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等三种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的比较分析

    作者:郝杰;王黎;王艳煜;刘振宇;顾潇;刘家琪;李良群;段云祎;陈瑜

    目的 比较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CAG方案和“3+7”标准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7例复发、难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DAG:柔红霉素+阿糖胞苷+G-CSF,地西他滨20 mg·m-2·d-1×3d,第4天起予以DAG方案)、CAG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G-CSF)和“3+7”标准诱导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组19例,完全缓解(CR)5例(26.3%),部分缓解(PR)4例(21.1%),总有效率(ORR)为47.4%; CAG方案组26例,CR 8例(30.8%),PR 1例(3.8%),ORR为34.6%;“3+7”标准方案组22例,CR4例(18.2%),ORR为18.2%.三组ORR率两两比较,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组显著优于“3+7”标准方案组(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联合DAG治疗获得CR的患者,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数显著低于非CR的患者(P<0.05).而CAG方案和“3+7”标准方案治疗获得CR的患者与相应非CR患者相比,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随访至2013年9月,地西他滨联合DAG组、CAG组及“3+7”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复发至随访终点)分别为7.5、4.0和3.0个月,地西他滨联合DAG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3+7”组(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治疗老年、不适合大剂量化疗及移植的复发、难治AML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数较少的复发AML患者更适合应用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

  •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53例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妍珺;徐杨;吴德沛;沈宏杰;杨贞;仇惠英;陈苏宁;孙爱宁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受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53例复发或难治CN-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治疗反应,其中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4例,不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9例.结果 DNMT3A+组患者中位年龄为46(26~68)岁,与DNMT3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中位数19.5 (0.5~218.5)×109/L,骨髓原始细胞中位数0.635(0.020~0.920),较DNMT3A-组高,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NMT3A+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的总体反应率(ORR)达62.50%,完全缓解(CR)率为54.17%,DNMT3A组分别为48.28%和37.9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07、0.277).两组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不良反应类似.53例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伴有FLT3-ITD突变,FLT3-ITD+/DNMT3A+组(14例)与FLT3-ITD+/DNMT3A-组(15例)的ORR及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42).DNMT3A+组与DNMT3A-组1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59.58%和5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后期25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DNMT3A+ CN-AML患者1年OS率为87.50%,1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2.73%;DNMT3A-组1年OS率为61.54%,1年DFS率为58.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6、0.217).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是复发难治CN-AML有效且安全的再诱导治疗手段,FLT3-ITD+/DNMT3A+组CN-AML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反应率优于FLT3-ITD+/DNMT3A-组.地西他滨桥接allo-HSCT可以提高CN-AML患者的OS率.

  •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相关肿瘤的疗效预测因素研究

    作者:赵佑山;郭娟;许峰;吴东;吴凌云;宋陆茜;肖超;李晓;常春康

    目的 探索预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相关肿瘤地西他滨治疗反应的临床及分子学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MDS及相关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检测MDS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与地西他滨临床反应的关系.结果 地西他滨中位疗程数为4(2~11)个,共74例(67.9%)患者获得治疗反应,其中30例(27.5%)获得完全缓解(CR);35例(32.1%)患者无反应.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危2+高危、复杂核型、单体核型、7号染色体异常及1个疗程后PLT倍增的患者可获得更高的CR率.66.7%(14/21)的复杂核型患者、58.8%(10/17)的单体核型患者及66.7%(10/15)的TP53基因突变患者获得CR;TP53基因突变常合并复杂核型及单体核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P53突变、1个疗程后PLT倍增及复杂核型是预测地西他滨治疗获得CR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TP53突变是强的预测因子(OR=4.39,95%CI 1.20~16.06,P=0.026).结论 TP53基因突变、1个疗程后PLT倍增及复杂核型可预测地西他滨完全缓解.

  • 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秀茹;梁红;关晓军;刘晶;黄湛;王巧玲;赵娜;贡铁军;李蕊;展昭民;张伯龙;马军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重视,DNA序列中非编码基因表达遗传学的变化具有潜在的可逆性.人们以此作为治疗的靶点,针对DNA去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RNA默认等采取了相应的药物治疗手段[1],5-脱氧阿扎胞苷(地西他滨,商品名达珂)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DNA甲基化的有效抑制剂[2].我们对15例MDS中危Ⅰ、Ⅱ型和高危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地西他滨联合柔红霉素对HL-60细胞增殖及PTEN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罗静;马梁明;侯翠芳;张丽;鹿育晋;张华屏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gene, PTEN)是近年发现的定位于染色体10q 23.3的一个重要抑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发挥双重肿瘤抑制功能[1].地西他滨(DAC)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甲基化抑制剂,可逆转CpG岛甲基化,使多种因甲基化而失活的抑癌基因重新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2].我们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系HL-60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柔红霉素(DNR)、DAC及两药联合作用HL-60细胞,观察药物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PTEN mRNA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地西他滨与HA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陈伟丰;黄芬;查洁;朱玲玲;李宏良;徐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异质性、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的特点.据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MIC)协作组的资料显示,约21%的MDS患者终转化为AML[1].MDS一旦转化为AML称之为MDS/AML,是AML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类患者骨髓的病态造血及外周血三系减少现象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对常规或强烈化疗难以耐受,治疗效果差,而治疗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是临床治疗难点.我们应用地西他滨治疗MDS/AML患者,并与同期应用HA方案治疗的MDS/AML患者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

  • 地西他滨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二例

    作者:王利;王红祥;赵娟;赵湜

    例1,女,72岁.2010年5月在外院体检时发现白细胞升高(11.53×109/L),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具体不详),未予注意.2010年7月来我院查血常规示WBC 14.31×109/L,HGB 139 g/L,PLT 211×109/L,单核细胞0.169、嗜酸粒细胞0.059,嗜碱粒细胞0.015,中性粒细胞8.67×109/L.患者无头昏、头痛,无发热、盗汗,无腹痛、腹胀.入院查体:皮肤黏膜未见新鲜出血点及瘀斑,两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胸骨叩痛阴性,肝、脾肋缘下未及.结核杆菌抗体提示弱阳性;红细胞沉降率26 mm/1 h;C反应蛋白(CRP)正常;肿瘤标志物全套检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彩超示右侧颈部(0.8 cm×0.3 cm)及双侧腹股沟(1.2 cm×0.3 cm和0.6 cm×0.3 cm)可见淋巴结,颈部左侧、双侧腋下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7月27日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0.498,嗜酸粒细胞0.072,幼稚单核细胞0.072,成熟单核细胞0.132,考虑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外周血细胞分类示单核细胞0.12,未见幼稚细胞.染色体检查提示46,XX.bcr-abl融合基因阴性.

  • 地西他滨成功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Ⅱ型一例

    作者:鲍立;黄晓军

    患者,男,58岁.主因"齿龈肿胀5个月余,加重伴发热1个月余"于2010年7月收入我院血液科.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齿龈肿胀,1个月前齿龈肿胀加重,伴舌底溃疡,1周前出现发热,体温38.5 ℃,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予口服"消炎药"(具体不详)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此后仍间断低热,体温波动于37~38 ℃.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观遗传学治疗中的几个临床问题

    作者:杜欣

    1993年Zagonel等报道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有效,地西他滨治疗MDS的临床疗效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2006年美国FDA批准地西他滨用于治疗MDS.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5 d方案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已经被大多数临床医生所接受.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已开始应用地西他滨治疗MDS,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对临床实践中几个常见的问题作一总结.

  • 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在MD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乔淑凯;郭晓楠;任金海;王颖;徐世荣

    目的:研究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15INK4B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对48例初治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骨髓进行DNMT1、DNMT3A、DNMT3B mRNA水平检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PCR)方法检测48例初治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p15INK4B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低危组MDS患者3种DNMTs mRN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MDS患者3种DNMTs mRNA表达显著高于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 均<0.01);MDS患者DNMTs mRNA表达水平与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呈正相关.12例高危MDS患者接受了地西他滨治疗,另外15例高危MDS患者接受了IA/DA联合化疗,地西他滨组疗效与联合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MTs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p15INK4B等抑癌基因启动子CpG岛过甲基化失活,在MDS患者由低危向高危转变乃至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NM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一种判断MDS预后的指标.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去甲基化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

    《中国肿瘤临床》2015年第18期“特约综述”栏目特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主任邵宗鸿教授撰写,介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去甲基化治疗的研究新进展。DNA甲基化异常是MDS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抑制DNA异常甲基化可以改善部分MDS患者的病情,延长其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使更多患者获益。目前被批准用于MDS临床治疗的去甲基化药物主要有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王化泉;邵宗鸿

    表观遗传学异常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DNA甲基化异常是MDS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抑制DNA异常甲基化可以改善部分MDS患者的病情,延长其生存期。目前被批准用于MDS临床治疗的去甲基化药物主要有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这两种药物在MDS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本文对该药的应用及进展研究进行综述。

  • DNA去甲基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嵘;张文州;辛军;陈琳琳;丁小明;谢志新;林阳君;唐生安

    DNA 甲基化是调节基因表达而不改变 DNA 碱基序列的表观遗传修饰,通过沉默肿瘤抑制基因在癌症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DNA 去甲基化药物在临床上已经显示出疗效,然而,高效性和特异性的 DNA 去甲基化药物尚未出现。目前,在市场上已有2种药物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寻找直接结合靶点新的抑制剂是未来的方向。从抗肿瘤活性和临床研究方面介绍了DNA去甲基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 地西他滨治疗MDS/AML1例报告

    作者:谷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造血紊乱性疾病,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尤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多见,继发于MDS的AML (MDS/AML)患者的预后差,治疗相当困难,目前血液系统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热点是根据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开发靶向性药物,使之能够比较特异性地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并减少毒副作用.许多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由于DNA甲基化而沉默失活,导致正常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这提示抑制DNA甲基化,激活沉默失活的基因,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地西他滨( decitabine,5-氮杂-2’-脱氧胞昔,商品名为Dacogen)为胞嗜吮类似物,特异的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可逆转DNA的甲基化过程,激活沉默失活的抑癌基因.近期我们应用地西他滨治疗1例继发于MDS的AML,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地西他滨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

    作者:夏瑞祥;蔡学杰

    2004年美国FDA批准胞嘧啶类似物5-氮杂胞苷(5-aza-cytidin)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后,第二种新药脱氧杂氮胞苷,又称地西他滨(5-aza-2 deoxycytidine,DCA)问世.

  • 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吕海容;邓琦;李玉明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C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HL-60细胞经不同浓度DCA、ATRA、两药单用或联合处理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DCA和ATRA对HL-6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DCA和ATRA对HL-60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DCA和ATRA均能够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并且3.2 mmol· L-1 DCA联合1×10-6mol·L-1ATRA组与单用两药比较,其增殖抑制的协同作用明显增强(P<0.05).DCA和ATRA均能够促进HL-60细胞的分化,3.2 mmol·L-1DCA和1×10-6mol·L-1ATRA的促分化能力强,并且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促分化作用.结论 DCA和ATRA均可以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以及促进HL-60细胞分化,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 CAG及CAG联合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白雪;肖霞;赵明峰;李玉明;邓琦

    目的 比较CAG及CAG联合地西他滨(DAC)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老年AML患者76例,对采用CAG或CAG+DAC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做为诱导缓解方案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分析两组在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中位无复发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在老年AML患者,CAG组49例,完全缓解率为51.0%,总有效率为61.2%,CAG+DAC组27例,分别为59.3% 和77.8%,两者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位生存期(10.0个月vs 12.0个月,P=0.225)和无复发生存期(8.0个月vs 11.0个月,P=0.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危组患者,CAG+DAC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优于CAG组,分别为57.1%vs 15%;71.4%vs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6.0个月vs 10.0个月及无复发生存期为4.0个月vs 7.0个月(P>0.05),CAG+DAC组均有延长趋势.结论 CAG和CAG+DAC化疗方案临床疗效相当,但对预后差的老年AML患者,CAG+DAC在临床疗效方面显示出了优势.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后DNA甲基化水平变化

    作者:赖沛龙;杜欣;翁建宇;耿素霞;王玉春;陆泽生;钟立业;邓程新;林绍泽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后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7例MDS患者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或Ⅱ型(RAEBⅠ/Ⅱ)接受规律的地西他滨治疗,5天方案(4例)和3天方案(3例),每个疗程分4个时间点采集其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time-Q-PCR)方法检测外周血P15和CDH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用药前3例患者(例2、例4和例7)P15甲基化水平较高(20%~65%),CDH1均较低(0.5%~5%).无论5天还是3天方案,用药前甲基化水平越高,用药后下降越明显,患者用药第5/7天后P15、CDH1甲基化水平下降幅度大,达20%~60%,P15可维持在下降后的水平,在随后的治疗中未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CDH1的波动较大,用药期间CDH1甲基化水平可升至≥用药前水平.目前的数据表明甲基化的变化与血象变化不一致.应用重复测量方法分析5天与3天方案两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两种不同方案组间去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有血液学改善的患者与未改善患者的去甲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西他滨治疗后P15和CDH1的甲基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甲基化水平与治疗方案和疗效无关.

  •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李迎伟;沈元元;李萨萨;王会平;张翠;秦慧;翟志敏

    目的 总结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3例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 3例患者均至少行两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每周1次,每次15 mg/m2,静脉滴注3小时,1个疗程为3次.患者1为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MDS-RCMD),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中危-1,单用地西他滨治疗,患者2、3均为MD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型(MDS-RAEB2),IPSS评分为中危-2,应用地西他滨同时联合高三尖衫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1血液学明显改善,患者2骨髓完全缓解,患者3完全缓解.患者1和2并发感染,其他不良反应未发生.结论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MDS,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感染,耐受性好.

  • 小剂量地西他滨及阿糖胞甘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效果

    作者:苏杰

    目的 探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采用小剂量地西他滨(10 mg/d)+阿糖胞苷治疗的中高危MDS 27例作为联合组,随机抽取同期采用地西他滨(25 mg/m2)单药治疗的中高危MDS 39例为单药组.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2周后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变化,评估临床疗效,记录2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单药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79.49%,总生存率分别为40.74%、30.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单药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15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感染、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MDS可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水平.

515 条记录 8/26 页 « 12...567891011...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