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在二尖瓣环成功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周菁;丁燕生;杨俊娟;苏加林;盛琴惠;张钧华

    目的分析需要在二尖瓣环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采用重整标测方法(resetting)在二尖瓣环判断慢径位置并进行射频消融,观察在二尖瓣环消融成功的AVNRT相关的电生理参数.结果 3例既往消融失败的AVNRT患者在右侧常规慢径区域消融仍不成功,在消融中仅1例偶尔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改在二尖瓣环行重整标测可以确定慢径位置,在消融中均间断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且消融均获成功.结论对于难治性AVNRT,可能需要在二尖瓣环消融,重整标测有助于确定慢径位置.

  • 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作者:王勇;马长生;李宪伦;颜红兵;周玉杰;柯元南

    目的初步探讨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射频消融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6例心动过速患者,经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Ⅰ型房扑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2例,左、右心外膜旁道各1例,年龄34.2±16.7岁,男性4例,女性2例,上述患者均经普通的大头电极导管消融失败.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Biosense Webster)标测、消融(方法同普通射频消融术).结果 6例均成功消融.2例房扑患者于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行线性消融,AF终止,转为窦律,并且分别于冠状窦口和低位右房刺激呈峡部双向阻滞.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患者消融后行心室刺激及异丙肾上素激发试验均未诱发.2例心外膜旁道患者消融后心室刺激,出现VA文氏传导及室房分离,放电次数为3.4±1.2,手术时间为92.4±30.3分钟,曝光时间29.3±12.6分钟,无心肌穿空及血管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病例复发.结论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对难治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

  • 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周菁;丁燕生;杨俊娟;盛琴慧;李康;王禹川

    目的 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学机制、靶点标测和射频消融疗效.方法 46例房速患儿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4例患儿采用三维电解剖学标测系统(CARTO系统)标测和指导消融.消融采用预设温度50~60 ℃.结果 46例患儿均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局灶性房速,分别表现为短阵自限性、阵发持续性和持续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41例,其中单一源性房速39例(右房27例,左房12例),多源房速2例,成功率为89%.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房速的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序贯试验法观察间羟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作者:胡天勇

    目的 观察间羟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质反应开放型单向序贯设计,入选门诊心电图证实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间羟胺10mg(生理盐水20ml稀释之)缓慢静脉注射,根据血压调整速度,患者心律转复窦性或血压升高至180/100mmHg以上仍未复律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立即停止试验.结果 该试验共入选患者6例,5例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1例无效,转复成功率8313%,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间羟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

  •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治疗

    作者:沈兴;朱红枫;余更生

    目的:探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thy,TCMP)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6年收治的TCMP患者12例,对比治疗前后心率、心功能、心脏大小等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心动过速纠正,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减小,心率及心胸比率恢复正常.结论:长期反复的心动过速可成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原发病因,控制心室率后,心功能能部分或完全恢复.

  • 房室结双径路顺传及逆传有效不应期研究

    作者:许大国;涂远超;张群林;王家宁;党书毅;王崇全;葛永贵;邢海燕;张绪国

    目的:研究房室结双径路(DAVNP)快径、慢径的顺传及逆传有效不应期.方法:通过心内电生理方法对2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病人行心房、心室程序刺激,测定快径、慢径的顺传及逆传文氏点、有效不应期(ERP)、跃增值.结果:快径与慢径的顺传ERP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未分组时顺传及逆传文氏点、快径ERP、慢径ERP、跃增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根据顺传快径ERP是否大于逆传快径ERP分为两组,再分别比较顺传快径ERP和逆传快径ERP,发现有非常显著差异,P均<0.001.结论:DAVNP快径的顺传ERP和逆传ERP截然不同,可能存在快径顺传优势型和快径逆传优势型两种类型,其机制尚不清楚.

  •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旁路的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作者:楚建民;张澍;马坚;华伟;王方正;陈新

    目的:报道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合并房室旁路的鉴别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结果.方法:156例ILVT患者,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RFCA,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房呈1:1传导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20~30 mg静脉注射,观察对三磷酸腺苷的反应.同时行RS2刺激,观察有无A波提前,明确房室旁路逆传.结果:5例对逆向传导无影响,逆传A波呈非向心性分布,同时心室RS2刺激A波提前,证明存在房室旁路逆传,5条房室旁路全部消融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次诱发ILVT时出现室房分离,于左后间隔记录到分支电位或心动过速时V波早处消融ILVT成功.结论:ILVT可以和房室旁路同时存在并导致室房1:1传导.

  • 北京市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处理的现况调查

    作者:刘明名;梁岩

    目的:调查急诊因快速型心律失常就诊患者的用药及转归情况,了解目前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状.方法:纳入北京市内的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和一家心血管专科医院共250例因快速型心律失常于急诊就诊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情况、心律失常类型、静脉治疗药物、转归及抗凝方案的选择[若为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入选三家医院250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其中女性123例(49.2%).常见的既往史包括高血压135例(54.0%)、冠心病93例(37.2%)、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9例(11.6%)、瓣膜病29例(11.6%)和心肌病18例(7.2%);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占54.4%(136例).既往有房扑/房颤患者123例(49.2%).入选患者中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是房颤占68.8%(172例),其余依次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41例,16.4%)、室性心动过速(23例, 9.2%)、房扑(21例,8.4%)、房性心动过速速(12例,4.6%)和室性早搏(5例,2.0%).室上速常用的药物是普罗帕酮(151例,60.4%),胺碘酮广泛应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经过接诊医生处理后,终56.0%(140例)患者的心律失常终止,40.0%(100例)好转,10.0%(25例)无变化或死亡.急诊非瓣膜病房颤/房扑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患者107例(67.3%),在院及出院后非瓣膜病房颤/房扑应用口服抗凝药物的仅有25例(15.7%).结论:本调查中纳入的三家医院急诊患者,大多数处理与目前指南保持一致,但对于药物选择和房颤抗凝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 慢径电位特点及在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键;黄怡;谢芳梅;鲁组建;易剑明

    目的:在房室结双径路部分病例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发现存在提前于希氏束(HBE)电位的心房局部慢径电位(Asp),本文旨在探讨Asp出现的部位、电生理特点以及在消融慢径时的临床应用.方法:6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以Asp为靶点消融(A组,n=20)和无Asp时传统方法慢径消融(B组,n=45)的功率、时间、放电次数和复发率.结果:22例(33.85%)描记到慢径电位共131个位点,主要位于M1~P1区(90.84%),较HBE提前(12.63±5.27)ms,A-Asp间期(40.27±8.08)ms,Asp-V间期(61.90±11.55)ms,A组出现结区反应小时消融功率(4.87±2.53)W,结区反应消失时消融功率(17.80±3.78)W,总消融时间(216.67±46.08)s,平均放电次数为(2.73±1.03)次,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0.001),所有病例未见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Asp电生理指标不同于HBE,以Asp为靶点时,消融功率小、放电次数少、放电时间缩短,复发率下降,成功率提高.

  • 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率变异的变化

    作者:李春坚;张馥敏;马文珠;陈明龙;邹建刚;单其俊;李文奇;廖铭扬;曹克将;黄峻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心率变异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133例室上速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证实后将其分为左侧旁道组78例,右侧旁道组13例,房室结双径路组42例,并于术前、术后3天内分别采样5分心电图,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结果.为探讨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因素又对93例患者心率变异变化与消融总能量等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术后3天内采样5分心电图与术前相比平均心率,快、慢心率均升高,窦性RR间期标准差及低频、高频、总频谱功率下降,低频、高频功率比较术前无显著变化.②心率变异变化与消融总能量、放电次数、单次放电大能量、放电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射频导管消融可能同时损伤了支配心脏的交感、迷走神经,且以迷走神经为主,导致其对窦房结的神经调节减弱,这种损伤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

    作者:宋治远;何国祥;迟路湘;史光鉴;舒茂琴;胡亚琴

    目的:为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对8例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方法:采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房速发作时标测心房早激动点放电消融.结果:8例房速(包括房速伴心房扑动及房速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各1例)RFCA治疗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其中4例在冠状静脉窦口附近、2例在右心房侧壁、2例在右心耳处放电消融成功,成功靶点局部电位(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平均提前34.23±5.23(22~46) ms.结论:心房激动顺序标测是房速消融的基本方法,AP间期≥30 ms的部位可作为试消融靶点;对房速伴其他类型心动过速者可一次消融成功.

  •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心房-肺静脉折返性心动过速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启明;周胜华;李旭平;周滔;刘振江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心房-肺静脉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生理学特征及其消融策略.方法: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节律规整的心动过速患者9例,三维指引下拖带标测左心房、肺静脉,明确环肺静脉消融线遗留的缝隙,消融缝隙并随访.结果:9例左心房-肺静脉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平均年龄(57.9±11.1)岁(42~72岁),心动过速周长(300.1±29.4)m,(264~318 ms),其中持续性心动过速7例,阵发性心动过速2例.所有患者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后电传导恢复,心动过速时左心房与肺静脉之间1:1传导,三维标测显示5例早心房激动位于右肺静脉前庭、2例位于左肺静脉前庭、1例位于左肺静脉干、1例位于右肺静脉干.拖带标测显示心动过速与左心房、肺静脉以及环肺静脉消融遗留的两个缝隙[间距(34.4±4.1)mm]构成的折返环路有关,单一传导路径消融可以终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终止后消融缝隙,随访15.1 ±411.1(6~32)个月无复发.结论:左心房-肺静脉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左心房、肺静脉以及环肺静脉电隔离线上遗留的两个缝隙相关,可根据左心房和肺静脉内拖带标测明确诊断,消融缝隙可以根治此类心动过速.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同消融终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比较

    作者:郭雨龙;刘爽

    目的:慢径消融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根治方法.本研究用Meta分析,比较完全阻断慢径传导和慢径传导仍存两种主要消融终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纳入比较AVNRT两种消融终点(A组:完全阻断慢径传导;B组:慢径传导仍存)的队列研究,应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项研究,共4799例患者.A组心动过速复发风险显著降低(OR=0.24,P<0.0001),两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风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8,P=0.18).结论:AVNRT患者以完全阻断慢径传导为消融终点时复发率显著降低,且房室传导阻滞风险不增加.

  • 儿童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后心率恢复变化

    作者:康美华;许毅;王成;林萍;李芳;祝立平;吴礼嘉;冉静;储卫红;李云利;王秀英

    目的:探讨儿童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后的心率恢复(HRR)变化。
      方法:收集2000-01至2012-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胸闷、叹气等儿童2089例次,年龄2.00~17.92(10.79±2.94)岁,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其中1666例次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男881例次,女785例次,年龄2.00~17.92(10.54±2.99)岁,其中<12岁997例次,≥12岁669例次,SNHUT阴性994例次,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8例次,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664例次。符合HRR异常者75例次,男42例次,女33例次,其中<12岁56例次,≥12岁19例次,SNHUT阴性39例次,血管抑制型36例次,未见POST儿童。比较HRR正常组与异常组儿童的年龄、静息心率、SNHUT高心率、平卧后心率、体质量指数等方面的差异,分析HRR异常的相关因素。

  • 快速性心律失常致2型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陈静;唐熠达;杨艳敏;高鑫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发作性胸痛10余年,心慌1天”入院.患者10余年前因发作性胸痛于我院诊断为“下后壁心肌梗死”,行有冠状动脉裸金属支架置入术,术后未规律服药,无明显胸痛发作.入院前1天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心慌,不伴胸痛,次日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宽QRS心动过速,心率约210次/分,血肌钙蛋白Ⅰ(CTNI)升高,予胺腆胴转复未成功.后至我院急诊就诊,患者心率210次/分,血压90~113/60~67 mmHg(1 mmHg=0.133 kPa),心电图示宽QRS心动过速(图1),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成功.

  • 室性早搏诱发间隔旁道参与的房室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

    作者:万进;江磊磊;何安霞;朱蕾;王光耀

    1 临床资料在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例室性早搏诱发频繁发作房室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间断发生104阵次,极为少见,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接受Holter检查.Holter结果:平均心率54 bpm,小心率38 bpm,大心率95 bpm.室性早搏169次,有4阵室早二联律.房性早搏2 741次,104短阵“房速”.间断性V5、Ⅱ导联ST段下移0.1~0.2 mV.心电图分析:选取图1、2分析.图1为心动过速有始有终,图2为有始无终.图2为Holter三通道记录,(CH1=I、CH2=Ⅱ、CH3=V1),CH2通道观察:第一个P-QRS波为窦性,其P-R间期0.11 s,QRS时间0.11 s.可以看到R波起始部小的顿挫,时间0.03 s,振幅2.0 mm,为不典型预激波.

  • 先心病外科术后心房扑动消融后发生窦房结区域隔离一例

    作者:马文韬;胡继强;廖自立;戴研;马坚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4岁,1977年因先天性心脏病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肺静脉畸形引流术.2005年出现心悸感,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房扑).2007-04-11 就诊我院行射频消融术,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围绕右心房后游离壁双电位区折返房扑,线性消融后游离壁双电位区至下腔静脉终止心动过速,术后恢复窦性心律.2012-01-23 患者再次出现心动过速,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持续性房扑,拟再次行射频消融术.入院后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房水平分流消失.左心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房间隔上部可见钙化及先心病手术术后瘢痕.

  • 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前传电复律后疑似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张亚楠;谢瑞芹;郑红梅;王倩;李汭滨;崔炜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主因“发作性心悸10余年,加重14小时”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及晕厥,症状持续约10分钟自行缓解,未予特殊诊治.近期,上述症状间断出现,性质同前,持续约1~3小时,心电图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律齐.给予心律平后可转复.患者于14小时前饮酒后再次出现心悸,伴胸闷、气短、出汗,无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律不齐,心室率194次/分,给予心律平转复,持续约4小时未缓解,给予同步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7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40/90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7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 表现为跳跃现象的mahaim纤维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作者:王晓勇;李强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心悸、气短10年,欲行射频消融术入院。心悸呈突发突止,持续数小时,自行缓解,无黑矇及晕厥。门诊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示宽QRS波心动过速,节律整齐,频率172次/min,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律79次/min,AH 85 ms,HV57 ms。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至300 ms时出现VA传导文氏阻滞,早心房激动点(EAA)在希氏束电图(HBE)通道,未诱发心动过速。心房600 ms起分级递增刺激至332 ms时H波突然消失,AV间期达243 ms,体表QRS波由正常突然增宽并诱发左束支阻滞心动过速,心房刺激时增宽的QRS波与左束支阻滞心动过速QRS波形态完全一致(图1)。心房程序刺激600/330 ms时H波消失, AV跳跃达54 ms,体表心电图为预激表现,并诱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600/330~220 ms时均诱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并且AV间期逐渐延长,呈递减现象,体表预激程度不变,直到600/210 ms A不应期。宽QRS波心动过速时HBE通道未见H波,EAA在HBE通道(图2)。

  • 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作者:孟盈

    目的:全麻苏醒期烦躁(EA)属于意识和行为分离的一种状态,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又会促使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出现激动性反应,进而增加了烦躁的发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EA增加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导致手术切口裂开、出血、引流管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分析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2187 条记录 10/110 页 « 12...78910111213...1091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