所致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的机制初探

    作者:陈慧敏;戈之铮;刘文忠;陆红;徐春红;房静远;萧树东

    目的 探讨沙立度胺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患者手术切除的肠段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病变肠段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体外缺氧条件下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随机分为6组,同步化后用不同浓度沙立度胺(40、60、80、100μ/ml)刺激72 h.ELISA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变肠段血管扩张、扭曲,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ELISA检测表明,缺氧培养条件下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状态[(1199.3±61.4)ng/L比(864.7±41.2)ng/L,P<0.05];沙立度胺可有效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VEGF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亦提示沙立度胺能明显抑制缺氧状态下VEGF mRNA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沙立度胺可抑制缺氧状态下VEGF的上游调节因子HIF-1α的表达,且这一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初步体外研究表明,沙立度胺通过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IF-1α及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是其有效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机制之一.

  • CTD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高文;安娜;陈世伦

    目的应用环磷酰胺、沙立度胺及地塞米松(CTD)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方法 20例难治或复发MM患者接受沙立度胺,100~200 mg/d,口服持续应用;环磷酰胺,200~300 mg·m-2·d-1, 1~4 d,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40 mg/d, 1~4 d,口服.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若出现疗效或病情稳定则再连续应用3个疗程;若病情进展,则停止治疗.结果 3个疗程后,13例(65%)患者显示治疗反应,其中9例患者获部分缓解,4例患者获微小缓解.而5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进展.对病情未进展的18例患者继续治疗3个疗程后再次评价,则部分缓解13例(65%),获微小缓解5例.结论 CTD是一个具有较好治疗前景的方案.

  • 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基因表达的改变

    作者:张海波;陈世伦;刘敬忠;肖白;陈振斌;王慧娟

    目的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法研究沙立度胺(反应停)对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反应停治疗MM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例初发MM患者,给予反应停治疗,治疗前后均留取骨髓,提取总RNA并分离mRNA,逆转录合成cDNA.分A、B组分别进行抑制差减杂交,所得的差减cDNA利用抑制PCR进行选择性扩增,并连接于T 载体,转化JM109感受态菌,构成差减cDNA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后挑选白色菌落,提取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将所得的每一个序列通过Email发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信息中心,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 A 组分离出8个下调基因片段包含7个已知基因:人核糖体蛋白L19,人IgGλ链可变区,含 Alu 重复组分,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链2,延长因子1-γ,人β珠球蛋白区,人40S核糖体蛋白S4.B 组分离出的7个上调基因片段包含6个已知基因:细胞色素B,被 1,25-二羟维生素D3 上调基因(VDUP1),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20Kd亚单位,μ-需钙蛋白酶大亚单位,转录-调控肿瘤蛋白1 (TPT1),外被体蛋白α亚单位.结论反应停通过改变上述基因的表达,产生促进凋亡和抗血管生成作用.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核细胞中的移位和释放及沙立度胺对其的影响

    作者:左晓霞;龚艳晖;周亚欧;罗卉;肖献忠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的释放和细胞内定位及沙立度胺对其的影响.方法 抽取19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5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用100 ng/ml TNFα、100 ng/ml TNFα+40 μ/md沙立度胺处理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MGB1的释放;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MGB1的胞内定位.结果 (1)在无刺激因素作用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液的上清中HMGBl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00 ng/ml TNα并不增加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MGBl的释放,40μg/ml沙立度胺能明显降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MGBl的释放(P<0.05).(2)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MGB1主要分布于胞核.100 ng/m1TNFα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24 h后HMGB1向胞质移位,40 μg/m1沙立度胺能明显抑制TNFα所致的HMGBl胞质移位.结论 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TNFα刺激下HMGB1从核内移位至胞质,后释放到细胞外,沙立度胺能抑制HMGB1的胞质移位和释放.

  • 沙立度胺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作者:裴仁治;马俊霞;刘旭辉;张丕胜;岑东;钟国平

    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有较好疗效,多数学者认为沙立度胺治疗MM与其抗血管作用有关,但其确切的机制仍不清楚[1-2].为此,我们观察了沙立度胺单药治疗难治或复发MM(RRMM)的疗效,并同时测定了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和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

  • 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勇华;侯健;王东星;袁振刚;陈玉宝;傅卫军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目前仍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上世纪90年代末,沙立度胺被证实具有抗骨髓瘤作用,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用沙立度胺治疗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沙立度胺引起浆膜腔积液一例

    作者:颜式可;蔡琦;王椿

    患者女,56岁.因左腹部肿块3周伴乏力、消瘦,于1997年8月15日入院.入院后查血象WBC 12.1×109/L,Hb 101 g/L,RBC 3.37×1012/L,血小板(BPC)424×109/L,血象中可见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幼红细胞.B超示脾肿大,多次骨髓穿刺稀释.骨髓活检为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染色(+).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先后给予维甲酸、罗钙全、羟基脲治疗.

  • 沙立度胺引起癫痫与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作者:夏兆雄;钱素英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全身骨疼痛3年,进行性加重,伴活动障碍,四肢麻木,泡沫尿1年,于2001年5月18日入院.入院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巩膜皮肤无黄染,无出血斑点,胸骨无压痛.其他未见异常.

  • 沙立度胺治疗骨髓纤维化二例

    作者:刘忠民

    例1 患者男,47岁.因头晕乏力伴发热30 d,于2001年10月5日入院.入院体检:T 37.5℃.贫血貌,胸骨无压痛,皮肤无淤点淤斑.肝肋下3.0 cm,脾肋下2.5 cm.

  • 第12届国际多发性骨髓瘤会议纪要

    作者:陈世伦;钟玉萍

    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学会第12届会议,于2009年2月26日至3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来自世界46个国家约1460位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1.新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总生存期:单独应用硼替佐米治疗难治MM的反应率达到31%,Thomas等研究认为联合地塞米松及表阿霉素(PAD)的总反应率可达到78%,联合沙立度胺或雷利度胺的总反应率为89%,联合马法兰及泼尼松(VMP)的总反应率可达到60%-75%,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VCD)可达81%,联合马法兰、泼尼松及脂质体阿霉素(VAMP)的有效率可达94.7%,联合环磷酰胺、沙立度胺及地塞米松(VCTD)的有效率为92.5%,同时发现应用硼替佐米的患者较少发生静脉血栓.

  • 长春新碱及吡柔比星和地塞米松方案联合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芳;孙慧;邹典斌;谢新生

    目的 观察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简称VTD)方案联合沙立度胺(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9例行VTD方案联合沙立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VTD方案为长春新碱0.5 mg/d,第1~4天静脉注射;吡柔比星10mg/d,第1~4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分别口服,21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间歇期3~4周.至少连续使用3个疗程无效确定为无效.治疗开始即应用沙立度胺,从50 mg口服,睡前1次,每3天增加50 mg,若能耐受,大剂量增至200 mg/d并长期维持.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29例患者中部分缓解者44.8%(13/29)、进步31.0%(9,29)、无效24.1%(7,29).总有效率为75.9%(22/29).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结论 沙立度胺联合VT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明显,耐受性好,并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 沙立度胺、三氧化二砷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赵小强;吴雅莉;杨海平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三氧化二砷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就诊的MDS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TD、三氧化二砷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CR率、PR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大多数患者对TD、三氧化二砷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有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者,未有因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者。结论:TD、三氧化二砷及骨化三醇胶囊联合治疗可提高 MDS的整体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 沙立度胺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趋化因子配体的影响

    作者:付迪;谢颖颖;肖楚吟;高建全;叶珊慧

    目的 旨在探讨沙立度胺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趋化因子配体(CCL19)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研究,纳入标准: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且未接受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短期内无怀孕意向且未怀孕者;排除标准:合并患心脑血管疾病、服用抗风湿药治疗者以及对实验用药物过敏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并接受不同方案进行治疗,采集血清样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趋化因子配体(CCL19)的表达,并观察统计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表达,包括关节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情况.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实验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两因素两水平方差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血CCL19治疗前后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对类风湿因子、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经沙立度胺治疗其临床各体征与相关指标以及血清CCL19表达(417.55±198.64)均比对照组(574.53±226.53)更低,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痛指数:t=12.3415,P<0.01;关节肿胀指数:t=13.9137,P<0.01;晨僵时间:t=18.9826,P<0.01;ESR:t=20.8624,P<0.01,CRP:t=21.4424,P<0.01,RF阳性:χ2=9.2593,P<0.01;血清CCL19:F=9.386,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比对照组(76.67%)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2,P<0.05).结论 与传统抗风湿药物相比,应用沙立度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在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等方面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思路.

  • Felty综合征行巨脾切除术一例

    作者:陆贝;封光华;沈伟敏

    患者 男性,25岁,因左上腹胀痛2 d于2008年2月14日入我院血液科.患者4年前确诊为Fehy综合征,一直服用"泼尼松、沙立度胺"等药物,效果不佳.

  • 沙立度胺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李文;彭芝兰;曹泽毅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Thd;商品名:反应停)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15只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1)Thd组:腹腔内注射Thd (200 mg·kg-1·d-1,浓度为62.5 mg/L);(2)Thd+环磷酰胺(CTX)组:按上述Thd剂量,加入浓度为100 mg/L的CTX(100 mg·kg-1·d-1),腹腔内注射;(3)生理盐水组:腹腔内注射0.2 ml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裸鼠体重的变化,并采用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及Picture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外周血中VEGF含量及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Thd组、Thd+CTX组皮下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hd组瘤组织中VEGF mRNA为55±9,血中VEGF含量为(29±10) pg/ml;Thd+CTX组瘤组织中VEGF mRNA为26±7,血中VEGF含量为(12±6) pg/ml;生理盐水组瘤组织中VEGF mRNA为79±7,血中VEGF含量为(71±16) pg/ml.Thd组、Thd+CTX组瘤组织中VEGF mRNA和血中VEGF含量分别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Thd组MVD计数为(12.6±3.3)条,Thd+CTX组为(10.6±1.9)条,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19.3±2.8)条(P<0.01).结论 Thd有抗卵巢癌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与化疗药物联合作用其抑瘤作用增强.

  • 体外胎盘小叶灌流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维奇;龚云辉;周容

    胎盘是母体循环和胎儿循环的分隔,为胎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而不易受母体内环境影响的状态;同时运输营养物质,为胎儿提供养分。胎盘这种有选择的过滤作用,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保护胎儿的屏障。但20世纪50年代,沙立度胺(反应停)大灾难宣告胎盘这一保护屏障并非牢不可破,提示胎盘也有转运有害物质进入胎儿循环的潜在风险。因此对胎盘转运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

9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