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祛病润颜的丝瓜藤滋水

    作者:吴健生

    老伴孙老师原是浙江省桐乡市出了名的"病号老师".25年前,即孙老师35岁时患了哮喘病并发肺心病.那时,她身高1.60米,体重仅39公斤,瘦似柴棒、头发花白,几乎丧失工作能力.为治疗哮喘病,诸如头刀猪血、北瓜冰糖、蝙蝠、蛤蚧人参、泥封蛤蟆等民间单方都尝试过,氨茶碱、色甘酸钠喷雾剂,甚至进口药息思敏等都服过,效果甚微.后来我坚持给她饮服丝瓜藤滋水,每年约20公斤.半年后竟显奇迹:哮喘发作间隔延长,由三天两头发作到一星期、一月,再到后来半年、一年才发作一次,且症状减轻,几年不能平卧的身体能躺着睡觉了.体力也恢复了,天天神清气爽,重返讲台,且年年出全勤,人越活越年轻,直到55岁退休,已是满头乌发、红光满面、皮肤白嫩.陌生人见了,都说她顶多只有45岁.如今时隔25年,哮喘不再复发.

  • 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

    作者:程泽君;梁玉清

    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传统的哮喘治疗药物主要从抗炎和扩张支气管等方面着手,通过基于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和尼多酸钠、抗IgE单克隆抗体和抗组胺等药物来达到控制症状,维持肺功能和改善患者临床体验的目的[1].孟鲁司特钠作为哮喘炎性介质白三烯的调节剂,在阻断其诱使患者发病,控制炎症因子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研究了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色甘酸钠联合西米替丁治疗重症春季结膜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玲玲

    目的:探讨色甘酸钠联合西米替丁治疗长期反复发作、眼部反应重、部分病例有Trantasdots小点、并发盾状溃疡的重症春季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用色甘酸钠联合西米替丁,西米替丁每次400mg,3次/d,口服,10~15d为1个疗程,2%色甘酸钠滴眼液,6次/d;对照组30例用吲哚美辛口服或阿斯匹林口服,用0.5%可的松滴眼液,3次/d滴眼.结果:实验组治疗后,66.66%患眼病情缓解,28.57%患眼好转,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治疗后13.33%患眼病情缓解,46.67%患眼好转,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抗组胺H2受体的免疫调节剂西米替丁全身应用方法简单、经济,无明显不良反应,是选择应用于重症春季结膜炎的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 丝裂霉素C联合色苷酸钠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

    作者:朱建红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色甘酸钠对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以为术后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4例(70眼),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8例(41眼),对照组26例(29眼);两组患者均行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确当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给予色甘酸钠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翼状胬肉复发1例,复发率2.4%;对照组翼状胬肉复发8例,复发率27.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膜切口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有4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结论对于行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色甘酸钠治疗能够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复发,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效应的影响

    作者:张迪;丁光宏;沈雪勇;姚伟;张志英;章毓清;林俊;顾全保

    目的:观察穴位肥大细胞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穴位针刺组、旁开针刺组、色甘酸钠组、生理盐水组、色甘酸钠+针刺组、生理盐水+针刺组和色甘酸钠+对侧针刺组.采用大鼠尾部痛阈作为效应指标,在体观察针刺"足三里"提插捻转30 min过程中大鼠的甩尾潜伏期;并通过穴位组织切片染色,离体对照针刺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以及色甘酸钠注射对其的影响.结果:手针大鼠"足三里"穴具有显著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旁开对照点;而在色甘酸钠屏蔽穴位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后,这种镇痛作用被明显地削弱.针刺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提高;而注射色甘酸钠可以明显减少该脱颗粒现象.结论:穴位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了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

  • 手针刺激“足三里”穴局部肥大细胞活动与外周神经放电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萨喆燕;黄猛;张迪;丁光宏

    目的:探讨穴位处肥大细胞的激活及穴区胶原与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束放电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手针足三里组、手针+色甘酸钠组(穴区肥大细胞拮抗)、手针+胶原酶组(穴区胶原纤维溶解),每组6只.动物麻醉后,分离左侧“足三里”穴区坐骨神经干,手针提插刺激大鼠“足三里”穴20 min,记录刺激前、刺激时和刺激后神经束诱发放电信号.对穴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统计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结果:与对照组、手针+色甘酸钠组和手针+胶原酶组相比,手针足三里组诱发的坐骨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增强(P<0.01);同时手针足三里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升高(P<0.01),而手针+色甘酸钠组和手针+胶原酶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位可诱发支配该区域的外周神经束放电;穴位区注射色甘酸钠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针刺引起的外周神经放电减弱;穴位区注射胶原酶阻断针刺应力在穴位组织中传输,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同样,针刺引起的外周神经放电也减弱.

  • 色甘酸钠穴位注射对穴区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率以及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作者:宋晓晶;罗明富;蒋瑾;张金铃;杨志新

    目的:观察色甘酸钠(SCG)穴区注射后大鼠穴区肥大细胞(MC)及痛阈值变化.方法:大鼠左足三里穴注射SCG后再给予电针刺激,比较各组大鼠实验前后痛阈值;穴区组织做冰冻切片、组化染色,观察穴区MC形态学改变.结果:SCG+电针组大鼠痛阈差值、MC数均显著低于电针组、正常组;SCG+电针组大鼠MC脱颗粒率显著低于电针组.结论:SCG具有抑制电针促穴区MC数增多和脱颗粒的作用,并使MC参与的电针镇痛效应减弱.

  • 比较地塞米松和色甘酸钠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建的作用

    作者:杨汀;王辰;庞宝森;黄克武;夏成青;牛淑洁

    观察地塞米松及色甘酸钠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建的干预作用.27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1)哮喘组:卵清蛋白致敏、激发8周;(2)激素组和(3)色甘酸钠组:分别于实验第5至8周给予地塞米松和色甘酸钠.肺功能仪测量肺功能,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图像分析系统对豚鼠气道进行形态学测量,计数气道壁嗜酸细胞数目.结果显示激素组及色甘酸钠组大气道纤维组织厚度分别为(9.16±1.17 μm和8.12±0.94 μm),显著低于哮喘组(17.03±3.07 μm)(p<0.001).两组的FEV0.3/FVC分别为(80.86±3.14和79.12±2.93),显著高于哮喘组(73.22±4.56)(p<0.05).地塞米松及色甘酸钠均可抑制哮喘豚鼠气道壁纤维组织增生,改善肺功能,但对平滑肌的肥厚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张敏敏;李兆申;屠振兴;满晓华;龚燕芳;张晓华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的致病作用,了解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组及MC膜稳定剂处理组.MC膜稳定剂处理组应用MC膜稳定剂色甘酸钠,以50 mg/kg的用量于制模前30 min注入大鼠腹腔进行预处理.使用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诱发SAP,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肺干湿重比的变化情况.结果SAP组的淀粉酶水平为2 500.0±227.7 U/L,胰腺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41±0.01U/g湿重,肺干湿重比为4.58±0.29,胰腺病变评分为6.4±0.5,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而使用MC膜稳定剂预处理后造模,其淀粉酶水平降为1 894.40±124.37 U/L,胰腺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38±0.15 U/g湿重,肺干湿重比为4.35±0.13,胰腺病变评分为3.4±0.5,均较SAP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肥大细胞可能在SAP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C膜稳定剂对SAP可能有治疗作用.

  • HPLC检测中药制剂中色甘酸钠的分析

    作者:冒有平

    目的:探讨HPLC检测中药制剂中色甘酸钠含量的效果。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复方熊胆眼药中的色甘酸钠含量的方法与效果。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为:色谱柱:AGT VENUSIL XBP C18(250mm ×4.6mm,5μm);流动相:乙酸铵:甲醇(15:85);检测波长:280nm;流速:0.4mL· 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直线回归方程为Y=0.5114X+0.0011,R=0.9939,在O.3~20 n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与加样回收率效果都比较好,3个样品的色甘酸钠含量分别为13.01mg/ml、12.95mg/ml、12.99 mg/ml。结论:HPLC检测复方熊胆眼药水中色甘酸钠含量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回收率都比较好,可推广成为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 奥洛他定、色甘酸钠和左卡巴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随机双盲研究

    作者:爱尔康(中国)产品有限公司

    约50%以上的药物没有在儿童中进行过试验.大多数与儿童用药相关的数据都来自成人研究.医生需要有儿童的数据来指导儿童患者的治疗.

  • 色甘酸钠减少胬肉术中丝裂霉素影响的观察

    作者:杜宁静;陈琦

    目的探讨色甘酸钠对翼状胬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影响的治疗方法与疗效的评定.方法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局部应用MMC,采用术后色甘酸钠滴眼的方法治疗一组复发性翼状胬肉22例,术后随防1~26月,平均(10.3±2.9)月.结果术后再次复发率为4.55%,手术成功率为95.45%,手术并发症,早期有轻度浅层点状角膜炎8例(36.36%),全部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应用色甘酸钠可减少胬肉术中应用MMC的影响,有效地防止复发性胬肉术后的再次复发.

  •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作者:陈欣;林江涛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哮喘治疗药物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须与ICS联合应用)、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性激素剂量的药物等;缓解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

  • 哮喘

    作者:

    治疗:哮喘哮喘的气雾剂疗法就哮喘而论,气雾剂给药具有定点释放优势,因此可增加治疗率.2,24吸入短效的β2激动剂与注射和口服药物相比可产生更加快速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同时大程度的对抗EIB和其他激发因素.25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比全身给药更能减低BHR.2某些特定药物(如色甘酸钠、萘多罗米、福莫特罗、沙美特罗和异丙托溴铵)只有吸入给药有效.2,24由于全球禁止生产和使用氟立昂(CFC),以CFC作为抛射剂的定量吸入器(MDIs)生产厂商,正在开发新的装置来输送局部活性药物.

  • HPLC-MS/MS法测定人体色甘酸钠血浆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徐晓燕;张蕊;袁桂艳;王本杰;刘晓燕;郭瑞臣

    采用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色甘酸钠浓度,进行其滴鼻液和鼻用喷雾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采用高效液相分离系统,流动相为乙酸铵-甲醇(含50%乙腈)(15:85),固定相为AGT VenusilXBP C18(250 mm×4.6 mm ID,5μm)色谱柱.采用质谱检测系统,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级反应监测(MRM)方式,m/z 469→263.1(色甘酸钠),m/z 447.2→327.1(内标,普伐他汀钠).在0.3~20 ng·mL-1色甘酸钠血药浓度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3 ng·mL-1,回收率在94.1%以上,日内日间的RSD均小于14.3%.单剂量给药色甘酸钠鼻用喷雾剂或滴鼻液,其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1.82±0.54)和(1.59±0.52)h;Tmax分别为(0.47±0.12)和(0.44±0.15)h;Cmax分别为(9.79±4.66)和(10.88±4.05)ng·mL-1,AUC0-5h分别为(11.52±3.46)和(12.63±4.23)ng·mL-1·h.色甘酸钠鼻用喷雾剂相对生物利用度Fr为(93.6±13.8)%.本法灵敏度高,适用于色甘酸钠治疗药物监测及其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 色甘酸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体会

    作者:郑立新

    变应性鼻炎是由某种物质致鼻部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Ⅰ型变态反应是通过酶系统作用,致后者裂解,释放多种介质,介质作用于鼻黏膜局部,使其产生水肿、渗出、刺激鼻的感觉神经,发生鼻痒、打喷嚏的症状.这种反应只发生于鼻黏膜局部,无全身症状.

  • 沙丁胺醇与色甘酸钠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中磷脂酶D活性的影响

    作者:卢韵碧;江波;周汉良

    采用主动致敏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为实验材料,细胞脱颗粒以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为指标,细胞磷脂酶D(PLD)活性采用酶联化学发光法检测. 结果发现,卵白蛋白(4 mg*L-1)攻击主动致敏的RPMC 120 s后,细胞PLD活性与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均明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2倍及8倍以上. 1%正丁醇,10 mmol*L-1 2,3-二磷酸甘油酸能显著抑制PLD活性,且使PLD活性及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均降低到对照水平. Wortmannin, 300 nmol*L-1能显著抑制PLD活性,并减少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 1,10 μmol*L-1的沙丁胺醇与色甘酸钠均能部分抑制PLD活性,并减少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 结果表明, PLD在主动致敏的RPMC脱颗粒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沙丁胺醇(1,10 μmol*L-1),色甘酸钠(1,10 μmol*L-1)抑制主动致敏的RPMC脱颗粒的作用机理与抑制PLD有关.

  • 色甘酸钠滴眼液的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金丽;张晓丹;杭娟;张心悦;卜莹

    目的:从色甘酸钠滴眼液的溶液颜色、渗透压摩尔浓度、色甘酸钠含量和有关物质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以期为色甘酸钠滴眼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更加合理的评价.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对色甘酸钠滴眼液的溶液颜色进行目视法和色差计法检查,并测定其渗透压摩尔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甘酸钠滴眼液中色甘酸钠的含量,并与现行药典标准的紫外吸收系数法测定结果比较;在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下对13批次样品的有关物质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色甘酸钠滴眼液的溶液颜色与性状描述的“无色或几乎无色”不符;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13批次样品中有10批次样品达不到等渗要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HPLC法测得的色甘酸钠含量略低于UV法所测含量;有关物质测定结果显示:色甘酸钠滴眼液的杂质相对含量总体较低,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杂质相对含量会增大.结论:色甘酸钠滴眼液现行质量标准性状描述不准确,缺乏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项,紫外吸收系数法测定色甘酸钠含量专属性差,易受干扰,不能有效地控制产品内在质量,建议修订质量标准.

  • 对《中国药典》第二法检查含钠药物重金属的一点建议

    作者:曾茂法

    中国药典2000年版共有对氨基水杨酸钠、安乃近、乳酸钠溶液、头孢曲松钠、色甘酸钠、肝素钠、依地尼酸钠、维生素C钠、羧甲基淀粉钠等9种含钠药物[1]采用第二法检查重金属,其中前3种药物炽灼破坏时规定用铂坩埚或石英坩埚,后6种药物未作规定,但笔者认为其余6种药物也不可采用磁坩埚,其理由如下:

  •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秀菊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色甘酸钠和奈多米尔钠等抗炎药物及β 2激动剂,黄嘌呤类和抗胆碱药物等支气管扩张剂.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