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霉素高特异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作者:杨丽丽;胡红芳;宁保安;李晓芳;左佳;高志贤

    目的 自制免疫亲和层析柱,采用亲和层析法获取高纯度的抗氯霉素抗体并对其进行活性分析.方法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抗体进行初步提取.然后选用3,3'-二氨丙基亚胺(DADPA)作为亲和凝胶与配基氯霉素之间的"间隔臂",制备分离纯化抗氯霉素特异性IgG的亲和层析柱,对IgG粗品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并用ELISA法检测其活性.结果 经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可除去大部分的杂蛋白,较好实现对目标蛋白的初步分离;采用自制的免疫亲和层析柱,可获得高纯度的兔抗氯霉素抗体,检测其活性比纯化前提高了4倍,交叉反应结果显示抗体对CAP有高的特异性,对其他类似药物无反应活性.结论 应用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可得到高纯度的抗氯霉素抗体,为氯霉素的免疫检测奠定了基础.

  • 不规则抗体影响血型鉴定95例特异性分析

    作者:付丽辉;马春娅;张晓娟;封彦楠;陈麟凤;于洋;汪德清

    目的 通过对95例影响血型鉴定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的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影响患者血型鉴定的特点.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45157例申请输血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其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并干扰血型反定型的样本进行16系谱细胞抗体鉴定,明确抗体类型及其特异性.通过筛查献血员红细胞表面抗原选择与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制备反定型细胞进行血型鉴定,以排除不规则抗体对血型反定型的干扰.以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红细胞做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验证血型鉴定结果.结果 95例样本(男27例,女68例)因MNSs、RH、Lewis、P、Duffy、Kidd、Kell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干扰血型鉴定.其中不规则抗体产生多的是MNS系统55例,占57.89%;其次为RH系统10例,占10.53%;Lewis系统8例,占8.42%;P系统2例,占2.11%;Duffy系统1例,占1.05%;Kidd系统1例,占1.05%;Kell血型系统1例,占1.05%;MNS系统与RH系统联合2例,占2.11%;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15例,占15.79%.95例样本中IgM类76例,占80%,IgG类19例,占20%.结论 影响血型鉴定的不规则抗体以IgM类为主,少量高效价的IgG类抗体也可影响血型鉴定.

  • 淋巴瘤肌动蛋白假阳性表达的观察

    作者:吕炳建;祝佳;周萍

    肌动蛋白是细胞浆微丝的主要成分,多存在于肌肉组织.市售肌动蛋白抗体特异性较高,假阳性反应少见,是诊断肌源性肿瘤的可靠标记.但我们对23例淋巴瘤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发现一些假阳性反应,报道如下.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抗体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张彦宁;周小鸽;张长淮;陈光勇;王鹏;张淑红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正确选择抗体是有效实施这一技术的关键.只有充分掌握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才能达到正确选择抗体的目的.通常这些只能来自产品说明书中有限的描述.我们将组织芯片技术应用于抗体特性的检测中,不仅克服了常规切片染色操作繁琐、耗费试剂、检测条件很难一致的困难,而且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现以CK20为例,介绍如下.

  • 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中系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作者:陈葆国;张丽;李伯利;罗文达

    为了评估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中系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参考St Jude研究医院的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方案对1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表明:AML系相关抗体CD13和CD33的敏感性较高(95.5%和91.2%),特异性不足(72.5%和62.2%);MPO敏感性低(69.1%),特异性高(100%);CD117敏感性、特异性都高(88.2%和100%).CD14、CD15敏感性低(18.4%和27.2%),CD14对单核细胞特异性高.B细胞系ALL系相关抗体CD19具有高敏感性(100%),而特异性(83.4%)差;CD79a、CD22(CyCD22)敏感性(96.4%和100%)和特异性(100%和100%)都高;CD10和CD20的敏感性(53.6%和70.4%)、特异性(82.5%和87.5%)均低.T-ALL系列相关抗体CD3(CyCD3)高特异性(97.5%),而敏感性(80.0%)欠佳;CD7敏感性高(100%),特异性低(77.9%);CD5、CD2、CDla敏感性、特异性均不理想.结论:184例急性白血病系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与St Jude免疫分型方案基本一致,只是在确定AML时CD¨7似乎优于MPO;确定B细胞系ALL时CD22和CD79a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以可以任选一个.

  •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人体免疫效果观察

    作者:梁争论;李艳萍;赵桂珍;荆庆;时景璞;杨超美;尹爱红;吴小音;李成明;张华远;李河民

    目的 我国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于1995年开始生产,目前对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和抗体应答水平尚不完全清楚.本次研究目的为评价国产重组酵母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 应用3批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批Merck和1批Amgen进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189名HBsAg、 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进行了1 年母婴传播阻断研究;同时对363名小学生进行了1年的免疫效果观察.免疫程序均为0,1,6月3针免疫.结果 所有接种的新生儿和小学生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者.国产重组酵母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85.97%,达到进口Merck(90.33%)和Amgen(86.59%)重组酵母疫苗的保护率水平.小学生完成3针免疫后1月(T7)时,接种各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均达90%以上.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国产重组酵母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保护效果.

  • 免疫途径及载体对乙肝病毒DNA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作者:袁正宏;方昕;郑玲洁;姚忻;何丽芳;闻玉梅

    目的 探讨DNA载体结构及接种途径对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构建插入HBV表面抗原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pcDNA1.1/SA(无抗性基因)和pcDNAI/Amp/SA(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肌注小鼠后比较其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同时比较不同接种途径(肌内、皮内、皮肤划痕)及CpG免疫刺激元件(ISS)对DNA疫苗诱生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 pcDNAI/Amp/SA的免疫效果优于pcDNA1.1/SA.pcDNA1.1/SA的免疫效果可被ISS增强,而pcDNAI/Amp/SA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则可被ISS抑制;诱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以肌内注射强,皮内注射免疫其次,皮下划痕法较弱.结论 不同HBsAg表达载体诱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不尽相同;CpG免疫刺激元件在决定DNA疫苗免疫原性中起重要作用,可增强不含相应结构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皮内注射可诱发与肌内接种相似的免疫应答,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 血小板谱抗原的建立及其在鉴定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

    作者:冯明亮;沈伟;郭忠慧;沈彤;印彪;王健莲;金沙;刘达庄

    目的 建立血小板谱抗原,鉴定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为血小板血型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人群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PA)-1-HPA-16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资料,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技术对O型血小板供者进行HPA-1-HPA-6、HPA-15分型,筛选合适的供者,组成血小板谱抗原。通过建立的血小板谱抗原,利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鉴定同种免疫反应产生的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结果从O型血小板供者中筛选出11名供者,建立了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鉴定谱抗原。其可鉴定HPA-1-HPA-6,HPA-15抗体的特异性。在所筛检1 120份样本中,有3例患者检出HPA抗体,其中HPA-4b(Penb)抗体1例,HPA-15a(Govb)抗体2例。结论通过血小板谱抗原鉴定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对提高临床输注血小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预防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积极的意义.

  • 部分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娅;何成禄;段勇

    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以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不少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被发现,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还存在诸多的挑战,但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已被逐步认识.

  • 后发性白内障药物防治的给药途径

    作者:王凯军;姚克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常见并发症.在后发性白内障药物防治研究中,如何选择佳给药途径以维持药物有效浓度并减少其毒副作用,是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以及"自杀基因"的应用,为药物研究提供了安全、特异、高效的手段.本文就后发性白内障防治的药物缓释研究、免疫导向治疗、基因治疗等作一综述.

  • 海洛因依赖患者血清吗啡多抗与阿片类物质结合特异性的鉴定

    作者:张芳;颜玲娣;付红焱;宫泽辉

    目的 通过对海洛因依赖患者来源的吗啡多抗与多种阿片类物质的结合特异性的研究,分析人源化吗啡抗体识别抗原的关键结构.方法 竞争ELISA法观察海洛因依赖患者血清中吗啡多抗与9种阿片类物质的结合特异性.结果 吗啡多抗与吗啡、海洛因、可待因及吗啡-葡萄糖醛酸苷等阿片受体激动剂有较强的结合性,大竞争抑制率达到80%~100%,IC50值在1~100 μmol·L-1之间;但与[D-Ala2, N-Me-Phe4, Gly5-ol]-脑啡肽和拮抗剂纳洛酮及纳曲酮没有结合.在激动剂中,与抗体亲和力较强的化合物结构均与吗啡相似(6-位醇羟基);美沙酮、羟考酮、埃托啡等6-位取代结构变化较大,与抗体的亲和力也较弱,大竞争抑制率仅有50%~75%.结论 吗啡抗体主要识别的结构是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活性基团N-甲基,同时分子结构中3-位或6-位取代基对抗体识别也有一定影响.

  • Rh阴性患者产生抗-D、抗-E抗体1例报告

    作者:唐丽珍

    患者 女,51岁,孕3产2.患者1987年在外地因手术输入盐水交叉配血相合的Rh阳性血,输全血约100ml后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停输.2005年4月20日在我院因行心脏手术,备血,血型血清学检查发现患者抗体筛选阳性,对患者的抗体特异性进行了鉴定并找到相合的血液.

  • 新型转录共激活因子人类p100蛋白的抗体制备

    作者:东莉洁;邢冬红;白虹;步天栩;姚智;杨洁

    目的:制备抗p100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方法: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的方法纯化人类p100蛋白Tudor片段作为抗原,经免疫动物获得多克隆抗血清,并利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的抗p100蛋白抗体,经体内和体外试验验证的确可与其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结论:制备的抗p100蛋白的抗体通过与其抗原即人类p100蛋白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的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探讨生理条件下p100蛋白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提供了可靠工具.

  •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3例

    作者:刘向东;郭明好;刘云;杨磊;张连云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类以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和肺是其常损害的脏器.以耳聋为表现者临床报道较少.我们分析了16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和听力检查结果,并对听力障碍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 1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析

    作者:李蓉;窦志艳;杨秋格;枟国军;王雅斌

    我科于1997年2月~2001年2月对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取60例开展7种病毒病原学检测, 其中11例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对11例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免疫状况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抗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对肝星状细胞内Ca2+的影响

    作者:肖永红;刘殿武;李青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学基础,在肝脏微循环调节以及门脉高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HSCs的活化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经旁分泌或自分泌途径作用的结果,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关键的因子.被激活的HSCs具有舒缩功能,Ca2+ 在介导HSCs舒缩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抗TGF-β1 抗体对HSCs内Ca2+ 的影响,从而为肝纤维化防治探索一条可能的途径.

  • 供者特异性抗体在肾移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马锡慧;肖漓;裴艳宏;孔祥瑞;刘志佳;高钰;毕丽丽;白剑;石炳毅

    目前在临床中,肾衰竭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肾移植。随着20世纪中期该技术的兴起,人们就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原因展开过争论。主要以 Pe-ter Gorer 和 Medawar 两方为代表的理论。前者认为是抗体抗原结合致其排斥反应;而后者则认为 T 细胞在排斥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随后的一段时期中,器官移植免疫学也快速发展起来。加上临床外科诊疗技术不断改善,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更新,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逐渐减少,移植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是,临床发现总有一部分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很难得到控制。组织病理学显示,移植肾小球动脉血栓形成、间质出血不止,称之为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1]。由于此类排斥反应是抗体介导并有补体参与,因此统一称之为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2]。诱导排斥反应的抗体分为两种:非特异性抗体(包括 ABO 抗体和抗内皮细胞抗原抗体 MICA 和 MICB)和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 DSA)。 DSA 是指受者接受器官或组织移植后,体内产生的针对供者组织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DSA 又可分为预存抗体(移植前受者体内存在的抗体)、新生抗体(移植术后形成的 DSA, dnDSA)。在基础和临床中已证实移植排斥反应尤其是 DSA 仍然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

  • 不同血小板配型方案配型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

    作者:任静;赵云株;刘敬闪;田亚娟;赵倩

    为探索不同配型方法的配合性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我们采用血小板抗体特异性的血小板配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实验标本实验组为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多次输注血小板并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28例患者的血清,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19例,其他9例.血小板配型48人次.对照组为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多次输注血小板并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20例患者的血清,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15例,其他5例.血小板配型57人次.

  •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膀胱癌靶向肽NYZL1的体外特异性鉴定

    作者:逯晓青;赵量;贾昕;姚红;杨晓峰;张帆

    目的 探讨膀胱癌靶向肽NYZL1的特异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①采用固相化学合成法制备多肽及其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连接肽,噻唑蓝(MTT)鉴定其细胞毒性.②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ITC-NYZL1与人膀胱癌组织结合的特异性,以FITC-svNYZL1作阴性对照.③应用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FITC-NYZL1与膀胱癌BIU-87、T24、E-J、5637细胞和肾癌KC细胞结合的特异性,以FITC-svNYZL1作阴性对照.结果 ①成功制备了实验所需的化学合成肽,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和质谱检测结果显示其纯度高达98%,MTT结果表明化学合成肽对BIU-87细胞的增殖无影响.②FITC-NYZL1标记的膀胱癌组织出现了荧光富集,而其他组织未见荧光富集,FITC-svNYZL1标记的各组织均未见荧光富集.③与对照组相比,FITC-NYZL1在膀胱癌细胞上均有荧光富集,且不同膀胱癌细胞间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肽NYZL1与膀胱癌组织、细胞均能特异结合,具有显著的结合特异性,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 衣原体IgM及IgG抗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因学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屈大坤;王耀平

    为阐明4岁内小儿衣原体感染的病因及发病率,检测151例下呼吸道感染小儿血清衣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有24.7%确诊为呼吸道衣原体感染,且22.7%为肺炎衣原体引起,沙眼衣原体仅占2%.衣原体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危险因子,研究100例7个月~15岁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血清沙眼衣原体特异性抗体,其中55例IgM和IgG抗体阳性,8例(14.5%)有两种抗体.患儿之母亲血清抗体阳性率亦高(75%),并发现沙眼衣原体抗体平均滴度值与患儿年龄呈线性关系,在6岁以内反复呼吸道感染多的组内特异性IgG抗体平均滴度明显高于7~15岁小儿(P<0.05).所以宫内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日常生活接触传染(家庭性衣原体病).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