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l Intensive Medicine 내과급위중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024
  • 国内刊号: 42-13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陆再英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荞麦过敏症10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汤蕊;张宏誉;王瑞琦

    目的:总结分析荞麦过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荞麦过敏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10例患者平均来诊年龄为21岁,以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发作诱因为进食含养麦食物、接触荞麦皮枕头或荞麦面.10例患者均有血清荞麦特异性IgE阳性,避免接触是治疗的佳方式.结论:荞麦过敏症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典型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血清荞麦特异性IgE为主要诊断依据,荞麦皮枕头是中国人荞麦过敏的一个重要致敏途径.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作者:何静;林俐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作用.方法:选择79例合并颈动脉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1次/d,2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Hg以下者,增加剂量至10 mg,试验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晚,疗程为2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血压、TG、TC、LDL-C、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服药28周后,两组IMT、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试验组IMT降低更明显(P<0.05).试验组TG、TC、LDL-C、hsCRP明显下降,HDL-C明显增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IMT消退作用更显著,能有效延缓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

  • 维持性透析患者低血压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闫利忠;韩志武;李靖;徐友平;沈俊;王芳;夏小红;涂娟;姚国乾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低血压状态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来进行透析的252例MHD患者慢性低血压状态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进入透析时的基础状态指标,包括一般情况、病史资料、体检情况、实验室指标等,并寻找与慢性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MHD患者中并发慢性低血压状态的发生率为23.02%,低血压组与未发生低血压组相比,两组在年龄、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身体质量指数、左室功能、白蛋白水平、血脂、C反应蛋白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元分析表明高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C反应蛋白是MHD患者并发慢性低血压状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糖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和炎症状态与MHD患者慢性低血压状态有关,可作为透析低血压状态的早期预测因素.

  • 心力衰竭患者血中脑钠肽水平的变化

    作者:杨文;谭涛;邹宇洁;杨力青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组、心力衰竭组和无心脏疾病组,对这3组的血液BNP值进行统计比较及临床分析.结果:以血BNP值100 ng/L作为心力衰竭判定阚值,阴性预测率为97.73%,阳性预测率为73.53%;以血BNP值400 ng/L作为心力衰竭判定阈值,阴性预测率为74.63%,阳性预测率为81.82%.结论:血BNP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心力衰竭,BNP 100 ng/L为佳心力衰竭诊断阈值.

  • 血液净化治疗蜂螫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涛;张建鄂;张庆红;罗昌霞;陈新河;陈国涛;危正南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对蜂螫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蜂螫伤合并MODS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接受血液净化方式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HP+HDF)、血液透析滤过组(HDF)、血液透析组(HD),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HP+HDF组少尿期短,住院天数、透析次数均较HDF组、HD组少;24h内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病死率高.结论:HP+HDF治疗蜂螫伤合并MODS在缩短病程方面优于HDF和HD;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并不能降低病死率.

  • 以肾损伤表现首诊的肾外恶性肿瘤19例分析

    作者:程骏章;马特安;潘卉萱;刘晓;雷清凤;姜鸿

    目的:提高对恶性肿瘤肾损害表现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以肾损伤为首发表现的肾外恶性肿瘤病例19例,其中表现为蛋白尿9例,血尿3例,急性肾衰竭3例,慢性肾衰竭3例,肾小管间质损害1例.结果:多发性骨髓瘤5例,恶性淋巴瘤4例,卵巢恶性肿瘤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例,原发性肝癌1例,肺癌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盆腔恶性神经鞘瘤1例.结论:部分恶性肿瘤可以肾损害为首发临床表现,应提高警惕,防止漏诊.

    关键词: 肾损伤 恶性肿瘤
  •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影响

    作者:吴军;毛广运;湛彦强;张金平;许杰;张苏明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对预防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间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症状相对较轻,预后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可有效降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其国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9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iPAP通气)和对照组(呼吸兴奋剂),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气管插管例数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PaO2、SpO2的升高及PaCO2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治疗组经口气管插管2例,死亡3例,均为COPD评分5~8分之间;对照组气管插管13例,死亡9例.结论:使用Bi-PAP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并发症少.

  • 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张淑艳;张帆;李长杰

    目的:探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90例患者的年龄、原发病、死亡原因,存活组与死亡组相关透析指标.结果:死亡患者共71例(男37,女34),平均(54.3±18.5)岁.老年患者2006年以前占45.3%;2006年以后占48.6%.在导致血透患者死亡的原发病中,糖尿病、高血压有上升趋势;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感染和恶性肿瘤;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透析患者老龄化趋势明显,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病中糖尿病、高血压已占主要位置,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感染和恶性肿瘤.

  • 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例分析

    作者:付丽;吴林;王旖旎;王晶石;熊梅;王昭

    目的:探讨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0例HPS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符合HLH-2004获得性HPS的诊断标准,同时伴有3~6个脏器功能障碍,SOFA评分4~12分,平均8.8±2.2分.10例均伴有NK细胞活性减低和sCD25水平升高,经治疗后存活4例,死亡6例.结论:对发热原因不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若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血清铁蛋白升高,并发NK细胞活性减低和sCD25水平升高,应警惕噬血细胞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 持续视频脑电监测对重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意义

    作者:汪叶松;李媛媛;邓艳春

    目的:分析应用持续视频脑电监测对急性重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例伴有意识障碍的临床诊断急性重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入院24 h内及入院后1周左右各进行长达8 h以上的持续视频脑电监测(CEEG)并与记录的体征及CT等相关检查相比较.结果:入院24 h内25例患者中脑电监测以弥漫性θ波为主的7例;以弥漫性σ波为主的4例;以a波为主,并有阵发性θ或σ波的5例;以局限性θ或σ波为主的9例,其中局限于颞额导的6例.25例中脑电监测出现痫性放电的14例,其中局限于颞额导的9例.连续痫性放电达1 min以上4例.临床发作13例.癫痫持续状态5例.25例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14例患者提示有异常低密度病灶,颞叶病灶12例,额叶颞叶病变5例.治疗1周后19例患者的脑电均有恢复.其中16例惠者以弥漫性θ波为主,9例患者以弥漫性a波为主,并有阵发性的θ或σ节律慢波.25例患者中痊愈19例;1例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认知范围缩窄;3例患者中途放弃治疗,均为入院以低波幅σ波为主,其中2例系入院时即表现为去脑强直状态.结论:持续脑电监测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对其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学琼;田野;王瑾;李春蕊;孙汉英;周剑锋;刘文励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在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O)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例AMI-MO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的特征以及与流式细胞仪骨髓细胞免疫分型的符合程度.结果:5例患者骨髓细胞学均报告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多,POX染色阴性,PAS染色部分阳性,流式细胞免疫分型髓系标志CD13、CD33、CD117至少1项阳性,而淋巴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抗原阴性.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结合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检查是诊断AML-MO的主要依据,其中原始细胞的免疫分型对诊断AML-MO是非常必要的.

  • 结肠癌延误诊断1例报告

    作者:徐家南;叶骏;张娜;孟力

    患者××,男,56岁.于10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及作息时间不规则反复出现上腹疼痛不适,伴有嗳气、纳差.每年秋冬季好发,多在午夜时出现,由于疼痛可耐受,未予诊治.

  • 原发性小肠粒细胞肉瘤1例

    作者:惠吴函;徐娟;冀冰心;赵弘;苏力

    粒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髓系外肿瘤,主要由相对不成熟的髓系细胞构成,多伴发于白血病患者.罕见情况下,粒细胞肉瘤可发生在非白血病患者(骨髓正常),称为原发性或孤立性粒细胞肉瘤,国内外仅见少数个案报道,临床上极易误诊、误治,现将我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1例原发性小肠粒细胞肉瘤报道如下.

  • 海蓝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赵丹;叶骏;贺冠强;刘文励;孟力

    患者××,女,24岁,因反复发热10月,发现上腹部包块5d来我院就诊.自诉2008年6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发热,乏力,中等热度,有时1月发热2~3次,发热前无寒战,无明显盗汗,偶有咳嗽,咳痰,在当地诊所治疗好转,5d前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5℃,并有畏寒,乏力,咳黄痰,无咳血,活动后胸闷,气短,心悸,当地医院B超示巨睥,血常规:WBC2.8×109/L,RBC4.2×1012/L,Hb119g/L,PLT169×109/L.

    关键词: 海蓝细胞增多症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双侧大量胸腔积液13例分析

    作者:

    胸腔积液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严重者甚至死亡.本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案,报道如下.

  • 移植肾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

    作者:吴雄飞

    与非移植肾慢性肾脏病不同,移植肾组织形态学方面的病变主要位于小管间质,而肾小球病变往往是继发性损害.笔者依据Banff97作为主要框架,尝试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关键词: 移植肾 病变 诊断 治疗
  •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作者:孙世澜

    所谓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idiopathic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系指临床上无明确病因可循的一类急性间质性肾炎,疾病的前驱期亦缺乏特异性,在前驱症状出现不久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

    关键词: 急性 间质性肾炎
  • 感染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作者:吴彼得

    1898年Cotmcilman首先使用了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这一名称,描述了波士顿医院8例AIN的病例,其中3例为猩红热感染后的并发症,2例为白喉感染后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 变应性间质性肾炎

    作者:万建新

    变应性间质性肾炎(allerg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又称为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许多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利尿剂等均可引起AIN.

  • 106例离退休干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作者:王紫琼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人们对CKD尚缺乏足够的了解与重视.本文对某部离退休干部进行了CKD流行病学凋查,以了解该人群中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CKD的防治提供依据.

  • 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抢救氯氮平中毒疗效观察

    作者:谈定玉;徐继扬;马爱闻;夏仲芳

    氯氮平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大剂量中毒者,病情凶险.目前没有特效解毒剂,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呼吸支持和血液净化.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大剂量氯氮平中毒患者35例,2003年10月起应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

  •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

    作者:刘洋;王琳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经皮动脉穿刺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提高主动脉内舒张期的压力,从而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及重要脏器灌注;在收缩期前气囊排气,降低心脏后负荷,使血管壁张力下降,减少心脏做功,提高心排血量,从而起到辅助循环的作用.

  • 感染中毒症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治疗进展

    作者:郑建鹏;茅尧生

    感染中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感染、休克、创伤、烧伤、大手术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原因.

  • 围术期高血压的认识及处理

    作者:杨旸;卢家凯;卿恩明

    高血压是围术期特别是手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围手术期高血压和动脉血压不稳在80%的心脏手术患者中发生,在重大的非心脏手术中的发生率达到25%[1].

    关键词: 围术期 高血压
  • 加强对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防治

    作者:孙世澜

    肾小管-间质疾病,是以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病理综合征;即多种病因所致的肾小管结构和/或功能紊乱,依椐起病的急、缓和病理上纤维化的程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本文和随后专家笔谈的文章所谈及的是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ATIN).

内科急危重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