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鼠尾胶原、多聚赖氨酸和明胶3种基质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罗敏辉;任海涛;李培宁;唐小江;卫秦芝

    目的 探讨鼠尾胶原、多聚赖氨酸和明胶3种基质对体外培养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鼠尾胶原、多聚赖氨酸和明胶作为基质包被培养器皿,以普通培养器皿作对照,培养角膜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进行细胞计数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比较不同基质对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使用基质包被的培养器皿培养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增殖速度较普通组快,细胞形态、活力和长势比普通组更佳,促进增殖的能力为鼠尾胶原>多聚赖氨酸>明胶.结论 鼠尾胶原可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殖,且增殖效果优于多聚赖氨酸和明胶.

  • 冰片促秦皮甲素透过兔角膜上皮细胞实验研究

    作者:樊岚岚;唐由之;陆丽珠;王丽霞

    眼科外用药中使用冰片,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从对<银海精微>、<审视瑶函>、<秘传眼科龙木论>等眼科专著的统计看,冰片在眼科外用方剂中的出现率为55.7% .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冰片外用时,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在口服后,能促进其他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 N-乙酰化壳聚糖膜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作者:刘伟治;刘万顺;韩宝芹;贺君

    以乙酸和甲醇为介质,利用壳聚糖和乙酸酐制备出N-乙酰化壳聚糖膜.对膜的亲水性、吸水性、结晶性、透光性、渗透性以及对血清蛋白的吸附性和与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乙酰化壳聚糖膜有一定的亲水性、吸水性、结晶性,有很好的透光性和渗透性,对血清蛋白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以该膜为载体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膜与兔角膜上皮细胞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 TGF-β1及IGF-1在创伤糖尿病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强;杨桂芳

    目的 检测糖尿病模型大鼠角膜上皮细胞TGF-β1和IGF-1的表达情况.方法 构建大鼠糖尿病模型,对获得的角膜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照射致损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细胞及受损伤细胞中TGF-β1和IGF-1的表达情况.结果 糖尿病Wistar大鼠模型构建成模率为90%,角膜上皮细胞受到损伤后TGF-β1和IGF-1表达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角膜上皮细胞受到损伤后会刺激机体内TGF-β1和IGF-1的表达.

  • 外伤性角膜溃疡8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艳

    外伤性角膜溃疡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绝大部分为外来因素所致,角膜外伤后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确切形成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丧失视力[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自2006年3月~2008年3月治疗80例外伤性角膜溃疡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生长因子对角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沈玺;叶纹

    角膜上皮细胞是维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细胞.角膜上皮缺损,一般修复较快,但也有些角膜疾患可导致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一些生长因子可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开创了治疗角膜上皮持续缺损的新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与角膜上皮细胞关系密切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的结构及其在角膜上皮细胞修复中的作用.

  •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眼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书华;刘磊;张舒心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效生长因子,具有强大的促分裂、组织形成、诱发上皮细胞迁移、侵袭以及诱发血管生成的作用.其受体c-Met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表达.HGF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c-Met结合引起一系列信号转导蛋白的酶促反应,促发相应生物学效应.HGF在多种组织器官的发生、发展、损伤修复、保护和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诱发血管生成以及恶性肿瘤的发展、转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眼部,HG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节剂,它可刺激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虹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小梁细胞的生长和移行.房水中的HGF在角膜损伤修复、维持角膜内皮完整性、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HGF及其受体在维持小梁网正常功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且可能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机制有关,在某些病理条件下,HGF可能诱发视网膜、虹膜血管生成对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智群;张晓玉;张阳;曲景灏;孙旭光

    目的 评价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方法 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加入不同稀释浓度(1.6%、0.8%、0.4%、0.2%、0.1%、0.05%和0.025%)的双氢青蒿素共同孵育,同时以洗必泰和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做对照药物.在培养后2、6、24小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LIVE/DEAD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活性改变.主要指标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培养后2、6小时,0.4%双氢青蒿素作用后的细胞出现圆化,细胞间隙加宽;0.0125%洗必泰作用后的细胞开始出现细胞间隙加宽,边界不清;0.003%PHMB作用后的细胞开始出现细胞边界不清,细胞内颗粒样改变.培养后24小时,0.1%的双氢青蒿素作用的角膜上皮细胞尚存在活性,0.025%的双氢青蒿素对角膜上皮细胞无明显影响.0.006%洗必泰和0.003%PHMB可导致角膜上皮细胞的死亡.结论 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较低,其对活体角膜细胞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 聚乙二醇水凝胶膜为载体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研究

    作者:郭译远;石妍;金鑫;贤惠敏;栾桂霞;张红

    目的 观察人角膜上皮细胞(corneal limbal epithelial cells,CLEC)的生物学特性,探讨CLEC在普通培养皿和聚乙二醇水凝胶膜(poly(ethylene glycol)-based hydrogel films,PHF)上的增殖率差异.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人角膜上皮细胞.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扩增CLEC,待细胞生长至指数生长期,分别种植于普通培养皿和PHF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利用免疫荧光对其鉴定,利用CCK-8比色法观察两组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的差异.主要指标 光镜下CLEC的生长,AE1染色,CCK-8比色法的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结果 光镜下可见CLEC在普通培养皿和PHF上均能移行扩增、融合成片,在PHF上的生长速度与普通培养皿组相近.两组细胞AE1荧光染色均呈阳性,PHF组阳性率(73.26%±8.84%)与普通培养皿组(70.84%±3.51%)基本相同.PHF组在12 h(0.89±0.06)、24 h(1.13±0.10)、48 h(1.24±0.03)的OD值与普通培养皿组(0.89±0.03、1.08±0.04、1.28±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0.36,0.76).PHF组细胞在12 h(99.12%±4.81%)、24 h(103.74%±5.55%)、48 h (97.83%±13.37%)的RGR均大于75%,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90).结论 PHF可以作为体外扩增角膜上皮细胞的良好载体.

  • 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成霞;陈刚;袁超峰;谭凤玲;李彬彬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生时间、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等。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诊治的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26例(38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和分析其发生时间、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等。结果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25 d,平均(13.5±7.4) d。38眼中出现糖尿病干眼18眼,睑板腺功能障碍并干眼10眼,陈旧性沙眼并倒睫及干眼4眼,既往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眼,干燥综合征2眼。男6例,女20例,男∶女=1∶3.33。药物联合治疗的30眼中,22眼治疗1个月后痊愈;另8眼治疗7d无缓解,改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21 d内痊愈;直接应用药物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8眼,14 d内痊愈。结论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发生于白内障术后早期,女性患者容易发生。糖尿病、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及倒睫等眼表异常和药物的眼表毒性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及正确治疗预后良好。

  • 人羊膜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碱烧伤动物的实验研究

    作者:阿衣努尔·吐尔地;阿依努尔·艾买尔

    目的 观察培养生长于人羊膜的兔角膜上皮细胞使其扩增并移植治疗角膜碱烧伤的效果.为培养角膜上皮细胞移植技术及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佳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新西兰白兔30只(30眼),随机分为3组(n=10),右眼制成碱烧伤模型.A组:角膜上皮细胞羊膜移植组;B组单纯羊膜移植组;C组为对照组(碱烧伤后不作任何移植).术后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新牛血管及上皮修复情况,裂隙灯显微镜照相记录.3组均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时各取1眼角膜标本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A组除1眼移植片在第7天脱落外,所有移植片在术后3d水肿消退,角膜逐渐透明.B组移植片持续水肿,眼前段炎性反应稍重,但较碱烧伤对照组轻.C组角结膜高度水肿浑浊,烧伤后观察3个月未发现角膜恢复透明现象.病理组织检查显示:A组角膜及周边上皮细胞为多层结构,角膜新生血管消失,基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减退;B组覆盖上皮细胞表现为完整上皮细胞型,C组角膜浑浊,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形成.结论 人羊膜作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移植重建角膜基底膜和角膜上皮结构治疗兔碱烧伤后的角结膜损伤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

  • 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敏;钟良玉

    作者从角膜上皮细胞的一般体外培养方法、培养基的选择、载体的选择和鉴别方法等方面对角膜上皮细胞培养体系进行了综述.

  • 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单纯疱疹病毒I型的检测

    作者:王彤;朱秀萍;刘先宁;张长宁;王燕;党双锁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在眼部感染主要为HSV-Ⅰ型,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是能够形成潜伏感染,目前已公认HSV-Ⅰ可以潜伏在静止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角膜组织中.针对正常角膜内是否有HSV-Ⅰ的存在,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到正常角膜内存有HSV-Ⅰ DNA[1-3].本研究通过用3种方法检测HSV-Ⅰ,探讨其在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内存在的可能性.

  • 我国角膜上皮损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

    一、定义
      角膜上皮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角膜上皮屏障功能与完整性被破坏,引起角膜上皮细胞层部分或全层缺失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可表现为角膜上皮弥漫性点状脱失或糜烂,角膜上皮的反复剥脱与缺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表炎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角膜基质病变,影响视功能。

  • 聚乙二醇修饰聚酰胺-胺的合成、表征及其人角膜上皮细胞毒性

    作者:周绣棣;曲涛;慕宏杰;魏俊花;陈大全;梁荣才;王爱萍;孙考祥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修饰不同代数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得到的产物,测定其对人体角膜上皮细胞(HCECs)的毒性.方法:采用硝基苯氯甲酸酯(p-NPC)将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相对分子质量为750,2 000,5 000)活化成PEG碳酸酯,对第4,5代PAMAM大分子进行修饰;目标产物用FT-IR、1H-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WST-8法考察PEG修饰对PAMAM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s)毒性的影响.结果:PAMAM经较低浓度PEG修饰后,对HCECs的毒性减弱不明显,经较高浓度PEG修饰后,对HCECs减毒明显减弱,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修饰对PAMAM的减毒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经PEG修饰后,可以降低PAMAM对HCECs的毒性,作为新型眼部给药载体具有良好的前景.

  • 胚胎干细胞向体表外胚层及角膜上皮细胞分化过程中信号通路的调节

    作者:侯璐璐;黄一飞

    干细胞泛指体外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或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胚胎干细胞则可被诱导分化形成内胚层、中胚层及外胚层来源的200余种不同细胞.角膜上皮细胞来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的表皮外胚层.临床上严重、广泛的眼表损伤,需要具有增殖能力的角膜上皮细胞修复损伤.利用体内外研究体系模拟体内胚胎发育及组织环境,阐明具有生物活性的角膜上皮细胞的发育过程,为再生医学提供依据,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Notch、Wnt、骨形态发生蛋白及成纤维生长因子等调控表皮外胚层发育及与角膜上皮细胞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以既往实验研究为基础,就各信号通路调控的机制及主要调控因子进行综述.

  • 浅谈HPLC法测定苯扎氯铵含量的计算方法

    作者:吴建敏;熊婧;黄海伟;李慧义

    眼用制剂在生产、运输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污染,为了大限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一般在眼用制剂组方中加入防腐剂,苯扎氯铵是多剂量包装滴眼液广泛采用的防腐剂.但长时间使用含防腐剂的滴眼液可能会刺激眼部或引起过敏,对眼表造成损害,Lee等[1]研究表明,苯扎氯铵浓度即使在0.001%以下,如果经常使用或超过30 min长时间使用也会引起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破坏角膜上皮的屏障.

  • 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成明;滕利;黄谙飞

    目的 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鼠胚胎干细胞系,并研究体外诱导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及条件,为角膜损伤提供新型的上皮修复组织来源.方法 质粒pEGFP-N1脂质体复合体转染鼠胚胎干细胞,对稳定表达GFP的ES细胞以Ⅳ型胶原作为诱导条件,定向诱导鼠ES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转化,观察培养后形态改变,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K12、K14及CD44的表达.结果 转染后ES细胞稳定表达GFP,成功诱导出角膜上皮样细胞,呈典型上皮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显示,K12及CD44表达阳性,K14表达阴性.结论 转染GFP的ES细胞,在Ⅳ型胶原的诱导下,成功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席方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简称为单疱角膜炎(HSK)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膜引起。疱疹病毒一般分为两个血清型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感染眼部;Ⅱ型主要感染生殖器,偶见眼部感染。人是单纯疱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单纯疱疹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三叉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内,在一些非特异刺激,如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月经、劳累、外伤等条件下诱发,单纯疱疹病毒能直接感染角膜上皮细胞或内皮进入角膜实质,在抗原抗体复合物、炎症细胞或角膜实质内不断复制病毒,导致胶原板层溶解,产生不同类型的深层炎症,主要有盘状和基质坏死性角膜炎[1]。HSK在角膜疾病中占据首要地位,具有多类型、易复发的特点。

  • 玻璃酸钠对角膜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袁振丽;郝冬海;汪卓;李博

    目的 比较含玻璃酸钠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与市售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对角膜上皮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家兔角膜上皮细胞,采用MTT法进行角膜上皮细胞活力的检测,同时进行一般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市售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比较,含玻璃酸钠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角膜上皮细胞连接紧密,生长状态良好.MTT结果显示,与市售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剜组比较,含玻璃酸钠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 含玻璃酸钠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与市售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比较,可显著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