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l Intensive Medicine 내과급위중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024
  • 国内刊号: 42-13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陆再英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2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丽芳;罗琳;孙汉英;张克俭;高清平;刘文励

    目的: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采用ATG和环孢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IST的24例重型再障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8~79个月,分析IST的疗效及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使用IST方案总体有效率达75.0%.对IST治疗有效的患者,白细胞恢复时间为15~42d,中位恢复时间为24d.获得治愈的6例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为2~6个月.合用雄激素的患者治疗反应率为82.4%,高于未合用雄激素患者的57.1%.+30d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1.5×109/L的患者有效率为86.7%,N<1.5 ×109/L患者的有效率为50.0%.有18例患者拟诊为真菌感染,1例合并浸润性肺结核.+30d时N<1.5×109/L的8例患者均出现典型的肺部真菌感染灶.结论:IST可有效减少输血依赖.合用雄激素可增加治疗反应率;治疗+30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可能提示患者对IST反应好.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长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真菌感染.

  • 2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庆龄;张均;高凤娟

    目的:总结长期饮酒患者脑卒中后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筛选NIHSS评分均在15分以下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根据AUDIT明确患者既往存在酒精滥用病史;总结酒精戒断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生命体征的改变.结果:24例患者在入院的24~72h内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持续时间约7d;患者意识清晰度下降,原有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结论:长期酒精滥用的患者因脑血管疾病住院治疗,被动戒酒后临床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使原有病情复杂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更严重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急性心肌梗死并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治平;刘入源;魏敬飞;吴明祥;杨遇春;许志勇;刘成伟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并缺血性二尖瓣返流(IMR)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初发AMI 3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脏超声检查和二尖瓣返流情况分为2组,二尖瓣返流组119例,无二尖瓣返流组244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Killip分级、下壁心肌梗死、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应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射血分数、房颤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2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二尖瓣返流与年龄(P<0.01)、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P<0.05)及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密切相关(P<0.01).结论:AMI并IMR多见于老年患者,与左室直径大小密切相关,及早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直接冠脉介入治疗可能会减少二尖瓣返流的发生.

  • 检测血心钠肽水平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

    作者:唐特;杨侃

    目的:探讨测定血心钠肽(ANP)水平对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意义.方法:选择66例DHF患者作为实验组、64例非DHF的呼吸困难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其血清ANP和脑钠素(BNP)水平,同时行心脏B超检查.并据ANP水平等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判断.结果:DHF组的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ANP高于正常值或正常值的2倍、3倍作为DHF判断标准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以高于2倍时意义大;联合试验ANP与BNP水平时能明显提高DHF的诊断价值.结论:测定ANP可能对DHF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ANP和BNP水平可提高DHF的诊断准确性.

  • 17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赵变锋;常保萍;水会锋

    目的:通过对17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的临床分析,探讨联合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副作用.方法:176例恶性肿瘤患者依其疾病分别采用TP、EP、CAF、AC、CHOP方案化疗,每周期化疗前后分别描记心电图情况,共观察4个周期.结果:化疗后心电图改变以非特异性ST-T改变及心律失常为主,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中青年,以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心电图改变高于其他化疗方案组.结论:多种化疗药物对心脏均有毒副作用,要注意化疗药物的毒性叠加.

  • 美罗华加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商安芳;郭静明;朱磊;王海燕;潘莉萍;唐芳客;田铭

    目的:评价美罗华联合沙利度胺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分析,对60例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美罗华+ CHOP组(对照组)和美罗华+CHOP+反应停组(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结果:观察组:CR28例(80%),PR5例(14.3%),总有效率(CR +PR) 94.3%.对照组:CR 25例(72%),PR3例(12%),总有效率(CR +PR) 84%.2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生存:观察组:35例患者1年、2年、3年OS率分别为91.4%( 32/35),85.7%(30/35),74.3%( 26/35);对照组:25例患者1年、2年、3年OS率分别为84%( 21/25),64%( 16/25),52%( 13/25),2组有显著差异(P<0.05).无进展生存率比较:观察组:35例患者1年、2年、3年PFS率分别为88.6%(31/35),71.4%( 25/35),57%( 20/35);对照组:25例患者1年、2年、3年PFS率分别为68%( 17/25),52%( 13/25),36%( 9/25),2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不良反应轻.结论:美罗华联合反应停化疗治疗侵袭性B-NHL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荐.

  • R-CHOP方案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朱志刚;李康保;许昕;张彩萍;孙启鑫;钟伟杰;朱国栋;孟凡义

    目的:评价R-CHOP方案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25例70~86岁DLBCL患者,用R-CHOP方案治疗8疗程,之后用美罗华单药维持(每3个月1次,维持2年);分析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9例达到完全缓解(CR),6例达到部分缓解(PR),无严重的不良反应.12例完成美罗华单药维持治疗2年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高龄DLBCL药物耐受好,不良反应小.

  • 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关系

    作者:柯瑟章;方勇强;黄玉章;邱艳;林岳武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痛患者晨尿蛋白/尿肌酐(UP/Cr)比值和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103例患者晨尿及24 h尿,按24 h尿蛋白0.50 g界点分为非临床蛋白尿组52例和临床蛋白尿组51例,分析UP/Cr比值及24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UP/Cr比值对应24 h尿蛋白0.15 g、1.00 g和2.00 g的佳诊断界点.结果:52例非临床蛋白尿患者UP/Cr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7,P<0.05),以晨尿蛋白/尿肌酐≥0.09作为24 h尿蛋白≥0.15 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78,特异性0.60.51例临床蛋白尿患者,UP/Cr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85,P<0.01),以UP/Cr≥0.96作为24 h尿蛋白≥1 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92,特异性为0.93;以UP/Cr≥1.97作为24h尿蛋白≥2 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89,特异性为0.85.结论:晨尿蛋白标本测UP/Cr比值是临床蛋白尿患者方便、可靠评估尿蛋白的方法.对于微量蛋白尿患者,需要结合分析24 h尿蛋白和UP/Cr比值,以更好的评估病情.

  • 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炎症机制的探讨

    作者:王军;张均

    目的:讨脑血管病(CVD)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炎症反应机制.方法:选择(CVD)患者65例和健康体检者24例;血清内皮素(ET-1)测定方法采用人ET-1酶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TNF-α测定采用双夹心ELISA法;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CVD)组ET-1、TNF-α、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NPE的患者ET-1、TNF-α水平均高于无NPE的患者(P<0.05).结论:ET-1和TNF-α介导的炎症损伤机制在神经源性肺水肿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L1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冬雪;谢瑶;舒晓明;马丽;王国春;李红艳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 (TL1A)的表达水平,探讨TL1A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9例RA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TL1A和IL17水平,统计分析血清TL1A与RA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IL17之间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TL1A浓度为1091.96±1160.77pg/ml,明显高于正常人248.13±161.71pg/ml(P<0.01).RA高度活动组TL1A浓度明显高于中度活动组和低度活动组(P值均<0.01),而后2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血清TL1A与RA活动度评分DAS28呈正相关(P<0.01),与RA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类风湿因子浓度也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与关节骨侵蚀程度X线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RA患者血清IL17与TL1A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L1A在R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RA病情活动相关,可以辅助其他临床指标评价RA病情.推测TL1A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但与IL17无直接相关.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11例临床分析

    作者:龙志国;朱红波;章正华;姜铧;夏云金;万楚成;张霞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生活环境、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居住山区,呈散发患者,多发病于夏秋季节.临床表现均有发热、纳差、肌肉酸痛及不同程度的出血,部分患者伴有消化系统及神经、精神症状.经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9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中老年好发,应积极给予支持、对症治疗.

  • 食用油治疗急性磷化铝中毒24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定良;王谷仙;刘华琳

    目的:总结急性磷化铝中毒病例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急性磷化铝中毒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本组吸入中毒者6例,口服中毒者18例,服毒至就诊时间为30 min~4 h,存活14例,10例死亡.结论:急性磷化铝中毒病死率高,其中口服中毒者病死率较吸入中毒者高,内科综合治疗为目前常用疗法,食用油洗胃,大剂量细胞色素C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心肌桥合并Tako-tsubo心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洪李锋;罗松辉;项金洲;胡良焱;龚红萍;鲍俊英

    目的:探讨Tako-tsubo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心肌桥合并Tako-tsubo心肌病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追踪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室壁运动分析是冠状动脉病变有效的无创筛查手段;心室造影及冠脉造影有利于除外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畸形,是诊断Tako-tsubo心肌病的影像学“金标准”.结论:选择性地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包括心室造影在内的多种影像学检查可以有效提高Tako-tsubo心肌病的诊断率.

  • 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韫;李杰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PICCO)在急性左心衰竭的血液净化(CBP)治疗中的目标导向性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因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2例(联合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PiCCO监测下CB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容量指标(ITBVI、GEDVI、EVLWI)和心功能指数(CFI).同时将该组患者和因相同疾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4例(常规组)进行比较,比较28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结果:联合组在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改善,ITBVI、GEDVI、EVLWI恢复正常,CFI改善;联合组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结论:CBP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有效方法,而PiCCO为这种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 急性中毒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救治和发病原因

    作者:李立为

    急性中毒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临床常见,治疗有难度,病死率极高,现通过对8年来我院收治的各种急性中毒合并ARDS 26例进行分析,以期初步探讨不同毒物急性中毒并发ARDS的情况,以及救治、预后转归情况.

  • 血糖波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湲;吴汉妮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包括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和慢性波动性高血糖,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可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导致心、肾、眼、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波动
  • 重视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明灿;古洁若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为特征的慢性炎性疾病,多表现为炎性腰背痛、僵硬与活动受限,部分可有外周关节炎、肌腱端病、眼炎及其他关节外表现.随着对AS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其诊断水平和治疗方法都在不断改进和提高,尤其是近年其治疗的新策略取得了较多的新经验,现就下面几方面论述如下.

  • 干细胞移植在乙肝肝衰竭中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张耿林;彭亮;高志良

    在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目前对CSHB的治疗方法主要有:①内科综合治疗,但疗效欠佳;②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 bioartificial liver,BAL)治疗,但目前存在主要的缺点为:功能相对健全的肝细胞来源不足和不可避免的免疫排斥反应;③原位肝移植治疗(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OLT),OLT一年生存率约80%,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其缺点包括供肝来源匮乏、免疫排斥、无法有效控制反复感染等问题.因此CSHB在目前的治疗条件下,其病死率仍达到40%~70%《1],故寻找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迫切及重要.

  • 尽快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作者:肖永红

    2011年11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医政司赵明钢副司长就我国开展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实现三级综合医院抗生素的种类原则上不得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抗生素种类原则上不得超过35种目标,门诊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20%以内,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要控制在60%以内也基本达到要求,应该说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值得庆贺[1].兴喜之余,必须看到,作为合理用药,行政管理固然重要,也非常有效,但其效果的持续性常难以保证,要使所取得的成绩得以维持,不反弹、不回潮,必须使合理用药成为处方者的自觉行为,使之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为此,需要相关教育、培训、评估、反馈等持续开展,尽快在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尤为必要[2].

  •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徐沪济;刘彧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以骶髂关节炎和附着点炎为特征.炎症导致疼痛、僵硬以及终末期的关节融合.AS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左右,发病高峰年龄为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遗传学研究为AS的病因学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在AS的发生中共同发挥作用.近年来,遗传学研究方法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基于基因芯片的新型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和测序方法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AS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本文拟对AS发病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影像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炜;李小明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病因不明且进展缓慢的慢性炎性疾病,AS患者可出现包括骶髂关节炎、周围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肌腱韧带及关节囊附着点炎等多种症状,病变多从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开始,自下而上发展,沿脊柱进行性上升,逐渐形成脊柱关节炎,终导致关节纤维性、骨性强直.早期AS患者多患有骶髂关节炎,因此,骶髂关节炎的诊断对AS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现介绍AS骶髂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 柳氮磺吡啶联合甲氨喋呤与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作者:宋书林;苏敏;张慧芳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是青少年风湿病中的常见病.我国AS的患病率为0.26%,男女之比约为5:1,发病年龄通常在13~40岁,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则致残率高.2004年我院采用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联合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MTX)方案或SASP联合沙利度胺方案分别治疗AS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疗程满1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评价2种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裴翔;郑丽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的自身免疫性和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B27与AS具有明显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NIH标准)对在我院诊治的98例AS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表面的HLA-B27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 ICU中89例贫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万兵;罗恒;王朔;王安桥

    重症患者的贫血较为常见,而入住ICU的老年患者贫血更为严重.Nguyen等[1]研究发现ICU患者如无活动性出血及输血,日平均血红蛋白(Hb)下降5.2 g/L,入住ICU后的前3d平均下降6.6 g/L,随后平均每日下降1.2 g/L.单中心前瞻性研究亦发现入住ICU大于24 h的患者具有相似的结果:入住第1天Hb≤90 g/L的患者占52%,第2天上升到77%,3d后有95%的患者会出现Hb水平低于正常值[2].收集入住我科无活动性出血及输注红细胞而出现贫血或贫血程度加重的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情况分析如下.

    关键词: ICU 贫血 分析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经验探讨

    作者:崔英华;王彦富;沈彩云;左汉恒;李志华;彭亮;董国霞;李清贤

    心脏破裂( cardiac rupture,C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一种并发症,病死率高[1,2].现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在我院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心脏破裂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防治心脏破裂事件提供一定经验.

  • 套细胞淋巴瘤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钦璐;张娜;耿哲;周剑峰;李春蕊

    目前报道的淋巴瘤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病例少见,早见于1980年Crain等[1]报道的1例伴皮肤累及的霍奇金淋巴瘤(ⅣB期)患者行切脾治疗后并发TTP病例,国内外尚未见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并发TTP的报道.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MCL并发TTP报道如下.

  • 46例男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

    作者:熊焰;叶青;陶洪;徐萍;李清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病理特征为滑膜炎,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软骨和骨质的破坏,若延误诊治,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关节外的病变,累及肺、心血管及血液等系统.现将我院收治的46例男性RA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内科急危重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