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肠间质瘤扭转破裂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分析

    作者:刘建伟

    资料:女,60岁,因间断性下腹部疼痛3年,腹痛发作并加重2h于2007年8月20日9:00急诊入院.3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大汗,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不明,后自行缓解.3年来,下腹部疼痛共发作3次,每次均在休息后自行缓解,未行系统检查治疗.2h前无明显诱因再次突发持续性下腹痛,以右下腹为著,伴大汗、恶心,同时伴有肛门坠胀感,为明确诊断来本院.门诊以“右侧卵巢瘤蒂扭转?”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无明显消瘦,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既往患高血压、糖尿病5年,脑梗塞1年.月经生育史:17岁月经初潮,7~8天/30天,绝经19年.23岁结婚,G5P2,流产3次.

  • 小肠间质瘤与原发小肠腺癌的口服钡剂造影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王春辉;雷志毅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与小肠腺癌的口服钡剂造影与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间19例小肠间质瘤、15例小肠腺癌的口服钡剂造影表现和CT表现.结果:小肠间质瘤19例、小肠腺癌15例.小肠间质瘤位于空肠10例,十二指肠6例,回肠3例.小肠腺癌位于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7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2例,回肠2例,空肠1例.小肠间质瘤口服钡剂造影表现:1例出现空肠上段椭圆形充盈缺损;3例回肠半圆形充盈缺损,基底较宽.小肠腺癌:6例出现空肠上段肠管局限性狭窄,病变两端分界明显,粘膜皱襞破坏,显示不规则充盈缺损.CT表现:19例小肠间质瘤:实性5例,囊性3例,混合性11例.4例出现转移病灶.小肠腺癌:15例均出现肠壁不均匀增厚,软组织肿块形成;4例肠旁肿大淋巴结,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不如动脉期,呈"快速上升-平台"模式改变.结论:对两种疾病的两种检查方法和临床表现进一步总结,提高对小肠间质瘤和小肠腺癌的诊断认识.

  •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小肠间质瘤与嗜铬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罗志谋;金晓龙;腾昊骅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多样化和多系统损害.其患病率约为1/3000,其中30%~50%的病例是自然突变所致[1].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NFI合并小肠间质瘤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 小肠间质瘤32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作者:赵广峰;李志雄;赵云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SISTs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STs常见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胃肠道出血及体重下降;但血清肿瘤学指标如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等无明显异常.术前18例行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10例检出病变,均未提示间质瘤可能.32例行CT检查,全部检出小肠病变或肿瘤,定性诊断准确21例;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 为SISTs,其中良性间质瘤7例,潜在恶性11例,恶性14例.结论 SISTs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率低,CT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两种检查互相配合,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CD117及CD34有助于诊断SISTs.早期诊断对改善SISTs的预后十分重要,积极手术切除和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 小肠间质瘤坏死破溃穿孔腹腔积气彩超漏诊1例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聂明辉

    患者女,70岁.腹痛1 d,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无明显缓解,逐渐加重伴发热而来我院.查体:体温39 ℃,BP 9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腹弥漫性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脐下可触及直径约14 cm肿物,移动性浊音(±).临床诊断:肠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诊彩超检查:肝、胆、胰未见异常.中上腹腹腔浅层可见后方伴彗星尾的短条状气体强回声左右移动.结肠肝曲肠管局部轻度增宽.

  • 小肠间质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黄宏;邓伟筠;谢勤

    患者男,64岁.右下腹闷痛不适3个月,发作时右下腹似触及一包块,有黑便史.大便成形,无黏液血便.查体:右下腹似触及一肿物,光滑、质硬、轻压痛,活动度一般.CT检查显示:右侧中下腹见一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大小6.1 cm×4.5cm×7 cm,周围肠管受压变形.增强可见肿物呈不均匀强化.提示:右侧中下腹肿物,性质待查,考虑来自肠外.B超显示:膀胱充盈,于腹腔内膀胱右上方可见一类椭圆形中低回声团,7.2 cm×5.6 cm×5 cm,边界清楚,其内光点粗糙,分布欠均匀,后方无声衰减,其周围可见包绕受压被推移的肠管(图1、2).腹腔内未探及明确肿大淋巴结.排尿后包块与膀胱不相连.

  • 小肠间质瘤超声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

    作者:杨宁;聂娅

    患者女,40岁.自述停经2个月,腹部不适,来我院就诊,当日行超声检查:左附件分叶状不均质、不规则低回声占位,大小58.5 mm× 62.4 mm×60 mm,无明显包膜,内部见多发液性、不规则无回声区,大33 mm×26 mm,后方无明显衰减,侧方无声影,与子宫分界清晰(图1).CDFI:内可见丰富树枝样、点条及簇状动静脉血流信号(图2),PW:动脉频谱呈低阻,RI 0.33;左卵巢结构欠清晰.诊断为:左卵巢实性占位伴部分囊性变(恶性不除外).4 d后在外院超声诊断为:右附件区囊实混合性包块,恶性可能性大.10 d后在另一医院超声检查,诊断为:左下腹肿物,腹腔恶性间质瘤较卵巢来源肿瘤可能大,右附件区结节,增大的卵巢与子宫肌瘤待鉴别.11d后外院行腹盆CT增强扫描,诊断:(1)左侧盆腔肿物,考虑为恶性,卵巢来源可能大,亦可能为肠道来源的间质肉瘤;(2)子宫右侧结节,考虑为卵巢来源,恶性肿瘤与生理性改变待鉴别.于18 d后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所见:盆腔肿物约8~10 cm,实性,质脆,与下腹前壁广泛粘连,肿瘤来自空肠,易出血.术后病理诊断:小肠恶性间质瘤.

  • 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作者:黄清玲;卢光明;张龙江;王中秋;袁彩云

    目的 分析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间质瘤CT的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学的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21例患者共检出病灶25个,18例为单发,3例多发.以空肠较常见(11/25).4例良性肿瘤直径1.5~3.5 cm,均为单发病灶.良性肿瘤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直径均小于4.0 cm,增强后均匀轻度强化.17例恶性肿瘤共21个病灶,每例均有1个病灶直径均大于4.0 cm,多为腔外生长,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常出现囊变坏死,瘤内可见气体或有口服对比剂,以及形成气液平,增强扫描呈环形或不规则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肿瘤可转移至肝脏.以肿瘤直径是否大于4.0 cm评价肿瘤的良恶性,本组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小肠间质瘤在CT上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腔外或混合性生长的肿块,瘤内可见气体密度或对比剂影.CT可作为诊断小肠间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 高位小肠间质瘤误诊为子宫阔韧带肌瘤一例

    作者:周琴亚

    患者女,49岁,因超声发现子宫肌瘤4年,阴道出血8d于2012年1月29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正常,近半年月经不正常,1~2个月一次,7年前曾行子宫肌瘤剥出术,4年前超声发现子宫肌瘤,大小约2 cm左右,未处理,定期复查,子宫肌瘤逐渐增大.末次月经2012年1月10日,1月22日始阴道少许出血,伴下腹隐痛,来院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前方实性包块(阔韧带肌瘤?),收住入院.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心、呕吐,无呕血、便血,无肛门坠胀,无低热、盗汗、乏力,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无便秘、腹泻等不适.查体:T 36.5℃,BP 131/82 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无压痛,腹部未及肿块.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畅,少许血性分泌物,稍异味,宫颈光,口闭,无举痛,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后位,不规则增大如孕两月余大小,表面高低不平,质硬,有压痛,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前方实性包块(阔韧带肌瘤?).

  • 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因素

    作者:常勇生;王进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01/2015-01收治的104例经病理证实为SIS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肿瘤大小、诊断方法、危险度分级等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常见症状主要包括腹部包块67例(64.5%)、消化道出血47例(52.8%)、腹痛47例(52.8%).病变部位以空肠多见,占45.2%,其次是回肠(29.8%)、十二指肠(25.0%).本研究中该病误诊率高达34.6%,极易误诊为妇科肿瘤(15/36)、消化系平滑肌瘤(6/36)等疾病,其误诊与临床表现、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生长方式、检查方法等因素有关.结论 SIST是多发于空肠且以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为常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间质瘤,其临床误诊率较高,故对于彩超、CT及消化内镜不能明确诊断的反复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患者及时行手术活检及免疫组化等检查,以便早期诊断,避免误诊.

  • 以胃肠道出血首发的小肠间质瘤17例

    作者:唐彤丹;朱磊

    目的:提高对以胃肠道出血首发的小肠间质瘤的了解和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以胃肠道出血首发的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红蛋白水平、小肠CT表现、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以及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以胃肠道出血首发的小肠间质瘤多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8岁,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便血和不同程度的贫血.小肠CT检查有助于发现病灶,16例患者小肠CT发现小肠占位病变,表现为无分叶或有分叶的低密度、边界清晰软组织肿块,平均CT值32HU,强化大多不均匀,多数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多为外生性生长,17例患者CD11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阳性.组织病理学以及CD117、CD34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肿瘤的确诊和危险分类,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结论:重视急诊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以胃肠道出血的小肠间质瘤患者,小肠CT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并经手术切除病灶、生物靶向治疗、加强随访以改善患者预后.

  • 小肠间质瘤误诊为脐尿管癌一例报告

    作者:赵强;赵亚元;何群;张骞;金杰

    患者,男,53岁.2011年8月4日因下腹部坠胀15 d入院.主诉尿色加深呈浓茶色,无腹痛、腹泻、便血.查体:腹中线脐下方可触及质韧肿块,有轻压痛,边界欠清,活动性差.尿、便常规及膀胱镜检查均未见异常.下腹部B超检查可见血流信号丰富的不规则低回声团块.腹部增强CT检查示膀胱上方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膀胱受压改变,考虑脐尿管癌可能性大.

  • 腹腔镜辅助小肠间质瘤切除术15例

    作者:岳奇俊;钱崇宽;张志强;陈长春;任贵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小肠间质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5月,10例小肠占位性病变、5例腹痛伴便血诊断不清共15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发现小肠病变后在腹壁合适部位做小切口,将病变肠段提出腹壁外切除、吻合,回纳肠段关腹后重建气腹,观察肠段血运及腹腔内有无出血.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诊断为间质瘤,CD117阳性14例(93%),CD34阳性9例(60%).极低危险性3例(20%),低危险性5例(33%),中危险性4例(27%),高危险性3例(20%).肿瘤直径1.5~3.6 cm,(2.44±0.63)cm.手术时间38~72 min,(57.8±10.4)min.术中出血10~30 ml,(20.1±6.5)ml.术后排气时间16~42 h,(27.8±9.3)h.术后住院4~7 d,(5.3±1.1)d.无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5~36个月,(24.3±8.4)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小肠间质瘤切除术具有良好效果.

  • 小肠间质瘤致十二指肠淤滞症及小肠扭转一例

    作者:董满库;崔彦;刘子沛;张宏文;周立艳;吉敏;李晓欧;段育忠

    患者女,53岁.主因进食后上腹部绞痛不适伴恶心、呕吐3年余,加重2 h入院.上述症状于进食后反复出现,发作时间约2 h至1 d不等,俯卧位、左侧卧位及胸膝位时腹痛可完全缓解,且症状发生及缓解时均较突然.近3个月体重减轻约10kg.查体:急性痛苦面容,被动体位.腹部略膨隆,全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部可扪及一大小约8 cm×6 cm肿物,质地中等,边界尚清,无明显压痛,活动度良好.

  • 误诊为肝囊肿的小肠间质瘤肝转移一例

    作者:郭军;康英杰;秦亚东

    患者男,58岁,因突发性右上腹疼痛2年,再发半月余于2014年3月31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疼痛放射至后背部,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提示“巨大肝囊肿”,在B超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活检,抽取血性囊液约800 ml,症状缓解。半月前再发右上腹胀痛,无放射痛,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2 d后症状自行缓解,行上腹部CT平扫提示肝多发囊实性肿块,囊性居多(图1),为求手术而来本院。患者10年前曾行“小肠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瘤体呈外生性,大小约5 cm×6 cm,术后病理提示“小肠间质瘤”。入院查体无异常,肝肋下约10 cm,表面光滑,边缘圆钝,无结节感,无触痛;肝区叩击痛阴性,墨菲征阴性。复查肝胆B超示:肝多发囊实性肿块。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5μg/L,癌胚抗原1.27 g/L,CA19975 U/ml。考虑诊断为巨大肝囊肿,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拟行囊肿开窗引流术。

  • 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小肠间质瘤21例分析

    作者:郭宏荣;杨昌平;许中华;师持

    小肠间质瘤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一种,其引起的急腹症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往往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近期,我们对2001年1月-2011年1月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小肠间质瘤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腹症 小肠间质瘤
  •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耿丽莉;刘玲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13例.所有病例均作CT小肠造影(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后行多期增强扫描).采用多平方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血管生成(AVA)后处理技术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结构,供血动脉及门静脉侧枝循环、动静脉瘘等影像表现.结果 发生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7例,回肠4例.良性4例,潜在恶性6例,恶性3例.CT表现:腔外型4例,腔内型3例,腔内外型6例.多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直径2~8 cm.平扫通常密度均匀,也可不均匀,大者可有中心或偏侧坏死区.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明显强化,肿瘤供血动脉均得以显示,5例见门静脉侧枝循环,2例出现动静脉瘘.结论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结合后处理重建功能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及肿瘤术前分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原发性小肠间质瘤术后无病生存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侯晓婷;李白容;毛高平;宁守斌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2015年12月空军总医院确诊SIST并行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各临床及病理因素对患者无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47例均完成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3.5(2~102)个月.9例(19.15%)复发,7例(14.90%)死亡,术后复发及死亡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18个月、33.8个月.术后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6.1%、82.4%、73.2%,1年、3年、5年总生存率为91.0%、85.3%、76.3%.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肿瘤破裂、核分裂象、NIH危险度分级、肿瘤部位(P<0.05)为SIST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破裂、肿瘤核分裂象、NIH危险度分级和肿瘤部位可能与小肠间质瘤预后有关.

  • 小肠间质瘤合并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梁佳佳;武希润;董丽娴;申慧琴;王琦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由幼稚的间质细胞向卡哈尔间质细胞分化的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全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2%(1%~3%),年发病率为1/10万~2/10万.GIST多发生于胃(60%~70%),其次为小肠(20%~30%).小肠间质瘤(stromal tumor of small intestine,SIST)多数位于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末段回肠.由于小肠解剖结构、位置及生理功能的特性,早期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当肿瘤较大或转移时才出现症状;因小肠的检查手段有限,早期诊断较困难,易延误诊治.现将本院消化科收治的1例SIST合并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小肠淋巴瘤和小肠间质瘤的超声征象及鉴别诊断

    作者:崔宁宜;王勇;吕珂;邹霜梅;张蕊;刘隽颖;郝玉芝;姜玉新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肠淋巴瘤与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6例小肠淋巴瘤和69例小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超声征象。结果小肠淋巴瘤和小肠间质瘤在超声回声是否均匀、是否伴有无回声区、是否伴有气体回声以及超声分型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在临床特征、大小、边界、是否分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肠淋巴瘤多表现为回声均匀、病灶内部无囊变坏死区,超声分型为浸润型和肿块型;而小肠间质瘤多表现为回声不均匀,病灶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超声分型均为肿块型。结论小肠淋巴瘤和小肠间质瘤的超声征象具有特征性表现并有一定差异,有助于对两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139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