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중화풍습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7480
  • 国内刊号: 14-121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53
  • 曾用名: 风湿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栗占国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血清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抗体检测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意义

    作者:陈芳;王冬雪;舒晓明;Ran Nakashima;Tsuneyo Mimori;王国春

    目的 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血清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5)抗体水平,探讨其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13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21例急性肺部感染患者以及5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MDA5抗体的阳性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Mann-Wittney U检验、X2检验、Fisher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血清抗MDA5抗体的阳性率在多发性肌炎组、皮肌炎组、SLE组、RA组、SS组、肺部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是0、22.6%、3.3%、3.3%、0、0和0.皮肌炎组血清抗MDA5抗体阳性率(22.6%)明显高于多发性肌炎患者(0,P<0.01),亦高于SLE患者(3.3%,X2=5.68,P<0.05)、RA患者(3.3%,X2=5.68,P<0.05)、pSS患者(0,P<0.05)、肺部感染患者(0,P<0.05)及健康对照(0,P<0.01).皮肌炎亚组中,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率(62.5%)较经典皮肌炎( CDM)患者高(18.4%,P<0.05).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关节炎、发热、Ⅴ字疹、癌胚抗原升高、CA153升高的发生率及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铁蛋白浓度较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显著升高(X2=4.08,8.06,6.357,32.4,4.867;Z=-2.86,-2.44;P均<0.05);而抗核抗体阳性、血清肌酸激酶浓度及外周血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则低于抗MDA5阴性组(X2=4.08;Z=-2.072,-2.013,-2.907;P均<0.05).此外,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的发生率(78.9%)显著高于阴性患者(3.2%)(P<0.01).抗MDA5抗体诊断皮肌炎合并A/SIP的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94%.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抗MDA5阳性为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0R=8.46,95%CI 1.77~40.36,P<0.01).结论 在我国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人群,血清抗MDA5抗体主要存在于皮肌炎患者,是皮肌炎合并A/SIP的敏感及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也是皮肌炎合并IL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树突状细胞免疫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建萍;吴新宇;陆小兰;尹芳蕊;刘栩;赵静;安媛;李茹;何菁;栗占国

    目的 在汉族人群中研究树突状细胞免疫受体(DICR)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及其不同亚型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RA患者523例和健康对照510名;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DCIR基因rs2377422和rs1084075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分析DCIR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亚型RA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定量检测DCIR在RA患者(233例)及健康者(71名)中m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不同DCIR基因型对DCIR表达水平的影响.统计学处理采用X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 ①DCIR SNP rs2377422与汉族RA发病明显相关(等位基因:OR 1.26;95%CI 1.06~1.50,P=0.005;基因型CC与TT+TC:OR 1.34;95%CI1.18~2.06,P=0.004);②DCIR SNP rs2377422主要与抗CCP抗体阴性RA发病相关(等位基因:OR 1.46;95%CI1.10~1.93,P=0.0091;基因型CC与TT+TC:OR 1.58;95%CI1.01~2.47,P=0.043);③和健康对照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DCIR基因mRNA水平显著增高(0.47-0.10与0.17-0.03,U=6502,P=0.000 38),且携带DCIR rs2377422 CC基因型的RA患者,其DCIR表达水平进一步明显增高(CC与TT+TC:0.429±0.069与0.238±0.023,U=1861,P=0.002).结论 汉族人群中DCIR rs2377422多态性主要与抗CCP抗体阴性RA易感相关;RA患者DCI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DCIR rs2377422多态性可明显影响DCIR基因的表达.

  •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费允云;吴庆军;张文;徐东;李梦涛;张烜;赵岩;曾小峰;张奉春

    目的 前瞻性研究环磷酰胺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16~60岁的狼疮肾炎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9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类标准;尿蛋白定量(24h)≥1.5 g;应用环磷酰胺半年累计剂量超过8 g无效.他克莫司起始剂量2~3 mg/d(体质量≥60 kg,3 mg/d;体质量<60 kg,2 mg/d),2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可逐渐调整剂量至4 mg/d,监测血药浓度,观察期为6个月.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为有效.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收集环磷酰胺治疗无效的狼疮肾炎患者1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0±9)岁,SLE的平均病程(4±3)年;狼疮肾炎的平均病程(2.7±1.9)年.5例患者尿蛋白定量(24 h)1.5~2.9 g,9例患者尿蛋白定量(24 h)≥3.0 g;9例患者有活动性尿沉渣.应用他克莫司的治疗过程中,尿蛋白定量(24h)水平显著下降,从基线(6.2±5.1)g降至6个月(1.1±0.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从基线(27.9±9.7) g/L升至6个月(37.8±2.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1,P<0.01).在治疗的第1个月末,8例无效,6例部分缓解;在治疗的第2个月末,3例无效,11例部分缓解;在治疗的第4个月末,2例无效,9例部分缓解,3例完全缓解;在研究6个月时,2例无效,5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共12例有效,有效率达86%.他克莫司的起效时间平均(1.7±0.9)个月,其中6例患者1个月内有效,5例患者2个月内有效,1例患者4个月内有效.12例有效患者他克莫司的平均剂量为0.03~0.06 mg/kg,所有他克莫司有效患者的药物浓度均低于3 ng/ml,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的他克莫司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1.6±0.4),(2.0±0.6)和(2.2±1.1)ng/ml,他克莫司的疗效和血药浓度之间无相关性.14例患者仅有1例出现新发高血压,1例出现脱发,观察期间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环磷酰胺无效的狼疮肾炎有效,6个月有效率达86%,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缓解狼疮肾炎的治疗方法,血药浓度3n/ml以下即可有效,其治疗狼疮肾炎的佳剂量可能为0.03~0.06 mg·kg-1·d-1.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结核十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燕;徐东;冷晓梅;曾小峰;张奉春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合并脑结核患者10例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SLE病程0.6~30年,中位时间i.5年.发病时8例患者的狼疮病情稳定.所有患者均曾应用相当于1 mg·kg1·d-1的泼尼松治疗,其中3例患者曾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9例患者曾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合并脑结核患者,脑结核感染相关症状以发热、头痛常见8例,其次是恶心呕吐6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6例,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感染9例.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压力增高[ (247±66) cm H2O],脑脊液蛋白正常或增高[(1.4±0.7)g/L].8例完善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的患者均可见典型环形强化或结节样强化.经积极抗结核治疗,7例患者好转或稳定,1例死亡,2例失访.结论 对于病情稳定的SLE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时,需警惕颅内感染尤其是脑结核的可能.胸部X线片及头颅MRI有助于诊断.此类患者病情凶险,但及时给予足量足疗程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

  • 抗细胞膜DN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茹晋丽;赵越;张莉芸;罗静;吕志勤;赵华明

    目的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细胞膜DNA(cmDNA)抗体,探讨抗cm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比较以人B淋巴细胞株Raji、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底物,抗cmDNA抗体在SLE中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306例SLE患者,192例非SLE疾病对照组,包括脊柱关节病(SPA) 52例,类风湿关节炎(RA) 70例,原发干燥综合征(pSS) 3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40例.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IF法观察培养的人B淋巴细胞株Raji、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膜的荧光图形;用IIF法检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联合应用免疫双扩散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抗核小体抗体(AnuA).配对资料比较用McNemar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Raji及HL60 2种细胞株为底物检测SLE患者抗cmDNA抗体,敏感性分别为72.5%、76.1%,特异性分别为91.7%、8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mDNA抗体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抗Sm抗体及抗dsDNA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与抗dsDNA抗体相似(P>0.05),日低于抗Sm抗体及AnuA(P<0.01).抗cmDNA抗体分别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AnuA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上述自身抗体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mDNA抗体与SLE患者的黏膜溃疡之间有相关性(OR=2.343,P=0.029).抗cmDNA抗体与红细胞沉降率(ESR)有相关性(OR=1.031,P=0.012).抗cmDNA抗体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无相关性(r=0.070,P=0.600).本文研究还证实Raji细胞株较HL60细胞株更易复苏、荧光图形亮度更强,表达效果更好.结论 抗cmDNA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能成为SLE诊断的相对特异性抗体之一.抗cmDNA抗体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Anu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选择Raji细胞株为底物检测抗cmDNA抗体较HL60细胞株更有优势.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莫丽莎;魏强华;李大为;金毓莉;傅红卫;钱立明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的水平及FSTL1在狼疮肾炎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SLE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4例SLE患者及27名健康对照组血清FSTL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狼疮肾炎患者肾脏组织及健康者肾脏组织中FSTL1的表达情况.采用Mann-WhitneyU/检验、t检验、X2检验及Pearson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LE组FSTL1血清水平(26±21) 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14) μg/L(P<0.01);SLE高血压组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SLE病程≥5年组与病程<5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FSTL1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r=0.319,P=0.022)、年龄(r=0.700,P<0.01)、病程(r=0.513,P<0.01)、补体C4 (r=0.443,P=0.004)、总胆固醇(r=0.460,P=0.001)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r=-0.422,P=0.001)、抗双链DNA(dsDNA)抗体水平(r=--0.276,P=0.046)呈负相关.FSTL1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结论 FSTL1在SLE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提示FSTL1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周绪杰;张宏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复杂性疾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异常及其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持续和进展.SLE同卵双胞胎同患率(concordance rates)是24%~58%,相对于2%~5%的异卵双胞胎同患率,增加了10倍,这提示SLE有非常明显的遗传倾向.

  •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京京;冯学兵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多功能的生长因子,除BMP-1外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在胚胎发育、个体形成、骨和软骨的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免疫系统T、B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BMP通路主要通过Smad蛋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近期研究显示BMP参与免疫调节过程[1-2].本文就BMP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梗死一例

    作者:邓霖;赵欣欣

    患者女,47岁.雷诺现象、狼疮脑病病史8年,因关节疼痛1年来我院就诊.8年前,出现双手雷诺现象,随后发热、意识不清,伴下肢皮疹及口腔溃疡.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1:1000,+),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正常,补体C3(0.30 g/L)、C4(0.05 g/L)降低,凝血4项指标正常.诊断为神经精神型狼疮.应用地塞米松5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3 d;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8d;然后改为口服泼尼松逐渐减量至今,泼尼松累计用量35 g,现维持为5 mg,每日1次口服,同时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至今累积量23 g,间断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破裂一例

    作者:文振华;李敬扬;陈崇伟

    患者,女,57岁.因发作性腰骶部疼痛并右下肢活动障碍1周于2008年7月18日入院.该患者1990年起出现多关节肿痛和皮疹,并有慢性的右侧小腿溃疡,溃疡深达骨膜,经久不愈,当时诊断不明.至2001年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右侧小腿血管性溃疡".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孕期病情的变化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尹玉竹;周水生;黄建林;吴玲玲;余芹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孕妇孕期病情的变化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44例合并SLE患者的46次妊娠,分析孕期SLE病情的活动情况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找出与母儿不良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孕期出现SLE病情活动19例次(活动组);无SLE活动27例次(稳定组).SLE的活动率在孕前病情稳定的患者中为16%(5/32),在孕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中为100%( 8/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期SLE活动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性狼疮肾炎(11例)、皮疹(10例)和关节炎(7例);主要并发症为各类感染(11例).③母儿结局:早产、胎儿生长受限( FGR)和胎儿丢失的发生率在活动组分别为42%、47%和26%,在稳定组分别为7%、15%和0,活动组较稳定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活动组分别为16%、16%和5%,在稳定组分别为7%、19%和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早产和FGR的发生率分别为55%和64%,较无活动性狼疮肾炎者的11%和1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损害、低补体水平、抗磷脂抗体(aPL)阳性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分别是早产、FGR、胎儿丢失和胎儿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①孕期SLE活动可明显增加早产、FGR和胎儿丢失的发生率;活动性狼疮肾炎可明显增加早产和FGR的发生率;②肾损害、低补体水平、aPL阳性和血清尿素氮水平与不良胎儿结局密切相关.

  • 陷阱因子3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陈安平;袁国华;向阳;杨明辉;蔡燕;夏彦辉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DcR3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已确诊的60例类风湿因子(RF)(+)的RA患者并按照DAS28评分将其分为RAa组和RAb组,以3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陷阱因子3(DcR3)的表达情况.同时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DcR3的表达情况.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R3血清表达水平在DAS28>2.6的RAb组为(264+72) ng/ml较健康对照组为(48±39) ng/ml明显升高(r=0.251,P<0.05).而在DAS28<2.6的RAa组则没有差异.DcR3基因的扩增倍数在RAb组为23.5±5.4,健康对照组为8.3±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36,P<0.05).结论 DcR3在RA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表达增高,而其血清表达水平在风湿活动较高的患者则更加明显.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作者:尤海燕;李晶;焦志军;汪毅;裘影影;吴玲;郑东海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32例SLE活动期患者作为SLE活动组、30例SLE稳定期患者作为SLE稳定组及2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别从蛋白质水平与mRNA水平检测其外周血CD4+T细胞IL-17及FoxP3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LE活动组外周血CD4+T细胞IL-17蛋白质(1.01±0.22)%及mRNA(2.04±0.6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LE稳定组(0.48±0.16)%、(1.12±0.34)及健康对照组(0.41±0.12)%、1(P<0.01),但SLE稳定组与健康者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外周血CD4+T细胞FoxP3蛋白质(2.36±0.54)%及mRNA(0.42±0.1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LE稳定组(4.34±0.95)%、(0.87±0.28)及健康对照组(5.09±1.17)%、 1(P<0.01),SLE稳定组又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可能存在Th17/调节性T细胞的失衡,且失衡程度可能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 白细胞介素-17在系统性硬化病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

    作者:雷玲;钟小宁;何志义;赵铖;李佳荃;曾晶晶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7在系统性硬化病(SSc)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意义及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相关性.方法 30只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博莱霉素注射4周(模型组1)和模型组1停止注射博莱霉素4周(模型组2).观察小鼠皮肤、肺部的炎症和胶原沉积的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小鼠皮肤和肺部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γt)、IL-17A、TGF-β1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IL-17、TGF-β1水平,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模型组小鼠皮肤和肺部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皮肤炎症评分和肺部纤维化评分模型组1(2.5±0.8和3.0±1.8),模型组2(2.4±0.8和3.1±1.2)比对照组(0.9±0.7和0.9±1.0)明显增加,模型组皮肤和肺羟脯氨酸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F值分别12.19,8.367,25.11,4.641;P均<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皮肤和肺部IL-17A mRNA(21±8和20±9)、RORγt mRNA(20±9和19±9)、TGF-β1mRNA(23±6和21±7)的表达量明显增高,模型组1外周血及BALF中IL-17含量明显增高,TGF-β1在BALF中含量增加,但在外周血中的含量明显减少,P均<0.05.③IL-17A mRNA在皮肤的表达量与皮肤TGF-β1mRNA的表达量、皮肤炎症评分、皮肤羟脯氨酸的含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4、0.555、0.632,均P<0.01);IL-17A mRNA在肺部的表达量与肺部TGF-β1mRNA的表达量、肺部纤维化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0和0.437、P<0.05);血清IL-17的含量与皮肤和肺羟脯氨酸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7参与SSc全身免疫炎症及局部皮肤、肺部的纤维化病变,可能与TGF-β1有一定的联系,共同作用于SSc皮肤及肺部的纤维化病变.

  • 关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妊娠管理提高母婴存活率

    作者:田新平;曾小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生育年龄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所有脏器,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但随着SLE治疗的进展,患者的预后大大改善,生存达10年者已超过85%.因此年轻SLE患者的妊娠与围产期管理已经成为广大风湿病医师临床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 悬壶济世凭风湿 德高望重贯中西——怀念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风湿免疫学科创始人张凤山教授

    作者:李洋

    他,是我国早的风湿免疫科创始人之一,组织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风湿病专著,曾任《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等职.曾担任卫生部重大科技进步奖终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中国科协六大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他,就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风湿免疫学科创始人——张凤山教授.

中华风湿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