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l Intensive Medicine 내과급위중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024
  • 国内刊号: 42-13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陆再英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风湿性疾病的关系初探

    作者:柳贵梅;周雪莲;赵巧凤;杨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风湿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221例风湿性疾病患者及100例健康者进行Hp检测,将Hp分为Hp(+)组和Hp(-)组,所有风湿性疾病患者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CRP).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强直性脊柱炎(AS)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组中Hp阳性率较对照组高(67.33% vs 36.00%,58.14% vs 36.00%,57.69% vs 36.00%,P<0.05),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组中Hp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9.29% vs 36.00%,34.78% vs 36.00%,P>0.05);RA、SLE、PM/DM、AS、pSS患者中Hp(+)组的血沉、CRP水平较Hp(-)组高.结论:Hp感染可能与风湿性疾病尤其是RA、AS、pSS密切相关.

  •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下降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邹毅;黄淑玉;李睿;彭清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下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例T2DM住院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BM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BMD下降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患者的BMD下降发生率随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BMI的增加而增加;使用二甲双胍和使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BMD下降者较未使用者发生率低,使用噻唑烷二酮的T2DM患者BMD下降者较未使用者发生率高.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合理用药能减少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 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切除胸腺疗效相关机制探讨

    作者:韩琦;沙鹏;王云甫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手术切除胸腺的疗效及其相关机制.方法:MG患者120例,均行手术切除胸腺治疗,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表达与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120例患者术后第7天总有效率为91.7%,术后第7天患者的外周血CD4+ CD25+ Foxp3 +/CD4+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胸腺组织HE染色可见的髓质部淋巴细胞增生与部分Hassall小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中髓质部Hassall小体数量明显减少,染色稍浅.相关性分析显示TSLP阳性表达的Hassall小体计数与CD4+CD25+ Foxp3+ Treg细胞表达水平之间呈线性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CD4+ CD25+Foxp3 +/CD4+值和TSLP阳性表达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除胸腺对治疗MG疗效好,与有效调节T细胞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有关.

  • 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浩;张胜利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2组患者复苏前血清乳酸、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气剩余碱值(BE),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血清乳酸、HCT、Hb、BE、PT和APT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输液量、MAP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vs 37.0%,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中有重要意义.

  • 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波;蒋志勇;徐兆珍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收治近3年确诊为脓毒症患者86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综合分析胆红素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诊断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红素水平与脓毒症并发ARDS的危险度.结果:ARDS组中,死亡患者入科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36.1±22.5) μmol/L,(11.2±10.9)μmol/L]均高于存活患者[(26.6±15.1) μmol/L,(8.9±5.2) μmol/L](总胆红素P<0.05),死亡患者在诊断ARDS当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46.8±18.3) μmol/L vs (33.8±19.2) μmol/L,(P<0.05)].诊断ARDS当天的总胆红素水平对于ARDS的诊断有中等程度的诊断价值(AUC=0.689,P=0.013).在入住ⅠCU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升高1 mg/dL,ARDS发生风险增加51% (OR=1.51,P=0.031),死亡风险增加68%(OR=1.68,P=0.012).诊断ARDS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升高1 mg/dL,死亡风险增加167%(OR =2.67,P=0.008).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与ARDS的发生以及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 厄贝沙坦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崔建波;苏海燕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联合激素组(44例)和激素对照组(44例).观察2组患者的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以及水肿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变化;并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6个月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 vs81.8%,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有一定临床疗效.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欣;赵子平;郑承红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PAI-1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AI-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2.66±3.24) Au/mL vs(6.97±2.33)Au/mL (P <0.05)].随着病程的延长,观察组的PAI-1含量也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P<0.05).观察组的TC、TG与LDL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观察组的PAI-1含量与血脂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但是与病程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AI-1在肾损伤时明显表达增强,与疾病的病程有明显相关性,与血脂表达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 皮肌炎合并纵隔、皮下气肿临床分析

    作者:王晓军;李晓云;田恒创;谷文佳

    目的:总结皮肌炎(DM)合并纵隔、皮下气肿的临床相关因素,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皮肌炎患者并发纵隔、皮下气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较明显的皮肤血管炎表现,均合并感染;血肌酸激酶(CK)平均(88±30) U/L,而乳酸脱氢酶(LDH)平均(482±128) U/L、羟丁酸脱氢酶(HBDH)平均(417±164) U/L;2例男性、1例女性死亡,4例存活;均未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均联合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论:DM患者中肺间质病变和皮肤血管炎可能是并发纵膈、皮下气肿的高危因素,感染亦是引发因素;男性患者较多,Gottron疹、甲周红斑、指端溃疡较突出,肌炎较轻,而LDH、HBDH升高;不推荐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s),预后较好.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

    作者:梁汉周;梁雁;陈钢涛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92例脑梗死组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并与7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共检测出斑块81例,检出率为88.0%,而正常对照组仅检出12例,检出率为15.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脑梗死组中软斑所占比重高达53.1%,而正常对照组中软斑检出率仅为25.0%,扁平斑为常见,比率达58.3%.3个年龄段中,脑梗死患者管腔狭窄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60岁组的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高于40~59岁组和<40岁组(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且年龄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 动态监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测梁;王齐国;安娜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LAC)和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水平对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4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入院后第1、4、7天分别进行血LAC、CHE和PA检测,并行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治愈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入院第1天LAC明显增高,CHE及PA明显降低(P<0.01);死亡组第4天、第7天LAC明显高于治愈组,CHE及PA水平显著低于治愈组(均P<0.01).血CHE及PA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6及-0.389,均P<0.01);血LAC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65,P<0.01).结论:联合动态监测血LAC、CHE及PA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老年重症肺炎病情的监测及预后的判断.

  • 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脑钠肽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段培林;田婧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0例PTE患者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前、后血浆BNP、cTn Ⅰ水平及动脉氧分压(PaO2),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PTE组在溶栓或抗凝治疗前血浆BNP和cTn Ⅰ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aO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PTE组患者经溶栓或抗凝治疗1周后,其血浆BNP、cTn Ⅰ水平下降明显,而PaO2则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血浆BNP与cTn Ⅰ水平的动态变化对诊断PTE和分析治疗转归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 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卫刚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9例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第1、2天血小板计数,记录APACHEⅡ评分.按照第28天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或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变化率、APACHEⅡ评分的差异计数.按APACHEⅡ评分分组,比较3组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变化率的差异.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按APACHEⅡ评分分组,APACHEⅡ<15分为A组;APACHEⅡ15 ~ 20分为B组;APACHEⅡ>20为C组,3组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率与预后具有显著负相关(r=-0.274,P<0.001);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与预后无相关性(r=-0.051,-0.154,0.128,P=0.524,0.053,0.108).ROC下面积分别为0.681、0.431.血小板变化率的截断值为-0.14.结论: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对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尉玉杰;王磊;井慎;成维鹏;刘磊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轻度ARDS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2h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9例患者中,30例实施成功,成功率76.9%,治疗2h后RR、HR、SpO2、PaO2/Fi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NIPPV治疗失败9例,失败者立即改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2h后与治疗前的观察指标(RR、HR、PaO2/FiO2、SpO2)无明显改善(P>0.05),死亡3例,病死率7.69%.结论:对轻度ARDS患者选用NIPPV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实施NIPPV失败者应及时改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 基础胰岛素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桂兰;张云林;周祥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FBS> 11.1 mmol/L)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100 mg,1次/d,餐前口服;对照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那奈1 mg,3次/d,3餐前口服治疗.结果:经治疗16周后,治疗组患者在空腹及餐后2h血糖(P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谱,体重指数(BMI)较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比较,胰岛β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未见其它临床不良反应,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中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DPP-4抑制剂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高.

  • 主动脉夹层症状与原发破口位置、撕裂范围关系的探讨

    作者:徐昶;贺行巍;李柱锡;乔平;刘婉君;刘玉建;高波;沈振军;曾和松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首发症状与内膜原发破口位置和撕裂范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9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首发症状、疼痛部位、是否有转移性疼痛、撕裂范围等情况,分析不同症状与原发破口和撕裂范围的关系.结果:疼痛占夹层首发症状的91.2%,其中以胸痛(40.3%)、胸背痛(25.9%)和腹痛(11.7%)多见,17.6%的患者合并有转移性疼痛.表现为无痛(包括晕厥、胸闷、气短)或仅为胸痛症状的患者以A型夹层多见(均P<0.05).而以背痛、腹痛、腰痛等为首发症状的多见于B型夹层(均P<0.05),且此类患者的内膜撕裂终点多位于腹主动脉及以下血管,而首发症状为头、颈或咽喉部疼痛的患者夹层撕裂范围多局限于胸降主动脉.结论:主动脉夹层症状呈多样性特点,首发症状与原发破口位置和撕裂范围之间存在规律性,此有助于对急诊疑似主动脉夹层进行初步的诊断.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余坤城;谢江霞;阳书坤;张晓瑜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OSAHS患者56例和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抗凝血酶(AT)水平,采用底物发光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OSAHS组血清GMP-140、vWF、Fbg、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T、t-PA水平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GMP-140、vWF、Fbg、PAI-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507,0.411,0.392和0.458,均P<0.05).血清AT、t-PA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401,-0.367,均P<0.05).OSAHS患者GMP-140、vWF、t-PA水平与IMT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OSAH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PTS,同时颈动脉内膜增厚明显,PTS是导致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 多发伤患者早期应激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凌云;裴新军;张连东;黄勤慧;谭美春;施巍;李达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应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4例多发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8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激并发症,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Ⅱ)、血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T4)、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APACHⅡ评分、TT4、皮质醇、IL-6、IL10、TNF-α为早期应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发伤患者APACHⅡ评分以及TT4、皮质醇、IL6、IL10、TNF-α等指标的变化与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激并发症的出现呈密切相关.

  •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检测淋巴细胞IgH和TCR基因重排的意义

    作者:向永胜;王龙;杨波;蒋锐;范稹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110例FUO患者骨髓淋巴细胞IgH和TCR-γ基因重排的阳性率.结果:84例淋巴瘤发热患者中,IgH基因重排阳性34例,TCR-r基因重排阳性29例,两者阳性率达75%;26例非淋巴瘤发热患者中,IgH基因重排阳性0例,TCR-r基因重排阳性1例,基因重排阳性率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FUO患者行基因重排有助于淋巴瘤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对无法取得病理组织的患者意义更大.

  • 肺动脉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报告

    作者:张艳君;徐西振;董若兰;杨艳;凃玲

    患者,男,7岁3个月,因“反复咳嗽4个月,咳痰1个月,再发加重伴胸痛1周”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不伴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于当地“抗感染”治疗后有好转,治疗停止后症状加重.于2012年5月前出现咳白色泡沫痰,近1周以来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胸痛,主要位于心前区,伴发热,不伴呼吸困难等其它特殊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既往史:否认乙肝、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T 39.4℃,P 130次/min,R 22次/min,BP 110/39 mmHg.神志清楚,精神较差,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近胸骨右缘可闻及粗糙收缩期杂音.

  • 重组凝血因子Ⅶa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合并严重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润花;杨时佳;吴思静;李登举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由于体内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与遗传性血友病A不同,AHA患者并无性别方面的差异,而且常常存在以下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1]、妊娠和药物等,但是也有约50% AHA患者缺乏特殊的病因,易造成误诊[2].AHA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止血治疗是AHA的关键措施之一.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2例AHA患者,并成功应用重组活化人FⅦ进行止血治疗,为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进一步治疗赢得时机,报道如下.

  • 12例甲泼尼龙引起精神症状的临床报道

    作者:童良娥;彭清臻;厉银平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多个临床专科.常见副作用如增加感染机会、高血压、水钠潴留等,但引起精神症状临床上报道较少,应予注意,现将我科在应用甲泼尼龙后引起的精神症状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回顾2009年8月~ 2015年2月入住我科12例(男10,女2)甲泼尼龙引起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 ~ 84岁,平均(72.4±4.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均合并有2型呼吸衰竭,PCO2 54 ~ 85mmHg,支气管哮喘2例,重症肺炎1例.

    关键词: 甲泼尼龙 精神症状
  • 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研究

    作者:张丽娜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导致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生物作用受损.2013年IDF资料显示8.3%的成年人(3.82亿人)患有糖尿病,且在25年内患病人数将超过5.92亿,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T2DM)占85% ~ 95%.糖尿病患者的激增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与此同时,人们的睡眠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睡眠障碍者逐渐增多.前瞻性研究发现睡眠障碍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睡眠障碍也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关键词: 糖尿病 睡眠障碍
  • 狼疮性肾炎停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

    作者:孙世澜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因尚不明了,是通过免疫机制发病,故被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不能根治的,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激素),以更好地控制SLE活动,减少SLE暴发,为减少激素的需要量,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果病情允许,维持治疗泼尼松的剂量尽量< 10 mg/d[1].

  • 欧洲狼疮性肾炎管理指南解读

    作者:曾红兵;孙世澜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仍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LN的发生,增加了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及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2008年,欧洲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发表了第一个关于SLE治疗的指南.

  • 狼疮性肾炎多靶点治疗的疗效优势

    作者:关天俊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常见和严重的临床表现.由于SLE和LN是多克隆免疫异常所致,单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因此,LN的多靶点疗法应运而生.多角度攻击多靶点阻断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致病因素系统,可以克服许多单靶点药物的局限性、可以克服许多单靶点药物的局限性,由此产生的多靶点药物治疗(multi-target therapeutics,MT)可以同时调节疾病网络系统中的多个环节,对各靶点的作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使总效应大于各单效应之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不易产生抗药性,现已在很多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开始应用[1].

  • 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后出血风险

    作者:李姗姗;徐运

    近年来,卒中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病因,是导致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疾病[1,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目前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治疗的一线用药.出血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重要的不良反应,其中超过50%为消化道出血.

  • 肠道——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视的靶器官

    作者:王琳;冯波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流行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和社会问题之一,据WHO统计,2014年全球成人糖尿病发病率已高达9%,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全球第7大致死疾病.糖尿病是累积多器官系统的代谢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显著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人体肠道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已经成为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视的新靶点.

  • 狼疮性肾炎的血液净化及肾移植治疗

    作者:杨林;李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慢性、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国SLE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 047.4%的患者合并有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与美国(40.2%,55.6%)和拉丁美洲(51.7%)的研究相近,较欧洲(27.9%)要高,低于马来西亚(74%)[1].临床观察发现,LN在15年后有10%~30%的患者会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进而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或肾移植[2,3].

  • 狼疮性肾炎与妊娠

    作者:吴彼得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生育期女性.SLE女性患者虽不是妊娠禁忌,但是SLE与妊娠可相互影响.肾脏是SLE常见的受累脏器,合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患者如何顺利妊娠与分娩亦是肾科医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 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作者:金雨;杨涛

    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s,APS)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自身免疫综合征(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s,PGAS),是指由自身免疫引起、同时或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内分泌腺病,合并或者不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根据病因和临床特征可以将APS分为2型:APS Ⅰ型和APSⅡ型[1].这2型的疾病组成成分有诸多重叠,但在发病机制、遗传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主要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筛查及治疗等方面对APS进行综述,并比较APS Ⅰ型和APSⅡ型的不同之处.

  • RNAi技术沉默Survivin基因抑制肺癌细胞株H1299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刘霜莉;舒榕

    目的:研究RNAi技术沉默Survivin基因对人肺癌细胞株H129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urvivin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siRNA-Sur转染H1299细胞,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PCR方法检测RNAi沉默Survivin基因表达的效果,MTT法检测RNAi沉默Survivin基因对基因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结果:siRNA-Sur转染H1299细胞48 h后,细胞的Survivin基因表达明显减少,空白对照组Surviv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0,siRNA-空白对照组为0.98,而siR-NA-Sur组为0.32(P <0.01);导致H1299细胞G2期阻滞,空白对照组为23.7%,而siRNA-Sur组为50.1%(P<0.01);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增加,转染48 h,空白对照组凋亡率为5.8%,无关对照组为6.2%,而siRNA-Sur组达50.6% (P <0.01).结论:RNAi沉默H1299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H1299细胞凋亡.

内科急危重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