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β-内酰胺抗生素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的综述

    作者:秦华;刘武;王建华

    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真菌、放线菌或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化学物质.β-内酰胺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因为药物对敏感菌作用强大,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但稍不注意,达不到一定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 合理应用青霉素探讨

    作者:李华强;谷源萍

    青霉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球菌、个别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结核杆菌、真菌、立克次氏体、病毒和原虫等无效.

  • 注射用青霉素钾与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万芳友;高继兰

    注射用青霉素钾为广谱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球菌,个别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中抗滴虫作用强的化合物,对阿米巴也有较强作用,亦用于抗厌氧菌的感染,但有恶心、不适感,倦睡等不良反应,临床上常用注射用青霉素钾与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分别连续给药,以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但从未配伍应用过,本文从各种角度对两者配伍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配伍提供参考依据.

  • 2株海鞘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coelico flavus和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裴召苓;陈雷;许嘉磊;邵长伦

    目的 从采自中国黄海的威海海域的柄海鞘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coelico flavus(HQA809)和史氏菊海鞘来源放线菌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HQA404)中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卤虫致死、旷糖苷酶抑制活性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 从Streptomyces coelico flavus(HQA809)中分离鉴定了2个吡喃酮类化合物(1,2),从Noca rdiopsis dassonvillei (HQA404)中分离鉴定了1个吩嗪类化合物(3)和1个苯酚类化合物(4);化合物3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 yticus)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50 μmol/L和25 μmol/L.结论 海鞘来源放线菌可以作为发现新颖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来源.

  • 南极乔治王岛陆地土壤和潮间带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严立恩;陈志荣;王晶晶;官颖颖;李静

    目的 系统研究南极乔治王岛陆地土壤和潮间带中放线菌的多样性,并对分离菌株拮抗临床多重耐药菌活性进行筛选.方法 利用放线菌门特异引物扩增16S rDNA序列,构建放线菌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对文库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琼脂块扩散法以3株临床多重耐药菌为指示菌,筛选具有高抑菌活性的潜在药用放线菌.结果 土壤放线菌文库和潮间带放线菌文库的覆盖率分别为54.55%和87.2%,陆地土壤中放线菌群落以放线菌纲为优势菌,潮间带样品中酸微菌纲占据明显优势.陆地土壤中的放线菌分布于10个目16个科中,潮间带底泥中放线菌则分布于7个目13个科中.纯培养得到141株放线菌,其中从陆地样品中分离得到93株菌,分布于放线菌纲的7个属17个种中,从潮间带样品中分离得到41株菌,分布于5个属10个种中.有17株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其中4株菌抑菌活性强,可强烈抑制3株多重耐药菌.结论 南极乔治王岛陆地土壤和潮间带底泥环境中蕴涵着丰富且多样的放线菌资源,陆地土壤中放线菌的多样性要高于潮间带底泥中放线菌的多样性.南极链霉菌和诺卡氏菌具有较强的拮抗多重耐药菌的活性,具有深一步研究的价值.

  • 抗甲型流感H1N1病毒红树林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HA12210的鉴定

    作者:李逾;袁维道;朱军;孙前光;刘敏;鲍时翔;黄惠琴

    目的 对红树林内生放线菌进行抗H1N1病毒活性检测,并对具有较高活性的菌株HA12210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嗜杀酵母系统和CPE+ MTT联合法模型对菌株发酵液进行抗H1N1病毒活性的初筛和复筛;对菌株HA12210进行培养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测定其16S rDNA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菌株HA12210发酵液稀释20倍后对H1N1病毒的抑制率达到73.2%.HA12210与Micromonospora marina JSM1-1T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接近,并与其16S rDNA序列相似性高(99.70%),且在发育树上聚为同一分支.结论 鉴定活性菌株HA12210为Micromonospora marina,本文首次报道了该菌株的抗H1N1病毒活性.

  • 抗流感病毒H1N1海绵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HA10201的鉴定

    作者:吴春燕;贺乐;黄惠琴;朱军;孙前光;鲍时翔

    目的 从海绵中分离筛选具有抗H1N1活性的放线菌,并对活性菌株HA10201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CPE和MTT方法对从海绵中分离的放线菌进行抗H1N1活性筛选,对活性较强的菌株HA10201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测定其16SrDNA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菌株HA10201发酵液稀释20倍后对H1N1抑制率达68.1%,HA10201与Streptomyces roseorubens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为接近,且与其16SrDNA序列相似性为99.40%,且在发育树上聚为一个分支.结论菌株HA10201鉴定为S.roseorubens,其发酵液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1N1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北极放线菌BF-1发酵条件优化及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葛贝康;邢莹莹;陆园园;奚涛

    目的 优化发酵工艺以提高北极放线菌BF-1发酵液中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测定BF-I次级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以发酵液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放线菌BF-1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琼脂稀释法测定BF-1发酵液低抑菌浓度.结果 佳发酵培养基:淀粉5g·L-1,NH4CI5g·L-1,黄豆15g·L-1,MgSO40.25g·L-1,海水晶30g·L-1;佳发酵条件:28℃,起始pH7,接种量5%;BF-1发酵液对绿脓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为640μg·mL-1.结论 北极放线菌BF-1发酵液中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体外抑菌活性,优化后BF-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约2.6倍.

  • 来自南海红树林底泥放线菌(No.H83-3)的活性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全学胜;蒲小明;张英;沈会芳;周光雄;林壁润

    目的 对从我国南海红树林底泥中分离的一株放线菌(No.H83-3)进行活性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对H83-3发酵物的菌丝体采用90%乙醇提取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并对具有活性的氯仿部位进行研究.整个过程采用纸碟片法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先后通过硅胶柱、开放性ODS柱以及制备型HPLC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用NMR、MS等光谱方法,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出6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衣霉素(tunicamycin)Ⅶ(化合物1)、衣霉素D2(化合物2)、衣霉素Ⅴ(化合物3)、衣霉素S15a(化合物4),衣霉素Ⅱ(化合物5),衣霉素U17a(化合物6).结论 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

  • 南海红树林海泥中分离的抗真菌放线菌No.H75-11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徐文;王成;周光雄;姚新生;林壁润

    目的 对我国南海红树林底泥来源的一株放线菌中的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层析手段进行活性追踪分离.结果 从抗真菌活性菌No.H75-11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采用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1)、尿嘧啶(2)、[N.N'-(3,3'-二乙基二氨基甲酸酯)-(4,4'-二甲基)]-二苯基脲(3)、抗霉素Aa1(4)、抗霉素Aa2(5)和4-(2-羟基乙氧基)-3-甲氧基一苯甲酸(6).结论 化合物4和5为抗霉素(antimycin)家族成员,初步的活性测试表明其对白色念珠菌显示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与6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本文首次报道了它们的核磁数据.

  • 海绵体上抗肿瘤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菌株Streptomyces sp.A01059的发酵条件优化

    作者:张开山;黄惠琴;孙前光;方哲;鲍时翔

    目的 分离筛选抗肿瘤活性放线菌,并提高菌株Streptomyces sp.A01059抗肿瘤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 以抗稻瘟霉,MTT法为筛选模型,对分离自海南岛周边海域海绵样品的放线菌进行筛选,并对菌株Streptomyces sp.A01059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筛选获得8株抗肿瘤活性较好的菌株,优化出菌株A01059发酵的佳碳源,氮源,盐度,pH值及接种量等.结论 优化条件下,菌株A01059发酵液稀释100倍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小鼠肉瘤细胞S180,人正常肝细胞L-20的抑制率分别为80%,81%,12%.

  • 关注不明原因肺炎

    作者:李珊

    "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细菌性肺炎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肺炎,约占所有肺炎的80%,如肺炎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军团菌肺炎等.由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引起的肺炎统称为病毒性肺炎,由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称支原体肺炎.由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放线菌等引起的肺炎称真菌性肺炎.

  • 放线菌临床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纪明宇

    放线菌被认为是一类机体常住菌群,但有时也可作为病原菌引起混合性慢性感染,临床少见特征性炎症反应.目前,常规细菌培养及分子技术较难有效鉴定放线菌等多细菌感染样本,放线菌引起的感染未得到充分认识.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相对新的捷径来鉴别复杂的微生物群体.分析放线菌的相关特性可为放线菌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本文就放线菌临床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放线菌 菌群 鉴定
  • 放线菌全细胞水解液中主要糖型的HPLC-ELSD测定法

    作者:贾肇一;张利平;石楠;张秀敏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放线菌全细胞水解液中主要糖型的方法.方法: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柱为固定相;以乙腈:水为85:1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漂移管温度为80℃;氮气流速为2.0 L/min.结果:糖标样及实验菌株全细胞水解液中主要糖分离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放线菌全细胞水解液主要糖型的测定.

  • 生活用纸微生物污染的检测

    作者:袁耀武;张伟;钟晓英;吴国江;林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纸的需求量是很可观的,尤其是卫生纸、餐巾纸及卫生巾由于和人类紧密接触,使用量巨大,被称为三大生活用纸.这些纸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本文旨在对市场中生活用纸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以揭示生活用纸中来自微生物污染的隐患.本次试验对三大生活用纸每类采集样品8份,分别来自保定市各商场及摊点,对其中细菌、放线菌、霉菌三大类群微生物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均做了测定,在结果中发现了不同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 化脓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

    作者:黎黎;梁艳闯;张琛;张岩;梁庆丰;殷晓棠;王智群;李然;孙旭光

    目的 分析化脓性角膜炎病原学的变迁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06年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诊为真菌性、细菌性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11 302例微生物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培养鉴定出病原微生物2 896份,其中真菌1 602份、细菌1 161份、棘阿米巴原虫133份,总阳性率为25.6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3.83%,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常见的致病真菌为镰刀菌属(62.23%)和曲霉菌素(14.61%);对2000年至2006年间培养的895株真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那他霉素、特比萘酚、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分别为88.83%、55 75%、28 60%和11 84%;镰刀菌属对那他霉素敏感,曲霉菌素对特比萘酚敏感性高.常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8.78%(1 126/5 995),以G+球菌和G-杆菌为主,占检出细菌的85 52%;主要致病菌属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所占比例近年来有所下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属所占比例有明显增高;对2000年至2006年间培养的430株细菌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分别为82.09%、75.81%、66.98%和62.33%;假单胞菌属对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棘阿米巴检查(培养+刮片)阳性率为23.25%(133/572),其检出例数逐年升高.放线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厌氧菌为少见病原体,非结核分枝杆菌多分离自屈光手术后的角膜感染.结论 真菌和细菌为化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体,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数逐年升高,放线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角膜感染应引起重视.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峰;黄燕

    抗菌药物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抗生素及人工半合成、合成的一类药物的总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系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采用适宜的剂量及疗程,以求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及控制感染.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滥用,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后果的产生.

  • 具抗菌活性红树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研究

    作者:詹萍;滕茁;韦明肯

    目的 从红树林样品中分离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新药的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分离,采用琼脂块法测抗菌活性,采用单因素法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从红树林样品中分离得到30株放线菌,其中No.15对4株指示菌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选取No.15进行初步研究,发现No.15在高氏1号培养基,温度为28℃,盐浓度为1%,pH值为7.7的条件下生长好;No.15在高氏1号培养基、温度为28℃,培养192 h,盐浓度为2%,pH值为7.7的条件下产活性物质效果好.结论 高活性菌株No.15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 二株具有抗菌活性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袁桂峰;黄大林;除雅娟;刘菁;陈建宏;陈森洲

    目的 了解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海水配制高氏培养基分离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的放线菌.提取二株典型放线菌发酵液进行抗菌实验,同时提取其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16S r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提取到的二株典型放线菌发酵液具有抗菌活性,同时将二株典型放线菌菌株的16S rDNA,经测序后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显示,所获的BH200951和BH200954菌株与链霉菌属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 (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BH200951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链霉菌的菌株Streptomyces aurantiogriseus AY999773的变种,BH200954初步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仙台链霉菌.结论 分离来自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的二菌株其发酵产物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具有进行新药开发利用的潜力.

  •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筛选和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黄大林;戴支凯;莫刚;陈建宏;蒋莲秀;黄庶识

    目的 采用平板稀释法对红树林土壤放线菌进行筛选、分离和鉴定,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纸碟法、管碟法试验、稻瘟霉(P.oryzae)模型筛选具有抗菌活性菌株,并通过提取其基因组DNA,PCR16S rRNA保守序列,对其进行初步分类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368株放线菌,其中3株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稻瘟霉活性,初步鉴定BLHK033、BLHK043为链霉菌属细菌、BLHK098为小单孢菌属细菌.结论 放线菌BLHK033、BLHK043、BLHK098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具有开发抗菌、抗肿瘤新药的潜力.

199 条记录 7/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