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LC法考察沙美特罗的有关物质

    作者:崔莺;李玉;刘玉成

    建立沙美特罗的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YWG-C18柱,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该方法测定平均杂质含量为0.2988%,总杂质不超过10%,符合原料对杂质的要求限度.

  •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邢晓雷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80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VE1)/用力肺活量(FVC)%、FVE1预计值、大呼气流量(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述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 COPD 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沙美特罗吸入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汉文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吸入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25例患者中,显效者10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10例,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25例患者中,显效者18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2%.两者比较,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吸入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治疗周期短、有效率高等特点,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 长期吸入沙美特罗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80例

    作者:董燕

    目的:分析长期吸入沙美特罗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80例作为医治组,给予沙美特罗、红霉素联合治疗;同时抽选我院接收此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红霉素疗法,判定两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疾病效果。结果:医治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期间给予沙美特罗长期吸入、红霉素小剂量口服服用方法,意义重大,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使用。

  • 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建军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退热、平喘、止咳、抗炎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50μg及氟替卡松250μg吸入,连续治疗7天.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3.0±1.3)天,咳嗽消失时间(4.2±1.6)天,啰音消失时间(3.2±1.2)天,住院时间(5.2±2.1)天;对照组退热时间(7.4±1.8)天,咳嗽消失时间(7.6±1.7)天,啰音消失时间(7.3±1.7)天,住院时间(9.5±2.8)天.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1.7%,观察组总有效率9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操作简单,疗效显著.

  • 替卡松联合沙美特罗与双剂量替卡松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比较

    作者:何红军;叶旭军

    目的:比较替卡松联合沙美特罗与双剂量替卡松吸入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将7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双剂量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症状评分及肺功能(FEV1、FVC、PEF).测定患者痰中细胞比例数及IL-5含量.比较两组血浆皮质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明显好转,表现为FEV1、PEF分别上升了23.08%和27.32%(P<0.05),40.31%和41.26%(P< 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何种治疗方式均降低了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IL-5水平.结论:相比双剂量的替卡松吸入治疗,使用单剂量的替卡松加沙美特罗联合吸入可以获得相同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气道炎症也有同样的抑制效果.

  • 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研究

    作者:张龑心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缩唇呼吸,观察组患者使用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6 min步行距离、血氧饱和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49例,治疗后FVC(70.82±3.47)%、FEV1(73.73±3.99)%、MVV(72.79±3.42)L/min、6 min步行距离(410.82±19.28)m、SaO2(82.83±1.69)%;对照组患者48例,治疗后FVC(63.87±3.21)%、FEV1(68.37±2.99)%、MVV(66.73±3.96)L/min、6 min步行距离(378.93±18.28)m、SaO2(80.12±1.6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升患者肺功能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评价

    作者:杨友珠

    律的吸入糖皮质激素较适用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50%预计值的Ⅲ~Ⅳ级并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可以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建议采用联合吸入治疗(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2010年10月开始采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50μg/500μg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敏;熊安秀;李红义;芦伟;王小平

    目的: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的疗效.方法:将20例儿童中、重症哮喘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10),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 每次经准纳器吸入1剂,每剂含沙美特罗和氟替卡松分别为50/100μɡ,吸入2次/d,连用6d.同时给予喘乐宁雾化吸入、吸氧、氨茶碱静脉滴注.对照组(n=10),予地塞米松0.5㎎/㎏静脉滴注,1次/d,连用6 d.结果:治疗组治疗6d后,咳嗽、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1,0.05,0.05.PEFR,PaO2,PaCO2,pH值,均显著改善,均P<0.01.对照组治疗6 d后PEFR,PaO2,PaCO2,pH,无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取得较好疗效,对哮喘症状、体征的缓解及动脉血气、PEFR的恢复较对照组快.而且把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放在一个吸入装置可方便患者使用,提高用药依从性.

  •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

    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气道炎症几乎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特征,也是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虽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国际一项研究表明,经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固定剂量升级和维持治疗,哮喘控制率接近80%.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而不正确的治疗哮喘代价会更高.

  • 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作者:陈玲玲

    目的 分析应用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肺功能Ⅱ-Ⅲ级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照组应用氨荼碱、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FEV1、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能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研究

    作者:熊妲妮;孙春红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的疗效。方法将8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41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细胞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 TLR9)表达。评价咳嗽、痰量、喘息和气短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CRP[(4.3±1.2)mg/L比(8.4±2.5)mg/L;t=5.417,P<0.01]显著低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血细胞 TLR9表达[(1.9±0.7)比(1.6±0.4);t=3.418,P<0.05]显著高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联合治疗组咳嗽[(1.7±0.6)分比(3.8±1.1)分;t=2.859,P<0.05]、痰量[(1.6±0.4)分比(3.9±1.2)分;t=3.027,P<0.05]、喘息[(1.2±0.5)分比(3.4±1.3)分;t=3.416,P<0.05]和气短[(1.5±0.7)分比(3.7±1.6)分;t=3.468,P<0.05]评分均显著低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联合治疗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5.4±5.8)L比(62.8±6.9)L;t=3.526,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85.7±10.3)%比(71.9±15.4)%;t=5.648,P<0.01]显著高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联合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3.4±0.7)d 比(5.6±1.2)d;t=3.256,P<0.05]显著短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剂量[(1.8±0.2)×103μg比(5.3±0.4)×103μg;t=5.627, P<0.05]和次数[(7.4±1.3)次比(16.5±3.4)次;t=4.574,P<0.05]均较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显著缩短和降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84.4%(38/45)比73.2%(30/41);χ2=4.519,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肺功能,疗效优于单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

  • 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谢建春;敖日影;孙庆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对稳定期、Ⅲ一Ⅳ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的120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基础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舒利迭50u g/500 u g剂型,每次1吸,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氨茶碱0.1g口服,每日3次;疗程为6个月.在疗程前后分别测定和比较肺功能及血气结果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EVl、FEVl/FVC和FEVl%预计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上述各指标的值较对照组高(P均<0.05).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FEVl、FEVl/FVC和FEVl%预计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两组的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02)治疗前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Pa02、Pa0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的Pa02显著高于治疗前,Pa02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的PaO2治疗结束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0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能够改善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迪

    舒利迭是由葛兰素史克公司近年来研发的用于治疗成人及儿童哮喘的吸入型药物,它结合了其主要成分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疗效的互补作用,因此舒利迭既有抗炎又有持续的支气管扩张作用,成为临床控制哮喘的重要方法.现将我院呼吸科从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舒利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孟鲁斯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雪

    目的 探讨孟鲁斯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6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孟鲁斯特钠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B组给予孟鲁斯特钠片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效率76.67%,B组9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斯特钠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在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哮喘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胡友松;彭理;谭偲

    目的 比较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在联合用药治疗老年中重度哮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老年中、重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每天均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并口服孟鲁司特.A组加服噻托溴铵,B组联合吸入沙美特罗,疗程均为12周,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诊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及随诊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预计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上述两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噻托溴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沙美特罗(P<0.05).结论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在联合用药治疗老年中重度哮喘中疗效相当,且噻托溴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 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作者:杨文兰;刘锦铭;孙兴国;高蓓兰;程克斌

    目的 通过对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SFC)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中重度COPD静息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吸入SFC(每泡含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每日2次,每次1喷,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24周后,观察患者肺功能(PFT)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各项生理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 试验开始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FT参数与CPET参数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FC治疗24周后,治疗组的静态肺功能指标显示,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由治疗前(2.5±0.6)L增加至(3.0±0.5)L,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由治疗前(1.1.4±0.4)L增加至(1.3±0.2)L,深吸气量(IC)由治疗前(1.9±O.4)L增加至(2.2±0.5)L,胸廓内气量(ITGV)由治疗前(5.8±0.6)L减低至(5.1±0.7)L,残气量(RV)由治疗前(4.8±0.7)L减低至(4.0±0.8)L,肺总量(TLC)由治疗前(7.6±1.1)L减低至(7.3±1.0)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ET发现,峰值功率(Peak WR)由治疗前(86.2±13.5)watt增加至(91.2±15.1)watt,稍有改善,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峰值摄氧量(Peak VO2)由治疗前(1341.2±261.4)ml/min增加至(1796.0±282.5)ml/min,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由治疗前(20.7 ±5.0)ml·min-1·kg-1增加至(23.5±4.4)ml·min-1·ks-1,Peak VCO2由治疗前(1671.4±254.3)ml/min增加至(1995.1±241.7)ml/min,峰值氧脉搏(Peak O2 pulse)由治疗前(7.5±2.3)ml/beat增加至(10.9±2.7)ml/beat,峰值通气量(Peak VE)由治疗前(31.2±10.2)L/min增加至(37.2±9.2)L/min,死腔/潮气量(VD/VT)由治疗前(39.4±7.0)%减低至(32.4±6.1)%,二氧化碳通气当量低值(Lowest VE/VCO2)由治疗前32.5±3.2减低至28.8±2.9;PET中IC改善值与CPET中Peak VO2、Peak VO2/ks、Peak VE、VD/VT、Lowest VE/VCO2:等的改善值有良好的相关性,而FEV1的改善值与上述CPET的参数改善无显著相关.对照组用药前后,患者PFT及CPET各参数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中重度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显著减低,长期使用SFC后,其气流受限的改善程度有限,峰值运动功率仅有轻微改善,但患者的静息及运动时的肺过度充气状态明显减轻,通气/血流匹配状况明显好转,通气效率得到显著改善,从而提高运动耐受能力.

  • 低剂量环索奈德与固定剂量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联合制剂对支气管哮喘长期控制效果的比较

    作者:刘国梁

  • 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方利洲;梁晓;张剑青

  • 以喘息为首发症状的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屈晶晶;李敏;肖奇明;胡成平

    患者男,37岁,商人.2008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喘息,剧烈时伴喘鸣,每天发作4~5次,每次持续15 min左右.在当地医院呼吸科检查肺功能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沙丁胺醇"等吸入剂治疗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2008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进而偏瘫.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出血灶,考虑"脑梗死可能",给予"血塞通"等治疗后右侧肌力恢复至3级.患者住院期间发现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为1.76×109/L),白细胞为8.0×109/L,寄生虫7项检测指标、风湿免疫8项检测指标等均为阴性,即诊断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未进行特殊处理.

309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