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量输血对严重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作者:胡旭梅;赵海涛;王敬波;王伟;吴伟

    大量输血作为常用的支持性和代偿性疗法,是临床上维持血容量和血压、防止休克的重要手段,可迅速纠正失血过多和严重贫血,在失血性手术患者的救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量输注血液时一般为库存血,而库存血在保存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代谢改变。当大量库存血输注给危重或严重创伤等严重失血患者时,可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如凝血因子的稀释、血小板减少,甚至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等[1],同时由于代谢的改变,亦可影响其酸碱平衡,造成围手术期病死率、再次手术及感染率上升[2],使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化。本文对170例大量输血的严重失血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等指标监测,旨在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 低HCT患者凝血四项的抗凝剂剂量实验观察

    作者:喻宁芳;邓穗德;潘海祥;李荣新;岑美婷

    目前,临床上凝血四项检查在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对于一些出血性疾病患者而言,因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标本的血浆比例发生改变,影响抗凝效果,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曾有研究[1]证实,不同剂量的抗凝剂对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结果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国产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2例

    作者:张静;宋云红

    患者,男,78岁,主因突发持续性胸痛2 h于2013年6月21日13时11分入院,急诊心电图示:V1~V3 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 mV,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查血常规、血凝常规、血生化未见异常(血红蛋白153 g/L、血小板226×109/L),急查肌钙蛋白T:0.11 ng/ml。给予吗啡5 mg 静脉注射镇痛,给予嚼服氢氯吡格雷300 mg和阿司匹林300 mg。急送导管室于14:00行冠脉造影术,术前经桡动脉鞘注入普通肝素钠3000 IU及硝酸甘油200μg。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96%局限性狭窄,见大量血栓影,为梗死相关血管;右冠状动脉中远段有中度狭窄。患者家属同意行支架置入,追加普通肝素钠5000 U(70 IU/kg)后开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降支近中段植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厂)7 ml/h(0.08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术后安返病房,16:00原肘静脉抽血的穿刺点及原静脉输液穿刺点有渗血,全身多处皮下瘀斑。立即停用替罗非班静脉泵入,停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医嘱。连续急查血常规:血小板为1.0~3.0×109/L,大型血小板比率降低甚至测不出,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小,血红蛋白低至99 g/L,急查血凝全项示: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在正常范围。确诊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 qd×3 d,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静脉注射。术后第2天,血小板两次复查分别为16×109/L和35×109/L;术后第3天,患者双上肢瘀斑减少,考虑患者PCI术后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加用氢氯吡格雷75 mg qd,和阿司匹林100 mg qd,术后第7天血小板为220×109/L,多次复查血小板数目稳定,皮肤瘀斑渐消退。

  • 心血管外科术后利用阿加曲班与肝素实施动静脉抗凝的对比研究

    作者:曹芳芳;冯雪;张海涛;杨戎;杜雨;周宏艳;焦若男

    目的:心血管外科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对比阿加曲班与肝素两种方法实施动静脉抗凝的效果,观察其对血小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入选心血管外科术后病人959例,随机分为肝素动静脉抗凝组493例(10 mg肝素溶解于250 ml生理盐水),阿加曲班动静脉抗凝组466例(2.5 mg阿加曲班溶解于250 ml生理盐水),监测两组抗凝前、抗凝2天后对血小板数量、肝功能、肾功能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影响,肝素组发生HIT的患者数量及临床表现。

  • 华法林合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致全身出血1例

    作者:邓瑞锋;杨红海;葛龙梅;王曙光;刘海淑;王新;彭玲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4岁,主因“尿频、尿急、尿痛2 d,发热1d”入院。既往有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病史5年,长期口服华法林2.5 mg,1/日,每月复查血凝四项,入院前1月未复查血凝四项,无出血迹象,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前2d患者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症状,尿混浊,无肉眼血尿和脓性尿,入院前1 d发热,体温高38.8℃,未做抗感染治疗。查体:腹软,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无其它阳性体征。在门诊尿常规可见白细胞满视野,无红细胞;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自发病以来,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进食少,无腹痛,未述其它不适。入院诊断:急性泌尿系感染。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静点,输液后4 h,患者诉头痛、恶心,左侧上下肢麻木无力,双眼视物模糊,咳嗽、咯血、腹痛、黑便、肉眼血尿,查体可见全身皮肤广泛出血点和瘀斑,双侧眼球结膜出血,颈软,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全腹轻压痛,无肌紧张,肠鸣音活跃,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减弱,左侧Babinski征阳性,右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考虑华法林相关性凝血机制障碍性出血,立即肌注维生素K110 mg[1,2],急查血凝四项,INR为9.5,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26 s,凝血酶时间32 s,纤维蛋白原3 g/L。做头颅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眼底检查可见双眼眼底出血,粪便潜血试验(+),尿常规可见红细胞满视野。停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继续给患者口服维生素K4片,4 mg,3/日,每日2次监测INR,直至3 d后INR降到3以下,停维生素K4片,患者尿血、便血、咯血停止,视力恢复接近正常,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基本正常。

  • 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误诊为心肌炎一例

    作者:方东升;沈宇玲;杨兴政;李平鲜

    患者男性,32岁,因"咳嗽、咯血、气短、心悸、左侧胸痛1月,加重伴发热2天"于2001年2月3日入院.起病后曾在当地以"肺部感染、心肌炎"给予抗感染、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但症状进行性加重,并于入院前2日出现发热、多汗,遂转入我院.既往20年前因"外伤性左髋关节脱位"行手术复位治疗.此后,每遇活动量加大均感左下肢酸胀.查体:体温36.5℃,脉搏132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0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面色苍白,表情惊恐,半卧位,睑结膜轻度苍白,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心率130~140次/min,律齐,心前区无异常搏动,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左髋关节处可见一条15 cm长手术瘢痕,双下肢周径一致,无压陷性水肿及皮肤色素沉着.辅助检查:白细胞8.2×109/L,中性粒细胞0.86,3日内红细胞5.63×1012/L降至3.84×1012/L,血红蛋白由150 g/L降至106 g/L.血气分析:pH 7.508,动脉血氧分压(PaO2)63.7 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19.2 mm Hg,碳酸氢盐(HCO 3)14.8 mmol/L,血氧饱和度(SaO2)92.5%,P50 26.1 mm Hg.C反应蛋白(CRP)30.4 mg/L,抗链"O"(ASO)218.57 IU/ml,红细胞沉降率(ESR)40 mm/1 h.心肌酶谱多次检查均不同程度升高,谷草转氨酶(AST)高70.8 U/L,乳酸脱氢酶(LDH)高1 210.5 IU/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高52.6 IU/L,肌酸激酶(CK)716.6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7 I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600.6 IU/L.出凝血时间正常,D-二聚体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132°,极度顺钟向转位,TⅢ倒置,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左肺中野片状高密度影,心膈未见异常.纤维支气管镜:左肺下叶背段管壁可见陈旧性血迹.入院诊断:左肺炎症,可疑心肌炎.给予抗感染、营养心肌等治疗4天,症状无改善.行99mTc-mAA肺灌注及双下肢静脉核素扫描示:左下肢胫前静脉以下未见显影,延迟显影见侧支循环建立,右肺未显影,左肺门及下叶肺内、外侧放射性分布稀疏及缺损区.2日后肺通气核素扫描,右肺放射性分布均匀,左肺门与左下肺内、外侧放射性稀疏区,扫描结果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PTE)、肺梗死、左下肢深静脉炎、血栓形成.给予静脉滴注肝素钠以1 000 IU/h作为起始剂量,根据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调整剂量,大剂量达3 000 IU/h,APTT达治疗前1.6倍,第2日加用华法林2.5 mg, 3次/d,症状逐日改善.但第7日患者突感呼吸困难、心悸、咳嗽、胸痛加重伴多汗、恐惧感,PaO252.6 mm Hg,PaCO2 20 mm Hg,考虑有新的栓塞形成.因患者有重度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故未行溶栓治疗,加之肺部栓塞面积较大,经血管外科和胸外科专家会诊后建议手术治疗.但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家属放弃治疗,于2001年3月13日自动出院,由于其家住在边远山区,随访未果.

  • 老年重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作者:牛秀凤;吴瑾;杨静;刘瑞雪;周燕敏

    患者男性,69岁.1999年9月13日因腹泻伴呕吐咖啡色液体1 d入院.1 d前患者因便秘口服中药后腹泻,稀水样大便6~7次,量较多,便中无粘液及脓血,呕吐未消化食物及咖啡色液体,来诊时血压90/60 mm Hg,立即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及脑梗死病史,遗有左侧偏瘫及失语,本次发病前神志清楚.入院体检:血压105/60 mm Hg,脉搏60次/min,呼吸16次/min,体温37.1℃.昏睡状,刺激略有反应,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散在新鲜出血点及出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无抵抗,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左Babinski征(+).血常规:血红蛋白(Hb)117 g/L,红细胞(RBC)3.83×1012/L,红细胞比积0.34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8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30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 g/L,网织红细胞(Ret)0.015,白细胞(WBC)12.4×109/L,中性0.87,淋巴0.09,单核0.04,血小板(Plt)22×109/L,出血时间2 min,凝血时间2 min,纤维蛋白原2.1 g/L,凝血酶原时间(PT)15.5 s(对照13 s),凝血酶原活动度(PA)63.2%,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44 s(对照36 s),血沉(ESR)39 mm/1 h.血清钾5.46 mmol/L,血清钠127 mmol/L,血清氯99 mmol/L,血糖5.7 m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1.8 U/L,乳酸脱氢酶1 287 U/L,肌酸激酶14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2.2 U/L,r-谷氨酰转肽酶21 U/L,总蛋白53.3 g/L,白蛋白30.9 g/L,碱性磷酸酶66 U/L,总胆红素71.6 μmol/L,直接胆红素2.6 μmol/L,尿素氮(BUN)17.7 mmol/L,血肌酐143 μmol/L;IgG、IgA、IgM、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磷脂抗体等免疫学检查均正常.Coombs试验(-).

  • 内镜表现类似间质瘤的胃溃疡一例

    作者:胡月华;王庆才;井夫春;李君山;李磊;王常会;聂晶

    患者男,54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年入院。患者自2011年8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饭后半小时加重,伴腹胀,偶有反酸,无恶心、呕吐,无黄疸,无腹泻,无心慌、胸痛、胸闷,无明显食欲下降,无黑便,无消瘦,2013年8月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查体:T 36.5℃,P 68次/min, R 15次/min,BP 115/76 mmHg(1 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无浮肿。门诊电子胃镜检查示胃窦后壁可见直径约3.0 cm隆起,顶部可见直径约0.8 cm溃疡,底部可见血痂(图1,2),内镜诊断胃间质瘤可能。入院疑似为胃间质瘤?患者拒绝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检查。入院后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7.04×10-9/L,中性粒细胞3.82×10-9/L,血红蛋白160 g/L,血小板220×10-9/L;肝功(湿化法)示谷丙转氨酶19 U/L,谷草转氨酶23 U/L,总胆红素11.5μmol/L,直接胆红素4.7μmol/L,总蛋白69.2 g/L,白蛋白45.1 g/L;肾功能示尿素4.84 mmol/L,肌酐86 mmol/L;空腹血糖4.65 mmol/L;凝血系统示凝血酶原时间11.10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4.20 s,纤维蛋白原定量3.15 g/L;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示糖类抗原 CA72-41.92 U/ml,甲胎蛋白6.70 ng/ml,癌胚抗原0.30 ng/ml,糖类抗原CA19-910.73 U/ml;大便常规示黄色软便,潜血阴性;完善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签署了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行气管插管全麻下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腹腔内无腹水,胃小弯幽门处见约1 cm ×1.5 cm大小黏膜隆起,质硬,呈肚脐状,浆膜完整,与胰腺无粘连,活动度大,各站均未见质硬淋巴结,切除肿块送速冻病理提示(胃窦)胃溃疡。术后病理示:送检黏膜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边缘可见红色再生上皮(图3,4)。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上腹部不适症状消失。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误诊一例

    作者:李永庆;南润玲;吉玉洁

    患者女,44岁,主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半月,停止排便排气1周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间有绞痛,以左侧腹部及剑下为主。疼痛为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伴有恶心,无呕吐,无发热。对症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一周前出现腹胀加重,排气排便停止,考虑继发性肠梗阻。体格检查:T 37.5℃、P 78次/min、R 18次/min、BP 115/75 mmHg。心肺征阴性。上腹部稍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压痛,以剑下为主,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腹肌稍紧张,无液波震颤,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明显异常,墨菲征(-),双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稍亢进,未闻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发病前曾服用妈富隆两个月。辅助检查:腹部立位平片可见液气平。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检测均无异常。血常规:WBC 4.81×109/L,RBC 4.04×1012/L,HB 92 g/L、PLT 400×109/L。血凝检测分析: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4.2 s,其余各项检查指标正常。D-二聚体21.74 mg/L。B2GP1-IgG、ACL-IgG均(-),狼疮抗凝物(-)。入院后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以及抑酶、抑酸对症治疗,症状无改善。后行腹部增强CT并血管成像检查提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均未见造影剂通过,左肾静脉可见充盈缺损,双侧股静脉可见充盈缺损(图1)。确诊为门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脾静脉、双侧股静脉血栓形成;肠梗阻(血运性)。随即给以静脉输注低分子肝素钠(12000 U)、尿激酶(总量250万单位)抗凝溶栓治疗。治疗后期与低分子肝素钠静脉输注的同时口服香豆类抗凝剂(华法林),5 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钠,继续口服华法林。入院治疗15 d后复查腹部增强CT并血管成像检查提示: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左肾静脉均可见造影剂通过,呈线状(图2),提示血栓后部分再通。复查血常规:WBC 5.20×109/L,RBC 4.04×1012/L, HB 110g/L、PLT 150×109/L。血凝检测分析: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6.5 s,国际标准化率2.1,凝血酶原百分比活动度36.3%,凝血酶原时间比率1.79,其余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出院后继续口服华法林共9个月。其间监测国际标准化率,将其控制在1.5~3。出院后随访10个月,病情稳定,无复发。

  • 门体分流术治疗肝小静脉闭塞症一例

    作者:杨进;沈来根;李鲁滨;刘震杰;朱越锋;梅劲桦;金晔;郭治宇;王宾

    患者 女,60岁,因"反复腹胀10个月,加重伴上腹痛3个月"于2006年1月23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阴性,腹膨隆,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左肝增大至剑突下10 cm,脾脏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液波振颤阳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大小便常规、血常规无明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15.5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6.8 s,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 22,谷氨酸转移酶21 U/L,天冬氨酸转移酶38 U/L,白蛋白31.9 g/L,总胆红素1.0 g/L,乙肝五项阴性.超敏C反应蛋白27.5 g/L,CA125 49.9 U/ml,AFP、CEA、CA19-9、CA50均正常.血沉2 mm Hg(1 mm Hg=0.133 kPa),自身免疫检查:抗核抗体1∶160,颗粒型.

  • 羊膜带综合征致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一例

    作者:孙影;吕滨江

    患者32岁,因宫内妊娠38周+5,双胎之一胎死宫内,一胎臀位于2004年6月28日收入院.检查:血压:112/78 mmHg(1 mmHg=0.133 kPa),宫高:32 cm, 腹围93 cm,胎方位:骶左后位,胎心率:130次,胎心监护为反应型.彩色超声(彩超)显示:臀位,胎儿双顶径8.7 cm,羊水指数12.1,前壁胎盘,脐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为3.05,另于宫底部探及3.6 cm×1.3 cm强回声光团,提示为死胎.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2 g/L ,血小板88×109/L,凝血酶原时间10.3 s,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6.3 s,纤维蛋白原含量3.92 g/L.

  • 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中继发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一例

    作者:褚金涛;武文明;刘福风

    患儿女,6岁.因反复咽痛发热伴睡眠打鼾3年余,加重1年于2006年3月30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双侧扁桃体Ⅲ度大,黏膜慢性充血,口咽气道稍狭窄.门诊行纤维鼻咽镜及鼻咽侧位X线片均提示腺样体肥大,入院诊断为: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入院后行血常规、血凝四项及微生物学、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等常规术前检查,均未见异常,遂于全麻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双侧扁桃体,止血后于间接喉镜下刮除腺样体,手术操作规范,切除腺体彻底,未损伤圆枕及深层椎前筋膜,检查创面时出现创面大面积渗血(手术开始半小时左右),本来不出血的扁桃体创面亦出现弥漫渗血,常规单极、双极电凝止血无效.急行凝血功能检查并马上配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22.4 s;凝血酶时间>240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180 s;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0.42;血浆纤维蛋白原950 mg/L.

  • 运动与凝血

    作者:李冰晓;俞旗

    凝血是由凝血系统被激活而产生的缓慢的生理过程,纤溶蛋白酶原系统则防御异常凝血块的形成,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研究显示,无论是在健康者还是在病人中运动训练都对他们的凝血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剧烈运动后会产生血液高凝固性,这可能是由于VIII因子的升高.运动导致全血凝固时间以及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缩短已获证实.然而,对于运动在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上产生的结果,报道多不一致.

  • 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动脉栓塞1例

    作者:罗淑荣;张艳梅;杨庆刚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因反复泡沫尿7个月,尿蛋白 +++入院.入院时查体心肺无异常,超声提示:脂肪肝,腹腔积液,双肾未见异常.入院后行肾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肾病综合征,行强的松、环磷酰胺等对症治疗.入院后2周,患者突感右小腿麻木、疼痛.查体:精神差,痛苦面容,右下肢皮肤颜色苍白,皮温较对侧明显降低,右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股动脉未及,右足末梢血循环差.实验室检查:血纤维蛋白原5.85 g/L,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血总蛋白36.1 g/L、球蛋白17.5 g/L、白蛋白18.6 g/L,甘油三酯5.36 mmol/L,总胆固醇8.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6.34 mmol/L.

  • Citrin缺乏引起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基因-表型分析一例

    作者:李亚勤;詹益鑫;张成;胡朝晖;操基清;王艳云

    患儿男,4个月,因“巩膜黄染1个月”于2011年6月就诊.患儿系孕1产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 kg,身高51 cm.生后3d皮测胆红素无异常.3个月龄始出现巩膜黄染,大便色淡,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异.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史.体检:患儿神清,反应可,“胖圆脸”,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无皮疹.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肋下2 cm,脾不大,腹部无包块,肠鸣音正常.肢体活动可.实验室检查: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4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62 U/L,碱性磷酸酶554 U/L,γ-谷氨酰转移酶133 U/L,总胆红素116.6 μmol/L,直接胆红素75.4μmol/L,间接胆红素41.2 μmol/L,总胆汁酸345.7 μmol/L,血糖2.02 mmol/L.血氨:52.7 μmol/L.铜蓝蛋白0.11g/L.乙肝五项阴性.凝血检查: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7.50 s,凝血酶时间21.90 s.

  • 肝硬化患者盆腔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后自发性出血1例

    作者:张国全;张玲云;路文峰

    患者男,28岁,乙肝病史12年,肝硬化3年,1个月前曾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入院,给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好转后出院;本次又因腹胀、腹痛、发热半月余入院,血白细胞21.5×109/L,红细胞2.9×1012/L,血红蛋白86 g/L,血小板计数57×109/L,腹水常规李凡他试验(+),有核细胞计数245082×106/L,临床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复发。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凝血酶原时间18.9 s(正常值10.7~14.0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4.3 s(正常值21.0~35.0 s)。

  • 血栓弹性描记图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文起;陈秉学;莫利求;刘克玄;汪凡;黑子清;谭洁芳

    心脏体外循环(CPB)围术期传统的测定凝血功能的指标(RCT)包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测定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以了解肝素抗凝程度和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是否完全.但上述指标只反映与凝血功能相关的某一方面的状态(点值),不能很好的预测出血趋势.血栓弹性描记图(TEG)可反映血块由初步形成至溶解的全貌,即反映血块形成的速度、终强度、稳定性等物理特性.有实验表明与RCT相比,TEG在预测CPB术后出血方面更可靠[1].本研究评价TEG监测心脏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防治CPB后出血提供一定的指导.

  •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国产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1例

    作者:孙红艳;于美佳

    患者,男,75岁,因为突发持续性胸痛2.5小时于2014年3月21日10时18分急诊入院,当时心电图示:V1-V4 S 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5m v,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查血常规、血凝常规、血生化未见异常(血红蛋白142g/l、血小板226×109/l),急查肌钙蛋白T:0.20ng/ml。给予吗啡3mg 静脉注射镇痛,给予口服氢氯比格雷300mg和阿司匹林300mg。急送至导管室于11:20行冠脉造影术,术前经桡动脉鞘注入普通肝素钠3000IU及硝酸甘油200ug。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95%局限性狭窄,见血栓影,为梗死相关血管;右冠状动脉中远段有轻-中度狭窄。患者家属同意行支架置入,追加肝素钠4000u (70i u/k g )后开始冠脉支架置入术,在前降支近中段植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厂生产)8ml/h (0.08u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术后安返病房,15:00原肘静脉抽血的穿刺点及原静脉输液穿刺点有渗血,全身多处皮下瘀斑。立即停用替罗非班静脉泵入,停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医嘱。连续急查血常规:血小板为2.0-5.0×109/l,血红蛋白低至90g/l,急查血凝全项示: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在正常范围。确诊为极重血小板减少,给予地寒米松10mg静脉注射 qd×2天,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静脉注射。术后第二天,血小板两次复查分别为15×109/l和33×109/l;术后第三天,患者双上肢瘀斑减少,考虑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加用氢氯比格雷75mg qd,和阿司匹林100mg qd,术后第7天血小板为280×109/l,多次复查血小板数目稳定,皮肤瘀斑消失。

  • 血浆凝血四项检测与肝病患者病情关系

    作者:郑素静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凝血机制和凝血因子损害的程度与肝脏损害严重性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凝仪SysmexCA50测定167例肝病患者和40例体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按病情轻重分5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期凝血四项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除急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PT、APTT、TT延长,FIB明显下降,其异常程度呈现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中重度)>慢性肝炎(轻度).结论:血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可客观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

  • 采血量多少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杨芳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量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人120人,于清晨空腹采血,在真空定量采血管中分别收集1.7 mL、2.7 mL、3.7 mL 全血,标本3 mL 血为标准采血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4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样本血量不足(血量2 mL)与标准血量(血量3 mL)比较,4项指标均偏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样本血量过多(血量4 mL)与标准血量比较,仅 FIB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血量不足对凝血四项指标的测试结果有影响,采血量过多仅对 FIB 的测试结果有影响,采血量的多少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度。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