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乙酰氨基酚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

    作者:施文;王永铭;李端;李少丽;颜敏;程能能;陈斌艳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和布洛芬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每组30例.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1300mg,bid;双氯芬酸钠组口服25 mg,tid;美洛昔康组口服7.5 mg,qd;布洛芬组口服300 mg,bid,共观察4周.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组的有效率为73.33%,双氯芬酸钠组为76.67%,美洛昔康组为76.67%,布洛芬组为70.00%,各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4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部分项目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以3种非甾体抗炎药尤为显著.结论:经4种药物治疗,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4种药物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长期运用要注意安全.

  • 高海拔头痛: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药理效应的比较

    作者:

  • 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致不良反应

    作者:刘广华

    女,52岁.患偏头疼已多年,头疼发作是常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300 mg.因头疼发作剧烈,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300 mg*2粒(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0103187).服药40 min后,患者出汗、腹胀、心悸;1h后,恶心、想吐、腹胀痛、腹泻;2h后,恶心,并有喷射状呕吐,腹部胀痛加剧,全身乏力、心悸、眩晕.查体:T 37℃,P 76次/min,神知不清,急性痛苦病容.即对症治疗并进行补液.至傍晚,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消失,但仍有眩晕.

    关键词: 布洛芬 副作用
  • 右旋布洛芬片的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游运辉;吴彩玲;高洁生;黄安兰;罗卉;王彦平

    目的 评估右旋布洛芬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多中心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给予右旋布洛芬0.4~0.6g/次,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布洛芬0.4~0.6 g/次,每日2次,疗程4周.结果 右旋布洛芬组对RA和OA的总改善率,总有效率及关节疼痛,肿胀的改善率均高于布洛芬组,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右旋布洛芬治疗RA、OA疗效优于布洛芬,不良反应未增加,用药较为安全.

  •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用药选择

    作者:克里斯;付建然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痛?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案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2岁,青春期时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数年来,一直未严格执行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两年来,主要通过饮食干预和注射胰岛素进行控制,现在血糖水平良好.但是大约三年前,脚趾无缘无故出现了刺痛.该患者开始足底疼,后来脚也开始疼,然后疼痛从间断变成持续性疼痛.疼痛的感觉就像有很多小针在扎,然后演变为火辣辣的痛.晚上她会经常被疼醒,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现在食欲不振,吃不进东西,偶尔会有恶心.开始用冷暖包、进行腿部和足部的按摩来减轻疼痛,但是效果不理想,回来吃过止疼片布洛芬,但是效果不是很好,药的剂量也越吃越大,吃完疼痛并未减轻.

  • 肝脓肿合并化脓性心包炎一例

    作者:石磊;赵学忠;王绩群;托丽斯

    1临床资料男性,55岁,因“发热20天,心前区闷痛3天”入院。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达39.1℃,伴寒战、干咳,当地诊断为“感冒”,给予静脉应用左氧氟沙星(0.2 g,2次/d)、青霉素(400万单位,2次/d)治疗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2天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间断口服布洛芬,体温可降至正常。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部闷痛,以左侧为著,呈持续性,与体位、呼吸无关,活动后胸闷略有加重,当地医院急诊行胸片提示球型心,腹部彩色超声见肝左叶117 mm×76 mm的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 超声心动图评估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

    作者:李向农;江明宏;刘雪梅;王琨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经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PDA的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布洛芬,对照组(21例)未立即治疗,7 d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观察两组PDA关闭情况。结果25例PDA早产儿口服布洛芬后19例闭合,6例未闭;21例未做治疗的早产儿,10例自然闭合,11例未闭,对动脉导管未能自然关闭患儿给予布洛芬补救治疗,经心脏超声复查6例闭合。治疗组治疗后闭合率76%,对照组自然闭合率4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经超声心动图评估发现经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有效率高于未治疗组,未发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

  • 第102例——背部疼痛、双肺多发结节

    作者:牟向东;阙呈立;王广发;王仁贵;那加;张希全;李桂莲

    患者女,42岁,主因"背部疼痛7个月,X线胸片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影1个月"于2006年11月2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外院诊断为背部肌肉劳损,应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治疗无效,疼痛进行性加重.

  •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黏膜损伤的内镜分析

    作者:万军;张子其;吴本俨;张建萍;王亚红;付永和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增加胃肠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率,并有引发胃肠出血及穿孔的可能[1].我们自1999年3~9月连续观察了200例内镜下胃肠黏膜损伤病例,结合用药情况,探讨NSAIDs与胃肠损伤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应用Olympus-XQ200型电子胃镜连续观察黏膜损伤病例.男性175例,女性25例,年龄22~96岁,平均年龄66.6岁.以胃镜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时是否正在服用NSAIDs分为NSAIDs相关(Ⅰ)组及非NSAIDs相关(Ⅱ)组.NSAIDs包括肠溶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及消炎痛等,服用时间从3 d~7年不等.

  • 第358例——腰痛三个月,面色苍白一个月,发热二周

    作者:魏志杰;武淑兰;杨桂彬

    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因"腰痛3个月,面色苍白1个月,发热2周"于2007年1月29日入院.患者3个月来长久站立后觉腰痛,休息后缓解,无关节红肿及发热等不适.1个月来腰痛加重,伴左腹股沟部位疼痛及左下肢隐痛不适,脸色渐苍白,无自觉头晕、心慌及气短等不适,未经特殊处理.半个月来无诱因午后发热,体温可达38.0℃以上,不伴寒战,夜间出汗较多,晨起可自行退热,时感心慌,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便血、黑便,无尿急、尿痛、尿频、血尿及酱油色尿.因腰痛日渐加重,发热不退,需卧床休息,偶服布洛芬止痛.在当地医院发现重度贫血,怀疑"骨髓瘤"转入我院.发病以来无消瘦,大便0~2次/d,黄色成形便,小便正常.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父母体健,家族史无特殊.

  • 针刺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敏

    目的:探讨布洛芬联合针刺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布洛芬400 mg,口服,3次/d,餐后服用。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再应用针刺疗法,针刺穴位选择患侧丝竹空、率谷、风池、百会穴、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行针刺治疗1次,疗程为30天。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联合针刺对偏头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波;高翔羽;王秀利;崔湘君

    目的 探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自然关闭率及口服布洛芬干预的利弊.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因“早产儿/新生儿肺炎、发绀”入院,生后15 h~24 d经心脏彩超确诊为PDA的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61,确诊后立即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首剂为10 mg/kg,24 h,48 h后再分别给予5 mg/kg;治疗(72~96)h 后复查心脏彩超],安慰剂组[n=35,确诊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口服,首剂为1 mL/kg,24 h,48 h后再分别给予0.5mL/kg;(72~96)h后复查心脏彩超.对仍存在PDA的患儿,则按照治疗组方案治疗,(72~96)h 后再复查心脏彩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彩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后复查心脏彩超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治疗组全部患儿,治疗组足月儿、非症状性PDA儿、不合并其他心脏病患儿、出生72 h内确诊为PDA患儿的动脉导管关闭率(分别为88.5%,91.3%,92.9%,89.6%及93.0%)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同类患儿(62.9%,50.0%,68.0%,60.7%及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症状性PDA儿、合并其他心脏病患儿、出生72 h后确诊为PDA患儿的动脉导管关闭率(分别为86.8%,78.9%,84.6%及77.8%)分别与安慰剂组的同类患儿(71.4%,50.0%,71.4%及5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早产儿与足月儿、症状性与非症状性PDA患儿、合并其他心脏病与不合并其他心脏病患儿、出生72 h内确诊与出生72 h后确诊的PDA患儿的动脉导管关闭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安慰剂组第1次复查心脏彩超的结果显示,动脉导管关闭率为62.9%(22/35,均自发性关闭),第2次则为61.5%(8/13,在治疗后关闭).④4例早产儿出生10 d后接受布洛芬治疗,2例动脉导管关闭,2例导管内径缩小.⑤治疗过程中出现少尿,治疗组为6例(9.8%),安慰剂组为2例(5.7%).⑥未完成治疗/临床病历资料不完整的接受布洛芬治疗患儿中,出现血小板(PLT)严重下降、上消化道出血及便血各1例.结论 口服布洛芬不但可有效促进出生10 d内的PDA早产儿动脉导管闭合,对于足月儿肺炎/发绀伴PDA及出生10d后PDA早产儿的动脉导管闭合亦有效,而且临床应用相对安全.

  •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张鹏;孟靓靓;程国强

    目的 评价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从建库至2011年12月31日的所有文献.同时手工检索会议记录和专题论文集,资料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文献被纳入:(1)研究对象为出生胎龄<37周和/或出生体重<2500 g的早产儿;(2)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3)研究组干预类型为经肠道给予布洛芬,对照组为经肠道给予安慰剂或静脉应用吲哚美辛或布洛芬;(4)主要研究结果为PDA关闭失败率;(5)超声证实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采用Review Manager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均为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其中3篇文献质量较高.Meta分析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口服布洛芬早产儿PDA关闭失败率显著降低(RR=0.22,95%CI:0.14~0.35),且需要手术治疗PDA的患儿比例明显减少(RR=0.16,95%CI:0.03~0.86).口服布洛芬关闭早产儿PDA的疗效与静脉应用吲哚美辛相似(RR=0.93,95%CI:0.57~1.53),而优于静脉应用布洛芬(RR=0.42,95% CI:0.26~~0.67).与静脉应用吲哚美辛或布洛芬相比,口服布洛芬并不能减少需要手术治疗的早产儿PDA比例(RR=0.58,95%CI:0.24~1.41).口服布洛芬与安慰剂比较,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增加(RR=1.99,95%CI:1.13~3.50).口服布洛芬组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静脉应用吲哚美辛或静脉应用布洛芬组(加权平均差=-19.10,95%CI:-25.12~~12.31).与静脉应用吲哚美辛组比较,口服布洛芬组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比例较小,但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30~1.09).所有文献均未报道远期预后. 结论 口服布洛芬具有较好的早产儿PDA关闭率,疗效与静脉应用吲哚美辛一致,且优于静脉应用布洛芬;早产儿口服布洛芬安全性较好.

  •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杨传忠;杨晓东;陈秋兰;张小兰;朱小瑜;连朝辉

    目的 研究口服布洛芬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治疗中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以评估其在早产儿PD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PDA诊断的时间顺序,按随机数字顺序表,将74例PDA早产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8例),布洛芬治疗方法为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每剂10 mg/kg,间隔24 h 1次,共3次;记录并比较2组PDA的关闭率、相关副作用及患儿住院期间的情况.结果 布洛芬治疗组PDA关闭率为52.8%(19/36),高于对照组(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5,P=0.002).在口服布洛芬治疗期间,患儿未出现少尿、肾功能损害、出血倾向、胃肠道穿孔、Ⅲ或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出血加重等严重副作用,布洛芬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腹胀或胃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2/36)和26.3%(1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09).布洛芬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22.8±14.8) d,用氧(8.3±9.3) d,5.6%(2/36)需要机械通气,与对照组[分别为(24.1±17.1) d、(8.8±8.3) d和2.6%(1/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PDA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合并症或副作用发生,应用方便,安全性较高.

  • 口服美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作者:龚长富;叶慧宁;冯立文

    目的口服美林与消炎痛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35例早产儿PDA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17例给予口服美林治疗,B组18例口服消炎痛治疗.结果美林16例PDA(94.1%)闭合,消炎痛组10例(61.1%)闭合,美林组PDA闭合率明显高于消炎痛组(P<0.025).在副作用方面,美林组仅1例(5.9%)有少量胃出血,而消炎痛组10例(55.6%)分别并发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胃出血(2例),IVH 1例,肾功能损害(4例),低血糖、低钠血症(1例);明显高于美林组(P<0.005).结论口服美林治疗早产儿PDA不仅疗效优于消炎痛,而且副作用少,安全系数高.

  • 过量口服布洛芬致儿童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治

    作者:徐晓钢;曾纪晓;朱德力;刘斐;兰梦龙;李乐;吴强;柴成伟;何小兵;罗媛圆

    目的 总结3例十二指肠穿孔的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通过回顾2016年9月14日至2017年6月20日我院收治的3例儿童十二指肠穿孔的病例资料,总结儿童十二指肠穿孔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年龄为2岁、3岁、5岁;3例起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史,并多次口服布洛芬后出现急性腹痛,经查腹平片提示气腹.3例穿孔部位均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直径0.5~1 cm,其中2例少量气腹者行3D腹腔镜探查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1例因大量液气腹、休克严重行剖腹探查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3例修补后均以大网膜覆盖.3例均预后良好,无吻合口瘘、溃疡、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3例经消化内科随访检查均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论 短期内反复多次口服布洛芬可致儿童十二指肠穿孔.一旦确认消化道穿孔应紧急手术探查,腹腔镜修补十二指肠穿孔安全有效且恢复较快,若条件不允许可行剖腹探查穿孔修补术.

  • 早产儿动脉导管开放的处理

    作者:陈超;石文静

    动脉导管开放(PDA)是早产儿常见病症,导致早产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积极处理.药物关闭PDA仍是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治疗方法,吲哚美辛一直是内科保守治疗的主要用药,PDA关闭率为46%~89%,但吲哚美辛有效血药浓度安全范围较窄,且可导致肾功能障碍、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肠穿孔等不良反应.近年国外采用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取得较好疗效,关闭率为73.0%~95.5%,且对肾脏、脑及消化道血流动力学影响显著减少.药物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 颈部肿块待查

    作者:张建;杨燕文;王莹

    1 病历摘要患儿,女,18个月,因"发热5 d,左侧颈部肿块5 h"至急诊室就诊.5 d前出现发热,体温38~40℃,口服布洛芬悬液后体温下降后又复升.

  •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特点及其心脏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陆丹芳;刘云峰;童笑梅

    目的 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34周、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105例,其中男63例、女42例,出生胎龄(31.1±1.9)周,出生体重(1 401±314)g.均于生后第2、3、5、7天进行床旁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生后2~3d根据临床表现及UCG结果将患儿分为3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hsPDA)组34例,无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nhsPDA)组44例,无PDA (nPDA)组27例.观察各组的一般情况、动脉导管内径、分流方向、评估左室功能及相关合并症.采用单因素分析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hsPDA组胎龄明显小于nhsPDA组[(30.5±2.1)比(31.6±1.6)周,F=3.40,P=0.01],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及生后2、3、5d的机械通气比例均显著高于nhsPDA组和nPDA组(x2 =11.62、14.95、12.73、11.59,P=0.00、0.00、0.01、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平均住院时间与hsPDA有相关性(F=3.52、P=0.03,OR=1.03,P=0.02),hsPDA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nhsPDA组和nPDA组[(39±23)比(30±16)和(29±13)d,P=0.02、0.03].hsPDA组死亡或放弃治疗患儿比例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 (2/34)比0(0/44)和3.7%(1/27),x2=5.26,P =0.06].早产儿在生后2、3、5d,hsPDA组的舒张压和平均压均显著低于nhsPDA组和nPDA组(P均<0.05),生后2 d hsPDA组脉压大于nPDA组(P=0.0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hsPDA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显著相关(x2=7.34、7.39,P=0.02、0.02;OR=3.46、4.01,P=0.04、0.02).生后7d内hsPDA的存在使左室心输出量(CO)增加(F=6.93,P<0.01),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和左室射血分数(EF)无明显变化.生后第7天hsPDA组动脉导管关闭后与同时间nhsPDA和nPDA组比较各心脏血流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DA组内比较,胎龄、体重越小,CO值越低(F=5.16、14.87,P均<0.01).hsPDA组布洛芬治疗后动脉导管内径显著缩小(t=5.58,P<0.01).结论 胎龄小、PS应用和机械通气可能与早产儿hsPDA有关.hsPDA可能使平均压和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其与平均住院时间、NRDS和BPD显著相关.早产儿hsPDA可引起CO的增加,FS、EF值不受影响.生后1d后口服布洛芬能有效治疗hsPDA.

  • 布洛芬-安定混合溶液直肠给药的动物和临床研究

    作者:李秀娟;蔡方成;蒋莉

    目的探讨布洛芬-安定混合溶液(IBU-DZP)经直肠给药的实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动物实验:观察IBU-DZP直肠给药后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对戊四氮诱发的大鼠实验性惊厥发作的止惊疗效、对酵母诱导的大鼠发热退热疗效,以及对直肠黏膜的刺激性;(2)临床观察:该混合溶液直肠给药后在儿童体内的初步药动学研究.结果 (1)动物实验:IBU-DZP中的IBU和DZP均能经直肠迅速吸收,在兔体内分别约(11.7±1.2)min和(9.4±2.7)min达到峰值.IBU-DZP混合液能快速有效地抑制戊四氮诱发的大鼠惊厥发作和死亡,有效降低酵母诱发的大鼠发热.该混合液连续多次直肠给药后对大鼠直肠黏膜没有明显刺激作用.(2)临床观察:IBU-DZP混合液经儿童直肠给药后,IBU和DZP分别约在用药后30 min和15 min达峰值血药浓度[分别为(57.8±7.9)mg/L和(450.1±158.7)μg/L],且在用药后5 min血药浓度就分别达到(41.4±5.5)mg/L和(321.8±53.9)μg/L,均远远超过低有效血药浓度.结论直肠注入IBU-DZP溶液是一种简便、安全、快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对发热性惊厥的现场抢救和预防有实用价值.

1021 条记录 4/52 页 « 12345678...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