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与单纯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比较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峰;沈世强;李蔚;谭冠;黄纯江;邢志祥

    目的 探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和单纯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各42例.联合组患者采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给予治疗,单纯组患者采用单纯肝切除术给予治疗.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为(323.9 ±93.1) ml,单纯组为(524.5±119.2) ml,P<0.05.联合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4.2%,单纯组为33.3%,P=0.040.联合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均分别为96.5%、67%、51%,单纯组分别为84%、49.5%、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36).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77.7 ±30.7) min,单纯组为(165.1 ±29.5) min,P=0.058.联合组术后住院时间(15.5±3.7)d,单纯组为(14.0±4.0)d,P=0.068.联合组和单纯组术后第1天肝功能ALT、AST、ALB、TBIL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包括胆瘘、发热、胸腔积液、大出血、腹腔感染及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优于单纯肝切除术.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韩晓军;张长青;张文治;张春啸;霍丽丽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是一种新型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和股骨重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56~74岁,平均(65.8±8.6)岁;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对照组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为58~77岁,平均为(68.0±9.2)岁;采用股骨重建钉固定。结果:两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8.5±8.0)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131 min,平均(83.4±31.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3~170 min,平均(129.4±27.5)min(t=7.32, 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20~288 ml,平均(195.7±49.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7~412 ml,平均(310.6±64.4)ml(t=9.02, P<0.01);观察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39),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21, P<0.05);观察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Z=1.86, P<0.05)。结论:与股骨重建钉固定相比,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固定更为牢固,螺钉移位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髋部功能恢复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置入融合在退行性腰椎不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高飞;王高强;阿日奔吉日嘎拉;姜富祥;王兴;张弘来

    目的 比较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143例,其中男51例,女9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岁.其中6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双侧椎小关节融合(A组),83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的结合椎间融合(B组).记录术前与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与术后6周Oswen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n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评价临床效果,术后9个月采用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及CT评价椎小关节融合情况,对A组及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前与术后6周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9个月随访行腰椎过伸过屈侧位开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手术时间[A组(65.3±15.8)min,B组(118.4±15.2)min]、术中失血量[A组(103.4±30.2)ml,B组(350.6±30.9)ml]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A组(60.5±15.7)ml,B组(123.1±25.6)ml]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并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为一种简单易行,手术效果及融合满意的手术方式.

  • 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与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比较

    作者:黄晓川;刘晖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获随访57例患者,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23例,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组相比,Quadrant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在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及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与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具有相同临床疗效,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手术创伤方面具有优势,近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 经皮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影像学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孙祥耀;张希诺;海涌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时间截至2016年8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手工检索期刊(时间截至2016年8月):《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纳入关于经皮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影像学改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选取术后Cobb's角;术后Cobb's角矫正度;术后Cobb's角矫正度丢失;术后椎体角(vertebral body angle,VBA);术后VBA矫正度;术后VBA矫正度丢失;术后椎体高度百分比(vertebral body hight%,VBH%);术后VBH%矫正度丢失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筛选,1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895个病例.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等级较高(Ⅰ 级3个,Ⅱ 级2个,Ⅲ 级10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内固定组与传统后路开放内固定组相比,前者术后1周内Cobb's角矫正度小于后者[MD=-2.03,95%CI(-3.41,-0.65),P=0.004],前者手术节段术后>12个月Cobb's角矫正度丢失小于后者[MD=-0.52,95%CI(-0.93,-0.11),P=0.01].然而两种手术方式术后6周内Cobb's角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2,95%CI(-0.38,0.61),P=0.65],术后6个月后Cobb's角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9,95%CI(-0.59,0.42),P=0.13],术后1周内VBA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1,95%CI(-0.69,1.12),P=0.65],术后12个月VBA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9,95%CI(-1.16,0.98),P=0.87],术后>12个月VBA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2,95%CI(-5.13,1.70),P=0.32],术后>12个月VBA矫正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2,95%CI(-0.96,0.13),P=0.14],术后1周内VB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7,95%CI(-0.37,0.03),P=0.09],术后>8个月VB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1,95%CI(-1.01,0.20),P=0.19],术后VBH%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3,95%CI(-1.61,1.88),P=0.88].结论 两种术式术后VBA及VBH%大小及矫正度丢失情况相似,说明虽然经皮内固定在矫形力上比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差,但是其足以实现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似的椎体复位效果.经皮内固定术1周内Cobb's角复位情况比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差,然而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两者之间在术后Cobb's角大小方面差异缩小,在Cobb's角矫正度丢失方面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要比经皮内固定术大,这说明矫正度丢失主要是由脊柱骨折节段周围软组织的变化引起的,与骨性结构的变化关系不大.经皮内固定术可以减少手术区域软组织的损伤,保证其手术矫形的长期疗效.

  • 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量表在髋臼周围截骨术评价中的应用69例报告

    作者:罗殿中;张洪;程徽;肖凯;臧建成;程楠楠

    目的:探讨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 iHOT-12)在髋臼周围截骨术(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 )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在我院因髋臼发育不良行 PAO 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功能评价,评价方法包括 WOMAC 下肢功能评分、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iHOT-12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以及 VAS 视觉疼痛评分。34例(38髋)完成自身术前术后对照( A 组);35例(35髋)完成与对侧未手术髋对照( B 组)。利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对髋关节的评分进行配对资料 t 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 ANOVA 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 组术前、术后 WOMAC 评分:(24.5±4.5)分/(11.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Harris 评分:(85.5±5.5)分/(92.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8);iHOT-12评分:(47.0±7.0)分/(63.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VAS 评分:(32.0±17.1)分/(85.0±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B 组对侧、手术侧术后 Harris 评分分别为:(92.6±2.6 )分/(94.3±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0);iHOT-12评分(71.8±1.8)分/(72.0±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34);VAS 评分:(77.5±19.7 )分/(81.0±1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01)。结论在对 PAO 的近期疗效评价时,VAS评分和 iHOT-12评分表现较突出,能够准确反映手术干预前后的变化,可用于保髋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

    作者:杨飞;韩启明;杨凤明;武永刚;张利辉;王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HA)治疗老年移位型(即Garden Ⅲ型-Garden 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91例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型颈骨折的患者,年龄72~98(76.65±7.35)岁,GardenⅢ型67例,Garden Ⅳ型24例,其中采用THA治疗组为48例,HA治疗组43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其中3~5年内通过门诊随访51例,家访及电话进行随访37例,平均随访(4.11±0.73)年,3例失访,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 THA组与HA组相比较,在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中出血量HA组优于TH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THA组优于HA组。结论 THA和HA在治疗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治疗方面各有利弊,对于那些相对年龄较轻(<75岁)或者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要求高的老年患者,宜采用THA治疗,对于85岁以上生活质量较差,甚至预期寿命3年内者,宜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应用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廖启成;谢星;王小农;何晓;李红春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6年2月之前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公开发表的关于FTS理念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快速康复、加速康复、快通道外科、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探查、胆道手术、胆道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等.FTS组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采用FTS方法处理,对照组为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0篇文献纳入研究,病例数1204例.其中FTS组627例,对照组5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TS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9,95%CI(0.39,0.60),P<0.05];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SMD=-1.65,95%CI(-2.14,-1.17),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SMD=-1.08,95%CI(-1.28,-0.88),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WMD=-2.94,95%CI(-3.24,-2.63),P<0.05].各项研究中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结直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

    作者:周雪玲;何晓兰;蔡蕾;黄江龙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RFA组与手术切除组.其中RFA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8±10)岁.手术切除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9±8)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患者肝转移灶直径≤5 cm,数目≤3个,且同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RFA组术后腹痛3例,发热7例,腹腔出血1例;手术切除组术后胆漏2例,膈下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出血1例,均经相应保守处理后痊愈出院.RFA组3年局部复发率为14%(3/21),手术切除组为5%(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19/21)、71%(15/21),手术切除组相应为89%(17/19)、74%(1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25;P>0.05).结论对于直径≤5 cm、数目≤3个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患者RFA治疗是可行的,与手术切除相比疗效相当,但具有微创优势.

  • 经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同期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

    作者:刁竞芳;莫嘉强;叶青;刁德昌;何军明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同期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6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38~81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病:直肠癌26例,乙状结肠癌18例,升结肠癌10例,降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5例.肝转移灶直径≤3 cm,数目≤3,且无其他远处转移.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在腹腔镜下经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检查确认无出血及胆漏后转入原发灶的同期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单次消融时间5~10 min,单次完全消融率97%(64/66).微波消融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例,未发生肝功能不全、穿刺点出血、胆漏、胆管狭窄等消融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44%(29/66),其中消融灶局部复发率9%(6/66).8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14、15、18、22、25、28、33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死亡率12%(8/66).截止至投稿日期58例患者获得生存,其中有37例无瘤生存.结论 对于直径≤3 cm且数目≤3个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疗效比较Meta分析

    作者:崔瑞文;朱曙光;范磊;郑世杨;李华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和手术切除(SR)治疗早期肝细胞癌(肝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RFA和SR治疗早期肝癌的文献.英文检索词包括: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ver cancer、hepatic carcinoma、liver neoplasms、HCC、radiofrequency ablation、ablative therapy、RFA、surgical resection、hepatectomy.中文检索词包括:肝细胞癌、肝癌、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手术切除.对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提取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住院时间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同质性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4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6篇为回顾性研究.共包括3849例早期肝癌患者,其中1946例行SR治疗,1903例行RFA治疗.SR患者术后3、5年总体生存率较RFA患者明显升高(OR=1.09,1.58;P<0.05).SR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较RFA患者明显升高(OR=1.88,2.31,2.14;P<0.05).SR患者术后1、3、5年肿瘤复发率较RFA患者明显降低(OR=0.57,0.18,0.46;P<0.05).SR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RFA患者明显升高(OR=3.84,P<0.05).SR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时间较RFA患者明显延长(WMD=7.08,P<0.05).结论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SR长期生存及复发方面明显优于RFA,但RFA具有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 融合成像在原发性肝癌热消融术中即时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张曼;李凯;苏中振;曾庆劲;李柳军;陈嘉欣;吕淑敏;许尔蛟;郑荣琴

    目的:探讨融合成像在原发性肝癌(肝癌)热消融治疗术中即时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肝癌热消融治疗的46例肝癌患者,共计71个病灶。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36~82岁,中位年龄5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肝癌病灶完成热消融后优先采用超声造影-CT/MRI融合成像技术进行疗效评价,当无法完成时则采用单纯超声造影评价。根据评价方法分为融合成像组和超声造影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病灶的大小、补充消融率、完全消融率。两组病灶直径的比较采用Z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本研究中25例患者共31个病灶采用融合成像即时疗效评价,26例患者共40个病灶采用单纯超声造影评价。以病灶直径≥20 mm作为界值,融合成像组占58%(18/31),明显高于超声造影组的30%(12/40)(χ2=5.638,P<0.05)。融合成像组的补充消融率为52%(16/31),明显高于超声造影组的22%(9/40)(χ2=6.489,P<0.05)。融合成像组的完全消融率为100%(31/31),超声造影组为95%(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结论融合成像与单纯超声造影均为术中即时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融合成像对于较大病灶能够更精准地进行即时疗效评价,有助于提高完全消融率。

  • 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世磊;张英才;王庆亮;杨卿;汪国营;刘波;陈文捷;杨扬;陈规划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4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3例,女5例;平均年龄(45±12)岁。根据术后有否应用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将患者分为缓释组(1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采用他克莫司+甲泼尼龙二联免疫抑制方案。缓释组术后20 d开始改用等剂量他克莫司缓释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谷值的变化及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谷值比较采用t检验;排斥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缓释组患者血药浓度谷值逐渐下降并于30 d趋于稳定,对照组血药浓度谷值波动较大。缓释组60 d时血药浓度谷值为(7±2)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μg/L(t=-15.61,P<0.05)。缓释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0(0/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30)(P<0.05)。缓释组肺炎、消化道症状、高血糖、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3%(6/18)、28%(5/18)、6%(1/18)、6%(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23/30)、37%(11/30)、17%(5/30)、23%(7/30)(χ2=18.90,31.53,12.41,45.19;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可以维持稳定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谷值,具有良好的抗排斥疗效,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细胞癌疗效比较

    作者:刘猛;季节;李文奇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和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细胞癌(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FA组和手术切除组(切除组),每组各30例.其中RFA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6岁,中位年龄59岁.切除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7岁.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RF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12)min、(24±10)ml、(8.7±1.7)d,明显低于切除组的(132±31)min、(357±138)ml、(16.1±2.6)d(t=-6.686,-6.716,-12.926;P<0.05).RFA组围手术期ALT、AST大差值分别为(90±24)、(66±18)U/L,明显低于切除组的(144±35)、(114±34)U/L(t=-6.965,-6.711;P<0.05).RFA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63%、43%,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83%、63%;切除组相应为87%、70%、50%和97%、87%、70%.两组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0.018;P>0.05).结论 对于直径≤3 cm的小肝癌,RFA治疗安全、有效、微创、经济,可获得与手术切除相近的疗效.

  • 以兰索拉唑口崩片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为基础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作者:刘改芳;朱新影;吴婧;赵丽伟;孟霞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已确定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1-3],还可能与一些胃肠外疾病相关,如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维生素 B12缺乏等[4]。我国属于高 H.pylori 感染率国家[5]。随着 H.pylori 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越来越高,传统的标准三联疗法已不能满足对 H.pylori 根除率的需求,含铋剂的四联方案被推荐为根除 H.pylori 的初始方案[3,6]。研究显示,良好的抑酸治疗可使 H.pylori 的根除率提高8%~12%,因此,临床应重视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选择。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是指南推荐的常用的 PPI,H.pylori 根除率高[6-7];兰索拉唑口崩片是近年新上市的兰索拉唑的新剂型,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8]。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兰索拉唑口崩片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为基础的含铋剂四联方案根除 H.pylori 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寻找根除 H.pylori 方案中 PPI 的更优选择。

  • 比阿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钟松阳;孙华瑜;王思为;楼丽君

    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主要高发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或大手术患者,其病原体大多是高度耐药或多重耐药的致病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疾病预后,感染严重者会引起多器官衰竭,终导致死亡[1-2].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于提高医院重症肺炎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柴伟;张执全;李凤山;雷豹;袁俊建;孔德帅;刘汝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手术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至2017年间在我科手术的122例LPD和167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术前血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LPD组与OPD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05±109) min和(312±57) min,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5.4±2.6)d和(7.9±3.3)d,术后住院时间(10.4 ±6.1)d和(14.5 ±8.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出血量为(290±102) ml和(322±75) ml,恶性肿瘤病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7±5.6)枚和(13.9±7.3)枚,恶性肿瘤病例R0切除率为97.9% (96/98)和96.6% (143/1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 (48/122)和35.3% (59/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LPD组与OPD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1个月,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4% (114/122)和90.4% (151/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D具有与传统OPD手术相同的安全性和根治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 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对照比较

    作者:朱辉琴;陈卫军;朱建华;胡阳英;汪海波

    目的 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早期乳腺癌的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根治组与保乳组,分别采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1年和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发症采用率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法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根治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低于保乳组,且手术时间和术后的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保乳组,根治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低于保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保乳组(P<0.05);根治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保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率低于保乳手术,更为安全有效,推荐在临床上使用.

  • 程序化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唐彤;刘明忠;陈磊

    目的 评价程序化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62例资料,其中开腹组19例(A组),传统腹腔镜组20例(B组),程序化腹腔镜组23例(C组).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与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一般资料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数据比较,C组切口总长度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白蛋白(ALB)相对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相对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三组相当(P>0.05).结论 程序化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疗效确切优良,较传统腹腔镜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两种TME术式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王勇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两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55例,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和Wexner评分等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系膜完整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远切端距离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相近(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壁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开腹组,系膜完整率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后镇痛需求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困难、排便紧迫感和肛门满意的发生率相近,排便频率和Wexner评分相近,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开腹组为18.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39).结论 腹腔镜TM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达到和开腹TME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远期疗效相仿,因此建议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腹腔镜TME治疗.

786 条记录 4/40 页 « 1234567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