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杂志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杂志

Obstetrics-Gynecology and Genetics(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方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1558
  • 国内刊号: 11-930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余艳红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13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病例的母儿预后分析

    作者:黄莺莺;张燕菲;张园;王志坚

    目的:探讨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妊娠结局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分娩的13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母儿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1.孕妇情况:首次发现双胎之一胎儿死亡的时间在13+1~36+5周,平均29周。分娩孕周在30~39+1周,平均35周。2.胎儿结局:存活胎儿出生体重在1130~2890 g,平均体重2220 g。2例存活儿B超发现异常,其中1例为透明隔增宽,1例为胎儿生长受限。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11例未发生新生儿窒息。死胎原因有脐带扭转1例、染色体异常1例、脐带绕颈1例、绒毛膜炎1例、胎盘早剥1例;8例死胎原因不详。3.产妇及存活儿随访情况:2例产妇分娩前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高血压,分娩后仍存在;1例产妇患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复查血糖仍有异常。1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1例发生产后慢性DIC,11例产妇未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存活儿现年龄2个月~10岁,1例7岁患儿身体发育较同龄儿童滞后,1例查体发现凝血功能轻度异常。结论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是早产及剖宫产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孕晚期死胎对产妇凝血功能影响较大,顺产和剖宫产对母儿的结局无明显差别,存活儿的预后与孕龄、出生体重及有无窒息关系更为密切。

    关键词: 双胎 死胎 妊娠结局
  • 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羊膜腔穿刺术后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

    作者:陈映婷;潘丽;苏文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携带孕妇羊膜腔穿刺术后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是否增加,以便对HBV携带孕妇提供科学的产前诊断指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78例HBV携带孕妇血清、新生儿脐血、出生后6月龄婴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载量。41例行羊膜腔穿刺术为实验组,137例未行羊膜腔穿刺为对照组。两组内根据孕期不同HBV携带情况及胎盘位置分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viral 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阴性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HBV-DNA<1.0×103 cps/ml组;1.0×103-1.0×107 cps/ml组;≥1.0×107 cps/ml组;胎盘前壁组;胎盘后壁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HBV携带情况及不同胎盘位置时的宫内感染率分别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当HBV-DNA≥1.0×107 cps/ml时,胎儿宫内感染率实验组(50%)高于对照组(6.38%),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31, P=0.043)。其它不同HBV携带情况及不同胎盘位置时两组间胎儿宫内感染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65, P>0.05)。结论当孕妇HBV-DNA≥1.0×107 cps/ml时,羊膜腔穿刺术可能增加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其它HBV携带情况及不同胎盘位置,羊膜腔穿刺术并不增加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故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HBV携带孕妇,需在产前诊断前对其进行HBV-DNA检测及分级,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产前诊断指导。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早期盆底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

    作者:陈向东;柳晓春;郑玉华;谢庆煌

    目的:了解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后早期盆底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至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0例因非子宫脱垂的子宫良性疾病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98例)及B组(292例)。A组患者术后1个月采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B组患者进行一般随访。比较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盆底肌肉张力、尿动力学检测、阴道顶端脱垂情况、阴道前后壁膨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盆底肌肉张力、尿动力学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均无阴道顶端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盆底肌肉张力,包括阴道静态、动态张力,阴道收缩力均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阴道顶端脱垂情况、阴道前后壁膨出情况少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早期盆底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是有效的。

  • 孕11-13+6周超声检查预测复杂性双绒毛膜双胎的价值

    作者:赖宝玲;王晨虹;王洁;苏卫兰;李胜利;叶巧美

    目的:探讨孕11-13+6周双胎间头臀长(CRL)、颈项透明层厚度(NT)、大羊水深度(DVP)的差异对复杂性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12例孕11-13+6周行超声检查确定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活胎的孕妇,随访至妊娠结束,评估双胎间CRL、NT、DVP的差异与复杂性双胎(包括双胎生长不一致、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FGR)、双胎之一死胎、双胎之一畸形)的相关性。结果212例双绒毛膜双胎中有36例复杂性双胎(双胎之一死胎4例、双胎之一畸形2例,双胎生长不一致或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30例)。复杂性双胎组即研究组早孕B超大小胎CRL、NT、DVP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复杂性双胎组即对照组早孕B超大小胎NT、DVP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L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 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双胎间的CRL、NT、DVP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复杂性双胎在孕早期生长发育存在不均衡性,但孕早期双胎间CRL、NT、DVP的差异无法准确预测复杂性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发生。

  • 宫腔镜下三种方法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比较和分析

    作者:朱伟艳;成志;吴海燕;刘永珠;陈北秀;欧阳一兵

    目的:研究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气囊双腔导尿管或几丁糖联合预防宫腔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4例III型、IV型宫腔粘连行宫腔镜电切分离患者,术后采用3种不同方法防止宫腔粘连再发,其中A组40例,于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联合补佳乐(戊酸雌二醇)和地屈孕酮治疗;B组56例,于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后放置气囊双腔导尿管联合补佳乐和地屈孕酮治疗;C组38例,于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后放置几丁糖联合补佳乐和地屈孕酮治疗。结果三组宫腔形态恢复情况,A组宫腔形态恢复有效率为80.0%,B组宫腔形态恢复有效率为94.6%,C组宫腔形态恢复有效率为81.6%,B组宫腔形态恢复有效率显著高于A、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月经量恢复结果,A组月经恢复有效率为72.5%,B组月经恢复有效率为92.8%,C组月经恢复有效率为78.9%,B组月经量恢复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术后放置气囊双腔导尿管联合补佳乐和地屈孕酮能更有效预防再粘连的发生。

  •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种分布的相关研究

    作者:唐莉;隗伏冰;汪珊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菌种分布及相关研究,为临床诊治妊娠期VVC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确诊有VVC的孕妇100例为研究组,确诊为非妊娠VVC的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对入选病例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菌种的鉴定、药敏试验、临床疗效评价对比。结果妊娠期VVC和非妊娠期VVC在菌种的分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7.077,P=0.054),但两组VVC在非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布上显著不同(χ2=6.974,P=0.023);白假丝酵母菌的对克霉唑敏感性明显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Z=-2.212,P=0.027);感染白假丝酵母菌患者的单疗程治愈率明显高于感染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患者(χ2=12.978,P<0.001)。结论妊娠期和非妊娠期VVC菌种鉴定对妊娠期VVC的诊疗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转移相关基因1和中期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慧玲;廖琪;郑宇威;尉景兰;吕丽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 MTA1)和中期因子(midkine, M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55例IA2期、IB1期及IIA1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变组织中MTA1和MK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者在不同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脉管浸润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MTA1和MK在宫颈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分别为69.7%vs 58.33%和90.70%vs 66.67%,两者表达没有明显差异(χ2=0.16,P=0.69;χ2=2.64,P=0.10);(2)MTA1和MK在宫颈癌浸润深度≤1/2时的表达为48.39%和33.33%,明显低于浸润深度>1/2为83.53%和100%(χ2=5.60,P=0.02;χ2=14.05,P<0.01);(3)MTA1和MK在病理分级为G1期时的表达分别为18.75%和37.50%,两者明显低于G2-G3期为51.28%和71.79%(χ2=4.94,P=0.03;χ2=5.65,P=0.02);(4)有淋巴转移者与无淋巴转移者相比较,前者MTA1和MK的表达为86.96%和95.65%明显高于后者的表达50.00%和65.63%,(χ2=8.08,P<0.01;χ2=5.42,P=0.02);(5)有脉管浸润者与无脉管浸润者相比较,前者MTA1和MK的表达为90.48%和95.24%,明显高于后者的表达52.94%和44.12%,(χ2=8.31,P<0.01;χ2=12.53,P<0.01)。结论 MTA1和MK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浸润与转移。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莉婷;陈向东;柳晓春;汪洪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3月佛山妇幼保健院共收治CSP患者62例接受UAE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并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排卵监测评估卵巢功能情况及再次妊娠情况。结果(1) UAE治疗CSP的有效率为96.77%;(2)UAE治疗前后月经周期(30.0±4.0)d和(29.0±3.0)d、经期(5.0±2.0)d和(4.0±3.0)d及经量100%和90%无明显变化(P>0.05);(3)有生育要求的23例患者于UAE治疗后2~5个月恢复排卵;(4)有生育要求的23例患者中有7例于术后8~12个月成功自然妊娠。结论 UAE治疗对CSP有较好疗效的同时不影响月经情况,并且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利于再次妊娠。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中期合并盆腔包块39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穗瑾;陈建国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中期合并盆腔包块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共对39例妊娠中期(孕13~22周)合并盆腔包块行腹腔镜手术的孕妇临床资料,对妊娠中期腹腔镜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39例妊娠中期合并盆腔包块的孕妇成功接受了腹腔镜手术,其中31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8例患者因蒂扭转导致不可逆性坏死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良性病变。平均手术时间68 min,平均出血量43 ml。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13.5 h,术后平均住院日4.2 d。除1例因为胎儿原因引产外,余均足月分娩。新生儿均无畸形。结论对妊娠中期合并盆腔包块的孕妇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可行的优势,是对盆腔良性肿块的妊娠中期孕妇可供参考的手术方法。

  • 子痫前期的早孕期筛查研究进展

    作者:王雪敏;章锦曼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是指在妊娠20周以后孕妇出现的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特征,可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或功能衰竭的一组症候群。子痫前期在妊娠中的发病率为2%~8%,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据报道,子痫前期所导致的妊娠妇女死亡率为14%,胎儿或婴儿死亡率为18%[2]。在分娩结束后,子痫前期仍有可能对产妇产生严重影响,例如曾患子痫前期的产妇形成慢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的风险性会增加[3]。因此,研究和认识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子痫前期发病前做出早期预测从而进行有效干预,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预测方法如根据孕妇相关病史和家族史、测量孕中期平均动脉压、翻身实验等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效果均不甚理想[4]。子痫前期起源于胎盘,由于这一病理生理特点,所以从孕妇血清或血浆中寻找胎盘来源的相关生化标志物是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复习目前对子痫前期的病因学研究和血清学早期筛查预测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 宫腔镜手术的“红房子模式”

    作者:郭奇桑;隋龙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专门用于妇科的手术性宫腔镜技术(operative hysteroscopic technique)已逐渐获得国内外妇产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使大量本来需要开腹手术或切除子宫但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或不愿切除子宫的患者,在避免开腹或切除子宫的同时,获得了治愈疾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至今宫腔镜手术已可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如妇女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内节育器嵌顿和流产后胚胎组织残留等。意大利妇科内镜专家,原国际妇科内镜协会主席Betocchi教授在中国第3届妇科内镜学组会议特邀报告上提出:宫腔镜是一个金技术--既能保留妇女的子宫,又能直观、准确地探索宫腔的秘密[1]。

  • 脐血移植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学东;陈丽白

    脐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自1974年knudtzon等发现脐血中富含定向造血干细胞以来,脐血移植(CBT)作为可以重建造血、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研究。1988年,法国人Gluckman等首先成功地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同胞脐血移植治愈Fanconi贫血。1990年HLA不全相合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获成功。至今,脐血移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遗传性代谢病。

  • 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慧玲;廖琪;吕丽;尉景兰;郑宇威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方法大庆龙南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因稽留流产就诊的患者40例和计划外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分为稽留流产组与对照组,分别取清宫后的绒毛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组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稽留流产组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7例(17.5%)和28例(70%)。对照组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24例(60%)和40例(100%)。稽留流产组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0.43,P<0.01;χ2=50.82,P<0.01)。结论HIF-1α和VEGF表达过低可能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稽留流产 HIF-1α VEGF
  • 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穿刺注射利凡诺用于瘢痕子宫引产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小娜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穿刺注射利凡诺引产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中期妊娠、身体健康且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并联合羊膜腔穿刺注射利凡诺,对照组单纯行羊膜腔内穿刺注射利凡诺,观察并记录两组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腹痛程度、产后2h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持续时间以及引产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完全引产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而引产成功率两组对比(100%vs 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6, P<0.03),研究组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20.8±3.5 h),排胎时间(28.9±4.2 h),产后2 h阴道出血量(62.5±24.8 ml)以及产后出血持续时间(4.3±2.3 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30.9±6.5)h、(38.9±10.5)h、(94.6±36.8)ml、(7.7±3.3)d。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宫颈裂伤和子宫破裂对照组,宫颈裂伤和子宫破裂各1例,研究组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9,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穿刺注射利凡诺在瘢痕子宫引产可有效缩短引产时间,增加引产成功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7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研究

    作者:彭伟;徐树琼;宋冬冬

    目的: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广州新海医院妇科收治的70例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内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发病规律、临床症状、病理结果,同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1)本组70例患者年龄为30~61岁,平均年龄(41.3±5.6)岁;(2)临床上多表现为不规则月经(72.86%),绝经后出血(15.71%)和子宫内膜增厚(21.43%);(3)发病部位依次为子宫底部(62.86%)、宫角部(17.14%)、子宫后壁(10.00%)、子宫前壁(5.17%)和侧壁(4.29%);(4)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其病灶多质软、体积小,息肉组织与周围内膜相近,存在周期性变化,而非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其患部多质硬、体积大,息肉组织呈现出多种形态变化;(5)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较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高(23.9%vs 8.3%)。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形态变化较多,这提示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类型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减少复发率。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