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布洛芬与双氢青蒿素配伍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药效及机制初探

    作者:易剑峰

    目的:研究布洛芬与双氢青蒿素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配伍机制.方法:选择体重160~18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对照组、配伍高剂量治疗组、配伍低剂量治疗组、布洛芬治疗组、双氢青蒿素治疗组.采用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动物模型,取踝关节进行病理学观察,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配伍组能显著下调外周血CD<'+><,4> T细胞百分比和CD4+T/CD;T比值(P<0.01),下调血清INF-γ水平(P<0.01)、上调IL-4水平(P<0.01);与布洛芬组比较,双氢青蒿素组上调IL-4有明显优势(P<0.01),配伍组比单用药物能更有效延缓模型鼠的关节病理损伤.结论:布洛芬与双氢青蒿素配伍能抑制CD<'+><,4>T增殖及促进Th1/Th2向右漂移并形成互补,进而增强关节炎治疗效果.

  • 21种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的药性规律分析

    作者:姚俊宏;蒋秋冬;陈军;杨文国;姚映芷;段金廒

    目的:为初步探讨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的药性规律,选择21种有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报道的常用辛味中药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在同一研究平台上完成制备、理化性质考察和透皮促渗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19种中药挥发油,松节油和薄荷油为直接购置,测定其挥发性;采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考察21种中药挥发油对模型药物布洛芬体外经皮透过性的影响;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重对应分析挥发性以及来源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与透皮促渗效果的关系.结果:未发现挥发油的挥发性与透皮促渗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四气中温、热两气对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辛热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显著优于辛温中药挥发油(P<0.05);具有辛苦味、归脾经的中药挥发油可能具有较强的透皮促渗效果.结论: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与来源中药的药性特征之间存在关联性,并以四气的影响大.

  •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

    作者:张大伟;任珊;高希言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l,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患.本病多因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冒雨涉水,及子宫位置的过度前屈或后倾所导致.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布洛芬或萘普生等,但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依赖性.笔者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布洛芬肠溶微囊的研制

    作者:闫晗;刘静;魏小平;孙锐;赵璨;巩新玉

    目的:以肠溶性高分子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HPMCP)为囊材将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制备成肠溶微囊,对该微囊进行体外释药评价.方法:采用HPMCP法

  • 浅析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患儿发热6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庆宇;郜娜

    目的 探讨了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临床疗效.方法 两组在抗菌、抗病毒、补充液体、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照组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退热情况.结果:治疗组60例中显效49 例,有效10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 例中显效33 例,有效15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洛芬具有较对乙酰氨基酚栓更长的退热持续时间和更强的退热作用.

  • 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布洛芬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秋冬;吴叶鸣;张会;刘培;陈军;段金廒

    考察不同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布洛芬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以经典促渗剂氮酮为对照,分别制备含不同中药挥发油(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的布洛芬凝胶剂,大鼠腹部给药,考察不同挥发油对布洛芬的透皮促渗效果.与不加促渗剂的对照组相比,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肉桂挥发油和氮酮促渗布洛芬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1.87%,171.05%,151.37%,148.66%.采用反卷积法分别对3种中药挥发油促渗下布洛芬凝胶体内外透皮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的3种布洛芬凝胶剂体内外透皮吸收结果相关性良好(r分别为0.999 7,0.995 2,0.999 4).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能够显著提高布洛芬经皮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以凝胶剂为剂型的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研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 肉桂油与桂皮醛体外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比较研究

    作者:李钰;姚俊宏;殳叶婷;董洁;顾薇;徐飞;陈军

    比较肉桂油及其主要成分桂皮醛体外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及其自身透皮吸收行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油,GC-MS分析成分并用HPLC测定其中桂皮醛含量.选用大鼠腹部皮肤,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氮酮为阳性对照,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比较肉桂油和桂皮醛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和自身的透皮吸收性质.结果表明,肉桂油得率为(3.55±0.36)%(n=3),肉桂油中桂皮醛质量分数为(73.48±0.21)% (n=3).与空白组相比,肉桂油、桂皮醛、氮酮组的增渗倍数(ER)分别为3.56,1.13,2.47.肉桂油中的桂皮醛和桂皮醛单体24 h累积透过率分别为(63.30±0.98)%,(51.03 ±3.34)%(n=4).肉桂油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显著优于桂皮醛,表明存在多成分协同作用.肉桂油中的桂皮醛比桂皮醛单体透过率更高,提示可能存在“拉动效应”.

  •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的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金花

    目的:探究分析寒凝血瘀证痛经的可靠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寒凝血瘀证痛经患者为观察对象.为了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本次试验采用了对照分组的研究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以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为临床评价指标,对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相比于西药治疗,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患者减轻痛经症状,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借鉴的治疗手段.

  • 放血疗法配合布洛芬口服防止小儿高热惊厥再复发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许哲洪;杨宇;曹敏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配合布洛芬口服防止小儿高热惊厥再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高热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观察组用放血疗法配合布洛芬口服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惊厥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高热惊厥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配合布洛芬口服对于防止小儿高热惊厥再复发具有良好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

    作者:徐红玲;李国武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用布洛芬和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用布洛芬和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疗效确切,标本兼治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作者:舒雅俊;刘隽;赵占杰;张吉凯;汤妍;郑慧贞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儿童的经典解热镇痛药.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常用于儿童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然而,关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接种儿童中的合理使用,国内至今尚无相关报道和定论.本文通过PubMed、Medline、Springer Link、Wiley和SAGE等数据库等进行文献检索,总结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药建议.

  • 布洛芬抑制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史红娟;吕海龙;雷颖;秦文娟;王勃;王卓;邢国强;杨仁坦;姜玉峰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布洛芬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和布洛芬处理组(0.5、1.0、2.0、4.0 mmol/L),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加入相应培液中孵育,经0.1%伊红染色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及活力,实验重复3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原头节的超微结构变化;孵育24 h后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原头节caspase-3酶活性. 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原头节活力无明显变化.2.0 mmol/L和4.0 mmol/L布洛芬组作用48 h后原头节活力开始下降,作用12d后4.0 mmol/L布洛芬处理组无存活的原头节,2.0 mmol/L布洛芬处理组的原头节活力为26.89%,0.5 mmol/L和1.0 mmol/L组原头节活力也明显下降.SEM观察超微结构,4.0 mmol/L布洛芬组处理3d后的原头节顶突外翻、变形,吸盘变形,虫体出现虫蛀样损害.布洛芬处理组作用24 h后caspase-3酶活性分别为(18.486±0.450)、(29.045±0.273)、(36.203±0.450)、(47.537±0.450)×103活力单位,对照组为(10.016±0.358)×103活力单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7.897,P<0.05). 结论 布洛芬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有抑制作用.

  • 布洛芬聚乳酸微球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作者:蒋栋毅;周岱

    目的 研究布洛芬聚乳酸微球治疗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利用蛛网膜下腔注血制成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治疗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入3%布洛芬聚乳酸微球1 ml,观察其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及血管壁的病理改变.结果 微球能够在蛛网膜下腔持续释放达2周时间,对CVS有明确的治疗效果;SAH组的基底动脉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而治疗组基底动脉壁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 布洛芬聚乳酸微球能够有效的治疗CVS,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有关.

  • 布洛芬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毓华

    目的 观察布洛芬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脑脊液置换,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外,治疗组给予口服或鼻饲布洛芬,每次0.4 g,每日3次,疗程14 d,对照组给予口服或鼻饲安慰剂;治疗前3 0 min,治疗后3 d及14 d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并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14 d,治疗组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67±47)cm/s降至(95±24)cm/s,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69±38)m/s降至(117±33)cm/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加用布洛芬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有关.

  • 布洛芬用于骨外科术后疼痛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星男;孙磊;孙海光;张敏

    目的:观察布洛芬用于骨外科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取骨外科术后患者50例口服布洛芬,观察疗效.结果:效果好44例,占88%;需用哌替啶6例,占12%.体温3日内降至正常42例,占84%;3日后仍发热8例,占16%.切口愈合甲级41例,占82%;乙级9例,占18%.绪论:布洛芬用于骨外科术后止痛、解热、抗炎效果良好.

    关键词: 布洛芬 骨外科 疼痛
  • 1例恙虫病的报道

    作者:孟令玉;卜秀芹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高热1周,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身散在皮疹,在家用抗生素无效,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初步诊断:淋巴结炎?给予菌必治、氧哌嗪青霉素静滴,仍持续高热,应用地塞米松、布洛芬等退热不久后,体温仍升至40.4 ℃,入院后2天发现左脚上有虫咬结痂,遂修正诊断:恙虫病,给予口服土霉素2#,q 6 h,26 h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反复,于3 d出院.

  • 1例恙虫病的报道

    作者:孟令玉;卜秀芹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高热1周,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身散在皮疹,在家用抗生素无效,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初步诊断淋巴结炎?给予菌必治、氧哌嗪青霉素静滴,仍持续高热,应用地塞米松、布洛芬等退热不久后,体温仍升至40.4 ℃,入院后2天发现左脚上有虫咬结痂,遂修正诊断恙虫病,给予口服土霉素2#,q 6 h,26 h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反复,于3 d出院.

  • 过量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致消化道出血1例分析

    作者:夏明红

    本文报告1例因服用过量布洛芬缓释胶囊导致消化道出血病例,提示布洛芬短期使用过量,可导致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建议医务人员在指导患者用药时给予强调.

  • 1例恙虫病的报道

    作者:孟令玉;卜秀芹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高热1周,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身散在皮疹,在家用抗生素无效,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初步诊断淋巴结炎?给予菌必治、氧哌嗪青霉素静滴,仍持续高热,应用地塞米松、布洛芬等退热不久后,体温仍升至40.4 ℃,入院后2天发现左脚上有虫咬结痂,遂修正诊断恙虫病,给予口服土霉素2#,q 6 h,26 h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反复,于3 d出院.

  • 快速测定布洛芬不同剂型的溶出度

    作者:丁炼;赵锦春

    目的:对布洛芬片剂、胶囊、颗粒剂的溶出度进行快速测定并比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为222nm.溶出介质为pH 7.2磷酸盐缓冲液.结果:布洛芬溶液在2.5~20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样品精密度试验RSD为1.17%,样品供试液在8h内稳定,片剂、胶囊及颗粒剂30分钟的溶出度均大于75%.结论:本方法快速、简单可靠,三种不同剂型的布洛芬制剂溶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1021 条记录 3/52 页 « 12345678...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